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1 毫秒
1.
提起柳松菇这个名字来,恐怕大多消费者会很陌生,其实,这就跟80年代人们刚见到平菇是差不多的感觉,作为食用菌家族中的“贵族”,柳松菇因为研究起步较晚、栽培技术相对复杂等诸多原因,在国内尤其北方地区尚未形成商品生产,即使在温候条件适宜的南方,也因未能大面积规模化栽培,仅  相似文献   

2.
柳松菇是近年从野生种中分离、驯化而来的一个食用菌新品种,其子实体外形金黄,身披鳞片,具有高于其他品种的营养价值和疗效价值。柳松菇所含有核酸物质,对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由于大部分菇农对其特性不了解,更不掌握其栽培技术,所以,市场上难见柳松菇的身影。柳松菇的生物特性及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柳松菇,又称柳蘑、柳树菇等,作为一个商品名称,与南方市场所称“柳松茸”极易混淆,多数科技工作者称其为“黄伞”,这大概是书面用语较多的一个名称,但因国家尚未对其规范名称,姑且按习惯或按地方名称也罢.近来有不少电话咨询该品种,故匆作小文,以助推广.  相似文献   

4.
柳松菇,又名柳树菇、柳松茸、柳蘑等,菌盖金黄至黄色,口感脆嫩、浓香,汤汁黏质性,似金针菇并略浓,菌香味更浓且厚重,并有特殊的鲜香感。柳松菇除含有大量氨基酸、维生素以及矿质元素外,其菌盖表面的一层黏液,是一种价值很高的核酸物质,具有恢复和提高体力、脑力以及抑抗肿瘤等作用,被誉为“抗癌食品”、“保健蘑菇”等,享“菌中贵族”之称,具有极好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
杨树菇发展前景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菇类珍品杨树菇,因自然发生在杨树上而得名,又名柱状田头菇、柳菇、茶菇、柳环菌、朴菇、柳松菇等.它为中温性菌类,自然发生季节在5月~6月和9月~10月.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扩大其人工栽培面积,随着人们对杨树菇营养、药用价值认识的提高,其产销形势呈良好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柳松菇,又名柳树菇、柳松茸、柳蘑,菌盖黄色,口感脆嫩、浓香,汤汁黏质性,似金针菇并略浓,菌香味更浓且厚重,并有特殊的鲜香感。柳松菇除含有大量氨基酸、维生素以及矿质元素以外,其菌盖表面的一层黏液是一种价值很高的核酸物质,具有恢复和提高体力、脑力以及抑抗肿瘤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2 产生畸形菇的原因及避免措施畸形菇降低产品等级 ,甚至失去商品价值 ,影响栽培经济效益 ,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常见的畸形菇有 :菌盖紧抱不展 ,呈“拳头状” ;柄长肥粗、盖小 ,呈“花瓶状” ;盖凹陷、边裂外卷 ,呈“破碗状” ;盖窄长 ,呈“牛舌状” ;盖面斑点 ,呈“麻脸状” ;  相似文献   

8.
白灵菇迟Ⅲ菇、不出菇的表现主要有3点:一是出菇缓慢,从接种日起,菌龄超过130天。二是出菇快慢不一,如同一接种期的整批菌袋中,先后出菇时间可以相差1个多月。三是不出菇,接种后数月,菌袋不现菇蕾。迟出菇、不出菇,其主要原因是技术失误和管理不善,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白灵菇迟出菇、不出菇的表现:菌袋整批出菇缓慢,菌龄超过130天没出菇或者出菇时间快慢不一。迟出菇、不出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错过接种期多为原料准备跟不上或灭菌灶衔接不好。白灵菇属中温菌,低温可以刺激出菇。按其生长规律和自然气温,一般为秋接种,冬出菇。通常长江以北地区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接种为宜;南  相似文献   

10.
<正> 采用室内框架式栽培平菇,在菇床正反两面同时产菇,可在不增加单位面积培养料,不改变培养料配方和菌种播量的基础上,平均每平方米菇床产菇16公斤,且提早7天左右出菇。 1 菇床框架结构的设置 在室内用毛竹等搭建框架,框架上固定菇床底板,一般框架高2米,设3层菇床,层间距离60~65厘米;双边管理的菇床宽110厘米,单边管理的菇床宽55厘米;菇床底板用薄木板钉制,每根木条之间相距1.5~2厘米。  相似文献   

11.
白灵菇定位出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灵菇是近几年驯化成功,并商业性栽培的珍稀菇种。原产于新疆,新疆民间称之为“天山神菇”。因其色泽洁白,形似灵芝,风味独特,且营养、药用价值较高而享誉海内外,是一种名贵、高档食用菌,东南沿海有“素鲍鱼”之称。近几年,白灵菇生产发展迅速,但由于其栽培时间短,栽培技术还不够成熟,因而出菇率低、出菇不整齐、产量低。经过几年来的栽培实践,我们总结出一套白灵菇定位出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供广大菇农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当地金福菇推广品种玉林金福菇为对照,与其他3个品种在夏季进行出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菌505是综合特性好的金福菇菌株,产量高,菇形好,出菇期早,表现较优秀,值得在广西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 白环柄菇又名白色小环柄菇,其子实体白色,菌肉浓香、味美可口,属珍稀食用菌。 白环柄菇发生在每年的6~9月,野生于林间、草地,我国南北方都有分布。该菇属高温型菌类,适合盛夏高温季节生产,其产量与品质超过“高温蘑菇”,但比“高温蘑菇”更易栽培,经济效益更显著,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新型食用菌。 (一)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所谓爆发出菇新技术,是指通过采用配套技术,在其头潮菇出菇时,即予以强制一次性高产出菇.这是对“仿工厂化栽培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强化,实践表明,效果很好,可以推广使用。该技术主要有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正> 采用室内框架式栽培平菇,通常只在菇床正面产菇,产量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在框架式菇床上进行正反两面同时产菇,可在不增加单位面积养料、不增加重量、不改变培养养  相似文献   

16.
分别进行了利用不同比例的玉米芯、花生壳栽培金福菇的出菇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贵港市栽培的高产配方。结果表明:玉米芯培养料与花生壳培养料相比较,玉米芯培养料出菇产量更高、品质更好。2种培养料都是代替棉籽壳进行金福菇生产不可多得的资源,只要培养料处理得当,品种适宜,其生物学转化率并不低,栽培者可根据当地比较丰富的原材料选择适合当地的配方进行栽种。  相似文献   

17.
所谓“爆发出菇”,意指食用菌栽培时,通过人为调控条件,使菌袋尽量延长发菌时间,积蓄最大数量的生物能量之后,一旦出菇,便形成“爆发”之势,使原来长达3-5个月、3-4潮出菇、生物学效率100%左右的栽培管理水平,一旦“爆发出菇”,其总体产量一次性出齐,最高可达到生物学效率超过160%的生产效果,既缩短了栽培管理时间,又提高菇品的商品质量及其商品价值,在与原来栽培一批相同的时间内,可连续栽培3批以上,投入产出比大大提高,尤其对于定单蘑菇基地、商品生产基地来说,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爆发出菇”的技术要点为:  相似文献   

18.
龚黛  郭蔚  王华    李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6):121-124
以传统栽培料(杂木屑)栽培的白玉菇为对照,比较用“户太8号”和“红地球”葡萄冬季修剪枝条为主料栽培的白玉菇,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对3种白玉菇样品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用2种葡萄枝条栽培出的白玉菇品质在多方面均几无降低,且在多方面优于传统栽培料栽培出的白玉菇。  相似文献   

19.
大球盖菇     
孟庆国 《新农业》2010,(11):53-54
<正>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近年的引种栽培表明,该菇抗杂能力强,可发酵料栽培;栽培原料来源丰富,在多种秸秆培养料上生长良好;适应温度范围广,4~30℃范围出菇;栽培后的废料直接还田,增加肥力;栽培成本低,产量高,营养丰富,易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菇脯是一种风味独特且富有营养的消闲食品,有很大的消费市场和潜在市场,利用香菇、平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制成系列“菇脯”食品,既能增加花色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又能获取很高的加工增值效益。菇脯制作工艺要求不高,乡镇企业和专业户均可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