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琳  张争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24-6727,6744
[目的]为苯胺类化合物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汴河水为细菌来源,24 h-IC50为生化毒性指标,研究苯胺及其6种衍生物对细菌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甲基苯胺混合物对细菌的联合毒性表现为拮抗作用,氯代苯胺混合物对细菌的联合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同系列混合物若2组分毒性相近,则细菌对其较敏感,若2组分毒性相差较大,则细菌对其敏感性较差。[结论]苯胺类化合物的混合方式不同,其对细菌的毒性作用机理也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2.
陈琳  张争民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73-75,110
本研究通过测定混合菌的24 h--logIC50来确定不同结构苯酚类化合物的毒性。首先通过预试验确定浓度范围,在浓度范围内配置一定浓度梯度的毒物溶液,然后分别加入已接种汴河细菌的培养液中,同时设空白对照,在恒温箱中培养24 h后测定吸光度,并计算其吸光率。结果表明:取代苯酚类化合物对汴河水混合菌的毒性与取代基的种类和位置有关。甲基苯酚在不同取代位置的毒性顺序为间位〉对位〉邻位;硝基苯酚在不同取代位置的毒性顺序为对位〉间位。当取代位置相同时,硝基苯酚的毒性明显大于甲基苯酚。  相似文献   

3.
丁香·厚朴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性和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顺成  李翠翠  乔青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03-12105
[目的]研究丁香、厚朴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性和抗氧化性。[方法]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对丁香和厚朴的醇提物进行萃取,以食品中常见的8种腐败菌为试验菌种,采用纸片法研究各萃取相的抑菌性;用清除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法和Rancimat法研究各萃取相的抗氧化性。[结果]丁香的石油醚萃取液、厚朴的石油醚萃取液、乙酸乙酯萃取液对食品腐败常见的8种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各萃取液对DPPH自由基基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但丁香的各萃取相提取物清除自由基能力均强于厚朴萃取相。各萃取液对猪油体系抗氧化能力的强弱依次为:厚朴乙酸乙酯萃取液〉厚朴石油醚萃取液〉丁香乙酸乙酯萃取液〉丁香石油醚萃取液〉丁香水萃取液〉厚朴水萃取液。[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天然食品防腐剂和抗氧化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倩  杨晓波  周达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898-12899
[目的]为研究加氯消毒过程中细菌物质生成卤代乙腈的情况。[方法]对水体中常见的5种细菌,按照UFC方法,测定了其生成N-DBPs和HANs的量,同时考察了溴离子对细菌加氯形成HANs的影响。[结果]细菌B1的单位耗氯量最大(1.96mgCl3/mgC),B5最低(0.45mgCl2/mgC);5种细菌加氯处理后有微量的TCAN生成,生成的DCAN随细菌TOC浓度呈近似线性关系;氯代HANs生成量占总HANs比例减少,溴代HANs随溴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结论]5种细菌均能生成HANs,以DCAN为主;溴离子对细菌物质生成HANs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应用CNDO/2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12个氯苯类化合物(包括苯分子 )的电子结构,并结合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氯苯类化合物电子结构与其对花Jiang鱼(Guppy)和发光细菌(Microtox)半致死量负对数(DLC50、EC50)之间的定量关系,分别获得氯苯化合物最低空轨道(LUMO)与最高占据轨道(HOMO)的能量差)DELH)与DLCT50和EC50之间的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分虽为0.969和0.937)。结果表明:DELH值越小,即化合物接受电子的能力越强,则氯苯化合物对Guppy和Microtox手毒性就越大,据此可预测氯苯化合物的毒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投饵密度对卤虫高密度养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永岩  夏营顺  何碧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49-16153,16179
[目的]探讨一种用卤虫生物量百分比投饵进行卤虫高密度养殖的方法。[方法]用酵母作饵料,按卤虫体重的5%、7.5%、10.0%、12.5%比例投饵进行不换水卤虫高密度(1×104/L)养殖试验,研究不同投饵密度对卤虫高密度养殖透明度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5.0%卤虫生物量饵料密度组卤虫仅存活13 d,7.5%卤虫生物量饵料密度组卤虫仅存活14 d,10.0%卤虫生物量饵料密度以上组卤虫能存活至试验结束(17 d)。各饵料密度组间卤虫存活率随饵料密度增加而逐渐增加(P〈0.01)。卤虫体长随饵料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P〈0.01)。随着饵料密度的增加,卤虫体重逐渐增加。10.0%、12.5%卤虫生物量的投饵量为不换水卤虫高密度养殖可行饵料密度,12.5%卤虫生物量组比10.0%卤虫生物量组效果较好,但最终存活率和饵料系数均比10.0%组差。[结论]该研究为卤虫高密度养殖提供基本技术。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声波法在碱性条件下用取代苯酚与氯乙酸合成取代苯氧乙酸,并测试其抑菌活性.共合成了3个取代苯氧乙酸衍生物,即对氯苯氧乙酸,邻氯苯氧乙酸,对溴苯氧乙酸,用IR,^1 H NMR,UV及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同时选取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四种细菌对所合成的取代苯氧乙酸类化合物测试其最小抑菌浓度(MIC).抑茵活性表明:对氯苯氧乙酸和对溴苯氧乙酸的抑菌谱较广,而邻氯苯氧乙酸的抑菌谱较窄.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胁迫培养对2种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重金属胁迫培养对2种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方法]以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2种典型细菌为试验材料,采用传统培养方法,选择5种重金属离子Cu2+、Hg2+、Pb2+、Cd2+、Cr6+在不同浓度下对其进行胁迫培养,通过测定2种细菌的生长曲线,研究外源性重金属对2种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Hg2+、Cd2+毒性较强,2种细菌的增殖在高浓度时受到抑制,G+比G-更为敏感;当重金属浓度〉50mg/L后,5种重金属的对2种细菌的毒性顺序为Hg2+〉Cd2+〉Cu2+〉Cr6+≈Pb2+。[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重金属对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京杭运河秦洪桥断面河水混合菌为受体,采用细菌生长抑制试验,测定了8种取代苯酚化合物的急性毒性,得到24h—lgIC50值;并通过对11种理化参数进行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毒性指标-IgIC50对(TSA)2和△H1的QSAR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取代苯酚类化合物毒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子的化学活性和分子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卤虫发育过程中几种免疫相关水解酶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广众  陈军  张传永  孙虎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888-1889,1892
[目的]研究卤虫发育过程中几种免疫相关水解酶,为卤虫的免疫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于2009年3~5月,用实验室孵化的卤虫,包括卵、无节幼虫、后无节幼虫、拟成虫、成虫5期一定数量的虫体,分别用磷酸苯二钠法、金氏法和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酸性磷酸酶(ACPase)、碱性磷酸酶(AKPase)、α-醋酸萘酯酶(ANAE)的活性。[结果]3种酶从卤虫的卵到无节幼虫期,再到后无节幼虫期,酶活力是逐渐升高的,到拟成虫期酶活力下降,最后到成虫期酶活力达到峰值。[结论]研究表明,这3种酶活力的强弱与卤虫机体免疫有直接相关性,可作为衡量卤虫免疫功能大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滴灌带在使用中对水质的影响。[方法]从总有机碳(TOC)迁移及其生物毒性效应2个方面研究3种市售滴灌带TOC连续3个72 h周期的释放规律和72 h浸泡液对玉米、黄瓜、小白菜种子的根芽抑制效应及其发光菌综合毒性。[结果]3种滴灌带浸泡液TOC含量较空白有明显增加,其中1#、3#管增加量分别为1.99和4.26 mg/L,超过相关标准中TOC增加量1 mg/L的上限,且不同种类的PE滴灌带向水中迁移TOC的量和迁移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不同,但总体表现为前期迁移速度较快,迁移量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3种滴灌带浸泡液对玉米、小白菜、黄瓜种子的生根发芽率及芽的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只对小白菜种子根的生长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3种水样对发光菌发光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1#和3#水样发光菌毒性分别相当于0.03、0.08 mg/L的HgC l2溶液,毒性规律和TOC含量测试所表现的规律相同。[结论]为促进滴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kikuchii Matsumura)2龄幼虫肠道好氧细菌并测定其毒力。[方法]将思茅松毛虫2龄幼虫中肠样品倍比稀释后涂布平板分离菌株,共分离得到5株好氧细菌。以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27f和1492r)对模板扩增,并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Hae Ⅲ和Hind Ⅲ、HinfⅠ和TaqⅠ对PCR扩增产物进行ARDRA多态性分析。[结果]聚类图谱分析发现,5株好氧细菌在95%的相似水平上聚成2个不同分类操作单元(OTU),表明思茅松毛虫2龄幼虫肠道内好氧细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偏低。室内毒力试验表明,肠道细菌杀虫死亡高峰期在4~10d,菌株4杀虫效果最佳,12d时校正死亡率达到53.57%。[结论]为防治思茅松毛虫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六茜素的药效学和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测定六茜素的药效学及急性毒性。[方法]利用药敏试验、体内抑菌试验测定六茜素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6种细菌的药效学,灌胃法测定六茜素对动物模型的急性毒性。[结果]六茜素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6种细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其抑菌效果优于青霉素、庆大霉素;六茜素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显著,治疗率均为100%,且优于环丙沙星对绿脓杆菌动物感染模型的疗效;六茜素对小白鼠的最小致死(MLD)剂量为400 mg/kg,半数致死(LD50)剂量为513.25 mg/kg。[结论]分析测定了六茜素的药效学和急性毒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六茜素治疗动物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株海洋红酵母突变菌株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方法]将42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试验组(1)、(2)和(3)小鼠灌服胶红酵母J6-82菌悬液,试验组(4)、(5)和(6)小鼠灌服粘红酵母J2-75菌悬液,细菌数量分别为1×107、1×109和1×1011个/m L,对照组小鼠灌服灭菌的红酵母培养基,研究胶红酵母J6-82和粘红酵母J2-75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结果]42只小鼠临床健康,无发病和死亡,无病理解剖学变化;试验组小鼠的平均体质量、饮水量、脏器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试验组小鼠肝脏组织切片无病理组织学变化。[结论]胶红酵母J6-82和粘红酵母J2-75对小鼠无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石斛象甲蜡蚧轮枝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毒力。[方法]以从石斛象甲上分离出的蜡蚧轮枝菌为研究对象,研究温度对该菌菌落生长和菌落产孢量的影响以及该菌对烟蚜的毒力及其可湿性粉剂对烟蚜的毒力。[结果]该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30℃。该菌株对烟蚜有较高的毒力,随着浓度升高,杀虫效果明显增强,120h菌株的致死中浓度降到最低,为3.27×10^5孢子/ml。用固体培养法制成的粉剂悬浮率为74.65%,润湿时间为3.08min,在28℃培养48h可湿性粉剂的萌发率可达到85.8%。室内毒力测定表明该制剂对烟蚜具有较高的毒力。[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石斛象甲蜡蚧轮枝菌防治害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生物测试法在水质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法和发光细菌法两种常用生物测试方法,测试了不同浓度梯度的重金属(汞、镉、砷、六价铬、铅)、有机污染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化学需氧量)溶液及其混合溶液,比较这两种方法在相同污染物和污染浓度下的检测结果,以了解其各自对常见污染物的敏感程度及敏感浓度。[结果]在相同的污染物及浓度梯度下,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法对总汞、镉、总砷和六价铬有反应,对铅、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化学需氧量均不敏感;发光细菌法对大多数污染物均有反应,但对六价铬的敏感度较低。从对污染物的敏感程度和敏感浓度来看,两种方法可以互为补充,发光细菌法优于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法。同时,多种低浓度污染物联合作用的生物毒性不容忽视,生物测试法在对多种低浓度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检测方面较常规化学法更为快速、有效。[结论]该研究为生物测试法的相关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姚静  陈迪  郑晓燕  王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667-2668,2671
[目的]对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方法]采用传统培养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对普洱茶渥堆发酵各阶段的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鉴定。[结果]试验表明,普洱茶渥堆发酵各阶段的细菌包括了芽孢杆菌、克雷伯氏菌、鞘氨醇杆菌、短杆菌、红球菌、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7个种类,其中芽孢杆菌所占比例远大于其他细菌,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结论]研究可为研制普洱茶高效发酵剂、缩短发酵时间、改善普洱茶品质,以及实现普洱茶清洁化和产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硅酸盐细菌的解钾作用,为利用该菌生产生物钾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不同地区土样筛选硅酸盐细菌,选出高效菌株DMS3,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的PCR分析,对DMS3菌株进行发酵,用发酵液浇灌绿豆,观察其对绿豆各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DMS3菌株16SrDNA大约1500bp,该菌有较高的解钾能力,发酵液中K^+浓度达到1020.646μg/L,用该菌液浇灌绿豆可明显提高株高、根长、鲜重、干重等指标。[结论]硅酸盐细菌在液体培养过程中能够产生某些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同时能提高绿豆的抗旱能力,为该菌肥工业化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姚秀清  贾中原  王春华  邹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79-1680,1686
[目的]探讨固定化硝化细菌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方法]采用海藻酸钠-CaCl2和PVA-硼酸法2种固定化方法对实验室富集的硝化细菌进行了固定化,并优化了采用海藻酸钠-CaCl2制备的固定化硝化细菌去除自配水体中氨氮的条件。[结果]海藻酸钠-CaCl2固定硝化细菌去除氨氮的优化条件为:温度30℃,pH 7.5~8.5,曝气速率6.5 L/min。在优化条件下,浓度为330.0 mg/L的自配水体经过7d处理后氨氮全部被去除,去除率接近100%。[结论]为污水处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