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棕榈油与常见食用油脂肪酸组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静  王永  杨耀东  雷新涛  肖勇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2):2124-2128
[目的]比较棕榈油与常见食用油脂肪酸组分的差异,为其作为优质食用油的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气相色谱检测6种市售食用油及20份新鲜油棕果提取的棕榈油,比较各油脂的脂肪酸组分差异,并分析新鲜油棕果提取的棕榈油脂肪酸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6种食用油的油酸含量均较高,最高的是油茶油,油酸含量高达74.34%,最低的是葵花籽油,为15.25%;亚油酸含量则以葵花籽油最高(60.92%),油茶油最低(7.08%);棕榈油中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0.96%,其次为油酸,所占比例为35.31%;各食用油中的月桂酸、肉豆蔻酸和硬脂酸含量均较低.芝麻油、油茶油、菜籽油、花生油和葵花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高,在76.00%以上.对20份新鲜的油棕果进行脂肪酸组分分析,发现部分油榈种质油酸含量较高,可达53.48%,亚油酸含量最高为16.64%;棕榈酸与油酸呈较强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8.[结论]棕榈油中脂肪酸组分与其他常见食用油的脂肪酸组分含量差异明显,其棕榈酸含量较高,油脂饱和度也较高,但棕榈酸与油酸呈负相关,可在育种工作中培育高油酸、低棕榈酸的油榈品种,使其成为优质的食用油源.  相似文献   

2.
连小燕  钟振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47-21750,21752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的玉米胚芽油理化性能差异。[方法]采用索氏抽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水酶法3种方法提取玉米胚芽油,并优化提取条件。分别对3种方法提取的胚芽油的理化性质(折光率、过氧化值、酸价、皂化值、碘价)、磷脂和游离脂肪酸含量、脂肪酸组成、不皂化物的含量及组成进行测定。[结果]索氏抽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胚芽油的提取率均超过49%,水酶法低于25%,但3种方法各有其优点。3种方法所得胚芽油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主要为亚油酸和油酸;不皂化物组成也基本相同,主要为甾醇类及酯类物质,但在数量上存在差异。[结论]从胚芽油的提取率、理化性质及营养价值方面综合评价,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最适合玉米胚芽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棕榈油的提取工艺,分析棕榈油的脂肪酸组成。[方法]使用螺旋压榨法提取棕榈油,用气相色谱分析棕榈油的脂肪酸组分。[结果]提取得到的棕榈油含有7种脂肪酸成分,以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约占53.3%,饱和脂肪酸约占45.3%。[结论]螺旋压榨提取棕榈油的工艺可行,提取的棕榈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纪晓玲  白明生  石新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838-15839
[目的]分析四合木链格孢发酵产物的脂肪酸组分。[方法]对四合木链格孢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提取分离发酵产物中的脂肪酸,甲酯化处理后,利用GC-MS技术分别检测四合木链格孢发酵液和菌丝体中脂肪酸的组成。[结果]发酵液中检测出9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63.04%,主要为油酸28.41%,亚油酸24.17%,亚麻酸3.85%,饱和脂肪酸中的棕榈酸相对含量最高为26.19%,其次为硬脂酸5.15%。菌丝体检测出7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4.30%,主要为油酸30.87%,亚油酸31.57%,亚麻酸7.51%;饱和脂肪酸中的棕榈酸相对含量最高为16.85%,其次为硬脂酸5.76%。[结论]对四合木链格孢进行液体发酵培养能产生多种脂肪酸,可以开发作为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酸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测定阿魏菇中的脂肪酸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法对索氏提取和超声波提取的阿魏菇脂肪酸的化学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索氏提取与超声波提取的阿魏菇脂肪酸的主要成分基本一致,但索氏提取的阿魏菇脂肪酸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例较高。气质检测结果表明:索氏提取与超声波提取的阿魏菇脂肪酸的均含有十四烷酸甲酯(肉豆蔻酸甲酯)、十五烷酸甲酯、十六烷酸甲酯(棕榈酸甲酯)、十八碳二烯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十八碳烯酸甲酯(油酸甲酯)、十八烷酸甲酯(硬脂酸甲酯),索氏提取阿魏菇脂肪酸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43%、2.76%、14.84%6、3.41%、2.10%、16.46%1、6.46%,超声波提取阿魏菇脂肪酸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32%、2.49%、12.73%6、1.53%1、.14%、21.78%、21.78%。[结论]索氏提取法是一种较好的阿魏菇脂肪酸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琼枝麒麟菜多糖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初步研究,为琼枝麒麟菜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琼枝麒麟菜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基于单因素试验的结果,利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测定样品总糖、蛋白、糖醛酸、硫酸根含量以及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琼枝麒麟菜多糖的理化性质.[结果]各因素对琼枝麒麟菜多糖得率的影响排序为:酶解温度>超声波时间>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时间与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时间与酶解温度的交互作用对琼枝麒麟菜多糖得率影响极显著(P<0.01),超声波功率与酶解温度的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P>0.05).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琼枝麒麟菜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超声波时间33 min、超声波功率234 W、酶解温度67℃、酶解时间1.5 h、料液比1:100(g/mL)、酶(m木瓜蛋白酶:m纤维素酶=2:1)添加量6.0%,在此条件下,琼枝麒麟菜多糖得率为28.41%.样品总糖含量为66.63%、蛋白含量为2.20%、糖醛酸含量为10.12%、硫酸根含量为22.21%.紫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在260和280 nm处未发现明显吸收峰;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琼枝麒麟菜多糖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在1062.78和1247.94 cm-1有吸收峰,是一种吡喃型硫酸多糖.[结论]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的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琼枝麒麟菜多糖工艺操作简单可行,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可靠性,理化性质研究结果可为其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油体是植物种子贮脂的细胞器,通过分离油体来提取脂类为研究植物脂类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法。首次建立了能源植物续随子种子油体的提取方法,提取了江苏海安和河南朱集2个产地的续随子种子油体,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别测定油体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2个产地的续随子种子油体脂肪酸都以油酸为主,含量分别为83.32%、73.99%,其中含量较多的脂肪酸还有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等;2种种子中的脂肪酸以油酸(82.04%、75.63%)和棕榈酸(6.00%、11.75%)为主,相对含量差异显著,且油酸含量与棕榈酸含量呈负相关,即油酸含量高的种子的棕榈酸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青刺果油不同提取方法的差异。[方法]应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SCFE)、超声法和压榨法提取青刺果油,从得油率、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等方面进行对比,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3种方法所得油脂的成分与含量。[结果]SCFE法、超声法和压榨法的得油率分别为31.9%、32.5%、28.2%;所得油脂中主要脂肪酸成分相同,均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分别为1.00∶1.58∶1.47、1.00∶1.75∶1.63、1.00∶1.67∶1.52。[结论]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青刺果油更可行。  相似文献   

9.
王林  何宗琴  郑在  尹若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339-3340,3381
[目的]对酶法提取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用酶法从虎杖中提取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从虎杖中提取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为:料水比1∶15(V/V),漆酶含量0.30%,纤维素酶含量0.50%,木聚糖酶含量0.40%,β-葡聚糖酶含量0.20%,pH 4.4,在此条件下白藜芦醇的得率达0.592%。[结论]该研究为白藜芦醇的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腊梅籽脂肪酸提取工艺优化及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脂肪酸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索氏提取法提取腊梅籽中脂肪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用GC-MS分析了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腊梅籽脂肪酸的提取优化工艺条件为:最佳提取溶剂石油醚(沸程30~60℃),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0(g/mL),提取时间3 h,在此条件下,脂肪酸提取率为39.82%。腊梅籽的脂肪酸组分主要为棕榈酸(6.59%)、亚油酸(53.47%)、油酸(27.22%)、硬脂酸(2.83%)和11-二十碳烯酸(3.14%)等,其中饱和脂肪酸总的相对含量为10.94%,不饱和脂肪酸总的相对含量达到84.29%。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淡水鱼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及淡水鱼油的提取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采用酶解法对白鲢腹部进行鱼油提取,研究酶的种类、液固比、酶解温度、p H和酶用量等因素对鱼油提取率的影响,并对得到的粗鱼油进行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试验表明,碱性蛋白酶对腹部鱼油的提取效果最好,在液固比1.0∶1 m L/g的条件下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54℃,加酶量8 200 U/g,p H 8.6,此条件下酶解3 h得到鱼油提取率为64.32%,鱼油过氧化值为5.48 mmol/kg,碘价为1 204.20 g/kg,皂化价为169.21 mg/g,酸价为3.56 mg/g,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分别为6.54%和4.53%,n-3/n-6值为2.89。[结论]所得鱼油的各项指标符合1级粗鱼油标准,营养价值较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许玉兰  吴裕  杨晓玲  段安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3993-3993,3999
[目的]提取滇南风吹楠(Horsfieldia tetratepala)种子油脂,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滇南风吹楠种仁的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检测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滇南风吹楠种仁的平均含油率为54.73%。GC-MS分析表明,滇南风吹楠种子油脂中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月桂酸的含量较高,为48.66%,肉豆蔻酸的含量次之,为43.29%。[结论]该研究为滇南风吹楠的保护及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立足于溶剂法,通过对比超声波、微波、光波单独处理较短时间的红松籽油的得率,以及处理后单独浸提红松籽油得率的增加情况,明确在红松籽油提取过程中处于主导作用的方法,同时确认4种提取方法对红松籽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按照GB/T 5009.229—2016《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T 5532—2008《动植物油脂 碘值的测定》和GB/T 5009.227—2016《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分别测定4种方法提取的红松籽油的酸值、碘值和过氧化物值,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红松籽油中脂肪酸的种类和质量分数,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红松籽油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  结果  正己烷作为最佳提取溶剂,当提取温度25 ℃,液料比18 mL/g,浸提时间5 h红松籽油得率为65.52%。超声波法(300 W,10 min)、微波法(380 W,100 s)、光波法(400 W,11 min)单独处理时的红松籽油得率分别为67.63%、62.26%、58.25%。上述3种方法处理后再单独使用正己烷浸提,使总提取时间达到5 h后的红松籽油得率分别增加了2.18%、4.50%、6.10%。4种方法提取的红松籽油符合GB/T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中酸值(≤ 4 mg/g)、过氧化值(≤ 0.25 g/100 g)的限量标准。溶剂法制备出的红松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最低(P < 0.05)。脂肪酸质量分数由高到低分别是亚油酸(44.54% ~ 46.32%)、油酸(28.29 % ~ 28.83%)和皮诺敛酸(13.15% ~ 14.51%)。溶剂法、超声波法、微波法、光波法所提取的红松籽油清除DPPH·和ABTS+·的IC50值分别是9.41、8.80、9.43、9.61 g/L和5.10、5.51、6.10、5.43 g/L。  结论  对超声波法、微波法和光波法单独作用及浸提后得率进行比较,发现超声波法、微波法和光波法在提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与溶剂法、微波法和光波法相比,超声波法提取的红松籽油得率高,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抗氧化能力强,能够达到较好的提取效果,此方法应用于红松籽制油工业中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4.
全缘叶栾树种子脂肪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全缘叶栾树种仁含油量及其油中脂肪酸成分。[方法]用索氏抽提器提取全缘叶栾树种子油,计算种子含油量;种子油脂肪酸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成分。[结果]全缘叶栾树种仁含油量达54.04%。种子油中含5种饱和脂肪酸和3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5.26%,主要包括油酸(31.07%)、二十碳烯酸(35.07%)和芥酸(9.12%)。全缘叶栾树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种子油中不含营养价值更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且含有不易消化的芥酸和花生酸。[结论]全缘叶栾树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其能否作为食用油,还需进行相关的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汤成龙  郝倩  王世雷  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501-16504
[目的]研究萃取文冠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文冠果籽油的组成。[方法]以文冠果仁为原料,采用索氏萃取法萃取文冠果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萃取文冠果籽油的工艺条件,考察溶剂种类、液料比、萃取回流次数等因素对文冠果籽油萃取率的影响。采用GC-MS方法分析文冠果籽油的组成。[结果]索氏法萃取文冠果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是:较合适的溶剂为乙醚,最佳液料比为5∶1(ml∶g),适宜的萃取回流次数为5次,在此条件下,文冠果籽油的萃取率为46.0%。文冠果籽油的主要成分为油酸、亚油酸、油菜酸和棕榈酸等。[结论]文冠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6%,其种类比花生油和橄榄油更多,其中首次发现存在11,14-二十碳二烯酸,表明其作为高级食用油具有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6.
燕麦油的提取及精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燕麦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石油醚浸提法提取燕麦麸皮中的燕麦油,以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通过脱胶、脱酸和脱色对燕麦粗油进行精制。[结果]3个因素对燕麦油提取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脱胶燕麦油得率约为91%,脱酸燕麦油得率约为80%,脱色后精制燕麦油得率约为64%。燕麦油在精制前后酸价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下降,碘价和皂化值基本不变,密度、比重、黏度和折光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利用石油醚从燕麦麸皮中提取燕麦油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0,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12 h。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菠萝蜜种子的脂肪酸成分,为其种子及果实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菠萝蜜种子为研究对象,用乙醚回流提取种子中的脂肪,经皂化和甲酯化,用气质联用仪分析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试验得出,菠萝蜜种子含油量约为0.88%,采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其主要脂肪酸组成,其中亚油酸含量55.20%、棕榈酸含量30.50%、亚麻酸含量5.96%、硬脂酸含量1.81%、二十二酸含量1.7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63.56%。[结论]分析显示,菠萝蜜种子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可为寻找可食用的热带亚热带植物营养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尹文清  冯华芬  段少卿  李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38-12140
[目的]研究毛冬青叶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及其利用价值,探讨不同溶剂回流提取毛冬青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分别用石油醚、氯仿提取毛冬青叶挥发性成分,以GC-MS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毛冬青叶挥发油主要含有烃类、内酯类、脂肪酸、烯醇、苯丙素类等成分。其中相对含量较高为:异丁香油酚(28.967%)、二十烷(8.735%)、十九烷(8.225%)、二十四烷(7.929%)、邻苯二酸-(2-乙基)己酯(7.161%)、十八烷(6.380%)。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苯丙素类成分优于氯仿,而提取饱和烃及脂肪酸时,以氯仿为溶剂效果更佳。[结论]毛冬青叶挥发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研究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为毛冬青叶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斑唇马先蒿挥发油的最优超临界萃取条件及其化学组成.【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斑唇马先蒿挥发油的最优萃取条件.将最优萃取条件下得到的挥发油,经柱色层族组成分离为非极性、弱极性和极性3种馏分,并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斑唇马先蒿挥发油最优萃取条件为:压力25 Mpa,温度45℃,CO2流量16mL/min.斑唇马先蒿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27种化合物,其中非极性馏分、弱极性馏分、极性馏分的主要组成成分分别为烷烃类、酯类和脂肪酸类.在其挥发油成分中,脂肪酸类化合物占绝对优势,总相对含量为62.698%;其中亚麻酸(18.497%)的相对含量最高,其次为正十六烷酸(15.698%)和亚油酸(7.286%).【结论】本研究获得的斑唇马先蒿挥发油的最优萃取条件温和,效率高,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种类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