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原位通风处理土壤石油烃污染对于土壤和地下水的有机污染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实地砂土,通过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通风速率对土壤中汽油烃的去除效率,并通过土壤汽油烃含量和土壤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数据估计了通风修复时间。结果表明。真空抽提通风速率越大,土壤中的汽油烃去除速率越快,但通风速率由400mL·min^-1提高到800mL·min^-1,土壤污染物修复效果差异不太明显,最佳的土壤通风速率为400mL·min^-1。土壤汽油烃监测数据的指数拟合曲线和土壤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数据进行的对数拟合曲线都能反映土壤污染物的衰减情况,二者分析得到的污染物通风修复时间有一定相关性。因为土壤挥发性有机物易于监测,可以以土壤气体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来估计土壤中污染物的衰减和估计土壤通风净化时间,并在实际土壤通风修复过程中通过土壤气体中TVOC的监测反映土壤污染修复状况,当TVOC浓度降低到10mL·m^-3以下时,修复过程基本可以结束。  相似文献   

2.
针对化工企业搬迁后遗留场地的污染问题,以江苏常州某搬迁化工场地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分析确定目标污染物为多环芳烃类易挥发性有机物及氯苯类有机物。针对有机复合污染场地特征,以1-萘胺、1,2-二氯苯和1,4-二氯苯为主要去除污染物,采用电氧化原位修复技术对土壤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水土质量比、电氧化时间、电流强度是电氧化修复主要影响因子,当水土质量比为2∶1、氧化电极电流强度为300 A、电氧化时间为15 min时,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1-萘胺、1,2-二氯苯和1,4-二氯苯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有机复合污染越重的土壤,在相同电氧化时间区间内去除率越高,说明方法适用于处理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土壤。经测算,处理1 t土壤,约需费用70.9元。研究可为该化工企业有机复合污染场地修复提供技术工艺参数和理论依据,并可为同类型的污染场地修复提供技术选择和工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有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效果的限制因素及提升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有机农药、石油污染、工业生产等,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受有机物污染的土壤能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一系列的修复技术进行治理,其中生物修复技术被认为是处理有机污染土壤最有效、经济且环境友好的修复技术,但其修复效率受诸多因素影响。本文从气候地理条件、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和土壤自身环境与营养3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生物修复技术的限制因素,并从物种选择、生物有效性提升(引入微生物或土壤动物、添加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及稳定生态系统的构建(添加生物炭、营养补充剂,采用电强化生物修复技术)3个角度科学地提出了提升生物修复技术效率的方法,最后对加强有机物污染土壤复合修复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技术中,淋洗剂的选择是影响这一技术应用的限制因素之一.目前研究的淋洗剂包括表面活性剂、有机或无机酸、螯合剂EDTA等.大量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能够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特别是有机污染物,提高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综述了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土壤有机污染修复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增溶洗脱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提高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流动性;增强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即增强截留固定作用;改变吸附态或溶解态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利用性.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离子交换和络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霞  成杰民  刘玉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003-10004,10009
在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无机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和有机物对重金属的络合和螯合能力,提出利用天然的有机、无机材料制备有机-无机复合体,并有机-无机复合体原位钝化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可行性进行综合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欢亮  曾祥专  丁劲新  谭允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633-10636,10652
介绍了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现状,重点分析了重金属-有机物土壤复合污染的相互作用及过程,对适用于复合污染农田土壤联合修复技术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生物碳用于土壤修复的机理与实践情况,提出了“不同种类生物炭改良+耐性植物”这一针对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农用土壤有效的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7.
王浩 《现代农业》2013,(5):96-98
污染土壤的修复一直是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有机物光化学行为是一种重要的非生物转化途径,研究土壤表层有机物的光化学行为对认识污染物土壤环境行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土壤中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阐述了土壤质地、土壤的有机组分、无机组分、土壤氧气、光照深度和土壤水分因素对有机物在土壤中光解的影响,最后对于未来有关土壤中有机物光化学行为研究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土壤植物增效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银  王光辉  胡苏杭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074-5076,5108
目前,土壤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状况愈发严重,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植物修复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处理土壤重金属、有机物污染的绿色技术,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该文综述了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有机物及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治理中的应用,包括螯合诱导修复、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等,最后提出该技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重金属、有机污染物造成的土壤复合污染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当前,我国对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的生物、物理、化学等修复方法,而对于不同修复方法联合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的研究较少。从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修复、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修复、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修复三方面全面综述了我国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球磨机械化学法修复后的有机污染土壤复垦农作物生长及生态健康风险,通过种植水稻(Oryza sativa L.)、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比较修复土壤、污染土壤、无污染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对修复土壤生态健康风险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污染土壤水稻生长周期比修复土壤水稻生长周期长,修复土壤水稻生长周期和无污染土壤水稻生长周期基本一致;比较农作物果实生长状况发现,无污染土壤水稻果实生长状况优于修复土壤,二者又优于污染土壤;无污染土壤大豆果实颗粒大小相同,污染土壤大豆果实颗粒大小不一;无污染土壤、修复土壤和污染土壤种植的水稻果实毒性分别为无毒、中毒、高毒。在修复后的土壤中检出挥发性、半挥发性污染物41种,污染物主要为2,4-二氯苯酚、多环芳烃等,修复土壤中2,4-二氯苯酚、苯酚的非致癌风险均低于可接受的风险水平,苯并(b)荧蒽的致癌风险也低于可接受的风险水平。由此可以看出,球磨机械化学法修复后土壤的毒性减弱,致癌、非致癌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土壤污染源,从DDT、六六六及挥发性氯代脂肪烃污染土壤、油类污染土壤、金属类污染土壤几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固体废弃物、农药、化肥、重金属污染物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对土壤生态造成了巨大污染。随着土壤污染面积的不断加大,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土壤污染修复已成为当前必须开展的工作。本文综述了物理修复方法、生物修复方法、生物炭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污染土壤修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效应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土壤中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效应.土壤微生物既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修复受污染的土壤,又可以敏感地反映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在土壤污染修复和生物指示方面应用广泛.该文从土壤环境质量表征的微生物学指标和微生物对土壤污染物的降解与修复两个主要方面,综述了PAHs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研究现状,包括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作为PAHs污染土壤的生物指示,PAHs高效降解菌株筛选,微生物降解PAHs的途径和修复方法等.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展望,旨在为研究土壤微生物对PAHs污染土壤的生物响应机制和修复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生物刺激法修复不同污染时长的土壤,比较了向新污染(污染7 d)和陈旧性污染(污染5 a以上)土壤中加入有机肥、有机肥+KNO_3复合物(C∶N=100∶10)、脱硫石膏等处理剂对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于新污染黄绵土,向土壤中加入有机肥、有机肥+KNO_3对土壤中石油烃去除效果较好,修复150 d时土壤中石油烃去除率分别为60.13%、56.09%;对于陈旧性污染土壤,施入有机肥+KNO_3、脱硫石膏对石油烃去除效果较好,修复150 d时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率分别为36.62%、36.61%;生物刺激对新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效率高于陈旧性污染土壤。两种不同污染时长土壤中的石油烃生物降解均符合伪一级动力学。生物刺激修复使土壤的pH值由8.50~8.56降低至7.35~7.91。新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率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89),与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9);陈旧性污染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83)。研究表明,土壤受到石油污染后立即进行生物刺激修复有利于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影响不同污染时长土壤中石油烃生物降解的关键因素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固废拆解造成了包括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二噁英(PCDD/Fs)及多溴联苯醚(PBDEs)]的土壤复合污染。探讨了固废拆解土壤的污染源及污染现状,分析了复合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迁移转化规律,提出了控制土壤污染物对策及污染土壤修复方法,旨在为发展绿色拆解产业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固废拆解导致的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多环芳烃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不仅降低环境质量还会危害人体健康。植物修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利用植物修复环境污染的技术,也是当前生物修复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许多实验证明植物能够促进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去除。植物修复的机理主要包括植物对多环芳烃的直接作用、根际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和植物与微生物的联合作用,植物修复的效率会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为此,对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筛选、修复机理、影响因素进行了概括,并对国内外近年来植物修复技术在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纳米材料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农业发展过程中排放入土壤中的高毒性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产生富集作用,对人体存在致突变、致畸和致癌的潜在危害。近几年,纳米材料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催化反应活性逐渐成为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热点。通过对金属类纳米材料及其改性技术、碳基纳米材料和聚合类纳米材料等典型纳米材料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研究进展的综述,对纳米材料在土壤介质中能够发挥实用性所需的性质予以归纳总结,并对未来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相关纳米材料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从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概念出发,阐述了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在此理论探索基础上,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和有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两个方面的若干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指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基本上处于基础阶段,其研究的重点仍然在于超积累植物和高效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及合理搭配、修复机理的探索和基于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的根际圈效应、以广义生物修复为核心的联合修复以及修复强化措施。可以预料,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将成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石油污染土壤已是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高效修复污染土壤日渐成为研究热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是一种经济、高效且生态可承受的绿色清洁技术。在此背景下分析了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主要影响因素;阐述了在石油污染土壤堆腐化修复过程中,通过添加石油降解菌(群)、氧化剂、营养物质和表面活性剂等措施来强化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探讨了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