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5%炭疽立克乳油防治荸荠秆枯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5%炭疽立克乳油1200倍液对荠秆枯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在95%以上,1500倍液的抑制率在90%以上,田间防治效果在85%以上,对荸荠生长和环境无任何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红栀子芽枯病病原菌的生物学及其毒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红栀子芽枯病病原菌生长较好;经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对其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92.55%和91.62%,且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在800倍液、1 200倍液浓度下对红栀子芽枯病菌的相对抑制率均迭90%以上.  相似文献   

3.
于1982—1985年间对荸荠秆枯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田间试验。此病菌仅侵染荸荠和野荸荠,主要以带菌球茎、土中病残体为初侵染源,病菌孢子借风雨和灌溉水传播。经气孔或直接侵入,生长季节有多次再侵染,—般潜育期5—13天,多雨或重雾露天气,重茬,定植早或过密、灌水方式不当、种植易感品种及偏施氮肥等均有利于发病、试验证明防病有效措施为,种球茎和荠苗用25%多菌灵250倍液浸16h;生长季节及时用2s%多菌灵250倍液、70%托布津1000倍液或45%代森铵1000倍液喷雾预防,7-10天1次,防效达95%,防治区比对照区增产2—3倍。  相似文献   

4.
采用64%杀毒矾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倍液,于发病初期病斑皮外涂药,防治枸杞流胶病的效果分别达83.34%和82.89%;当病次发展到溃疡阶段,采用刮去病皮并涂10%双效灵原液或20%叶枯宁可湿性粉剂8倍液,治疗效果分别为73.53%和71.43%。  相似文献   

5.
3%汶枯灵胶悬剂是由5%田安水利加增效助剂多糖皂素等复配而成的新复配剂,它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和药效比田安高。小区药效试验,于水稻拔节期至孕穗初施药两次,纹枯灵8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达75.00%,优于田安400倍液69.47%,大田防治试验,于拔节期施药1次,纹枯灵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达60.31%-71.45%,高于田安500倍液55.34%-64.20%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纹枯灵是防治水稻  相似文献   

6.
江苏荸荠秆枯病的发生、危害及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荸荠[Eleocharis dulcis(Burm.f.)Trin.(异名:E.tuberosa Schult)],又称“马蹄”,属莎草科,是我国特有的水生淀粉作物。仅江苏栽培面积即在万亩以上。荸荠秆枯病俗称“荸荠瘟”、“细荸荠”,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为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Lentz。1982-1985年我们在江苏和浙江的主要荸荠栽培地区调查,发现荸荠秆枯病都有发生,且蔓延较快,造成荠秆大量死亡,影响产量。江苏荸荠秆枯病不仅为害茎秆,而且也为害叶鞘和花器,这与Lentz1962年报道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1茎枯病 症状:初期乳白针刺小斑点,中期病斑纺锤或棱形,病斑褐色渐加深,后期灰白稍凹陷、病斑密生小黑点,病枝干枯似火烧状。 侵染途径:风、雨、农事操作。 发病条件:高温、多雨、潮湿。 危害部位:茎、枝。 防治方法:清除病残体,地面消毒;科学施肥不偏氮,增施磷钾肥;在多雨季节采取雨前喷药保护,雨后治疗,亩用3%芦笋青2号可湿粉600倍,50%托布津可湿粉600倍,58%可杀得2000杀菌剂600倍,64%杀毒矾可湿粉500倍液喷淋或浇灌。  相似文献   

8.
荸荠杆枯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荸荠杆枯病是影响荸荠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荸荠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生,可危害植株茎杆、叶鞘和花器。介绍了该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应用8种化学农药对福建锥栗溃疡病进行化学防治,结果表明,不同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后,锥栗溃疡病病斑抑制率、病斑愈合率和绝对防治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处理中,25%溃疡灵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和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200倍液的绝对防治率较好,分别达到869.6%、633.4%和385.3%。8种药剂的3种浓度中,80...  相似文献   

10.
“9281”防治苹果树皮腐烂病的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9281”对苹果树皮腐烂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9281”室内抑菌效果明显,用药液浸泡病组织,4倍液杀菌率84.0%,原液杀菌率100%.平板抑菌试验500倍液抑菌率为100%.日间涂刷病斑后有明显的治疗和铲除病菌的作用。用原液,2倍液、4倍液涂刷病斑50d后观察,可明显抑制病斑扩展,防效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黑果枸杞枝枯落叶病的防治方法,在民勤县干旱沙区黑果枸杞上进行了枝枯落叶病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70%代森锰锌600倍液+叶面肥绿风95 1 000倍液对黑果枸杞枝枯落叶病害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虽然单一施用70%代森锰锌600倍液、800倍液、1 000倍液效果也均在90%以上,但是树势恢复慢,后期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防治鸟巢蕨、鸢尾和彩虹竹芋褐斑病的有效杀菌剂,为在生产实践中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盆栽种植的鸟巢蕨、鸢尾和彩虹竹芋为材料,通过叶面喷洒的方式对防治褐斑病的4种杀菌剂配方进行筛选.[结果]防治鸟巢蕨褐斑病的较佳配方为70%甲基托布津和20%叶枯唑1 000倍液、37%苯醚甲环唑和20%叶枯唑1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和2 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以及37%苯醚甲环唑和2 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其防效均在86%以上;防治鸢尾褐斑病的最佳配方是70%甲基托布津和2 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防效为86.74%;防治彩虹竹芋褐斑病的最佳配方是70%甲基托布津和20%叶枯唑1 000倍液、37%苯醚甲环唑和2 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防效分别为81.30%和87.41%.[结论]为鸟巢蕨、鸢尾和彩虹竹芋褐斑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荸荠杆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荸荠杆枯病的症状、形态、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药剂筛选结果表明:50% 果病克、36% 粉霉灵和多菌灵对该病菌有较好的效果。并制定出一套防治方法,经过1997 和1998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防治玄参斑枯病的有效药剂,测定了10%苯醚甲环唑(世高)ME等5种杀菌剂对玄参斑枯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玄参斑枯病菌的Ec。值大小顺序为:咪鲜胺〈苯醚甲环唑〈三唑酮〈代森锰锌〈多菌灵,其中以咪鲜胺对玄参斑枯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3.45mg/L;苯醚甲环唑、三唑酮、代森锰锌依次减弱,多菌灵的抑制作用最小。EC卯为72.91mg/L。5种药荆对玄参斑枯病的防治效果以10%苯醚甲环唑ME1200倍稀释液最好(96.03%),25%咪鲜胺(使百克)EC1200倍稀释液稍次(91.65%),再次为15%三唑酮WP800倍稀释液和50%多菌灵WP800倍稀释液,防效分别为84.23%和81.74%;70%代森锰锌WP800倍稀释液最差(61.94%)。试验结果还表明,供试药剂持效期可达10d以上,对玄参无药害。  相似文献   

15.
炭疽病 山药在高温多雨季节易生炭疽病,发病后造成茎枯、落叶。初期叶片上生黑色斑点,后期叶片颜色变为黑色,病斑呈水浸状,严重时影响植株生长造成减产。防治:发病初期每隔7天喷1次50%退菌特6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连喷2~3次,及时清除田间病叶,排除积水。  相似文献   

16.
1、白粉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危害严重时可引起植株衰弱及叶片变黄、早枯.早期叶片正面出现多个小斑,接着小斑汇合成没有明显边缘的白粉状大斑,秋末在白粉处产生黑褐色小颗粒.防治方法一是秋末清除病株并烧毁;二是发病初期用25%的粉锈宁2000倍液喷洒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  相似文献   

17.
番荔枝枯果病主要危害果实,造成果实干腐僵硬,发病株率100%,经鉴定该病病原菌为豆荚大茎点菌(Macrophoma mame hara),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孢子器在树上僵果中越冬,高湿对病菌入侵,扩展,流行有利,及时摘除僵果,幼果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75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可控制枯果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番荔枝枯果病主要危害果实,造成果实干腐僵硬,在元江县发病株率100%。经鉴定该病病原菌为豆荚大茎点菌(Macrophoma mame Harma)。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孢子器在树上僵果中越冬,高温对病菌入侵、流行有利。及时摘除僵果,幼果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75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可控制枯果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预防黄瓜白粉病的最佳药剂是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预防效果为93.5% ̄99.2%,发病后在病斑未连片之前及时喷45%晶体石硫合剂150倍液,病斑治愈率可达100.0%,且在30d内不复发。  相似文献   

20.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5%叶面净Ⅱ可湿性粉剂(沟施、淋灌)防治香蕉褐缘灰斑病,平均防效为87.65%,与生产上常用的药剂25%敌力脱乳油1000倍液防效相当,且药效稳定,持效期长,对香蕉生长安全无害。田间使用量以10g/株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