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稻米农药残留全程控制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米农药残留来源及现状的分析表明,我国稻米中农药残留问题日益严重。水稻生产中大量施用化学农药是稻米农药残留的主要污染源。实施稻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健全无公害稻米生产标准体系、掌握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加强水稻生产过程农药残留监管及产后农药残留消除技术研究,是建立稻米农药残留全程控制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水稻质量安全农户认知与种植意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吉林农业科学》2014,(6):76-80
为了解吉林省水稻生产农户对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稻及其生产操作规程和水稻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农药等水稻质量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和优质安全水稻的种植意愿,对吉林省293户稻农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稻农对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稻及其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认知程度比较低;吉林省稻农对农药残留影响水稻质量安全的认知度较高,但对重金属和生物霉素影响水稻质量安全的认知度较低;并且有84.6%的农民不了解水稻生产中禁止施用的农药品种和名称;吉林省稻农种植优质安全水稻的意愿比较高。  相似文献   

3.
为减轻水稻病虫害发生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残留和环境污染,采用测报调查、大区对比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包括水稻选用抗性品种、晒种浸种、培育壮秧、带药移栽、宽窄行栽植、配方施肥、科学管水、保护利用天敌、稻鸭共育、二化螟性诱剂、太阳能杀虫灯和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农业防控、生物防控、物理防控、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技术在内的一整套水稻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示范。结果表明,绿色防控区稻鸭共育对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1.2%与72.8%,可以不再施用化学除草剂;对二化螟1代的枯梢率和枯心率防效分别为95.2%与96.8%,对2代的枯梢率、枯心率和白穗率防效分别为96.4%、97.5%及98.3%,对纹枯病防效为94.1%,稻瘟病叶瘟和穗颈瘟防效分别为96.3%与98.0%;绿色防控区4个品种实际单产量606.6~643.5 kg/亩,平均9 366.0kg,较常规防控区和清水对照区增产3.7%和15.3%,谷鸭合计纯收入为2 035.54元(其中鸭纯收入443.20元),增收366.59和431.27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对常规稻中早39和杂交稻陵两优268在生长期施用氧乐果、三唑磷、毒死蜱、乙酰甲胺磷4种有机磷农药,研究了稻米品种、淘洗方式和蒸煮方式对4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淘洗和浸泡均可不同程度地去除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其中以浸泡后淘洗对药剂的降解作用最明显,残留率可降低至34.9%~74.9%;稻米经蒸煮处理对有机磷农药残留的降解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高压蒸煮降低农药残留率的效果更佳,可使残留率降低至3.4%~37.4%;农药和稻米的不同理化性质使得相同处理方法的去除效果受不同农药品种和稻米品种的双重影响,其中三唑磷残留率受稻米品种影响最小。从降低有机磷农药膳食摄入风险的角度,建议稻米经浸泡后淘洗,上高压锅蒸煮。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控制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农药残留,从提高全民对水稻农药残留控制的意识、提高农药监管效果、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行稻米市场准人制度等方面,浅析了水稻农药残留的全程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提高农药对水稻上靶标生物的活性,延缓抗药性,降低其生态风险性,研究了 14 种高效低风险农药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毒性大小及使用后稻米中的残留水平。【方法】参照《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开展 14 种农药田间残留试验,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开展田间药效试验,采用 HPLC-MS/MS、GC 等仪器检测残留试验中稻谷、糙米等样品中的农药残留水平。【结果】2% 阿维菌素水乳剂、70% 噻嗪酮水分散粒剂、0.4% 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5%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25% 噻虫嗪可湿性粉剂、10%烯啶虫胺水剂、25% 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 呋虫胺水分散粒剂、25% 杀虫单·毒死蜱可湿性粉剂等 9 种杀虫剂和 50% 苯醚甲环唑水乳剂、5% 稻瘟灵展膜油剂、40% 嘧菌酯可湿性粉剂、75% 肟菌酯可湿性粉剂、20% 噻森酮悬浮剂等 5 种杀菌剂在水稻上使用后,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良好,大米、稻谷和糙米中上述 14 种农药的残留水平均低于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针对水稻生产结构特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 14 种高效低风险农药的作用方式、持效期等关键因素,构建了水稻安全生产中高效低风险农药准入谱。【结论】上述 14 种农药均可作为水稻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推荐药剂。高效低风险农药是今后水稻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技术支撑,对促进水稻病虫害可持续控制、延缓农药抗性产生、提高农药利用率、保障稻米质量安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稻病虫害全程无害化治理技术,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以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和控制农药残留为目标,在水稻生长的全生育期内,以优化农田生态环境为重心,综合考虑有益生物、有害生物、中性生物与环境等多种因子的相互关系,协调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各种治理措施,对以天敌为主的非靶标生物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将病虫危害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阀值之下,把稻米农药残留控制在国家规定允许的范围以内,以获取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利用无公害农药和农业措施防治水稻主要病虫草害,试验结果表明,多抗霉素在水稻分蘖末期和孕穗末期各喷施1次,对纹枯病防效达75.16%~94.27%,优于化学杀菌剂三唑酮;春雷霉素和灭瘟素在叶瘟病发生初期及破肚期、齐穗期各喷施1次,对叶瘟防效为50.54%~72.67%,穗瘟为76.66%~87.42%,与化学杀菌剂三环唑相当。无公害农药在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期使用,苏云金杆菌防效优于化学杀虫剂杀虫双,皂素烟碱和苦参碱与杀虫双相当;皂素烟碱和苦参碱在稻飞虱1~2龄若虫期使用,药后3~30d防效均在70%以上,低于化学杀虫剂吡虫啉。在水稻移栽前耕地2次,再配合施用适量的未腐熟有机质或人工除草,能控制杂草发生和提高产量。采用无公害农药和农业措施防治水稻病虫草,产量较常规化防区略有增加,稻谷中农药残留量较化防区低,符合绿色食品卫生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生物技术防治害虫能大幅度减少农药施用,控制稻田、稻米农药残留,确保稻米质量安全,生产出的稻米价格高出普通稻米二三倍甚至更高,是农民增产增收的新途径。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通过多年研究和技术集成,形成了以稻田释放稻螟赤眼蜂、稻田养蛙和益害虫分离式高效诱虫灯等技术为核心,二化螟性引诱剂和稻田养鸭技术为配套的绿色稻  相似文献   

10.
<正>大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食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提高水稻产量,水稻农产品生产者使用了更多的化学药剂,导致水稻农药残留量高。人们越来越担心稻米的生产质量。推广应用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可有效降低水稻产品农药残留指标,消除人们对水稻产品质量的担忧。保温是对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和管理的探索,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发。水稻栽培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我国农业经济建设的发展有着  相似文献   

11.
锌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施用锌肥是利用锌对作物进行生物强化的有效方法,但是锌肥的施用效果受到土壤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2021年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布置了中稻不同种类锌肥施用效应田间试验,通过对不同种类锌肥施用下水稻产量、锌营养元素吸收、稻米的品质及土壤有效锌含量的差异分析,明确马鞍山市当涂县中稻的不同种类锌肥的施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基施锌肥水稻增产10.3%-19.5%,氨基酸锌肥效果最佳,螯合态锌肥次之、硫酸锌效果最差。与产量变化趋势相同,施锌明显增加水稻籽粒和茎杆中的锌的含量,与不施锌肥相比,施锌后水稻籽粒和茎杆锌含量分别增加了19.9%-29.5%、52.9%和70.5%;水稻地上部锌积累量增加57.0%-88.0%;除之之外,增加锌肥投入明显改善了稻米品质,与不施锌肥相比,不同种类锌肥投入后均增加了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了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有效改善了稻米的外观品质。综上所述,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水稻种植过程中氨基酸锌肥施用效果最佳,其次是螯合态锌,硫酸锌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2.
在生态环境优良的稻作区 ,在采用“无污染水浇灌 ,适量施用化肥 ,限量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无公害栽培管理措施条件下 ,以协优 6 3为种植对象 ,探讨稻米的品质和稻米的卫生品质表现。结果表明 :稻米的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绿色食品稻米的卫生标准 ;稻米的品质达不到国家优质稻米标准 ,不符合绿色食品米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鸡稻轮作对改善稻田环境,培育土壤肥力,改良土壤团粒结构,提高水稻产量、稻米、鸡肉品质和效益的作用,研究鸡稻区与非鸡稻区肥料的合理施用,N、P、K的正确配比和水稻不同时期的施肥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  相似文献   

14.
<正>稻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60%人口的主粮,确保稻米的有效供给是我国政府有关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政策。虽然我国稻米目前能够实现自给,但确保国内稻米中长期供需平衡的压力加大。常规水稻生产技术发展遇到瓶颈,且农药化肥过度施用导致水稻生产成本飙升、生态环境恶化,对农民和消费者身体健康也带了损害。Bt转基因水稻的大田试验数据显示,转基因水稻能够显著降低农药施用量和水稻生产用工量。可以预见,转基因水稻会成为解决21世纪我国稻米自给  相似文献   

15.
稻鸭共作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还能有效控制稻田病虫草的危害,是对我国传统农业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综述了稻鸭共作技术对水稻生产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对稻田病虫草害的影响,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稻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展望了稻鸭共作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为稻鸭共作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水稻中后期相关农药使用次数与农药残留量动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目的】由于水稻害虫持续暴发,稻田农药施用量,施用次数剧增,稻米安全性问题令人关注。研究水稻中后期相关农药施药期、施药次数与稻米中农药残留的关系,了解稻田适用的低残留药种、最佳施药适期与施药次数,为水稻田科学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06年8~10月在南通通州市金沙镇马北村进行,供试品种为武育粳3号,试验田666.7 m2,供试农药有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三唑磷、毒死蜱、敌敌畏、吡虫啉等6种农药。施药分出穗前、后两个不同时期,施药次数分用药1、2、3次3个处理,稻收获后分区单独脱粒,对糙米、谷壳、稻草分别检测残留量。【结果】糙米中农药残留量与水稻中后期用药有关,残留量与施药次数、农药剂量呈正相关。供试农药中,除敌敌畏未检出外,其它在糙米中都有残留,残留量三唑磷>乙酰甲胺磷>甲胺磷>毒死蜱>吡虫啉。水稻出穗前用药,残留量显著低于出穗后,毒死蜱(40 g/666.7 m2)出穗前施药1~2次、三唑磷(40 g/666.7 m2)、乙酰甲胺磷(30 g/666.7 m2)出穗前施药1次,残留量≤0.1 mg/666.7 m2,吡虫啉(3 g/666.7 m2)各处理残留量<0.1 mg&#8226;kg-1,均低于国家食品中农药允许残留量,达到无公害大米标准。残留量与糙米贮存期相关,如水稻出穗后,乙酰甲胺磷60 g/666.72 m,三唑磷80 g/666.7 m2,施药3次,糙米贮存30、90 d,残留量分别为0.39、0.24 mg&#8226;kg-1,0.25、0.07 mg&#8226;kg-1,贮存90 d后糙米中农药残留低于允许残留量。农药残留量在稻草、谷壳、糙米中分配比,分别为46.0%、36.6%、17.4%,稻草、谷壳是重要饲料资源,它们的污染也应引起重视。【结论】水稻中后期的施药时期、农药种类、施药剂量与次数和稻米的安全性相关。供试有机磷农药中除敌敌畏未检出外,其它农药都在糙米中残留,残留量以三唑磷最高、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次之,毒死蜱较低。水稻出穗前用药2次,甲胺磷、三唑磷均已超标;用药3次,毒死蜱残留量与国标相当,乙酰甲胺磷未达标。上述农药剂量提高1倍,残留量提高30%~50%,用药2次除毒死蜱外,残留量均超过国家标准。水稻出穗后用药,农药残留量显著提高,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三唑磷、毒死蜱常规剂量用药2次,残留量都高于国家标准,惟乙酰甲胺磷未超标。新烟碱型杀虫剂吡虫啉,出穗前后施用,残留量均低于食品中最高允许标准。农药残留量降解与糙米贮存期有关,一般贮存90 d 后,农药残留量低于允许残留标准。降低农药施用次数,适度降低剂量,选用高效、安全、低残留农药,是无公害水稻生产中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正>水稻生产对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是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以保护.利用稻田有益生物为重点,协调运用生物、农业、人工、物理等措施,并辅之以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使用量,避免农药污染,生产出稻米的一种有害生物控制与防治技术。一、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原则稻米生产对有害生物的控制与防治的基本原则,是以农业防治为主,通过合理耕作制度、适宜品种、质量栽培等一系列配套技术,创造一个既有利于水稻健壮生长,又能抑制病虫草害发生的良性循环的农田生态环境,增强水稻抗逆能力,减少病  相似文献   

18.
明确基肥施用锌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021年在安徽省巢湖布置了中稻不同锌肥用量肥料效应田间试验,通过对不同锌肥用量下水稻产量、锌养分吸收、稻米品质和土壤有效锌含量差异分析,明确安徽省巢湖中稻的锌肥施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基施锌肥水稻增产2.9%-5.8%,增产效果随着锌肥用量的增加表现为增加趋势。除了产量表现为增加趋势,施锌也明显增加水稻不同器官中锌的含量,与不施锌肥相比,水稻籽粒锌含量增幅为17.4%-32.0%,茎秆锌含量增幅为55.4%-68.9%;水稻籽粒锌积累量增幅为19.6%-32.1%,茎秆锌积累量增幅为19.0%-35.2%。除之之外,施锌肥后明显改善了稻米品质,与不施锌肥相比,施锌肥增加了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了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综上所述合理的施用锌肥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增加稻米中锌的含量,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和提高土壤中有效锌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4种土壤调理剂对镉污染稻田修复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南省湘潭县典型镉污染稻区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4种天然矿物类土壤调理剂对农田土壤和水稻中镉、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用调理剂)相比,施用天然矿物类土壤调理剂的4个处理,土壤pH值提高0.31~0.63,土壤有效镉含量降低6.5%~15.9%,稻米镉含量降低34.5%~55.2%,稻米降镉效果顺序为:土壤调理剂A2土壤调理剂A3土壤调理剂A1土壤调理剂A4。施用4种调理剂对土壤总铅、稻米铅含量、水稻产量、产值及产投比的影响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地处海岛,水稻是当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但常年遭受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病虫为害。水稻病虫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是一项通过集成应用栽培控害、生态调控和生物化学防治技术等,综合控制水稻病虫害的防控技术,现对该技术在定海区的具体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明显促进水稻生产节工省本,减轻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障稻米质量安全,降低稻谷农药残留,提高稻米品质,实现稻米优质优价,增加水稻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