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邓州市常年植棉3.3万hm2,是河南省重点产棉市.20世纪80-90年代,邓州市棉田虫害以棉铃虫、红铃虫为主.1997年和2003年先后推广种植Bt抗虫棉和杂交棉后,棉田虫害的发生出现了新的变化,棉铃虫、红铃虫逐年减轻,已退居为次要害虫,甜菜夜蛾、绿盲蝽上升为主要害虫.经过定田系统调查,大面积普查等,探明邓州棉田主要虫害发生变化规律,旨在为棉田害虫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江龙青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204-204
贵池棉区棉花棉盲蝽重发,主要受抗虫棉大面积的推广以及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并由常发性次要害虫上升为继斜纹夜蛾、棉铃虫的第三大害虫,通过对其重发原因进行浅析,提出了科学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防治棉铃虫,近年来抗虫棉已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但在大面积生产中常发现抗虫棉整个生育季节生长良好,可在田间却发现有的抗虫棉不抗虫,仍有棉铃虫发生,且有棉株上棉铃虫和其他害虫还十分严重。其原因是由于棉花抗虫性来源不同,目前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抗虫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抗虫棉;另一类是转基因抗虫棉。常规抗虫棉抗  相似文献   

4.
<正> 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抗虫棉)被棉铃虫食用后,棉铃虫中毒致死或生长发育严重受抑制,高纯度的抗虫棉田中,很难发现3龄以上的大龄幼虫,一般年份,2代棉铃虫不施药防治。转Bt基因控制合成的毒蛋白,只对以棉铃虫为主的鳞翅目害虫有毒杀效果,对棉蚜、棉叶螨、棉蓟马等均无抗性,所以抗虫棉并不是无虫棉。抗虫棉田中棉铃虫已降为次要地位,而棉蚜、棉叶螨、棉蓟马等害虫的发生有所加重,所以防虫措施也应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转基因抗虫棉因其抗虫(鳞翅目害虫)性好,减少了大量用药,已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重大成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抗虫棉不是无虫棉,虽然抗虫棉对棉铃虫有较好抗性,但对非靶的害虫无防治作用,因减少防治棉铃虫用药,带来了其它害虫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转Bt基因抗虫棉害虫的防治策略应该坚持以苗期蚜虫、棉叶螨和伏蚜、烟粉虱为防治重点,兼治棉铃虫和其他害虫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1998~2000年对转Bt基因抗虫棉田不同害虫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分别对棉铃虫、棉蚜、棉叶螨、棉象甲等害虫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毒高氯乳油对棉铃虫、2 5%蚜虱立克乳油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棉蚜、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对棉叶螨、25%星科乳油对棉象甲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根据不同施药时期防治抗虫棉田棉铃虫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棉田棉铃虫应在幼虫孵化高峰期,即在产卵高峰向后推迟3~5天为宜。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了转Bt基因抗虫棉田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棉铃虫害是棉花种植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防治棉铃虫,近年来,抗虫棉已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推广抗虫棉能降低棉花生产成本,省工省时,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这已成为广大棉农的共识.但有些棉农反映抗虫棉整个生长季节生长良好,可在田间却发现有的抗虫棉不抗虫,仍有棉铃虫发生,而且有的棉株上棉铃虫和其它害虫还十分严重,不知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9.
Bt转基因抗虫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3个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DP99B、20B、1560BG和2个非抗虫棉对照品种鄂杂棉1号、湘杂棉2号,比较研究了不同棉花群体中昆虫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未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情况下,3个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种群,尤其是在棉花生育前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其他鳞翅目害虫种群也有一定控制效果,这使得棉蚜、棉叶蝉、烟粉虱等刺吸式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但抗虫棉棉田昆虫群落、害虫亚群落以及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均匀性均较对照棉田小,而优势集中性比对照棉田高,反映出抗虫棉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差。相对来说,DP99B和20B抗虫性能较好,其棉田昆虫群落结构也比较稳定。因此,转Bt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应用中,除了要关注抗毒性棉铃虫的产生和危害以外,还应特别注意其他可能上升为主要害虫(如棉蚜、棉叶蝉、烟粉虱等)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抗虫棉盲蝽蟓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随着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棉铃虫已经降级为次要害虫,而以往的次要害虫盲蝽蟓危害逐渐加重,很多地区已经逐步上升为主要害虫,造成较重的危害,应注意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1.
抗虫棉田间主要害虫动态及生态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芝  王桂英  禹淑梅  杨首乐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1072-1072,1082
转Bt抗虫棉基因对棉铃虫幼虫具有较强的抗性 ,棉铃虫种群数量明显减少 ,不再是主要害虫 ;棉蚜、棉叶螨等刺吸式害虫的种群数量上升 ,危害加重。对抗虫棉田害虫采取生态手段进行综合防治 ,棉花产量较对照化学防治增产 13 .6%以上 ,投资少 ,效益高 ,天敌资源恢复增强 ,达到保护农业环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的爆发危害,但是,由于抗虫棉田间施药量和次数的减少,也导致了棉田棉蚜、棉盲蝽、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等非靶标害虫的种群数量上升,危害日益加重。一、棉花苗期病虫防治技术该生育期从4月上中旬播种至6月中旬进入蕾期  相似文献   

13.
<正> 目前,生产上种植的抗虫棉,主要是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具有毒杀作用的转BT基因抗虫棉。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玉米螟等的毒杀效果达95%以上,对甜菜夜蛾等的毒杀效果仅25%~50%,而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如棉蚜、棉粉虱、棉盲蝽等则没有毒杀效果。因此,随着转BT基因抗虫棉的广泛种植,棉盲蝽等对棉花的为害日趋严重。2002年,在河北省棉花研究所只防治一次蚜虫的抗虫棉试验地,  相似文献   

14.
抗虫棉不仅具有高抗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特点,省药省工,节省投资,减轻环境污染,减少人畜中毒;同时,抗虫棉还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早熟高产优质,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无疑,大面积推广应用抗虫棉.对棉花增产、增值起重要推动作用.目前,山西省主要推广品种有晋棉26号,中棉30号等.按照抗虫棉的生育特点,应采取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其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5.
转Bt基因抗虫棉病虫危害新特点及综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安徽沿江棉区近几年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后,棉田病虫发生危害呈现了不同于常规棉花的4个突出新特点,即生殖生长期棉株易发生茎枯病死苗,刺吸式口器害虫发生偏重,斜纹夜蛾大面积重发生,棉铃虫危害轻微;同时针对这些新特点提出了6点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1认识不到位 抗虫棉不是无虫棉.有的棉农错误的认为,抗虫棉就是无虫棉,可以不打药、不治虫,结果造成棉株受害和减产.转基因抗虫棉,只能杀死鳞翅目害虫,如棉铃虫、玉米螟、造桥虫等,它是初孵幼虫取食棉叶后中毒死亡,对其他害虫如蚜虫、红蜘蛛、棉盲蝽、棉金刚钻等无效.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抗虫棉的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抗虫棉的普及推广,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危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但由于其特殊的生长发育特点,当前推广的抗虫棉抗病性普通不强.现将其病害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阐述如下,旨在为大面积抗虫棉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唐山市丰南区棉区普遍推广了抗虫棉,从目前看,除鲁研棉15杂交棉抗棉铃虫稍差一些外,其它品种的抗虫性都比较稳定,因此棉田用药防治棉铃虫次数很少,这样棉田害虫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非抗虫棉时代的主要害虫(鳞翅目害虫)下降为棉田次要害虫;而其它害虫则上升为主要害虫,其中棉盲蝽表现的相当突出。尤其是2005年,棉盲蝽在我区棉田的危害更加猖撅,棉花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据我们普遍查看,我区有将近50%的棉田发生盲蝽象,一般造成10%左右的蕾铃脱落;受害严重地块蕾铃脱落率在50%左右,此害虫目前已经成为我区棉花生产中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9.
在引种过程中,有些棉农误认为抗虫棉为无虫棉或无病棉,以为这种棉花不生病、不生虫、不需要打药防治就可以随便种植。其实,这样认为大为错误。 所谓抗虫棉就是利用基因工程,将苏云金杆菌中能够产生有毒蛋白质的基因导入棉植株内,选育成具有杀死绵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棉花品种。因此,抗虫棉仅对棉铃虫等鳞目害虫有抗性,有害幼虫在三龄前因取食棉株器官后中毒而死,但对其它害虫及病害没有特殊抗性。同时,抗棉铃虫是相对的,其对三龄后的大龄幼虫抗性较差,因此田间仍会不同程度残存着棉铃虫。所以,在栽培中仍需加强以下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韩波  周桂生  顾巍菊  刘理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8):1361-1362,1366
以常规棉苏棉16、渝棉1号和转Bt基因抗虫棉科棉1号、科棉4号为试验品种,调查了初花期和盛花期2种类型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2种类型棉田初花期和盛花期害虫发生量不同,但趋势基本一致,即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棉铃虫、棉红铃虫和棉大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的发生量明显低于常规棉品种,表现出良好的抗性;棉叶蝉和棉盲蝽等非鳞翅目害虫的发生量在不同类型品种间无显著差异;2种类型棉田害虫的主要差别是非鳞翅目害虫。研究结果还表明,鳞翅目害虫的发生和赤眼蜂、瓢虫等天敌的发生间有一定的追随关系。针对不同类型棉田应有不同的防治策略,常规棉主要是进行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兼顾非鳞翅目害虫;抗虫棉棉田害虫的防治以非鳞翅目害虫为主,以免其取代鳞翅目害虫成为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