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了甘蓝型杂交油菜杂种秦油2号、不育系陕2A和保持系陕2B种子胎萌发生情况及其对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种子的胎萌发生在开花后19 d左右,并随着种子发育日趋成熟而有不断增多的趋势,而常规品种垦C1种子胎萌发生在成熟后期(开花后31 d)。甘蓝型杂交油菜种子因胎萌引起生活力和活力降低,种子胎萌也引起种子含油量下降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但是对种子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这可能与种子胎萌时相应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上升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黄籽油菜'410'456'552'和黑籽油菜'492'为试验材料,采用花期标记、定期采样、形态和生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种子胎萌发生时期、环境对胎萌的影响以及胎萌与种子的形态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种子胎萌发生在种胚充实阶段(花后27~36 d左右),初始胎萌率为2.44%~3.90%,胎萌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黄瓜种子胎萌发生的生理生化特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为揭示双子叶蔬菜类作物的胎萌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瓜高代自交系Cs10A(易胎萌)和M-1(不胎萌)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授粉后30、35、40、45和50 d进行取样,统计黄瓜种子胎萌率,测定并分析种子中可溶性糖、脂肪酸、主要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含量及胎萌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Cs10A种子在授粉后40 d发生胎萌,胎萌率为4.2%;在授粉后45和50 d Cs10A种子胎萌率极显著高于M-1(P<0.01,下同),分别为28.4%和71.1%.M-1授粉后30~50 d均未出现胎萌现象.授粉后30~50 d,Cs10A种子内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尤其在授粉后35~45 d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高于M-1种子,而M-1种子可溶性糖含量呈增加─降低─增加的变化趋势.授粉后30~50 d,Cs10A种子脂肪酸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而M-1种子脂肪酸含量变化不明显,仅后期稍有增加,且在授粉后40 d时二者的脂肪酸含量非常接近,其他时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授粉后50 d,Cs10A种子和囊衣中的ABA含量均极显著低于M-1;Cs10A种子和囊衣中的GA3含量均低于M-1,其中Cs10A囊衣中的GA3含量极显著低于M-1,但其种子中的GA3含量与M-1无显著差异(P>0.05);Cs10A种子中的GA3含量高于囊衣.Cs10A种子中ABA/GA3比值低于M-1种子.授粉后30~50 d,Cs10A种子中CsVp1、CsVp5和CsVp10基因的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M-1,其中,对于CsVp1和CsVp5基因表达模式而言,Cs10A与M-1恰好相反,但CsVp10基因在二者中的表达模式相同.[结论]种子发育成熟至发生胎萌前,种子中可溶性糖含量较高、ABA含量和ABA/GA3比值较低易导致种子发生胎萌,且种子中脂肪酸可转化成可溶性糖为种子胎萌的发生提供能源物质;囊衣中高含量ABA可有效抑制黄瓜种子胎萌的发生.此外,易胎萌黄瓜品种通过抑制与ABA合成及其敏感性相关的胎萌基因表达,从而降低ABA含量及对ABA的敏感性,最终导致胎萌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包衣油菜种子老化处理后的萌发能力,为延缓油菜种子老化和加强种子包衣剂在油菜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2个甘蓝型油菜(常规油菜阳光2009和杂交油菜庆油1号)和2种包衣剂(盈可泰和迈舒平)为材料,采用培养皿法,研究4个老化时间(0d、2d、4d和6d)处理对包衣油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和含水量的影响。【结果】随着老化时间延长,包衣油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下降较慢,未包衣的油菜种子则下降较快;在老化处理6d时,阳光2009和庆油1号包衣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比未包衣的分别提高36.5%~39.7%、14.8%~18.5%、17.5%~21.9%和8.1%~10.3%、6.7%~12.1%和11.6%~17.9%。【结论】包衣剂包衣能提高油菜种子的抗老化能力,盈可泰包衣剂的效果优于迈舒平。  相似文献   

5.
1.油菜种子油菜有甘蓝型、白菜型和芥菜型三种类型,当前我国生产上主要推广甘蓝型油菜。成熟的油菜种子由于种皮积累原花色素等色素物质,种子呈现黑褐色。油菜种子的胚由合子发育形成,在开花后25~30天完成体积增大后,开始积累油分等贮藏物质,正常发育成熟的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种子萌发后产生新一代植株。  相似文献   

6.
紫外线诱导甘蓝型油菜变异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经紫外线(UV-C)处理后甘蓝型油菜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后代突变等情况,初步探索了uv-C诱导甘蓝型油菜变异的处理方法和诱变效果.结果表明,UV-C照射甘蓝型油菜种子0~5 h对种子发芽率和第3d的发芽势无显著影响,但种子的根系活力指数和胚根长度均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M2中获得花瓣畸形、植株矮化、多雄蕊、浅色花瓣、雄性不育及开花早和晚的突变体,诱变率平均为3.86%.  相似文献   

7.
本标准规定了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亲本种子繁育及杂交制种的技术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影响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高含油量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种子含油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为材料,探索在汉中和杨凌2种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油分积累的异同,分析油菜角果期主要气象因子与种子油分形成的相关性及对种子含油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中油分积累差异显著,汉中花后21~42d为油分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为21d,而杨凌花后28~42d为油分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为14d;在汉中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含油量与日均最低温度、日均最小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均温差呈显著负相关;在杨凌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含油量与日均温度、日均最高温度、日均日照时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在油菜籽粒油分形成过程中,气象因素和积累时间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不同收获时期的种子发芽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型油菜不同收获时期的种子发芽率的研究表明:在油菜终花期后,随着种子的逐步发育,发芽率不断提高.终花以后第5 d,种子的发芽率即可达70 %以上,3个试验材料的发芽率分别为76.0 %、73.3 %和75.7 %.在终花期后20~25 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8.3 %,98.3 %及99.0 %),随着种子的进一步成熟,其发芽率略有下降,表现出一定的休眠特性.说明作为育种资源利用的种子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在未正常成熟时收获.在终花期后5~15 d期间的样品中有多胚现象出现,多胚率有随种子的发育而下降的趋势,在本试验材料的成熟度较高的种子中未发现多胚现象,说明提早收获可能诱发多胚苗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盐胁迫对3大类型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白菜型、甘蓝型和芥菜型油菜的耐盐性,为油菜耐盐性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5种质量浓度(0.75,1.7,2.7,3.7,5.0g/L)的NaCl溶液,对上述3大类型油菜的30份种子材料(每个类型10份)处理后进行发芽比较试验。应用砂培法培养经过3.7g/LNaCl溶液处理的3大类型油菜幼苗,观测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种子发芽率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白菜型油菜的种子萌发率最高,甘蓝型油菜次之,芥菜型油菜最差。甘蓝型油菜的苗长、根长、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均大于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但是在苗长、鲜质量、叶绿素含量上甘蓝型油菜受盐胁迫程度最大,其耐盐性较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差。比较发现,1021、821、X6-W94分别在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中耐盐性最好。【结论】白菜型油菜1021、甘蓝型油菜821和芥菜型油菜X6-W94是耐盐性较好的材料,可用于油菜的耐盐性育种及耐盐分子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黔引普那菊苣开花特性及种子形成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黔引普那菊苣在贵州地区的最佳采收期,对黔引普那菊苣开花及种子形成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独山地区,黔引普那菊苣5月中旬开始开花,3周之后达到盛花期.种子在授粉后20d发育成熟,种子发芽率及千粒重均达到最高.最佳种子收获期应在盛花期后20~30d,其种子呈深褐色,水分含量为20%左右.  相似文献   

12.
肉苁蓉蒴果与种子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肉苁蓉蒴果和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肉苁蓉蒴果和种子的发育.结果表明:1)肉苁蓉从开花到蒴果开裂所需时间为35d.肉苁蓉蒴果和种子颜色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白色、褐色和黑色的转变,当肉苁蓉蒴果由褐色变为黑色时即花后30 d左右为肉苁蓉种子的适宜采收期.2)肉苁蓉蒴果长度、宽度、鲜重和干重在花后25 d时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7.48 mm、12.33 mm、1.620 g和0.295 g,并且肉苁蓉蒴果发育可分为体积增大期、内部充实期和成熟期3个时期.3)肉苁蓉种子长度和宽度在花后25 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2和0.77 mm,每蒴果种子鲜重在花后20 d达到最大值,为0.768 g;每蒴果种子干重在花后35d时达到最大值,为0.206 g.4)肉苁蓉种子千粒重和饱满度均在花后35 d达到最大,而<0.5 mm种子所占比例则在花后35 d时最小,分别为0.0867 g、85.99%和10.23%.种子萌发率在花后30 d达到最大值,为53.3%.  相似文献   

13.
摘苔在杂交油菜制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父母本具有不同化期的三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为材料,从摘苔对杂交制种的花期相遇性、制种产量与制种纯度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摘苔深度能有效地调节花期相遇性,父母小初花期相差7d左右,以摘苔10cm为最佳;父母本同步开花的杂交组合通过摘苔处理,也能有效地提高制种纯度.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施硼方法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与质量的影响,探索合理的施硼肥措施,以公农1号苜蓿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沟施(B1,10%的植株开花时施硼砂5.3kg/hm2)、喷施1次(B2,20%的植株开花时喷施0.70%硼砂)及喷施2次(B3,20%、50%的植株开花时分别喷施0.70%硼砂)对紫花苜蓿的花粉数量、活力、不同时期叶、茎、生殖器官中硼含量、种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CK),3种施硼处理均显著(P0.05)增加种子产量,且喷施处理组种子产量显著(P0.05)高于B1,但B1种子质量好于喷施处理。B1通过提高结荚率和结实率来增加种子产量;B2通过提高种子重量、种子数量和结荚率来增产,但是影响种子质量;B3通过增加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花序荚果数和结荚率来增产,但是增加了不正常种苗数,降低了种子发芽率。B2可以获得最高的苜蓿种子产量,但会对种子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最适宜的施硼方法为B3。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种子成熟度对其活力及F_1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河西制种基地玉米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F_1产量之间的关系,为确定适宜收获期、避免种子遭受早霜冻、确保种子质量安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用偏马齿型豫单603杂交种子和偏硬粒型豫单606杂交种为材料,从授粉后40 d开始采收果穗,每隔5 d测定一次籽粒乳线发育、籽粒含水量、百粒重、种子发芽率和浸出液电导率,并检测F_1田间表现及籽粒产量,研究玉米种子成熟度对种子活力和F_1产量的影响。【结果】豫单603和豫单606 2个杂交种乳线出现时间和发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别,整体表现为豫单603乳线出现晚、消失早,而豫单606乳线出现早、消失晚。授粉后40 d,豫单606乳线位置达0.16,而豫单603尚未出现,二者在授粉后65 d时乳线位置接近0.50,此时,豫单603和豫单606籽粒含水量分别为31.66%和35.09%;授粉后40 d,豫单603的籽粒含水量高于豫单606;授粉后45 d及以后二者的籽粒含水量呈相反趋势;生理成熟时,豫单603(授粉后75 d)的籽粒含水量26.71%,豫单606(授粉后80 d)的籽粒含水量为27.00%。随着种子成熟度的提高,杂交种子F_1的发芽率不断提高,生理成熟时达到最大。授粉后40d,2个品种的杂交种子F_1已具有一定发芽能力。授粉后75 d,豫单603达到生理成熟时,标准发芽率96.67%;豫单606授粉后80 d生理成熟,发芽率98%。种子简化活力指数随成熟度增加而提高,2个杂交种在授粉后65 d达到最大,分别为5.89和8.70,之后略有下降。与标准发芽率一致,2个杂交种人工加速老化发芽率也随成熟度提高而上升。授粉后40 d,种子成熟度低,老化发芽率分别为58.33%和54.67%;生理成熟时,豫单603老化发芽率90.00%,豫单606为92.33%。田间出苗率、整齐度、干物质积累量和F_1产量均随种子成熟度提高而上升,至生理成熟时达到最大,但豫单603和豫单606生理成熟期收获的杂交种子F_1的产量与授粉后65 d收获的杂交种子F_1的产量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2个品种在授粉后65 d时收获的杂交种子F_1均可获得较高的幼苗素质和籽粒产量。【结论】在河西张掖玉米制种区,雌穗授粉后65 d,籽粒乳线在1/2位置左右,籽粒含水量30%—35%,可作为玉米种子适宜收获期,比目前生产上(乳线基本消失)提前15 d左右,不仅有利于争时晾晒防冻害,同时可获得高活力种子。  相似文献   

16.
首次研究了黄花风铃木〔Tabebuia chrysantha(Jacq.)Nichols〕种子的贮藏特性及多胚苗发生规律。结果表明,黄花风铃木种子种皮轻薄具薄翅,千粒重12.1 g,含水量7.8%,发芽率87%,在常温25℃下保存45 d即完全失去活力。15℃以下低温适宜种子的活力保持,贮藏180 d后发芽率高达87%~100%,苗重和简化活力指数有所提高。新鲜种子多胚苗发生率高达67.5%,15℃贮藏180 d后多胚苗率仍保持56.7%;多胚种子产生2~6株多胚苗,其中以2~3胚苗居多。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不育系986A和1141A与恢复系5900进行杂交制种,在设置不同行比和栽培技术的比较试验中,调查了不衣系986A的生育特性,初步研究了利用该不育系制种的技术,结果表明,不育系986A具有营养生长势强,抗塑性好,异交结实性高等优良特性;合理播期,初花期摘顶,终花后割除恢复系等措施是获得高产优质杂交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选育适应性更好、优质、丰产的杂交油菜品种。[方法]采用杂交转育方法,以黄子双低隐性核不育系02A为母本、双低恢复系41R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宝油717,介绍其主要特征特性,并对其应用进行评价。[结果]该品种具有高油、丰产等特性。于2007年开始参加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的预备试验、比较试验,表现优良,2010年选送参加陕西省油菜区域试验。2010~2012年陕西省区域试验中,两年共计10点次,有9个点产油量增加,增产点次率90.0%,平均产量2 842.50 kg/hm2,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3.41%,平均产油量1 236.15 kg/hm2,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7.62%。两年品质分析,芥酸含量平均为0.51%(2011年为0.29%,2012年为0.72%),硫苷含量平均为35.22μmol/g(饼)[2011年为37.15μmol/g(饼),2012年为33.29μmol/g(饼)],含油量平均为47.34%(2011年为46.12%,2012年为48.55%)。于2013年6月通过陕西省油菜区域试验并获审定。[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油菜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种子包衣和烯效唑调控油菜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种子播种前进行包衣处理,在油菜幼苗三叶期叶面喷施烯效唑,于不同生育期取样测定种子包衣和烯效唑对油菜生长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种子包衣在苗期能显著地促进幼苗生长,增加最大叶的长度和宽度,叶色变深,叶绿素含量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根系与地上部的干物重显著增加。烯效唑对包衣油菜的生长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使其绿叶数增多,叶片变小增厚,叶色变深,叶绿素含量增加,茎杆增粗,延缓其衰老。种子包衣对油菜整个生长发育过程起调控作用,增加油菜的一次分枝、角果数及地上部的干物重,并促进每角粒数的增加,因而籽粒产量比对照增加22.3%,烯效唑对包衣油菜生长的调控主要是延缓植株衰老,增强其光合作用能力,使其根重、茎重、单株种子重增加,最终达到高产,籽粒产量比对照增加24.8%。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成熟度对常规粳稻Oryza sativa种子质量的影响。  方法   以‘春江糯6号’‘Chunjiangnuo 6’、‘绍糯9714’ ‘Shaonuo 9714’、‘秀水121’‘Xiushui 121’、‘秀水14’‘Xiushui 14’和‘浙粳70’‘Zhejing 70’等5个常规粳稻品种为材料,比较并分析成熟度对鲜种子含水量、千粒重及发芽率的影响。  结果   鲜种子含水量随成熟度增加不断降低。与正常收获时期(‘绍糯9714’在盛花期后68 d,其他品种在盛花期后73 d)的种子相比,5个粳稻品种的干千粒重于盛花期后50~55 d达最大值,增加了0.9%~2.6%,以‘春江糯6号’和‘绍糯9714’增长最为明显。5个粳稻品种种子的发芽率随收获期延长先增加后降低,发芽率均于盛花期后50 d达到最大,与正常收获时期的种子相比发芽率增加了1.0%~7.1%,以‘秀水121’增长最为明显。相关分析表明:鲜种子含水量和千粒重均与发芽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对不同粳稻品种鲜种子含水量与发芽率进行二次项建模可较好地预测种子发芽率,回归方程为:y=-0.099 6x2+5.739 5x+15.883 0。  结论   随成熟度增加,粳稻不同品种种子质量逐渐升高,千粒重和发芽率在达到最大值后趋于平稳,如收获过迟则会引起种子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