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秦岭火地塘林区3种森林类型乔木层碳密度和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秦岭火地塘林区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华山松(Pinus armandi)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3种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和生物量回归模型计算其碳储量,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碳密度以及不同器官的碳储量。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碳密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锐齿栎最高(118.724t/hm2),油松次之(106.062t/hm2),华山松最低(94.227t/hm2);3种森林类型的碳储量均随着林分径级的增大呈现出上升、下降和再上升的趋势,而大径级碳储量的上升主要取决于大径级单株林木的出现,具有明显的随机性;碳储量在不同树种各器官的分布表现为:干>枝>根>皮>叶(锐齿栎),干>枝>根>叶>皮(华山松),干>枝>叶>根>皮(油松),且不同树种同一器官及同一树种不同器官之间的碳储量所占比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火地塘林区地处秦岭南坡中段,是中国暖温带向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带。林区森林主要为天然次生林,树木种类丰富并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性。准确估算森林碳储量在研究全国乃至全球碳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基于生物量的回归方程,估算该林区主要森林类型碳储量和碳密度的大小,并运用GIS软件Citystar(4.0)进行数据的空间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树种随海拔高度呈垂直地带性分布。华山松和红桦的分布范围广,且碳储量大小明显高于其它三种类型的;锐齿栎、油松主要分布于中低海拔地带;华北落叶松的平均碳密度值最大;锐齿栎和红桦的平均碳密度接近但低于华北落叶松的;油松和华山松的平均碳密度接近且较低。  相似文献   

3.
秦岭林区主要树种叶片凋落物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对秦岭林区不同海拔的华山松(Pinus armandii)、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叶片凋落物的养分元素、有机成分和热值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种凋落叶的粗纤维、粗脂肪含量和热值大小均为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锐齿栎.养分元素全氮和全磷含量大小为锐齿栎>华北落叶松>华山松>油松.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叶片凋落物的C/N、C/P、粗纤维/N均大于锐齿栎,差异性极显著(P<0.01).油松的C/N、C/P、粗纤维/N均最高,分别为72.33、1311.28、36.98,是锐齿栎各项比值的1.9~2.5倍.4种树种的凋落叶性质存在差异,但海拔的变化对相同树种凋落叶的性质并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火地塘林区地处我国秦岭南坡中段暖温带向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带,对该林区主要森林类型及其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研究,可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基于生物量回归方程,计算火地塘林区主要森林类型(包括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油松(P.tabulaeformis)林、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林、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林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 prechtii)林)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并结合GIS软件进行数据的空间分析,将森林碳与空间景观格局有效结合起来。【结果】在空间格局上,大面积的天然次生华山松、红桦林集中分布在海拔2000 m以上地段;油松、锐齿栎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900 m以下;而人工引种的华北落叶松大面积分布于海拔2200 m地势平坦的采伐迹地上。各森林类型中,碳储量以红桦林最高,其值达到19.4766×10-3Tg。碳密度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高,其值为(30.9097±13.9802)t/hm2,且分别与油松和华山松的碳密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各森林类型的平均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密度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结论】火地塘林区主要森林类型碳储量和碳密度的空间分布与森林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具有水平和垂直地带性特征,其碳储量大小排序为红桦林>华山松林>锐齿栎林>华北落叶松林>油松林,碳密度大小排序为华北落叶松林>红桦林>锐齿栎林>华山松林>油松林。  相似文献   

5.
甘肃小陇山锐齿栎林生物量及其碳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准确估计甘肃小陇山锐齿栎林的碳库大小,根据513块标准地和178株标准木资料分析,建立了锐齿栎的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对其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并应用干烧法对锐齿栎林下14种灌木、10种草本植物的不同器官和林分的枯落物有机含碳率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生物量标准地资料对该林分的乔木层平均含碳率进行了分析;估算了锐齿栎林的碳库大小.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锐齿栎林分生物量为84.047 2 t/hm2;锐齿栎的器官平均含碳率为0.465 3,其林分的乔木层平均含碳率为0.467 6;小陇山锐齿栎林的现存碳贮量为39.222 5 t/hm2.  相似文献   

6.
甘肃小陇山森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为准确估计甘肃小陇山林区的碳库大小及碳汇功能,根据1 259块标准地和836株标准木资料,建立了锐齿栎等8种树种的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对小陇山不同林分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锐齿栎、油松、栓皮栎、杨桦、落叶松、华山松、云冷杉、其他硬阔混交林等8类林分生物量依次为:84.047 2、 62.442 4、 81.774 7、 77.436 7、 68.998 2、 70.069 5、 96.486 5、 98.723 5 t/hm2; 各树种的单木生物量与胸径和树高之间均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各种林分乔木层生物量与林分蓄积量,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密度之间相关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抚育间伐对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天然林乔木层碳储量的影响。[方法]以大兴安岭林区70年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测树学方法、样地调查法等,研究经过2次平均株数强度为38%的抚育间伐后林分乔木层碳储量的变化。[结果]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根、枝、叶。兴安落叶松林木个体平均含碳率为49.48%,抚育间伐使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乔木层碳储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该研究可为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抚育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秦岭中段南坡锐齿栎林碳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量化秦岭中段南坡锐齿栎林碳密度,并分析其与林龄、地形因子的关系,为秦岭及全国森林碳储量与碳汇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秦岭中段南坡不同立地条件下,设置锐齿栎林调查样地50块,通过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推算秦岭锐齿栎林碳密度,并比较不同林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和乔木层不同器官(干、根、皮、枝、叶)、林龄、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位、坡向)对锐齿栎林碳密度的影响及差异。【结果】秦岭中段南坡锐齿栎林碳密度平均值为101.40t/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碳密度所占比例分别为97.82%,0.60%,0.30%和1.28%,乔木层是锐齿栎林碳库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乔木层各器官碳密度占乔木层总碳密度的比例分别为:树干51.85%、树根22.36%、树枝14.77%、树皮7.61%、树叶3.41%,树干是锐齿栎乔木碳的主要贮存器官;锐齿栎林乔木层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大而提高,幼、中龄林碳密度平均值分别仅为近成熟林碳密度的52.21%和59.91%。锐齿栎林乔木层碳密度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海拔≥1 500~1 700m达到最大;另外,其随坡度的增加显著减小;不同坡位、坡向相比,以上坡位最大,下坡位最小,且以阳坡高于阴坡。【结论】秦岭中段南坡锐齿栎林植被层碳密度显著高于全国森林碳密度平均值;由于该区锐齿栎林以幼龄林和中龄林为主,因而仍有较大的固碳潜力;为了提高锐齿栎林的碳汇能力,应加强科学经营和管理,尽量减少对锐齿栎林的不必要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9.
针阔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生物量模型及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兰林管局北沟林场内典型针阔混交林为对象,对标准地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利用分层切割法和分层挖掘法对华北落叶松生物量进行测定,建立相应的生长模型,并推算林分中华北落叶松的生物量和碳储量。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中单株华北落叶松单株总生物量的变化范围是2.50~527.20 kg;Logistic方程是华北落叶松生物量主要的最优模型;华北落叶松总生物量为39 478.90 kg/hm2,碳储量为20 252.68 kg/hm2,各器官碳储量分别占总碳储量的57.89%(树干)、16.88%(树枝)、7.66%(树叶)、17.56%(树根)。林分碳储量分配情况为干>根>枝>叶。  相似文献   

10.
华北主要森林类型建群种的含碳率分析   总被引:57,自引:6,他引:57  
应用干烧法对华北地区主要森林类型的8个乔木建群种和10个灌木树种不同器官的有机含碳率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生物量标准地资料对其中的7个乔木树种的林分平均含碳率进行了分析.8种乔木及10种灌木的器官平均含碳率分别为辽东栎0.475 0、白桦0.512 5、山杨0.488 0、椴树0.476 4、油松0.510 5、侧柏0.501 0、华北落叶松0.515 8、红皮云杉0.511 8,10种灌木0.489 7;7个乔木树种林分的平均含碳率分别为,辽东栎0.476 1、白桦0.500 8、山杨0.485 9、油松0.503 0、侧柏0.505 3、华北落叶松0.509 7、红皮云杉0.511 1. 各树种器官含碳率的种内变动系数在1.49%~6.32%之间;器官含碳率的种间变动系数在2.15%~7.48%之间.针叶树种器官的平均含碳率普遍比阔叶树种平均高1.6%~3.4%,相应的针叶林分的平均含碳率也高于阔叶林.  相似文献   

11.
油松天然林群落结构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北京密云县不老屯镇0.6hm^2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天然次生林样地的调查资料,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群落的结构特征、主要种群及不同发育阶段种群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林乔木层共有5个种群,种群密度差异较大,油松种群的密度最大,槲树种群次之,其它种群密度极低。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种群密度大小顺序为中树〉大树〉幼树。群落个体直径分布与树高分布关系密切,均呈双峰山状分布。油松种群和槲树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尺度关系密切,均以集群分布为主要特征,种间关系为负关联,种间竞争激烈。油松林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空间格局随尺度变化,在较大空间尺度范围内呈现集群分布,幼树的聚集程度最大,中树次之,大树的聚集程度最小。不同发育阶段种群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以负关联为主,当空间尺度大于临界值时,油松不同发育阶段种群趋于随机分布,空间关联性减弱或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真菌的28S rDNA的特异性引物对千山油松阔叶混交林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优势植被根区土壤中提取的真菌总DNA进行PCR扩增,并通过DGGE技术对PCR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针叶树(油松、红松)根区土壤真菌的多样性最低,草本层植被根区土壤真菌的多样性最高.乔木层阔叶树根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灌木层相似,草本层与二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山白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德祥  廖克波  吴庆标  覃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72-14075
[目的]揭示山白兰人工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提供基础数据,也为进行人工林碳汇造林项目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南亚热带地区27年生山白兰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木法、样方收获等方法对其生物量、碳含量分配进行研究。[结果]山白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58.21 t/hm2,其中乔木层占植被层碳储量的87.24%,灌木层占10.77%,草本层占0.18%,凋落物层占1.81%;土壤层中0~80 cm的碳储量为102.01 t/hm2,为植被层的1.82倍。山白兰人工林乔木层年净固碳量为3.50 t/(hm2.年)。[结论]山白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比较可观,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探究油松林Pinus tabulaeformis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储量的垂直变化和时间变化特征,为油松林土壤碳储量预测和碳汇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基于1980?2017年文献数据,综合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探讨棕壤和褐土2种土壤类型下油松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及储量变化特征,并结合不同时期中国森林经营措施和油松生长特征分析其驱动因素。  结果  油松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储量变化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0~20 cm土层是碳库的主要贡献层,占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45%~50%;近40 a间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储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时间变化特征,其中,2000?2009年为最低点,而后出现较大幅度增加,在2017年达到储量最高点,为247.02 Tg。  结论  土壤容重、土壤全氮和林分郁闭度是油松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时期森林经营和保护措施对三者的深刻影响是油松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储量呈现明显时间变化的重要原因。图3表5参49  相似文献   

15.
沈阳东陵区油松栎林群落数量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该文以沈阳市东陵区油松栎林群落为对象,分析了群落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油松栎林群落共有种子植物161种,分属49科121属,区系组成丰富.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上,种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居多,共143种,占总种数的88.82%,表明了群落植物区系组成的温带亲缘关系.在群落结构上,油松栎林群落以地面芽植物最多,占36.02%.群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利用Ievins和MacArthus指数测算了群落10个木本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以榆树、山里红、油松和卫矛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519 3、0.491 6、0.481 7和0.459 4油松与其它树种种间具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它在群落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稠李同其它树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小,形成了局部小生境地段的优势种;种间联结性以山里红与黄菠萝呈显著正关联外,其它种对联结性都较低.   相似文献   

16.
运用典型抽样法,对北京市延庆县刘斌堡乡柏木井22年生飞播油松林进行群落物种组成、区系、结构以及更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飞播油松群落共有维管植物30科,51属,61种;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面芽植物次之,地下芽植物占一定比例;该群落处于暖温带向温带过渡的区域,是中山特殊水热条件组合差异较大的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明显,乔木层密度过大,分化严重,出现大量的被压木,水平结构简单,群落名称可为油松-三裂绣线菊-披针叶苔草,其经营管理应有别于天然油松林.  相似文献   

17.
基于IPCC的河北省2005年森林碳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IPCC的方法,对河北省2005年森林及其它木质生物质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2005年森林和其它木质生物质总碳储量为6 111.96万t,折合固定CO2的量为22 410.52万t.现有林以幼、中龄林为主,林分平均碳密度较低,仅为10.32 t·hm-2;按优势树种(树种组)排序,最大的5个碳库为桦树、...  相似文献   

18.
子午岭油松林土壤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6个样地70个小样方的调查分析,对子午岭油松林土壤种子库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子午岭油松林土壤种子库平均储种量为639.1粒/m2,其中,油松种子的平均储量为564.5粒/m2,最小储量为256.3粒/m2,最大储种量为1 046.5粒/m2;油松林土壤种子库中约80 % 的油松种子为空瘪种子,完整种子的生活力极低,但林下仍有油松幼苗分布,说明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具有一定的萌发能力;从种子分布垂直格局看,种子库中80 % 多的种子集中分布在枯枝落叶层和0~2 cm土层中,5 cm以下土层中几乎没有种子分布。子午岭油松林土壤种子库储量为中等水平,并具有一定的萌发能力,能够为林分天然更新提供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宁夏贺兰山天然油松林碳储量和碳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贺兰山天然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并结合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调查资料,对其生物量转换因子、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了估算,通过实测数据及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贺兰山天然油松林生物量转换因子平均值为0.89;对各组分生物量与蓄积量关系进行了拟合分析,建立了各组分生物量蓄积量相关方程,地上生物量随蓄积的增加而增加,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