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巴西木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及 rDNA鄄ITS序列分析。[方法]该文对巴西木炭疽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形态学观察。通过 rDNA鄄ITS的扩增与序列测定,对 rDNA鄄ITS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该菌分生孢子直或弯,椭圆形至新月形,2-5个油滴,7.5-20×4.5-5μm。经ITS系统学分析,确定该试验分离到的刺盘孢为一新种,并命名为 Colletotrichum dracaena鄄fragrantis sp. novA。[结论]为炭疽病防止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鉴定木霉菌Tr10,并研究其对几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鉴定手段(rDNA-ITS序列分析),对木霉菌Tr10进行分类鉴定,并研究其对作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依据Tr10的培养性状和显微特征描述,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棘孢木霉。结合ITS序列分析可知,Tr10应该归为棘孢木霉。木霉菌Tr10对供试病原菌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结论]为今后在生产上应用木霉菌Tr10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福建省福州市茶树炭疽病病原菌种类,为茶树炭疽病的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形态学结合基于谷氨酰胺合成酶(GS)、β-微管蛋白(β-TUB2)、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和核糖体DNA大亚基(LSU)等4个基因序列的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从福州市几个茶园不同茶树品种炭疽病典型病叶上分离获得的茶树炭疽病病原菌(FFB、FJG、FRG、FSX和FFA)进行鉴定,并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菌株的致病性.[结果]5株供试病原菌均能通过伤口侵染茶树叶片,且病症相似,为茶树炭疽病致病菌.5株病原菌分离物形态特征相似,基于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并结合其形态学特征,将5株供试菌株鉴定为Colletotrichum siamense.[结论]C.siamense为茶树炭疽病弱致病菌,主要通过伤口侵染茶树.生产中应尽量避免人为活动造成茶树叶片损伤,以减少茶树发生炭疽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明确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荞麦褐斑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观察孢子形态及分析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对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的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菌株S62R5的rDNA-ITS序列长度为553 bp(登录号:KR0029...  相似文献   

5.
巴西橡胶NBS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巴西橡胶NBS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方法]以高抗炭疽病的巴西橡胶无性系R042为材料,根据抗病基因Prf、L6、N等的P.100p和GLPL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从R042扩增具有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片段,对分离获得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进行Blastn、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序列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从巴西橡胶高抗炭疽病无性系R042基因组DNA中分离获得1个NBS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经Blastn比对后发现,该抗病基因同源序列与毛果杨中的一个CC—NBS—LRR抗病蛋白的mRNA的序列同源性为66%,Blastn的E值为2e-24,推测氨基酸序列与已知抗病基因的相似性在26.9%~43.2%。[结论]序列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具有NBS类抗病基因的所有保守序列,且与Xal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引起棕竹叶片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通过常规组织分类法、形态学方法以及多基因系统发育方法对棕竹炭疽病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棕竹病叶上分离的病原菌可以侵染有伤的棕竹叶片并引发炭疽病;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该病原菌与暹罗刺盘孢菌株聚为一类。[结论]引起棕竹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类群中的暹罗刺盘孢菌(C.siamense)。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辣木果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的辣木果腐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将分离物于PDA培养基上26℃恒温培养,观察其形态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孢子形态,初步确定其种属;通过致病性测定、ITS序列分析等对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结果]从感病的辣木果荚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疑似致病真菌菌株YJiH-1,显微镜下观察菌株YJiH-1的菌丝、单孢子、孢子囊、孢子梗和孢囊孢子等与已报道的笄霉(Choanephora spp.)高度相似.离体条件下接种菌株YJiH-1后,辣木果荚产生腐烂症状,并在接种发病的果荚病斑上分离到该病菌,符合柯赫氏法则.病原菌rDNA-ITS序列的BLAST同源性比对结果,菌株YJiH-1的rDNA-ITS区序列与印度巴豆瓜笄霉C.8-18菌株(登录号KX462163)和印度CBS 178.86菌株(登录号JN943007)的rDNA-ITS区序列完全一致(相似性100%);与印度番木瓜瓜笄霉CP-5菌株(登录号KX790359)的相似性为99%,进一步确定该致病菌为瓜笄霉(C.cucurbitarum).[结论]引起云南西双版纳辣木果荚腐烂且表面有白色菌丝体的辣木果腐病病原菌为瓜笄霉(C.cucurbitarum).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阿月浑子炭疽病在河北省的危害、症状特点以及病原菌的种类进行研究。【方法】2005-2008年分别从河北省涉县和唐县两个病区采集发病材料,进行病菌分离,对获得的分离菌株通过显微观察、致病性测定、寄主范围测定、生物学测定以及rDNA-ITS序列同源性比较进行病菌的种类鉴定。【结果】所获菌株对阿月浑子均可致病,并可引起草莓叶片发病,但对辣椒、葡萄、黄杨的叶片以及苹果的果实均不致病。以菌株CN504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了全长为583bp的DNA片段,并获得了该菌的rDNA-ITS序列。将该序列与GenBank中已有的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与其同源性最高的100个ITS序列菌株均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或胶孢炭疽菌的有性态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CN504与它们的同源性在98%~99%之间。【结论】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和生物学特征,以及ITS序列同源性比较的结果,将阿月浑子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  相似文献   

9.
苦玄参褐斑病病原鉴定及致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近年来引起广西梧州地区苦玄参(Picria felterrae Lour.)褐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致病因素,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和病原菌验证,通过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通过对不同光照条件下病情调查,分析光照对该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病原菌形态特征与[Alternaria porri(ELL.) Ciferri]一致,其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Alternaria porri(ELL.)Ciferri]相似性达99%;强光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及萌发.可见梧州地区苦玄参褐斑病病原菌为葱链格菌[Alternaria porri(ELL.)Ciferri];光照是诱发苦玄参褐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我国南方淮山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力分化状况,为淮山炭疽病的综合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从我国南方6省(区)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福建和海南淮山种植区典型炭疽病病叶分离获得的45株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通过接种在4种不同淮山种质(Do6-3、Do6、Do108和Do21)叶片上进行致病力检测,分析不同来源菌株的致病力差异.[结果]45株炭疽菌均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45株炭疽菌对4种淮山种质材料均能致病,根据综合致病力可将45株炭疽菌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类型.其中,6株强致病性菌株均来自广西,7株弱致病性菌株主要来自云南,32株中等致病力菌株主要来自贵州、福建和海南.[结论]来源于我国南方6省(区)的45株淮山炭疽病病原菌均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其致病力分化明显,且与地理来源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兜兰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室内防治药剂筛选,为兜兰炭疽病的大田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兜兰炭疽病标本,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分离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兜兰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室内温度、光照控制和培养基中不同pH、碳源、氮源的差异试验确定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条件等生物学特性;选用12种杀菌剂进行兜兰炭疽病病原菌室内药效试验,并对筛选出效果理想的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获得的兜兰炭疽病病原菌的无性态为半知菌类黑盘孢目刺盘孢属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9~36℃,最适温度27℃;产孢温度12~36℃,最适温度30℃.胶孢炭疽菌菌丝在55℃下处理20 min死亡,孢子在50℃下处理30 min或55℃下处理20 min死亡.菌丝生长和产孢的pH为2~13,最适为pH 8;分生孢子萌发的pH为2~12,最适为pH 7.连续光照有利于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产孢及分生孢子萌发.培养基中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丝生长、产孢及分生孢子萌发具有显著影响(P<0.05).500 mg/L的恶霉灵、硫磺·甲硫灵、福·福锌和咪鲜胺锰盐4种杀菌剂对胶孢炭疽菌菌丝抑制率和产孢抑制率均达100.00%,其中咪鲜胺锰盐的毒力最强、反应灵敏度最高,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0.09 mg/L.[结论]引起兜兰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咪鲜胺锰盐、硫磺·甲硫灵、恶霉灵和福·福锌4种杀菌剂可在室内有效防治兜兰炭疽病,其中以500 mg/L咪鲜胺锰盐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广西崇左市甘蔗梢腐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甘蔗梢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集自广西崇左市甘蔗种植区的甘蔗梢腐病病叶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单孢分离,结合科赫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及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应用十字交叉法进行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分离获得的病原菌rDNA-ITS序列长度为496 bp,与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的同源性达99%,与轮枝镰刀菌(登录号EU047)的遗传关系最近.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8℃,致死温度为70℃;菌丝生长最适pH为8,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较快;菌丝生长最适氮源为胰蛋白胨,最适碳源为甘露醇.[结论]引起广西崇左市甘蔗梢腐病的病原菌是轮枝镰刀菌,该菌适宜在高温高湿、弱碱性、光暗交替及富含有机营养的环境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13.
雷娇娇  田力  袁伟  杨瑞  于存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1):100-105
为明确贵阳花溪久安茶树炭疽病的病原菌,利用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验证,利用形态学与rDNA-ITS对致病菌进行鉴定,同时对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引起久安茶树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n gloeosporioides);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C.gloeosporioides适宜生长条件:在温度为28℃的条件下,以OA培养基和SNA培养基作为培养基,半光照,pH值为5~7,以乳糖作碳源,以牛肉膏作氮源。通过本研究明确了花溪久安茶炭疽病病原,可以为该地区茶树炭疽病病害流行及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新疆库尔勒地区的香梨树上发生的腐烂病进行病原鉴定.[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采集到的腐烂病病组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新疆库尔勒香梨腐烂病树上分离获得32个分离物,未发现有性型.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结果表明:28个分离株的形态特征与Cytosperma sacculus(Schwein.) Gvrit的特征描述相吻合,二者在rDNA-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聚为一类;剩下的4个分离株的形态符合C.schulzeri Sacc.&P.Syd的特征描述,且rDNA-ITS序列的同源性较高.[结论]新疆库尔勒香梨树腐烂病病原菌为C.sacculus(Schwein.) Gvrit和C.schulzeri Sacc.&P.Syd,其中C.sacculus是主要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百香果茎基腐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为其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植物病原真菌常规分离法对采自广西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百香果茎基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观察其形态特征,测定其致病性,分析其rDNA-ITS序列,鉴定引起百香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结果]从采自广西各百香果种植基地的典型百香果茎基腐病症状植株中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中国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种类。【方法】从河南、安徽、浙江、福建4省红麻主产区采集红麻炭疽病病原菌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共获得16个菌株,在致病性测定及形态学特征鉴定的基础之上,从中选取AH、HN、ZJ、FJ 4个典型病原菌菌株,对rDNA-ITS区域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AH、HN、ZJ与FJ炭疽病菌株在形态特征及致病力有明显差异;rDNA-ITS序列实际长度分别为541、545、541、535 bp,AH、HN、ZJ与FJ炭疽病菌株同源性达90%-91%,而AH、HN和ZJ 3个菌株的同源性达96%-98%。【结论】从分子水平上对中国麻区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分析,证实中国红麻主产区近年炭疽病发生的病原菌类型主要有黑线炭疽菌(Colletotrichum dematium)和胶孢炭疽菌(C. gioeosporioides),其中以黑线炭疽菌致病力较强,胶孢炭疽菌致病力较弱。  相似文献   

17.
进境百合种球中镰刀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日本进境百合种球中发现带有褐色、不规则病斑的种球,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以明确其病原种类及分类地位。[方法]通过菌落形态特征观察、ITS序列分析、致病性测定对该分离物进行鉴定。[结果]该分离物接种百合种苗引起枯萎反应,ITS序列和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序列相似性为100%,结合分离物的菌落特征和孢子特征将病原菌鉴定为层出镰刀菌。[结论]引起百合种球病斑的病原菌为层出镰刀菌。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鉴别马铃薯炭疽病症状及病原菌种类,采用形态学观察、ITS序列分析鉴定和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内马铃薯炭疽病病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球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目前,在省内是首次对该病原进行准确鉴定和报道。  相似文献   

19.
棉花黑斑病病原鉴定及生防木霉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河南省部分地区感染黑斑病的棉花叶片上分离病原菌,并对其致病力、病原及其生防木霉菌株进行了研究。共分离到5株棉花黑斑病菌株。致病力分析表明,CHB-3的致病力比较强,病情指数达到89.3。对Y21c菌株的核糖体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搜索和比对分析,根据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并结合病菌的形态学特征,初步认为河南省棉花黑斑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利用平板对峙培养测定了7个木霉菌株对棉花黑斑病菌株CHB-3的拮抗作用,筛选到抑菌作用较好的木霉菌株TH,抑菌率为88.6%。  相似文献   

20.
[目的]2013年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试验田的白菜上出现了一种叶片黄化,根茎部维管束变色的病害,查明其病原种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组织茎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孢纯培养菌株;通过常规纸钵撕底沾根法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用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都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的rDNA-ITS序列与中国棉花黄萎病菌的ITS序列(登录号KC156636.1)相似性达98.0;,故将其鉴定为V.dahliae.[结论]明确了新疆石河子地区白菜黄萎病的病原种类.由于黄萎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在黄萎病重病田轮作倒茬时不要种植白菜,以免引起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