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目的】拟在对多种规划方案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分析基础上,选择最优规划方案;【研究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土地整理项目拟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以此确定项目最优规划方案;【研究结果】新增耕地数量、耕地质量提高程度等指标是影响综合效益的主要因素,也是规划方案确定所需考虑的首要因素;【研究结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择优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阜康市滋泥泉子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方法]从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方面入手,构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整理提高了项目区的土地综合效益,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效果良好.[结论]整理后项目区各项效益评价分值均在85分以上,达到了"优"的级别.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科学地评价土地整理效益对于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宁阳县伏山土地整理项目和鹤山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构建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大指标组成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评价指标对土地整理效益的影响建立模糊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得到两个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的综合评价结果,均为"一般",其中伏山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略高于鹤山。研究表明,所建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评价技术方法有效可行,对于定量化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是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针对当前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及应用需要,本文结合山东省宁阳县伏山土地整理项目,构建了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生态效益三大指标组成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评价指标对土地整理效益的影响建立模糊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得到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的综合评价结果.研究表明,所建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评价技术方法有效可行.该研究对于定量化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和实践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中国土地整理效益分析研究薄弱的状况及应用需要,从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方面对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进行系统的论证,根据实际调研,收集资料以及用特尔斐咨询法逐次确定建立影响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模糊数学的原理最终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以云南省丽江市拉市乡土地整理为例,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所建体系科学合理。该研究对于定量化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和实践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对促进土地整理成熟理论体系的形成,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着定量、可操作性的指标选取原则,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尝试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影响因素权重的确定.结合新疆2008年度的8个国家级重点投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结果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评价标准、定量依据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黑龙江省5个国家重点投资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对象,科学分析各项因素对土地整理的影响,合理选择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求取其土地整理中的经济、社会、生态、景观和综合效益值,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及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构建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评价体系,为项目立项、项目验收及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比法及层次分析法。[结果]从社会、生态、经济效益3个准则层及22个指标层构建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评价体系。[结论]评价指标符合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特点,评价指标体系的判别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评价结果具有可对比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高邮市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当前土地整理效益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及项目区实际,构建了涉及经济、社会及生态的综合效益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展开相应的分析,并结合江苏省高邮市土地整理项目进行评价应用和检验。在取得初步评价结论的基础上尝试利用GIS技术及生态效益理论对定性评价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客观反映土地整理的实际效益,实现土地整理项目监督和考核,须将项目后评价提上日程。立足于南方丘陵山区土地整理,拟从生产条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资源影响4方面构建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四川省井研县分全乡土地整理示范项目为例,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项目实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综合外部效益,但项目重生产条件指标、经济指标和新增耕地指标,轻生态环境,导致项目区景观与生态环境改良效果不显著,应加强景观与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区域局限性、部分不合理性以及生态效益不够突出等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以及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实证项目生态效益为合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为中等,综合效益为中等.尽管生态效益权重较大,但不能决定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其原因是生态效益的权重没有超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之和,因此,在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中,不仅要以综合效益评价其效果,而且要充分考虑单项生态效益,才能有效保护和改善土地整治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才能体现生态涵养型的整治目的,为建设生态宜居型的美好乡村创造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山东省商河县龙桑寺镇东高村、西高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运用成分分析法(AHP)、模糊评价法等方法,从经济、社会、生态、景观四方面入手,构建由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和景观效益指标组成的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龙桑寺镇东高村、西高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该研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效益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助于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并有助于达到预期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乐安县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以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各项评价指标的变化所产生实际效益为依据,制定出每项指标在取不同数值时得到的评价分值,最终评价出乐安县土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分值为0.352 6,属于较好项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川西地区5个土地整理项目区新增耕地的研究,分析川西地区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途径和不同地区的主要潜力,以期对今后土地整理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方法]调查和统计分析法。[结果]川西地区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的主要途径为归并田块、分散的宅基地搬迁和零星荒草地开发。[结论]川西地区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潜力不同,其中平原地区以归并田坎和退宅还耕潜力较大,丘陵地区以整修田坎和开发未利用地潜力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中的大安市盐碱地土地整理项目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主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得出研究区土地整理后综合效益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大安市土地整理后综合效益较好;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于研究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与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杨悉廉  齐小燕 《现代农业科技》2009,(22):265-267,272
在对后效影响因素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土地整理项目后效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进行指标的定量与定性分析,进行多因素指标评价,并结合成功度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对土地整理项目后效展开评价,并以安徽省寿县安丰塘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了后效评价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是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的核心组成部分,笔者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方面构建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泰兴市分界乡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开展实证研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项目后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泰兴市分界乡土地整理项目综合评价等级为"基本成功",社会效益成功度最高,经济效益次之,生态效益成功度最低,项目建设从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分析该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土地整理项目开展及后效益评价的建议,以期对我国东部平原区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工作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上高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运用实地采样调研、室内分析化验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上高县上轮耕地质量等级更新的方法、参数体系、评价因素及权重,对上高县2011、2012年土地整治区域耕地质量等级进行评定,确定整治后耕地的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并分析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整治后耕地质量等级总体提升;整治后耕地田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灌溉排水条件变化比较明显,土壤养分状况变化不太明显,说明土壤养分跟土壤本底质量有很大关系,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变化;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