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犬蠕形螨病是由蠕形螨科、蠕形螨属的犬蠕形螨引起犬的一种皮肤寄生虫病,本病又称犬毛囊虫病或犬脂螨病,是一种常见而又顽固的皮肤病.犬蠕形螨多寄生在犬的眼、耳、唇以及前腿内侧的无毛皮肤上,多寄生在毛囊中,很少寄生在皮脂腺内,严重时虫体可寄生于犬的淋巴结和其他组织内,甚至在犬的耳道、趾(指)间也可查到虫体,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常引起全身性蠕形螨感染.因该病常继发细菌、真菌感染,而引起更为严重的皮肤病,所以对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多年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院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犬蠕形螨感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朝华  董金皋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0):1215-1220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结合蛋白的研究是近年来毒素研究中的热点及难点之一。本文介绍了真菌中广义蠕孢菌属 (Helminthosporium)、链格孢属 (Alternaria)、壳梭孢属 (Fusicoccum)、轮枝孢属 (Verticilium )等 10余种真菌毒素在结合蛋白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尤其是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甘蔗长蠕孢毒素、燕麦维多利亚毒素、玉米长蠕孢T小种毒素、玉米炭色蠕孢菌毒素结合蛋白研究的技术与方法。提出毒素结合蛋白的研究应采取同位素技术与免疫化学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这对探讨植物与病原菌在分子水平上的识别机制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蠕形螨病是由蠕形螨科中各种蠕形螨寄生于家畜及人的毛囊或皮脂腺而引起的皮肤病,该病又称为毛囊虫病或脂螨病。各种家畜有其专一的蠕形螨寄生,互不感染。这些蠕形螨属于蠕形螨科(Demodicidae),蠕形螨属(Demodex)。  相似文献   

4.
62种植物样品对菌丝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以灰葡萄孢、禾谷镰刀菌、辣椒疫霉、盘长孢状刺盘孢、凸脐蠕孢为供试真菌 ,植物提取物样品供试质量浓度为 0 .1g/ m L,用琼胶平板法对 6 2种植物样品的丙酮提取物进行了离体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有 39种提取物样品至少对 5种供试真菌中的 1种真菌的抑制率大于 6 0 % ,其中多线柳 (茎、叶 )、野核桃 (茎、叶 )等 2 3种提取物样品至少对 1种供试真菌的抑制率大于 80 % ,野核桃 (茎 )、枸树 (根 )、齿果酸模 (茎 )、甘草 (全株 )、苦豆子(根 )、狼毒 (根 )、石榴 (果皮 ) 7种植物提取物样品对其中 4种供试真菌均表现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犬蠕形螨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的防控有相当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虽然目前市面上有许多杀蠕形螨药物,但该病的治疗仍然非常棘手,难以根治。本试验从诸多药物中,筛选出几种防治犬蠕形螨病的内、外用药物,设计了3种用药方案,选择症状明显的蠕形螨病患犬进行治疗试验,以期筛选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1材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吴江顽皮宠物医院门诊病例,经临床诊断、刮片镜检,确定为犬蠕形螨病的患犬。共计75例。  相似文献   

6.
植物多样性对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进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结合宿主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的相互关系,综述近年来植物多样性对丛枝菌根真菌物种、菌根结构、菌丝侵染率、孢子密度及分子遗传力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犬蠕形螨病又称毛囊虫病或脂螨病,是由蠕形螨寄生于犬皮脂腺或毛囊引起的一种常见而又顽固的皮肤病。本病多发于5~10月龄的幼犬。1病原犬蠕形螨病的病原是犬蠕形螨。犬蠕形螨分头、胸、腹3个部分,体长0.25~0.3mm、宽约0.04mm。胸部有4对很短的足,腹部长,有横纹,口器由1对须肢、1对螯足和1个口下板组成。卵呈梭形,长0.07~0.09mm。  相似文献   

8.
山羊蠕形螨病是贵州山羊常见的外寄生虫病,因山羊蠕形螨虫寄生于皮下的毛囊和皮脂腺内,造成山羊生长缓慢、皮张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失去使用价值.山羊蠕形螨病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一般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给养羊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对432只山羊采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早期免疫学诊断,对诊断阳性病例(53只)使用皮复康缓释注射剂+伊维菌素擦剂联合用药治疗,用药结束后150 d进行免疫学检查,全部表现为阴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获得可用于防治李氏禾的病原菌菌株,采用孢子形态观察和ITS1-5.8S-ITS2序列分析法对分离自云南西双版纳稻田感病李氏禾植株上的两株病原真菌菌株进行了鉴定,采用离体叶片生测法评价其除草活性,采用盆栽生测法评价其对主要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两株病原真菌分别被鉴定为稻平脐蠕孢(Bipolaris oryzae)和稻平脐蠕孢有性型[Bipolaris oryzae (teleomorph:Cochliobolus miyabeanus)].稻平脐蠕孢发酵液对李氏禾的致病性最高为88.9;稻平脐蠕孢有性型发酵液配制的菌悬液对李氏禾的致病性最高为100.两个菌株对水稻、玉米、黄瓜及番茄等主要农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10.
对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中分离的编号为SP01、RM02的2株蠕形分生孢子内生真菌进行种属分类鉴定。观察真菌的形态,提取真菌DNA,扩增并测定其ITS、GAPDH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形态特征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并对其进行种属分类。结果表明,SP01菌株的形态特征与凸脐孢属(Exserohilum)中的E.rostratum最为相似,与E.rostratum的遗传进化关系最为密切;RM02菌株的形态特征与弯孢属(Curvularia)中C.spicifera、C.australiensis最为相似,与C.spicifera的遗传进化关系最为密切。确定披针叶黄华中分离的SP01、RM02分别为E.rostratum和C.spicife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