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进行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时,需要将其在各个环节的特点进行明确,在对具体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其具体的表现进行相关效益分析,进而开展整体性的评价。在进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时,需要结合高校图书馆对电子资源投入和产出过程中相关环节进行有效说明,并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构建,而且在实际的评价中还需要注意相关的要素分析,以实现整体评价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通过构建新的电子资源绩效评价影响因子模型,并量化各个因子的影响路径权值系数,旨在优化电子资源绩效评价体系,建立更完善、更合理的资源评价权值量表系统,促进图书馆电子资源的高效、合理采购。[方法/过程]基于EQUINOX、ARL E-metrics两项重要测评体系,首先提炼出电子资源绩效测评所围绕、依据的资源传输系统,并定义、细化了影响因子及绩效评价的测量维度;利用实证分析构建电子资源绩效评价影响因子模型,并量化影响因子的路径权值。[结果/结论]研究和探明了电子资源绩效评价的影响因子,构建了一个更加科学、综合的图书馆电子资源绩效评价影响因子模型,讨论性地提出提高绩效评价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价的定义和意义,指出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确定绩效评价的方法,并说明高校图书馆的绩效评价重点将会向电子资源的评价倾斜。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采购比例的不断增大,使得电子资源的绩效评价越来越有必要。综合目前研究现状,确定了电子资源绩效评价指标,并对内蒙古农业大学引进的十个数据库进行了纵向绩效计算,同时对电子资源使用情况与全国高校图书馆平均使用情况进行了横向比较,实际效果明显。建议各高校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指标内容或指标权值,采用横向、纵向相结合的方法对电子资源进行评价,更好地为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可靠的抉择依据。  相似文献   

5.
杨媛  冀妍 《陕西农业科学》2013,59(5):250-253
基于高校图书馆特点,探索了平衡计分卡理论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文章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结合图书馆工作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个包括投入与产出、读者、流程与标准,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的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价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也日益重要。本文对高校图书馆在服务社会的各个阶段进行分析,指出当前高校馆藏电子资源社会共享服务的几种形式,阐述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社会化共享的可行性以及实现社会化共享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BSC(平衡计分卡)为高校图书馆的战略规划和绩效评价指标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原理和工具。笔者基于BSC原理,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使命、任务和新需求、新特点,开展对高校图书馆的绩效评价分析,探索构建更具时代价值的高校图书馆的绩效评价指标框架。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高校智库能力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智能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合理优化资源、调整智力结构、提升服务水平、建立信息机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高校图书馆智库能力建设的优势分析入手,结合国内外智库建设情况,对高校图书馆智库能力建设可行性进行评价,研究制定高校图书馆智库能力建设构建途径,力求为推动相关领域实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关于电子资源利用情况的读者调查实施情况。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了解到读者对本馆提供的电子资源评价、读者对电子资源的利用情况和障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对普通本科高校图书馆具有针对性的电子资源馆藏计划和改进服务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信息社会,电子资源越来越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最重要资源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与最初的电子资源建设相比,高校图书馆对电子资源的有效利用已成为现阶段需要关注的重点.分析了对图书馆电子资源有效利用的影响因素,从3个方面提出了促进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分别为加强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力度、增加有关电子资源检索方法的培训、完善高校图书馆网络设施和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11.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高校院系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评价高等教育绩效对于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增强高校办学活力具有积极意义.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以M大学相关学院近3年的资源投入与产出数据为例,测算学院相对效率.并对DEA无效学院提出资源配置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从资源禀赋水平、要素投入水平、科技装备水平、粮食产出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等5个方面构建了包含27项二级指标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对浙江省2013—2018年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8年,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总体保持增长趋势。其中,资源禀赋水平下降趋势明显,要素投入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增长态势良好,科技装备水平和粮食产出水平在波动中增长。相应地,从资源保护、要素投入、科技创新、产能提升、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提高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图书采购电子资源的数量逐年增加,电子资源的评估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对高校图书馆现有的电子资源采购评估形式和内容进行了论述,也对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采购评估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希望图书馆能够在电子资源采购评估方面,积极探索出更多、更好的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各个时期的内涵和衡量标准不同。根据现阶段的要求,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4个方面共18个指标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宁德市的现代农业发展指数F=0.195 795,还处在准备实现阶段,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高。四个二级指标看,农业产出水平分指标最有优势,指标值达0.098 858,其次是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标值达0.048 573,不足的是农业投入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其指标值分别只有0.021 902和0.026 463。其结果与宁德市的实际水平相吻合,在未来一段过程中,宁德市的现代农业要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加强投入,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生态经济的视角,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行研究。在构建指标体系时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影响的综合体现,并以此为原则选择3个产出指标和7个投入指标对河南省18市的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测算出各地市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运用DEA对效率较低市的农业资源配置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资源配置总体效率较高,但仍存在地区差异,部分地市的农业资源投入均不同程度出现冗余,其中化肥、农药和农膜使用量过剩现象较突出。同时,通过DEA分析工具可以根据不同地市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选择优化方案,从纯技术效率或规模效率入手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区域评价与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铖  夏春萍  蔡轶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8):1529-1536
[目的]构建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现状与差异进行分析,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化进程.[方法]以基础设施、应用与效益水平为核心的"农业信息化"布局进行归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因子,构建农业信息化评价体系,测算2015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超效率分析法研究我国31个省(市、区)农业信息化资源投入与效益产出的差异性.[结果]构建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涵盖了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农业信息化应用和农业信息化效益3个一级指标及10个二级指标.评价结果显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平均得分分别为0.516、-0.107和-0.402;不同地区各省(区、市)发展水平也存在差距,其中,东部地区中江苏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得分1.251,西部地区中内蒙古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最低,综合得分-0.686.通过分析投入产出效益得出,上海市农业信息化综合得分0.495,但投入冗余最多,资源投入与产出效益不匹配.[建议]调整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区域间合作,积极拓宽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提高农户信息化意识,推动农业生产、信息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科研绩效和学科评价日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利用已有的数据库资源,定位学校优势学科和潜力学科,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服务。[方法/过程]本文基于InCites和ESI数据库提出一种高校科研绩效与学科发展潜力评价的方法。首先从科研影响力、国际合作能力、学科产出力三维视角构建评价体系;其次根据数据结果从发文量、论文被引、引文影响力、国际合作、ESI学科等二级指标全面剖析科研产出和潜力学科;最后形成一套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为了更好的使用该方法,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进行数据呈现。[结果/结论]运用本方法可较为客观和全面的评价高校科研绩效与潜力学科,为学校的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深入发展,高校评价面临着从传统环境转变为互联网环境。以环境变化为高校评价变革的检视起点,深入探索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评价变革及实现路径。[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查法和网络调研等方法,分析互联网环境下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变革,进而探究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评价数据、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的变革,研究探讨互联网高校评价变革及实现路径。[结果/结论]阐明高校评价如何变革,确定各级要素的实现路径,并构建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评价模式、建设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评价平台和加强培养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评价人才,为推进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构建新的高校评价生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