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对长江镇扬河段世业洲汊道近10年来0m高程线以下的固定断面面积、0 m线宽、最大深度、平均深度、分流比及平均流速等6个数据参数的研究分析,揭示了汊道在此期间的演变过程,并得出相关结论:世业洲右汊道仍处于主航道地位,但整体河面在加宽,平均深度在变浅,河床呈较明显地淤积趋势;左汊道处于次航道地位,各项参数的数据表明左汊道有变窄加深趋势,尤其汊道下段变化更为明显,冲刷严重.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塔里木河下游12次应急生态榆水资料为背景,以塔里木河下游英苏、阿拉干、依干不及麻3个断面为例,根据实地观测得到的地下水资料,对3个断面的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地下水矿化度和pH值等水质指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输水次数的增加,地下水埋深有抬升的趋势;地下水矿化度与输水量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输水量越多矿化度越低,且地下水矿化度随着离河道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地下水pH值的变化与输水次数与输水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治污工程对浏阳河下游水环境质量提升的成效,运用水质综合指数法、污染物分担率、营养状态综合指数法及健康风险法分别对2005—2018年浏阳河下游■梨、黑石渡和三角洲断面水环境中pH值、DO、COD等21个指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治污工程对■梨、黑石渡和三角洲断面水环境中Cd、As、Zn的含量影响最显著,均比治污工程前下降了53%以上,治污工程后黑石渡和三角洲断面水体3个主要污染指标COD、NH_3-N与TP含量均下降10%以上;■梨断面水体中单因子污染指数及累积值在治污工程后均无明显变化,而黑石渡和三角洲断面水体中NH_3-N、TP、BOD、COD、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及累积值均明显下降;治污工程前后浏阳河3个断面水环境污染物分担率均以氧平衡与无机污染物为主,分担率均在75%以上;治污工程后3个断面水环境总健康风险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主要来源于非致癌物质。治污工程明显改善了浏阳河下游水质,黑石渡和三角洲断面水质由治污工程前的劣Ⅴ类上升至Ⅳ类地表水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通过2012-2014年蛮河朱市断面和孔湾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的聚类分析,探讨了蛮河流域河流污染时空变化的原因和特点.结果表明,蛮河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但污染仍比较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CODC、BOD5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2个监测断面的总磷污染都最为严重,达到V类以上,各污染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波动.上游朱市断面水质状况要好于中游孔湾断面,主要是由两地的工农业结构和规模上的差异导致.  相似文献   

5.
赤水河流域下游水质监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赤水河下游断面水体进行为期2年的水质特征调查,并结合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该断面水体污染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断面水体CODMn含量在1.10~4.20 mg/L,平均值为(1.76±0.79)mg/L;BOD5含量在0.40~2.00 mg/L,平均值为(1.01±0.45)mg/L;NH_4~+-N含量在0.16~0.62 mg/L,平均值为(0.31±0.12)mg/L;TP含量在0.02~0.11 mg/L,平均值为(0.05±0.03)mg/L;DO含量在8.0~12.9 mg/L,平均值为(10.5±1.42)mg/L。综合污染指数分析结果显示,该断面水体综合污染指数处于清洁水平,但季节间有变化,赤水河下游水质在丰水期最好,其次是平水期,枯水期水质最差,但均达到了Ⅲ类水体标准。连续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除了TP,其余各指标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1981~2016年渭河流域66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数据,选取与极端气温事件密切相关的12个指数并建立时间序列,运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相关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渭河流域上、中、下游36 a气温趋势差异、突变情况及未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过去36 a来渭河流域呈变暖趋势,上游地区变暖趋势最明显,上游极端气温事件的发生频率大于下游。渭河流域极端气温指数过去36 a的突变年份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1993年和1997年突变尤为明显;暖指标的突变时期略早于冷指标。对渭河流域极端气温变化影响最大的区域为渭河下游流域。冷指标在未来将继续呈下降趋势,暖指标在未来将继续呈上升趋势;上游地区极端气温指数持续性更强,未来变暖的趋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刘路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927-7927
利用滨州市1981~2010年7个站点地面气象观测记录中的冻土资料,对滨州市地面冻结日期、解冻日期、冻结日数及最大冻土深度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来全市土壤开始冻结日期呈现不同程度的推迟;全市土壤完全解冻日期年代间呈波动变化,且变化幅度均小于开始解冻日期变化幅度,总体趋势是20世纪90年代提前于80年代,近10年较90年代却有所推迟;平均最大冻土深度分成北部大值区、南部次大、中部最小3个区域,90年代平均深度小于80年代,近10年除惠民外,其余县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加深趋势;阳信、惠民、滨城、博兴、邹平年极端最大冻土深度均呈减小的趋势,而沾化年极端最大冻土深度呈增加的趋势,但增加的幅度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以来,潼关高程持续抬升,渭河下游仍在淤积发展,究竟是潼关高程抬升引起渭河下游淤积发展,还是渭河下游淤积发展造成潼关高程的缓慢上升,一直是三门峡问题的焦点。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渭河下游与潼关断面两者间水位变化和河段冲淤变化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渭河下游与潼关河段水力泥沙要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潼关河段(或潼关断面)若发生冲淤,通常会引起华阴以下河段发生沿程冲淤,并随之引起华阴以上河段发生较大范围的溯源冲淤;此外,潼关高程与渭河下游泥沙累计淤积量及河床比降减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基于灰关联模型的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渠江渠县段4个监测断面2006—2010年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选择TP、NH3-N、CODMn、BOD5、DO 5个主要污染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灰关联模型对渠江渠县段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进行实证研究。将地表水水质分级标准值与4个监测断面实测值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每个断面各水质评价因子相对于水质分级标准的关联系数,根据关联度大小分析和评价河段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4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功能区的标准要求;上游A断面水质5年保持Ⅰ级水平;B和C断面水质在Ⅰ级和Ⅱ级之间波动;下游D断面水质由Ⅱ级降到Ⅲ级,污染呈上升趋势。提出了提高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率和达标率,优化渠江两岸城镇、乡村以及工业、农业布局,加强沿河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等主要措施,以防止和治理水污染,逐步改善和保护渠江河流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和田河沙漠段生态输水以来植被变化情况,评价和田河沙漠段治理成效,研究植被变化的驱动因素,为和田河沙漠段生态修复提供指导。【方法】运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野外调查资料,对和田河沙漠段生态输水以来植被响应特征指标NDVI值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结果】2002年生态输水以来,和田河沙漠段NDVI值整体提高,平均增幅达37.24%。生态输水对河岸1~2.75 km范围内植被影响显著,年际间NDVI值呈先升高后降低又升高趋势。整个沙漠段植被呈现上、下游较好,中游较差的特点,两河汇合口下游15~115 km为植被脆弱区域。沙漠段NDVI值变化与气温和河段耗水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和田河生态输水促进河道两岸植被的生态恢复,植被变好趋势明显。沙漠段NDVI值变化与气温和河段耗水密切相关,温度升高和上、下游断面水量损耗(生态引水)增加,均有助于和田河沙漠段植被改善。  相似文献   

11.
肖杰  郑云萍  华红玲  夏丹  刘晓红 《油气储运》2013,(12):1344-1346
为准确掌握输油管道事故工况变化对安全运行的影响,基于SPS管道仿真模拟软件,对输油管道典型事故发生时的瞬态工况进行模拟分析,得出了输油管道瞬时压力和流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管道沿线泵站停运时,流量减小,进站压力升高,出站压力降低;泵站启动时,流量增加,进站压力降低,出站压力升高;阀门突然关闭时,阀门通过流量迅速降低为0,上、下游流量下降,上游压力上升,下游压力降低;管道发生泄漏时,泄漏点压力迅速降低,上游流量增加,下游流量减小,上、下游压力均降低。分析结果对制定输油管道事故应急预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图6,参10)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紫鹊界梯田区域原生态自流灌溉系统机理,在该区域选择一个边界闭合的小流域,在其中游和出口断面各设一个降雨-径流观测站,上站控制区基本为原生态的天然植被覆盖区,上、下站区间基本为梯田区。采用数字滤波法对两断面的实测日径流序列进行了基流分割,分析其水源结构。分析得出:原生态植被区径流模数与基流指数均远大于梯田区。凸显其蓄水保水作用,是梯田区原生态自流灌溉系统天然水源。基流指数大说明水源结构中以基流(壤中流与地下径流)所占比例大,其作用相当于一个地下蓄水库,能较好地涵蓄降雨,为下游梯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灌溉水源。  相似文献   

13.
通过盐渍土壤盆栽玉米种植试验,对常规灌溉、固定灌溉、交替灌溉3种灌水方式下玉米的生长发育及水分、盐分、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溉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盐分、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株高和叶面积的长势是常规灌溉>交替灌溉>固定灌溉;生育期水分利用率和主根生长条数是交替灌溉>常规灌溉>固定灌溉,根冠比是交替灌溉>固定灌溉>常规灌溉;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温度呈减小的趋势,且对3种灌水方式都有A灌水水平的温度低于B灌水水平的温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体积含水率呈增大的趋势;由于蒸发和灌水交替进行,电导率在土层深度上呈现出多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对用土工膜做成的柔性阶梯式底板溢洪道模型进行了泄水试验研究,初步分析了这种特殊结构形式溢洪道泄槽中水深、流速、消能率的特点和规律。与常规平底泄槽相比,土工膜柔性阶梯式底面泄槽的消能效果明显,降低了泄槽下游的流速,但消能率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反映出在流量较大时,阶梯对水流流态的影响减小;与混凝土阶梯式溢流面相比,由于土工膜柔性阶梯式溢流面的底坡较缓,台阶的水平长度明显大于其台阶高度,其溢流坝面下游最大流速以及泄槽内沿程水深的变化规律与已有的混凝土阶梯式溢流面试验结果有所不同。据此,提出了泄槽中沿程水深的修正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较厚木材进行真空浸注染色研究,探究染色工艺因子对染色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真空对木材染色有促进作用,随着真空度的增加,可以明显提高染色深度;不同材种木材,染色深度差异较大,杨木染色速度快,渗透深度大,杉木次之,泡桐木材渗透最差,染色深度浅.同种木材的径向染色液渗透速度快,弦向较慢.渗透剂PTCH有利于提高染色液润湿性能.含水率对染色深度影响明显,染色深度均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少.浸染时间对染色深度有明显影响,染色深度随着浸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究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入出库断面污染物负荷变化及其与三峡水库水位的关系。  方法  基于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入库断面(重庆朱沱)与出库断面(湖北宜昌南津关)2013?2018年氨氮(NH3-N)和高锰酸钾指数(CODMn)与断面水体流量数据,采用密度分布曲线、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对污染物负荷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①入库断面NH3-N、CODMn负荷极显著高于出库断面,入库断面污染物负荷与出库断面污染物负荷极显著相关(P<0.01)。三峡库区污染主要来自入库断面与沿程支流输入,伴随水库澄清作用,污染物沿程下降。②入出库断面污染物负荷与三峡水库水位波动极显著负相关(P<0.01),低水位运行时污染物负荷最大,高水位运行时污染物负荷最小。③Mann-Kendall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入库断面NH3-N年负荷与出库断面CODMn年负荷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  结论  三峡低水位运行时水库蓄水少,水体澄清作用下降;高水位运行时水库蓄水量大,水环境稳定,有助于污染物稀释。三峡库区和上游水污染治理不容忽视。图6表4参33  相似文献   

18.
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准三维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模拟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运行工况,通过耦合不同方向的低维模型,在换热器进水口的边界处引入换热功率函数作为边界条件。求和平均管壁各点到区域中心的距离来计算线热源到区域中心的距离。从而建立一准三维传热模型,并运用有限体积法求解。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48%。平均相对误差1.33%,精度满足工程要求。而且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相对误差呈减小趋势。运用该模型模拟得到的U型管管内流体温度分布情况表明,钻孔深度为40m时,进水支管与出水支管的温升比为1.34;钻孔深度为80和120m时该比值分别为1.90和2.77,而出水支管的温升几乎相同:说明增加钻孔深度会加剧U型管2支管之间的热短路。  相似文献   

19.
Age changes in the neuronal microenvironmen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extracellular space of the rat brain was visualized by electron roscopy in sections of cerebral cortex fixed by freeze-substitution. The volume tissue occupied by the extracellular space was estimated stereomnetrically, and found to decrease from 20.8 percent in 3-month-old rats to 9.6 percent in escent animals, 26 months of age. This decrease in extracellular space indicates age-associated change in the microenvironment of nerve ce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