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危害松饵木的松褐天牛幼虫空间格局与垂直分布规律,为利用饵木进行松褐天牛虫情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9个样地设置不同胸径的饵木对饵木内松褐天牛幼虫数量进行系统调查,应用6种聚集度指数、Iwao m*-m回归模型和Taylor幂法则分析测定松褐天牛幼虫及其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利用种群聚集均数分析聚集原因;系统调查松褐天牛幼虫在不同胸径和树高马尾松饵木上的分布规律.[结果]松饵木内松褐天牛幼虫的平均拥挤度m*>1,丛生指标I>0,聚块指数m*/m>1,Cassie指标Ca>0,扩散系数C>1,负二项分布指标K>0,表明松饵木内松褐天牛幼虫呈聚集分布;Blackith聚集均数λ>2,说明聚集是由成虫的产卵习性与松饵木形成的特殊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松褐天牛幼虫种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α>0,β>1);松褐天牛幼虫种群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度依赖于密度(lga>0,b>1).[结论]饵木内松褐天牛幼虫呈聚集分布,聚集度依赖于密度;其聚集原因是成虫的产卵习性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对湖南省靖州县1~20年生桃园桃红颈天牛幼虫平均密度和桃树受害率进行系统调查,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法和2种回归模型法,比较了不同树龄桃红颈天牛幼虫空间分布型的差异。结果表明:1~2年生幼龄桃树基本不受桃红颈天牛危害,3年以上挂果后的桃树开始受到侵害;随着树龄的增加,桃树受害率和桃红颈天牛虫口平均密度显著增加,19~20年生桃树受害率达90%以上,平均虫口密度超过2头/株;桃红颈天牛在桃园中呈聚集分布,具有密度依赖性,即随种群密度升高,聚集程度增大,3~15年生桃园桃红颈天牛均呈聚集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16~17年生桃园桃红颈天牛空间分布型趋向于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19~20年生桃园桃园桃红颈天牛均呈聚集分布,此时分布的基本成分均为个体,个体呈现相互排斥现象。应用桃红颈天牛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信息,建立了不同树龄桃园桃红颈天牛幼虫种群的抽样公式。根据理论抽样公式,桃红颈天牛虫口密度越小,抽样数量较多,而在虫口密度较高的情况下抽样数量则较少。根据序贯抽样公式,可将3~20年生桃园抽样样本数量划分成6个区段:3~4年生桃园;5~6年生桃园;7~8年生桃园;9~13年生和19~20年生桃园;14~15年生桃园;16~18年生桃园。  相似文献   

3.
山核桃天牛危害调查及种类的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危害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的天牛种类以及危害规律,对浙江省临安地区的山核桃林地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了天牛危害种类、危害状以及不同种类的识别方法。结果表明:临安地区山核桃天牛种类主要包括桑天牛Apriona germari,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和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等3种;其中桑天牛幼虫分布在山核桃枝条部位(100%),星天牛幼虫分布在根部和地上树干30 cm以下(100%),云斑天牛幼虫分布在树干0~150 cm(93.85%);不同种类天牛的幼虫排粪状、幼虫蛀道和成虫产卵刻槽具有不同的典型症状;桑天牛、星天牛和云斑天牛雌雄成虫之间具有显著的形态特征,可以用来区分雌雄个体。另外,3种天牛幼虫的前胸背板具有不同的典型特征,可以通过此特征快速准确区分其幼虫种类,相应的分子鉴定结果也证明了此方法的准确性。由此推测:云斑天牛和星天牛主要危害成年山核桃,而桑天牛主要危害幼龄山核桃,而且不同种类天牛幼虫在山核桃树上占据不同的生态位。不同种类天牛危害症状和典型形态特征的研究,对于指导山核桃天牛害虫防控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并结合当地同期的气象资料,研究了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发生的时空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云斑天牛幼虫在白蜡林(Fraxinus chinensis)中主要集聚分布在1 m以下的空间(75.0%),且随受害程度增强幼虫在1 m以上空间的分布量会增多;2011—2014年,受害最严重的年份是2013年,各受害林分虫口密度都显著大于其他年份,2014年昆虫分布的空间依赖范围明显变小,说明云斑天牛种群数量在2014有所降低,受害程度有所减轻,这与各年间6—8月份温度与降水的变化有明显的关系。2013—2014年,云斑天牛幼虫的空间聚集点有明显扩散的趋势,不同受害林分南北方向扩散相对一致,都有向北扩散的趋势,而东西向有别,重度危害林向东侧扩散,轻度与中度危害林向西侧扩散。  相似文献   

5.
光肩星天牛危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对光肩星天牛羽化孔、排粪孔、刻槽数目做了统计分析,采用波松分布、负二项分布进行拟和,并用扩散型指数进行检验,确定了蛹、幼虫和卵的空间分布型属负二项分布.研究了林分被害的年度变化及胸径与被害关系,分析了生存率和集中度,根据Lwao 回归,确定了X* 与X 的回归直线,得出了不同虫口密度和允许误差下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桉树云斑天牛大尺度范围的危害特征,为进一步科学有效制定云斑天牛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年7-9月系统调查了重庆市19个区县102个桉树林云斑天牛危害样点,通过解剖受害树干系统分析云斑天牛的危害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桉树云斑天牛致灾的关键因素,并评估各调查点桉树云斑天牛危害的风险水平。【结果】重庆桉树林调查点云斑天牛轻度、中度及重度危害的受害株率分别为3.4%,15.8%和55.3%,平均值达到40.2%,为重度且成灾水平。危害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当年有效刻槽数(虫口密度)与无效刻槽数在云斑天牛重度危害下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无论是同一树高不同危害程度间还是同一危害程度不同树高间,当年株均无效刻槽数均有明显的规律变化,且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当年虫口密度在轻度、中度及重度危害下均以树高区间≤1.0 m为主,且≤1.0 m显著多于3.1 m以上(P<0.05);同一树高区间虫口密度均为重度危害显著大于轻度和中度危害(P<0.05),轻度和中度危害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轻度和中度危害下,受害株率与虫口密度的关系模型更适合用三次函数方程表示,但多数差异不显著(P>0.05);在重度及总危害条件下,树高≤1.0 m及总高度上受害株率与虫口密度的关系可用幂函数表示,其他高度受害株率与虫口密度的关系符合三次函数关系,且多数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受害株率与虫口密度均受到林分类型和桉树品种的极显著影响(P<0.01)。基于调查点各因素得分的PCA排序表明,无危害和轻度危害样点的生境条件及危害特征相似性高,重度危害则差异很大,而中度危害居于前2类中间,呈明显的过渡特征。铜梁、璧山、丰都、渝北、垫江、长寿和永川等区县具有高风险危害中心。【结论】重庆各调查样点桉树云斑天牛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危害程度总体属于重度且成灾水平;不同危害程度下受害株率与虫口密度的关系可用三次函数或幂函数表示;重度危害下各样点桉树云斑天牛的危害特征与生境条件差异很大,林分类型和桉树品种是云斑天牛致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松墨天牛幼虫在马尾松树上垂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松墨天牛在被害马尾松树上的分布研究表明 :松墨天牛幼虫的数量随胸径的增大而增多 ;带虫株率随胸径的增大而减少 ;幼虫在树干上的分布数量下段 >中段 >梢段 .树干 2 m以下带虫量占整株的 2 0 .35 % ,因此 ,在虫情调查时可以调查 2 m以下的树干来估测全树的虫口密度 .为虫情调查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应用8种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模型研究了油茶象甲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应用“聚集度均数”指标分析了幼虫种群聚集的原因,运用SPSS分析软件对幼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象甲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且该分布具密度依赖性;幼虫种群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幼虫种群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由其本身特性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造成;油茶象甲幼虫的虫口密度受不同方位的影响不大,受不同高度层次的影响较大,幼虫对下层的危害最为严重,上层和中层的危害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9.
松褐天牛在松材线虫病病死树上的垂直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松褐天牛是典型的钻蛀性害虫,林间天牛种群密度调查及其防治极为困难。了解松褐天牛在松材线虫病枯死树上的垂直分布情况,旨在为松褐天牛的林间虫情调查和危害程度估计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简易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抽取、逐株逐段调查统计法,于2015-2017年在江西省赣州市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系统调查了松褐天牛在松材线虫病死树上的产卵刻槽、侵入孔和羽化孔的垂直分布并分析了它们间的数量关系情况。【结果】松褐天牛产卵刻槽,在株高8 m时,主要分布在树干中段,占全株的46.07%,而株高≥8 m时,主要分布在树干下段,占53.687%;幼虫侵入孔和成虫羽化孔在病树上的数量分布:树干中段下段上段,中段均占50%左右;产卵刻槽、侵入孔和羽化孔的数量与树干高度呈正相关关系。伐桩上没有发现产卵刻槽,且侵入孔、羽化孔数量也极少,分别占总株侵入孔数、羽化孔数的0.54%、0.29%。树干下段虫孔数量(即下段产卵刻槽、侵入孔和羽化孔数量)与整株羽化孔数量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但根据下段侵入孔数量来推算整株羽化孔的数量更为准确、可靠。【结论】根据下段侵入孔数量来推算整株羽化孔的数量,是松褐天牛林间虫情调查的一种方便快捷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对江西吉安马尾松上松褐天牛幼虫的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褐天牛幼虫在马尾松上的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对吉安地区松褐天牛发生程度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松褐天牛在江西吉安总体发生趋势为北部和中部地区较高,南部较低,由中部和北部向四周扩散。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采集于江西吉安8个县区的松褐天牛在马尾松树干上的分布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松褐天牛幼虫的虫口数量预测模型,可供在生产实际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在黔北地区核桃林内,根据云斑天牛的生长环境及发育特点分卵期、低龄幼虫及核桃树皮下危害期、大龄幼虫及核桃树蛀干危害期、成虫期,对核桃树云斑天牛的天敌进行观察收集。解剖并收集受害解剖木段中的各种昆虫,统计各种昆虫的数量,对云斑天牛的致死、致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云斑天牛幼虫天敌共计13种,包括花绒寄甲、寄生蜂、阎甲及四斑露尾甲等寄生性天敌昆虫以及蜘蛛、蜈蚣、白蛆、蛞蝓及啄木鸟等其他天敌。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核桃害虫种类调查及主要害虫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核桃是一类重要的经济植物。通过实地调查及参考相关文献,本文初步记录陕西省核桃害虫71种,同时记述了核桃举肢蛾、核桃小吉丁虫、核桃横沟象、银杏大蚕蛾、云斑天牛等核桃主要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杨建华  李淑芳  陈鹏  泽桑梓  苏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22-17525
在对云南省危害美国山核桃枝干害虫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列举了美国山核桃4种主要钻蛀性害虫——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mldi Hope、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六星黑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和荔枝拟木蠹蛾Lepidarbela dea Swinhoe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并对这4种害虫危害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针对其发生特点,提出了加强预测预报、加强营林措施、物理和人工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一系列蛀干类害虫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利用成虫取食习性防治3种杨树天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野外调查桑天牛、云斑天牛、光肩星天牛成虫取食树种的基础上,试验室内用不同植物对成虫进行了饲养.结果表明,3种天牛成虫期的补充营养植物对成虫取食量、寿命、产卵量都有重要影响.补充营养植物内糖含量的多寡是影响取食与产卵的关键因子.利用桑科、蔷薇科、槭树科木本植物作诱饵分别诱杀桑天牛、云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可有效地控制天牛灾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光肩星天牛在糖槭上产卵部位的选择及刻槽产卵习性。[方法]通过野外及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了光肩星天牛在糖槭树上产卵部位的选择,并分析了其刻槽产卵习性。[结果]光肩星天牛在糖槭上的产卵处距地面高度与树枝胸径、观察孔(刻槽产卵点)数与树枝胸径、产卵处树皮厚度与树枝胸径呈线性相关。光肩星天牛在糖槭上的刻槽产卵习性主要分为产卵部位选择、咬槽、产卵、封槽4个阶段,从开始咬槽至封槽结束历时(38.29±16.47)min。[结论]为综合防治危害绿化树种糖槭的光肩星天牛和深入研究光肩星天牛的生殖行为及调节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有云斑天牛危害的核桃试验林中,于树体上包裹遮阳网进行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包裹遮阳网后云斑天牛危害率比未包裹前减少了13个百分点,效果不是很明显。试验证明,遮阳网阻止不了云斑天牛对核桃树的危害。包裹遮阳网对树体内羽化的云斑天牛成虫具有一定的阻拦能力,其厚度与其阻拦率成正比关系,但对于已经补充好营养的处于产卵阶段的云斑天牛成虫的刻槽产卵行为,阻止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记录了大渡河上游泸定、康定和丹巴县危害核桃的害虫23种;观察了云斑天牛、核桃缀叶螟、核桃举肢蛾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人工防治辅以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核桃害虫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检索表中共记述了10种危害桑树天牛蛹的主要特征。其中,记录了桑脊虎天牛Xylotrechus chinensis Chevrolat,苧麻双脊天牛Paraglenea f-orrtunei(Saunders),桑枝小天牛Xenolea asiatica(Pic).暗翅筒天牛Obereafuscipennis(Chevrolat)和柳枝豹天牛Coscinesthes porosa Bates等5种蛹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性。  相似文献   

19.
云斑天牛幼虫空间分布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是我国重要的蛀干害虫,研究云斑天牛幼虫种群空间格局,可进一步阐释其爆发的机制并制定相对应的虫害防治策略。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3块白蜡林分内云斑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其有虫株率分为轻度(8.8%)、中度(22.7%)和重度(32.7%)危害林。云斑天牛幼虫在白蜡林中主要集聚分布在1 m以下的高度(75.0%),且随受害程度增强幼虫在1 m以上的分布量会增多。通过全方向的变异函数曲线图分析可得:轻度、中度和重度危害林分中,云斑天牛幼虫的空间依赖范围分别为6.412、7.821 m和7.623 m,空间变异值分别为0.641、0.894、0.907。轻度受害林、中度受害林与重度受害林内云斑天牛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球状模型、指数模型和高斯模型,均呈现较明显的空间聚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