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 五倍子产结的诸因子五倍子是由瘿绵蚜虫科倍蚜虫寄生在盐肤木类林木上形成的囊状物即虫瘿。五倍子产结必须具备倍蚜虫、倍树、苔藓植物、气候、社会因子等五要素。倍蚜虫:倍蚜虫在五倍子产结中的作用相当于农业生产的种子。倍蚜幼虫在冬寄主(苔藓)植物上越冬,每年春季3—4月间,越冬幼蚜羽化为有翅春季迁移蚜,离开苔藓冬寄主飞到夏寄主(倍树)上,进行两性生殖产生干母,爬至倍树林木嫩叶的叶翅上进行营瘿活动,形成倍子,干母于倍子内生长发育并连续三代进行孤雌生殖,产生大量的倍蚜虫,五倍子也迅速增大。至7—9月  相似文献   

2.
黄连木五倍子产结的微域生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倍子主产我国,为传统名优林特产品,利用价值高,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产结五倍子有三个缺一不可的要素:倍蚜虫、寄主树(夏寄主)和冬寄主。三者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各异,寄主树的适应性强,但属于喜光树种;冬寄主多为藓类植物,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一般要求阴湿环境;而过于阴湿的环境对倍蚜虫越冬和迁飞不利。所以自然结倍的倍林多呈不连片的、形状大小不同的块状分布,即分布于那些同时适于三要素生长的微域环境中[1,2]。因此,研究五倍子产结的微域生境特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1 产地概况  黄连木五倍子产地已见报道的有河南省…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典型抽样调查方法,首次对丰都县五倍子自然资源进行调查。该县较大面积范围内具备产结五倍子的三要素,历来均有较多五倍子产出,现有自然结倍林2866.7hm ̄2,其它各类宜倍地共13333.3hm ̄2,宜倍潜力很大;通过试验,筛选出该县角倍蚜的三种适宜冬寄主,即侧枝匐灯藓、侧枝匐灯藓凹顶变种、钝叶匐灯藓,并调查了该三种藓类植物丰富的自然资源状况,对该县丰富的五倍子自然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价,对建立较大规模五倍子生产基地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五倍子系瘿绵蚜科的14种倍蚜寄生所形成的虫瘿的总称,是我国特产,富含五倍子单宁,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4种五倍子中倍子类产量大、质量高,而倍花类产量低、质量差。倍子类中角倍产量达总产量的75%。五倍子生产必须具备倍蚜、夏寄主、冬寄主三要素及适宜的气候、土壤等环境  相似文献   

5.
江西五倍子蚜虫冬寄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倍子为东南亚特产,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我国尤以药用名。本报道江西产五倍子种类的同时,记述了江西五倍子蚜虫冬寄主的种类及分布,为本省五倍子生产,提供冬寄主环节的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1990年10月上旬至1991年4月中旬,在丰都县进行了角倍蚜最适宜越冬寄主匐灯藓类人工藓盘植藓养蚜越冬效果对比试验,并于野外调查不同种的匐灯藓上自然越冬的角倍蚜越冬世代存活情况,筛选出丰都县角倍蚜最优冬寄主为侧枝匐灯藓(侧枝匐灯藓凹顶变种)及钝叶匐灯藓。同时调查了该县该三种藓类分布广泛而丰富的自然资源状况,为大面积发展五倍子人工经营的可能性提供了倍蚜虫冬寄主资源状况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五倍子低产原因及改造陕西省林业学校孙继奎五倍子是五倍子蚜虫在青鼓杨、盐肤木、红鼓杨等漆树科植物叶上寄生,当寄主的幼枝嫩叶受到蚜虫刺激后引起细胞增生而形成的虫座。五倍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工业原料,根据测定其五倍单宁含量高达60%以上,在医药生产、染料、石油...  相似文献   

8.
藓类植物对角倍蚜越冬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藓类植物是五倍子蚜虫越冬栖息吸食的场所。因此,藓类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培植方式、生态环境条件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倍蚜虫的生长。本以侧枝匐灯藓为冬寄主,研究了藓类植物对角倍蚜越冬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在藓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以一年生藓寄生角倍蚜存活率较高;无土植藓养虫又比有土植藓养虫活存活率高;室外有土植藓养虫和室内有土植藓养虫接种秋迁蚜的数量分别以3.0×10^4 ̄5.0×10^4头/m^2和1  相似文献   

9.
<正> 以五倍子为原料加工的单宁酸的广泛用途和它较高的经济价值,对大力发展五倍子生产有着很大的激励作用。许多农民积极栽植倍树、培植倍林,都想早日跨进致富之门。然而,有不少人被拒之门外——他们的倍树不结倍或结倍很少。是何原因?不得而知。下面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樟子松松针锈病病原菌——鞘锈菌(Coleosporium)的分类历来很乱。传统的分类方法都是依冬孢子形态和冬孢子寄主来进行的。但近年的研究表明1种鞘锈菌的春孢子可以侵染2种或2种以上的冬孢子寄主,所以按冬孢子寄主来划分鞘锈菌的种是不合理的。文中在病害症状观察和春孢子表面形态观察的基础上,首次对樟子松3种不同形态的春孢子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从而为鞘锈菌的分子分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 五倍子是同倍蚜虫寄生于盐肤木(倍树)树叶背面,刺激叶细胞增生膨大而形成的虫瘿。野生倍产量极低且不稳定,采用人工挂虫技术,从根本上克服了倍树结倍不均匀、产量低、不稳产等不利因素,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不少地方有倍树但无自然结倍的问题。该技术是指把人工培育的倍蚜虫在春季迁蚜期收集在小纸袋内,待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松针锈病病原菌-鞘锈菌(Coleosporium)的分类历来很乱。传统的分类方法都是依冬孢子形成和冬孢子寄主来进行的。但近年珠研究表明1种鞘锈菌的春孢子可以侵染2种或2种以上的冬孢子寄主,所以按冬孢子寄主来划分的鞘锈菌的种是不合理的。文中在病害症状观察和春孢子表面形态观察的基础上,首次对梓子松3种不同形态的春子子的酯酶同工酶进行分析,从而为鞘锈菌的分子分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肚倍蚜人工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倍林内肚倍蚜虫口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肚倍产量。根据肚倍蚜的生态生物学习性,在倍林内构筑5种不同小生境栽植冬寄主美灰藓,接种肚倍夏迁蚜,培育过夏越冬若蚜,提高林内倍蚜密度。45.5亩试验林,肚倍单产平均达28.5Kg,比对照高6.0倍。  相似文献   

14.
<正> 五倍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传统的出口商品。五倍子产量高低是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在五倍子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上,诸如中国林科院、贵州省林科院等单位的五倍子研究人员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成果。许多内容都填补了五倍子科研上的空白,并使得五倍子亩产量由1.8公斤(野生倍林)上升到50公斤水平(运用人工繁育技术),为大面积推广五倍子生产起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卢氏县潘河镇尤里卡特种园艺场五倍子组,根据八年来五倍子生产的实践,总结出矮化密植倍园管理经验,创造了平均株产1.2kg倍果,个别倍树单株3.8kg倍果的实效,综合亩产值实破1.8万元。 该五倍组摸索选育“矮丰八号”五倍子苗木  相似文献   

16.
黄连木五倍子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黄连木五倍子着生于黄连木小叶的下表面,其形态上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根据形状差异可大致分为7类;倍子的大小与普通五倍子中的小型倍子相仿,但各类间及同类倍子间的差异都较大;倍子的颜色及其变化规律与普通五倍子一样;成熟时的爆裂部位多在倍子中部的侧面。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温度、水分含量、光照条件、p H值对狗牙根黑粉菌冬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23~28℃、光照与黑暗间隔12 h、p H值5~7的条件最适合冬孢子萌发;同时,还观察和描述了狗牙根黑粉菌冬孢子的形态特征和萌发过程;此外,还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次生小孢子形态及产孢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9种培养基均能产孢,在4%葡萄糖酵母膏液体培养基中产孢量最多,存在3种不同形态的次生孢子,带荚膜的次生孢子无活性。  相似文献   

18.
地肤子等9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室内测试了地肤子、蒿本、漏芦、郁金、菊花、地丁、白鲜皮、车前、五倍子等9种中草药的乙醇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萌发以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9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黑麦培养基上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的生长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程度达22.7%~100%;车前、郁金、地丁、白鲜皮、漏芦、地肤子、菊花和五倍子对孢子囊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孢子囊萌发的抑制程度达10.64%~98.11%;车前、地丁、蒿本、菊花和五倍子对孢子囊产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61.9%~100%.其中菊花和五倍子两种提取物抑制效果与化学药剂甲霜灵3 000倍稀释液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国松针锈病病原菌—鞘锈菌研究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中国松针锈病病原菌——鞘锈菌(Coleosporium Le′v.) 已知有48种,除一种短循环型生活史的偃松鞘锈菌(C.pini-pumilae Azb.)外,其余均为长循环型生活史,夏孢子、冬孢子寄主涉及到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13个科,57个属。中国鞘锈菌只有9个种的寄主关系和生活史已明确,其余都未经过人工接种,锈孢子寄主关系及生活史未知。由于鞘锈菌对寄主选择不太严格,相近种的寄主又有重叠,使人们对鞘锈菌按形态定属名,按寄主定种的传统分类方法是否完全合理产生了怀疑。我们认为确定鞘锈菌种,不仅要考虑孢子形态等特征,还要考虑不同地区鞘锈菌对寄主范围,从优选择和限定选择等多种情况,通过人工接种试验,结合野外调查,对鞘锈菌进行深入的研究,扭转当今分类上的混乱局面,为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二化螟主要以滞育高龄幼虫越冬,其越冬幼虫主要以水稻和茭白为寄主,其在寄主上的分布、年龄结构及冬后发育、越冬存活率等方面都具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