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埋袋法对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两个树种粗根(>10 mm)、中粗根(5-10 mm)、中根(2-5 mm)和细根(<2 mm)的分解速率和养分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系的重量保持率随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这种趋势可用Olson指数衰减模型来拟合,即:Xt/X0=e-kt(t为分解时间,X0为根系初始干重,Xt为分解t时间的残留干重,k为年分解系数),通过拟合计算出年分解系数k.在本研究中,蒙古栎粗根、中粗根、中根、细根的年分解系数分别为:0.2928、0.2562、0.2928、0.3660;白桦依次分别为:0.2196、0.3294、0.3660、0.4392,基本呈现随直径增加分解速率减小的趋势.根系分解过程中,两树种各径级均是N浓度增加,可溶性糖浓度减小.在根系分解的不同时期两树种各径级N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释放或富集,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溶性糖却一直处于释放状态.分解1a时间,蒙古栎各径级根系表现为释放N元素;白桦表现为细根和中根释放N元素,中粗根和粗根富集N元素.蒙古栎、白桦细根和中根可溶性糖的释放率达90%以上,中粗根和粗根的释放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2.
白桦与山杨叶凋落物候的差异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凋落物收集法和凋落物候模型研究了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山杨(Populus davidiana)的叶凋落物候。结果表明:白桦叶凋落显著早于山杨,凋落开始时间和凋落高峰分别比山杨早41和20 d,但它们的叶凋落结束时间基本相同,这导致白桦的凋落期比山杨长42 d。此外,白桦叶凋落集中程度也明显小于山杨,凋落峰值仅是山杨的五分之一。白桦的叶N质量分数较高,碳氮比较低,导致了白桦叶分解较山杨叶快。这体现了处于相同的环境条件,白桦和山杨在能量利用和养分循环方面可能具有不同的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3.
山杨是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的常见阔叶树种,择伐后的伐根很多.山杨伐根在多种真菌的作用下逐渐分解,不断地向周围释放养分,构成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随分解的不断进行,山杨伐根上的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都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真菌数量高峰出现在伐后的第5年,而种类高峰则出现在伐后的第7年.这一时间上的交错现象是由真菌的不同分解能力引起的.分解能力强的主要分解菌将难于分解的木质素、纤维素等分解为易于利用的小分子物质,为其他真菌提供了营养来源,便于其他真菌的定殖.另外,伐根上的真菌数量还与伐根桩径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白桦和红松根际土壤养分的林龄分布及季节动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相同立地类型组的白桦幼、中和成熟林中各取土壤剖面3 ̄4块,分别于6、8、10月进行根际取样化验,以研究白桦和红松根际部土壤养分的林龄分布及季节动态。结果表明:白桦红松林中,白桦与红松根际土壤养分具有互补性特征;根际土壤pH环境趋向酸碱平衡过程;根际土壤养分、pH植林龄分布和动态过程中,中龄林起承上启下转换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国寒温带地区不同树种不同径级根系分解及碳、氮养分释放特征,为了解我国寒温带地区乔木树种根系分解和碳、氮养分循环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2020年8月-2021年8月采用网袋分解法,连续1年对我国大兴安岭地区主要乔木树种白桦、山杨、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的(细根(≤2 mm)、中根(2~5 mm)和粗根(5~10 mm))的分解速率及碳、氮元素动态进行研究。【结果】(1)分解1年后,白桦、山杨、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各径级根系年分解率分别波动在(29.75%~39.92%)、(33.90%~39.45%)、(22.08%~28.80%)和(22.62%~33.75%)之间,且不同径级间根系分解率表现为细根>中根>粗根,白桦和山杨高于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且分解初期(0~61 d)分解速率较高,243~365 d分解速率较低。(2)利用Olson指数衰减模型计算各树种根系年分解系数k发现:同一树种根系年分解系数均随直径增大而减小,白桦细根分解系数最高,为0.508 5。同一径级不同树种间,白桦和山杨根系年分解系数显著高于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且樟子松中根和粗根年分解系数仅为山...  相似文献   

6.
天然次生杨桦林的结构、动态及经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吉林、黑龙江两省的调查,描述了天然次生杨桦林群落的结构特点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分析了山杨、白桦及其林下栽植的红松的生长过程.从杨桦林的结构、动态及生长规律,提出了合理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细根分布及其周转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采用连续土钻分层取样法,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中原始阔叶红松林细根的垂直分布、生长和周转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细根的平均生物量为827.8 g/m[[sup]]2[[/sup]];细根在不同土层中的垂直分布符合指数曲线回归方程,大量的细根集中在0~10 cm土层.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细根的垂直分布与土层容重、温度和碳、氮含量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P0.01). 在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群落细根的生长高峰发生在7月和10月,但其中主要树种、其他木本和草本的细根有着不同的生长动态,所以在计算细根生产量时应该分类计算,才会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 通过对主要树种、其他木本和草本细根的分类计算,得出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细根年生产量为912.4 g/m2,周转率为每年1.6次.   相似文献   

8.
该文研究了原始红松阔叶林当年形成的凋落物层中表层和底层红松枝叶分解速率和C、N、P、K等养分元素的释放方式.结果表明, 凋落物底层的微环境可以加速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元素的释放.枝的失重率和养分元素释放率要显著低于叶. 随着分解试验时间延长, 分解速率(k值)逐渐降低, 在所有分解阶段内表层枝叶的分解速率均小于底层枝叶.红松枝叶失重率与木质素、纤维素、C/N 和木质素/N有关, 同一时间段内影响凋落物表层和底层枝叶失重率的化学成分有所区别. 但在分解后期失重率主要与木质素浓度相关.表层枝叶N和P的净固化率高于底层枝叶而净矿化率则低于底层枝叶.K在红松枝叶的分解过程中一直进行矿化作用, 并且表层枝叶K元素的剩余百分率大于底层枝叶, 枝中K元素剩余百分率大于叶.结果说明在红松阔叶林凋落物分解研究中如果忽视凋落物层微环境效应将会低估红松针叶分解速率和N、P、K的释放率.   相似文献   

9.
根据标准地样方频度调查数据,用概率论模型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小兴安岭过伐林和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红松种群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在不同类型的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红松在主林层和演替层中的分布格局各不相同,在过伐林的演替层中红松种群呈现负二项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东北部草原森林生态系统夏季森林鸟类群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2001年和2002年6月和7月,分别对内蒙古东北部草原森林生态系统天然樟子松的幼林、中龄林、成熟林、人工中龄林,以及山杨、白桦阔叶林等不同森林类型中的繁殖期鸟类群落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研究地的林型中,共发现了19种鸟类。不同生境鸟类的种数、密度、优势度也不同。对各林型鸟类群落的多样性、相似性进行了分析,其中:天然樟子松成熟林的鸟类的种类最多达14种,多样性为1.5799;山杨、白桦阔叶林的鸟类的种类最少,为2种,多样性为0.6365;天然樟子松幼林、中龄林、人工中龄林的鸟种数分别为6、10、7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3399,1.4346,1.4235。天然樟子松的中龄林与成熟林的相似性最高,山杨、白桦阔叶林与樟子松人工中龄林最低。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对东北温带次生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BKFP林窗模型研究次生落叶阔叶混交林在气候变化和CO2倍增后的情景下得出:林分由白桦过渡白桦,山杨组成。在气候变化后,树种密度有所增加。水曲柳、红松、蒙古栎、紫椴叶面积指数增加,色木、白桦、山杨叶面积指数减少。春榆在50a气候变化时叶面积指数增加,但在100a时气候变化却使叶面积指数减少。  相似文献   

12.
杨桦林是太行山天然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状是萌生代数多 ,破坏严重 ,林相残破 ,材质差 ,经济价值低。现行的经营措施又是以改造为主 ,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杨桦林资源。本文根据太行山天然杨桦次生林现状 ,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将其划分为 5种经营类型 ,并分别制定经营措施 ,为杨桦次生林探索一条科学合理 ,现实可行的经营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小兴安岭地区阔叶次生林内红松与常见阔叶树种的地下资源生态位分离与重叠,以期为恢复次生林合理选择树种及东北次生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方法  对次生林内红松与白桦、山杨、蒙古栎、水曲柳和紫椴等阔叶树种的地下营养空间生态位、吸收土壤水分的季节生态位和数量生态位、吸收土壤养分的季节生态位和数量生态位以及吸收养分形态生态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结果  红松与阔叶树种在地下营养空间生态位、吸收土壤水分的季节生态位、吸收土壤养分的季节生态位和数量生态位、吸收土壤养分形态生态位等均存在分离。具体表现为:(1)阔叶树种吸收根主要集中分布于土壤表层(0 ~ 20 cm),为“浅根性”特征;而红松则相反,其吸收根分布比率在表土较低,在下层土壤空间(30 ~ 60 cm)明显较高,相对为“深根性”趋势。(2)阔叶树种吸收土壤水分一般从5月中开始至9月下旬结束;而红松从4月初开始至10月下旬仍有蒸腾。(3)阔叶树种吸收氮养分大约在5月上旬至9月下旬,吸收期较短,夏季养分吸收高峰较陡且峰期明显;而受阔叶树种庇荫的红松在4—10月的整个生长季中一直较平缓地吸收氮养分,夏季养分吸收高峰较缓且峰期不明显。(4)阔叶树种对N养分的消耗量较大且利用效率较低,属于高耗低效型;而红松对N养分的消耗量则相对较小,利用效率较阔叶树种高10.7% ~ 36.8%,属于低耗高效型。(5)在对N养分化学形态的偏向选择性方面,红松叶硝酸还原酶活性较低;而阔叶树种的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其中,白桦、山杨和蒙古栎约是红松的6.0 ~ 6.5倍,水曲柳和紫椴约是红松的2.6倍和2.7倍。(6)红松与白桦、山杨、蒙古栎、水曲柳的地下资源生态位重叠较小,分别为0.502、0.426、0.628、0.374,而紫椴与红松的地下资源生态位重叠高达0.903。  结论  从地下资源生态位看,红松与白桦、山杨、蒙古栎、水曲柳、紫椴均为优化混交组合,且红松与阔叶树种的地下资源生态位分离对其长期共存和混交群落持续稳定高产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长白山杨桦次生林群落结构和种群的调查,分析了各树种重要值及种间联结性,确定了培育的目标林种.结果表明:杨桦次生林的物种组成丰富,优势树种明显,白桦和蒙古栎在杨桦林中占有绝对优势;红松与白桦、蒙古栎、色木槭、山槐、山梨和紫椴表现为正联结关系,红松与暴马丁香、黄榆、假色槭、毛山楂、山杨和水曲柳表现为负联结关系;主要培育目标林种是紫椴和山槐,应适当间伐暴马丁香、假色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研究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对我国寒温带天然林土壤CO2通量的影响,对不同处理下CO2通量排放特征进行分析探究,为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和土壤温室气体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在2019年5—9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大兴安岭北部4种主要林型(白桦林、山杨林、樟子松林和兴安落叶松林)土壤CO2通量排放特征进行原位监测研究。  结果  4种林型不同处理后的土壤CO2通量都呈现相似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7月或8月。去除凋落物会提高阔叶林土壤呼吸,降低针叶林土壤呼吸,但变化幅度较小,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 > 0.05)。与自然状态相比,去除林下植被后,白桦林、山杨林和兴安落叶松林的CO2通量均值分别升高了27.57%、15.84%和24.13%,达到显著水平(P < 0.05),但樟子松林则下降了0.68%(P > 0.05)。去除林下植被和凋落物状态下,白桦林、山杨林和兴安落叶松林土壤CO2通量均值升高了20.05% ~ 25.34%,但樟子松林则下降了12.36%,且去除林下植被和凋落物的阔叶林的平均通量显著大于针叶林(P < 0.05)。  结论  凋落物和林下植被的存在与否会对土壤CO2通量产生不同影响,且影响程度因林型而异,科学合理的林下管理对调控森林生态系统CO2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都有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亚高山桦木林种群年龄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10个典型样地的调查数据,对白桦、红桦、糙皮桦3种天然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亚高山带的主要桦木种群年龄结构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3种桦树的年龄结构较复杂,白桦和糙皮桦均属于增长型(发育的前期)或稳定型(发育的中期),而红桦的不同群丛属于增长型(发育的初期)或始衰型(发育的中后期),不同群落之间差异明显;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桦木林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5类,中华柳—糙皮桦林单独聚为第1类,桦叶荚蓬—白桦林和辽东栎—山杨—白桦林聚为第2类,箭竹—白桦林、糙皮桦纯林、红桦纯林、山杨—白桦林聚为第3类,白桦纯林单独聚为第4类,箭竹—红桦林和青杆—白桦林聚为第5类.出现以上情况,不仅与群落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与人为干扰和地区环境差异有关.因此,为保护该地区桦木林,不但要进行适当择伐,减少人为干扰,而且应对其进行长期的定位监测.  相似文献   

17.
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空间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桦次生林是冀北山地具有代表性的次生林植被类型,其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可为该地区的天然次生林保护、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本试验在河北省木兰围场桃山林场,选择典型的杨桦次生林布设100m×100m样地,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分析杨桦次生林群落和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关系。结果表明: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群落在小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在大尺度范围内呈随机分布;白桦、山杨和棘皮桦的单种格局在小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在大尺度范围内呈随机分布;平基槭在研究的尺度范围内,均呈聚集分布;白桦与山杨、平基槭、棘皮桦之间都呈现为一定的正关联;山杨与平基槭、棘皮桦之间,小尺度呈现正关联,大尺度呈现负关联;平基槭与棘皮桦呈现为显著的正关联。  相似文献   

18.
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通过研究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建群树种红松和先锋树种山杨生长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 的响应,以期揭示不同物种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红松和山杨对气候因子响应关系存在差异。红松 主要受上年冬季温度和降水的负作用,山杨主要受到生长季末降水的限制作用。在极端情况下,上一年冬季的高 温和较多降水以及当年生长季高温是导致红松形成窄轮的主要原因,而上一年生长季的较多降水和当年春季高温 是影响山杨生长的主要原因。因此,树木生长—气候因子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物种特性。此外,还发现随着温度上 升和降水格局的改变,春季降水对红松生长的正效应以及月最低温度对红松和山杨的负效应将逐渐突显,这可能 是导致红松适宜区面积缩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