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小麦不同品种类型生长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多穗型、均衡型、重穗型 3种品种类型的产量构成、茎蘖动态、次生根数量、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虽然 3种类型品种都能取得高产 ,但在一般生产条件下则是以均衡型、多穗型品种较为经济 ,且易获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
2001~2002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20世纪30~90年代育成的88个籼稻代表品种(品系)为供试材料.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对产量进行聚类分析,研究不同产量类型籼稻品种库容量及其构成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高产品种的单位面积库容量显著高于中、低产品种,同时抽穗期的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素累积量等指标.也显著高于中、低产品种;高产品种抽穗期的单位叶面积库容量、单位干物质库容量和单位氮素库容量等库容形成效率指标显著高于中、低产品种;抽穗期植株含氮率的变化趋势与抽穗期单位叶面积、单位干物质、单位氮素所形成的库容量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3.
水稻群体生长指标动态的知识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定量描述水稻群体基本苗以及主茎与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动态与品种类型、生态环境因子和栽培措施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积温来计算的发育进程为主线,建立了广适性的水稻适宜群体生长指标的知识模型,可为不同条件下水稻栽培过程中的生长调控与苗情诊断提供定量化的动态指标体系,包括群体主茎与分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动态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等。利用不同生态点的常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不同品种类型对所建知识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模型设计的大田基本苗与实际生产值RMSE平均为5.0,模型设计的群体生长动态指标与已有的高产栽培模式中实测结果平均相关系数达r=0.85**以上,故知识模型对不同条件下的水稻生长指标适宜动态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赤峰地区高产谷子高产机理以及相关的指标,对赤峰地区主要推广高产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高产品种株高在各个生育期均显著高于对照,但在高产品种之间,成熟期株高与产量之间并不呈显著正相关,高产品种成熟期株高在一个适度范围内,赤峰地区高产谷子品种的理想株高在140~160 cm;高产谷子品种在各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也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表现为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速度快、数值高、高位保持时间长,且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赤峰地区高产谷子品种抽穗期时叶面积指数应在4.5以上,并保持至灌浆期结束。高产谷子品种在干物质积累方面表现为干物质积累速率较高,且各个时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大。但干物质量受株高等多方面影响,赤峰地区高产谷子品种干物质量成熟期在50~70 g;根质量与品种特性相关性较大,并不能成为研究高产理论的特征性状;叶绿素含量高是高产品种的一个特征,但叶绿素含量主要受品种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不同株叶型冬小麦生长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近3年参加国家和山西省区试的54个冬小麦品种,将其按株型紧凑与否,分为叶片直立、叶片半直立和叶片下披3类。在一般生产条件下,对这3种类型品种的产量结构、茎蘖动态、光合结构、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抗逆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生产环境和相应的栽培技术条件下,3种类型的品种都能获得高产,但在目前生产条件下,以直立型、半直立型品种较为经济,且易获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6.
大豆不同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高产潜力的沧豆6号、冀豆16和冀豆17 3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15.0万株/hm2、19.5万株/hm2和24.0万株/hm23种种植密度下的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动态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品种在不同群体条件下的叶面积指数变化趋势均大致呈抛物线型,沧豆6号在R6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冀豆16和冀豆17则呈显著负相关;不同种植密度、不同品种间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均存在差异;沧豆6号在R1~R6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高种植密度下沧豆6号后期群体发育仍能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适合密植。  相似文献   

7.
大豆高产栽培的叶面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叶子的消长规律是研究大豆高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光合效率大致相同的条件下,叶面积的大小和叶子工作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干物质的积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品种类型以及栽培措施条件下,大豆在主要生育阶段保持多大的叶面积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油-稻-稻三熟制下双季稻高产品种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在早稻-晚稻-套播早熟油菜(油-稻-稻)三熟制下,筛选生育期适宜的高产水稻品种,系统研究早、晚稻高产品种特征,以期为油稻稻三熟制下水稻高产品种的选育与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9个早稻品种和10个晚稻品种为材料,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油稻稻三熟制下双季稻高产品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与低产和中产类型双季稻相比,高产类型双季稻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生育期差异不显著,但每穗粒数、总颖花量、产量及日均产量显著高于低产类型。(2)高产类型与低产及中产类型双季稻的分蘖增长率、分蘖下降率及高峰苗数差异不显著,但成穗率显著高于低产类型,高产类型分蘖呈稳增缓降的发展态势。(3)早稻抽穗期干物质量及各生育时期平均单茎干物质量不同类型间无显著差异,结实期与全生育期干物质量随产量水平的提高呈增加趋势,高产类型显著高于低产类型;晚稻各生育时期干物质量及平均单茎干物质量不同类型间差异较大,高产类型均显著高于低产类型,但与中产类型差异不显著;各产量类型品种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4)随产量水平的提高,双季稻抽穗期和成熟期群体叶面积(LAI)和单茎叶面积呈增加趋势,灌浆结实期叶面积下降率则呈降低趋势,高产类型与低产类型均存在显著差异;粒叶比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大,其中早稻高产类型与低产类型差异显著,而晚稻差异不明显。【结论】在油稻稻三熟制条件下,高产类型双季稻具有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全生育期特别是花后干物质生产量及单茎干物质量大、中后期LAI及单茎叶面积较高、每穗粒数较多、总颖花量大、粒叶比协调和日产量高等基本特征。高产类型早稻品种生育期为105-110 d,日产量75-78 kg·hm-2·d-1,每穗粒数125-140粒,千粒重26-28 g;高产类型晚稻品种生育期约115 d,日产量77-81 kg·hm-2·d-1,每穗粒数140-160粒,千粒重24-28 g。  相似文献   

9.
利用产量不同、蛋白质含量不同和加工品质各异的3个春小麦品种,研究了灌浆过程中干物质积累分配和氮素同化运转与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干物质的积累量,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高产低蛋白品种和干物质产量高于低产高蛋白类型,高产高蛋白类型积累量最高;营养体的氮素积累变化动态.因向籽粒中转运量的不同而异.各营养体对籽粒氮的贡献顺序为茎(含叶鞘)>叶片>穗轴和颖片;品种间开花前后的氮素同化量不同,高蛋白品种倾向于花前同化量多,高产品种花后同化量比例相对增加,高产高蛋白类型两者兼之,品种间花后氮素同化量占总同化量的变幅为15.35%~48.35%;生育期干物质产量高是高产高蛋白品种的重要物质基础,氮素总同化量与蛋白质含量关系不大,氮素转运效率与蛋白质含量密切相关.NHI:GHI比例决定着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影响玉米产量及部分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利用4个代表当前植株类型的玉米杂交种,研究了5种密度对形成玉米产量性状有关部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与玉米产量有正向相关的主要个体产量性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玉米单株的叶面积、光合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呈现出下降趋势;而群体的叶面积、叶面积系数、光合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呈现出增高趋势;玉米产量先增加后下降。当前类型的玉米品种出现高产的种植密度在70000株/hm^2~90000株/hm^2,获得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是在80000株/h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过量表达miR319和过量表达LA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番茄野生型M82、过量表达miR319和过量表达LA番茄为材料,分析过量表达miR319和过量表达LA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过量表达miR319植株的可滴定酸、可溶性糖、VC和番茄红素的含量下降,而过量表达LA植株的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番茄红素的含量上升,VC含量下降.2个转基因植株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与M82比较都有所上升.[结论]过量表达miR319和过量表达LA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是相反的,过量表达LA可以提高番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的籼稻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和2002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取籼稻代表品种210个,于抽穗期和成熟期测定根、茎鞘、绿叶、黄叶和穗的干物重以及氮素含量,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成熟期的氮素累积量进行聚类,分析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品种间物质生产与分配的特点.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差异很大,可聚类为A、B、C、D、E、F 6 类,类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2)高氮素累积量类型籼稻品种物质生产的特点为抽穗前和抽穗后干物质生产量大,且抽穗后干物质生产比例也较大,因而生物产量高;(3)高氮素累积量类型籼稻品种抽穗期干物质分配的特点为根干重所占比例较小,叶片干重所占比例较大,成熟期干物质分配的特点为根干重和穗干重所占比例较小,而茎鞘干重所占比例较大,经济系数较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控失肥在谷子上的施用效果,2015年在保定市农业科学院实验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以谷子品种保谷20为试验材料,在施用等量养分(N 144 kg/hm2,P2O572 kg/hm2,K2O 72 kg/hm2)条件下,分析了施用控失肥与施用普通化肥对谷子干物质累积、氮磷钾养分累积、养分吸收效率和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化肥处理相比,控失肥处理的谷子千粒重、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分别提高4.0%、8.0%和10.4%;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高;营养吸收效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63.4%和10.4%;谷子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增大,叶片光合强度提高14.5%。与施入等量养分的普通化肥相比,施用控失肥后谷子的产量、干物质积累和营养元素累积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控失肥的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化肥。  相似文献   

14.
小麦苗期性状与耐低氮性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小麦苗期性状与耐低氮性的遗传相关性,利用24份小麦品种,采用水培的方法,在低氮(0.4mol/L)和正常氮(4mmol/L)条件下,测定四叶期株高(PH)、根长(RL)和根条数(RN)等23个氮效率相关指标,利用各指标耐低氮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值(D),通过系统聚类筛选耐低氮品种;同时联合分析氮效率相关性状遗传相关系数与遗传力确定育种中间接选择性状指标。结果表明:1)24个小麦品种被分为耐低氮型、中间型和低氮敏感型三类;其中耐低氮型品种包括长武89(1)3-4、安85中124-1、单R8093、平阳348和昌乐5号;低氮敏感型包括旱选12、白齐麦、烟农19号、陕225-9、晋麦33和中大91-品9;其余13个品种属于中间型。2)低氮胁迫条件下(分蘖数)TN、(叶宽)LW、(根鲜重)RFW、(茎叶鲜重)SFW、(植株总鲜重)PFW、(茎叶氮素积累量)SNA、(植株氮素积累量)PNA与耐低氮性综合评价值(D)之间的遗传相关、环境相关及表型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正常氮处理下(叶面积)LA和(茎叶干重)SDW与D值之间的遗传相关、环境相关及表型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在育种过程中,低氮条件下选择LW、RFW和PFW等性状;而正常供氮条件下选择LA、(植株总干重)PDW和(根氮素积累量)RNA等性状可以对小麦耐低氮性的选择取得较好的效果,选择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三倍体LA百合远缘杂交亲本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三倍体LA百合是否可作为育种亲本并筛选与亚洲百合远缘杂交育性较高的组合,本研究对26个LA品种与10个亚洲百合品种进行62个组合的远缘杂交,并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GISH)对部分杂种后代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1)三倍体LA杂种系百合通常雄性不育,但可以作母本与二倍体或四倍体亚洲百合杂交。2)与二倍体亚洲百合(AA)相比,四倍体亚洲百合(AAAA)与LA杂种系百合远缘杂交的育性普遍更高。3)筛选出了7个育性较高的亲本组合,包括 ‘Nashville’בNello’、‘Freya’בVal di Sole’、‘Desiderio’בDetroit’、‘Samur’בNello’、‘Batistero’בRegata’、‘Rousseau’בVal di Sole’和‘Ercolano’בBenlica’;对62个组合杂交结实情况的分析显示,3个LA品种(‘Freya’、‘Nashville’和‘Orange Tycoon’)作为母本较好,6个亚洲百合品种(‘Val di Sole’、‘Nello’、‘Regata’、‘Detroit’、‘Benlica’和‘Black out’)作为父本结实性较高。4)三倍体LA品种可产生非整倍体配子和基因组间的染色体重组,在百合种质渗入育种中有较大潜力。本研究为发挥三倍体LA百合育种潜力及进一步培育有商品价值的百合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N、P、K 肥对向日葵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提高内蒙古自治区的优势作物向日葵的产量度肥料利用率,试验选用油用型向日葵品种S31作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化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NPK肥不同用量条件下向日葵的叶面积指数变化、干物质量积累规律及NPK肥效。结果表明:向日葵叶面积指数随生育时期推进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向日葵各器官及植株干物质量均呈“S”型增长趋势.NPK平衡施肥干物质积累量最高。采用推荐平衡施肥向日葵产量显著提高,施用化肥的增产效果为:氮肥〉钾肥〉磷肥,影响向日葵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氮肥。  相似文献   

17.
春小麦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动态,在不同年份、品种和栽培条件下趋势相同。积累强度以拔节至灌浆盛期为最大。这一过程出现早晚与品种主茎总叶数密切相关。干物质积累动态,全株、主茎、穗、茎秆和分蘖,均呈S型曲线,可用(?)=K/(1+ae~(bx))或(?)=K/(1+e~((?)-bx))表达。叶片、叶鞘和全叶干物质积累动态呈抛物线,符合(?)=a+bx+cx~2方程。叶干物质积累与叶面积系数和单株(或主茎)叶面积显著相关。统计分析表明,Y_B、Y_V、Y_G和HI之间存在相关,但关系复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适宜新疆石河子地区种植的优质青贮燕麦品种及其最佳收获期,5个燕麦品种的营养品质及青贮发酵品质。【方法】分析鲜草的各项指标并青贮,60 d开袋测定其各项指标。【结果】对比2收获期燕麦原料品质,乳熟期YF、DM和WSC均显著高于抽穗期(P<0.05),CP显著低于抽穗期(P<0.05);NDF和ADF除青引1号NDF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品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青引1号、陇燕2号和陇燕3号2收获期pH值存在显著差异的(P<0.05);领袖、陇燕3号和魅力2个收获期LA存在显著差异(P<0.05);NH3-N/TN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比2个收获期燕麦青贮品质,乳熟期DM显著高于抽穗期(P<0.05);抽穗期NDF、ADF及CP均显著高于乳熟期(P<0.05)。经60 d青贮发酵,供试燕麦的DM、NDF、ADF及WSC均显著下降(P<0.05),CP显著上升(P<0.05),pH显著下降(P<0.05);LA、AA、PA显著上升(P<0.05)。【结论】各品种燕麦青贮品质乳熟期均优于抽穗期;5个品种中领袖(Souris)综合评价最高;以乳熟期收获为燕麦青贮生产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基因型棉花苗期耐盐性分析及其鉴定指标筛选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目的】棉花(Gossypium hirsutum)虽是较耐盐碱的作物,但不同品种间耐盐性差异较大。本研究旨在探讨新疆各年代不同基因型棉花苗期耐盐特性,挖掘棉花本身耐盐遗传资源,筛选耐盐性快速鉴定指标并建立可靠的棉花耐盐性数学评价模型,为棉花耐盐新品种选育及大规模品种耐盐性评价奠定基础。【方法】以17个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按NaCl盐与草炭、蛭石复合基质重量比设置0(CK)、0.6%两个处理水平,棉种经消毒、催芽后播于复合基质,通过苗期盐土栽培持续胁迫的方式,可反映棉株在大田条件中的实际胁迫环境及真实抗逆机制。对各处理下各品种出苗率(ER)、幼苗鲜重(FW)、干重(DW)、植株含水量(PWC)、第一片真叶面积(LA)、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和相对电导率(REC)等11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系数作为衡量耐盐性的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并分析各耐盐类型棉花品种生理表现特征。【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本试验将盐胁迫处理下棉花幼苗叶片的11个单项指标转换成6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得到不同棉花基因型幼苗耐盐性综合评价值(D值),并通过聚类分析,将17个棉花品种划分为4种耐盐类型,其中盐敏感型3个品种,弱耐盐及中度耐盐型各6个,高度耐盐型2个;进一步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可靠的棉花幼苗耐盐性评价回归模型D=-1.192+ 0.402REC+0.119LA+0.274FW+0.086Pn+1.019Chl,方程决定系数R2= 0.9921,同时筛选出显著影响棉花幼苗耐盐能力的5个单项指标,即Pn、Chl、LA、FW和REC,对回归方程的估计精度进行评价,各品种估计精度均大于94.44%,表明所筛选鉴定指标对棉花耐盐性影响明显,该方程可用于棉花耐盐性评价。本研究对逐步回归与聚类结果进行相互验证,得到各耐盐类型棉花幼苗的生理表现特征。结果发现,与盐敏感品种相比,强耐盐棉花品种幼苗在盐胁迫下REC较低,Pn、Chl、LA和FW则能保持较高水平,且其幼苗真叶面积可达其它类别品种近2倍。【结论】强耐盐棉花品种幼苗叶片在盐碱环境中受到伤害较轻,能保持较高的真叶面积和光合能力,有利于提高植株耐盐能力和光合产物积累,降低土壤中离子毒害,增强植株耐盐性。在相同逆境中,通过测定REC、Pn、Chl、LA和FW等5个鉴定指标,可进行品种耐盐性强弱的快速鉴定和预测。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冀西北坝上高寒半干旱区旱地饲用玉米稳产、高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于2016—2017年在农业部张北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观测试验站,进行了露地平作(ck),双垄沟覆膜、微垄覆膜、土下覆膜处理对饲用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土壤水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丰水年,双垄沟覆膜处理效果最好,与露地相比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土壤蓄水量分别提高36.45%、70.24%、13.25%,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67.24%和87.66%;在欠水年,土下覆膜处理效果最佳,较露地增产71.3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1.69%。双垄沟覆膜是寒旱区提高饲用玉米产量和高效利用降水的有效技术,土下覆膜则更适用于土壤贮水丰富农田的高水效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