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美国引进的七种灌木的出苗及幼苗期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美国引进伏地肤(Kochia prostrata)、驼绒藜(Ceratoides Ianata)、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三齿冰藜(Atriplex tridentata)、内华达麻黄(Ephredra nevadensis)、沙生胶兔木(Chrysothamnus nauseosus ssp.turbinatus)、黑油脂木(Sarcobatus vermiculatus),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1)伏地肤经水浸处理、四翅滨藜和内华达麻黄经层积处理后出苗率等有明显提高;(2)伏地肤系列、四翅滨藜-2和沙生胶兔木在4月下旬即可播种,而驼绒藜系列、四翅滨藜一1和黑油脂木则在5月上旬播种更适合;(3)三齿冰藜和沙生胶兔木在施肥处理的土壤上幼苗长势最好;驼绒藜系列对土壤肥力条件要求不严格;伏地肤系列、四翅滨藜系列和黑油脂木在沙质土壤更能发挥它们的生长优势;(4)伏地肤系列、四翅滨藜系列和黑油脂木地上部分生长量高于小叶锦鸡儿。  相似文献   

2.
密度对小叶锦鸡儿播种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叶锦鸡儿1年生播种苗密度效应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由各种密度所形成的种群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对不同密度条件下的小叶锦鸡儿个体和群体的物候特性、生长状况、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等方面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小叶锦鸡儿播种苗的物候特性及生长状况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密度增大,播种苗侧枝萌发的时间向后推移,侧枝数量逐渐减少.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指标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呈减小的趋势,多数生长指标各密度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播种苗个体生物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少,群体生物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播种苗单株根、茎、叶生物量分配比例为40%、35%和25%,单株根和茎的生物量分配比例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叶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则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锦鸡儿属植物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近年来在播种(飞播)造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提高锦鸡儿属植物丸粒化种子造林成活率,筛选出合适的丸粒化配方,选出没有结团、丸粒大小均匀、表面光滑、单籽率和有籽率高、崩解时间较长的柠条种子丸粒化配方,在室内研究其发芽特性。结果表明,柠条锦鸡儿丸粒化配方6A3C1、7A2C1、8A3C1的发芽率高于75%,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配方8A3C1的发芽率最高(81%),是柠条锦鸡儿丸粒化的合适配方。小叶锦鸡儿除8A3C1与对照相同,8A1C1显著低于对照外,6A2C1、7A2C1、7A3B2、8A3B2等配方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柠条锦鸡儿的发芽率高于小叶锦鸡儿的发芽率,但发芽势总体差异不显著。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12 h以内,柠条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丸粒化种子均能崩解萌发,低于2%的土壤含水量,对柠条丸粒化种子的崩解萌发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白落叶松苗木质量与造林效果关系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苗高和地径为分级标准,将长白落叶松播种苗(1-0)分成2级:Ⅰ级苗和Ⅱ级苗,将移植苗(1-1)分成3级:特级苗、Ⅰ级苗和Ⅱ级苗,以苗龄和等级为试验因子进行了根生长潜力和造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①1 cm新根数量(TNR1)在苗龄之间和等级之间差异均显著,说明TNR1能代表不同苗龄和等级长白落叶松苗木的发根能力,可作为评价苗木质量的活力指标。②播种苗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均大于移植苗,所有处理中移植苗特级苗的生长量和生长率最低。造林成活率依次为:移植苗和播种苗的Ⅰ级苗移植苗Ⅱ级苗播种苗Ⅱ级苗和移植苗特级苗。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得出苗木形态指标与根生长潜力及生长量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可以用形态指标预测长白落叶松苗木的活力状况和造林后的生长表现。从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两个方面来看,再考虑到培育周期和育苗成本,造林效果最好的是移植苗Ⅰ级苗,其次是播种苗Ⅰ级苗和移植苗Ⅱ级苗。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对速生耐盐碱小胡系杨树、小叶锦鸡儿、四翅滨藜三种植物的扦插育苗和播种育苗研究,设置两种林带配置模式,即:小胡系杨树+小叶锦鸡儿,小胡系杨树+四翅滨藜。结果表明:两种林带配置与对照组相比,均对小胡系杨树生长产生促进作用。小胡系杨树和小叶锦鸡儿配置模式下,小胡系杨树生长状况以及对土壤盐碱度改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在大通景阳镇的3个村进行了小叶锦鸡儿的植苗和容器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对柠条进行截根、截顶和GGR泥浆蘸根,容器苗炼苗30-60d,都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在人工复合系统以及植被演替中的作用,研究了中间锦鸡儿根水浸提液对荒漠草原7种常见植物(苦豆子、沙打旺、草木樨、披碱草、苏丹草、柠条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质量浓度中间锦鸡儿根水浸提液处理对苦豆子、草木樨、苏丹草、柠条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对沙打旺和披碱草起到促进作用;此外,中间锦鸡儿根水浸提液在同一质量浓度处理下对苦豆子、苏丹草和小叶锦鸡儿的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其幼苗生长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中间锦鸡儿根水浸提液,共鉴定出21种主要化合物,包括醇、酮、醚、酯、萜类、有机酸、卤代烷以及含氮化合物等8类物质。  相似文献   

8.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8种育苗基质对旱冬瓜扦插生根及其移植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基质显著影响旱冬瓜穗条扦插的生根率,T_1和T_5的扦插生根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最高达34.44%,但对扦插穗条的生根数影响不显著;8种育苗基质极显著影响旱冬瓜扦插苗移植后的新叶萌发、苗高和主根生长,但对移植后的成活率影响不显著,T_1对其移植后生长最有利;8种基肥极显著影响旱冬瓜扦插苗移植后的成活率、新叶萌发、苗高和主根生长,筛选出T_b为最优基肥。  相似文献   

9.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4种景天科植物叶插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用量及品种3因素作用下对景天科多肉叶片扦插繁殖效应,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处理的扦插效果进行评价,并比较品种间繁殖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叶片扦插生长指标主要受3个主因素效应及用量×品种交互效应影响。4个品种之间生长指标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厚叶月影、蓝苹果和黑爪叶插繁殖最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是NAA 200mg·L-1,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95、0.90、0.90;露娜莲叶插繁殖最佳处理是IBA 100mg·L-1,隶属函数值为0.84。品种间繁殖效果差异显著,蓝苹果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最高,分别为91.54%、99.01%,黑爪萌芽率最高,达97.33%。4个品种的扦插苗移栽成活率均在90%以上,比对照提高6.26%~22.99%,说明NAA或IBA对景天科多肉植物叶插繁殖有促进作用,成活率高且经济快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施肥对移植苗移植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得出最适合苗木移植后生长的矿物肥料组合,提高移植苗的成活率以及促进移植后期苗木个体的良好生长和发育.[方法]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花楸、紫叶稠李、卫矛、红宝石海棠4个品种的移植苗成活率、叶绿素含量、生长指标等特性的影响.[结论]用有机矿质元素喷洒移植苗叶面可以提高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生长,同时移植过程中用生根剂喷洒树木根系,对成活率有促进影响,保持了树木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用天然油菜素内酯处理后发现,与对照相比,0.05 mg/L浓度的处理使柠条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提高了23.2和20.7,0.1 mg/L浓度使其平均发芽时间缩短了0.8 d;0.2mg/L浓度使紫穗槐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提高了11.4和22.7,平均发芽时间缩短了0.8d.天然油菜素内酯对柠条和紫穗槐下胚轴切段伸长也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0.1 mg/L浓度对柠条下胚轴伸长效应最佳,0.2 mg/L浓度促进紫穗槐下胚轴伸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柠条组织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小叶锦鸡儿成熟种子为试材,1/2MS培养基建立起了无菌苗,并取其茎段离体培养获得丛生芽及完整植株.探讨了种子不同的灭菌时间及pH值、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柠条试管苗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以0.1%升汞8min灭菌效果最为理想;微酸性(pH6.5)条件下,有利于柠条的增殖;MS+IAA0.2mg.L-1+6-BA0.2mg.L-1组合增殖效果最佳;MS+IAA0.4mg.L-1+IBA0.2mg.L-1为最优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13.
4种植物代表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人工栽培的4种植物根系以0.5mm为1个径级进行分级,计算每个径级组的累计根数、累计根长、累计根表面积和累计根干重。结果表明:沙地柏(Sabina valgarisAnt.)、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Lam.)和沙柳(Salixpsammophila)的根系的分枝能力比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Krasch)强;沙地柏和柠条主要是以细根分布为主,0 mm~0.5mm、0.5 mm~1mm、1mm~1.5mm的径级组为代表根,累计根数、累计根长、累计根表面积和累计干重各个指标所占的百分比和都在33%以上;沙柳和白沙蒿0.5 mm~1mm、1 mm~1.5mm、1.5mm~2mm的径级组为代表根,沙柳各个指标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在34%以上;白沙蒿各个指标除累计干重之和外,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在25%以上。  相似文献   

14.
科尔沁沙地不同植被类型区土壤水分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对沙地固定半固定沙丘中典型的灌木半灌木差巴嘎蒿、小叶锦鸡儿和黄柳植被类型区进行了土壤层及植被根系层水分状况的实地调查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分析出沙地不同灌木半灌木植物根系形态和土壤水分含量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植物根系发育层对应土壤含水量丰富区,并依据植物的生长形态推断出沙丘中这几种植被的演替规律。从而对干旱沙漠地区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供有益的参考,为西部大开发中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及“退耕还林还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对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生长年限的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土壤肥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随着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生长年限的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透气透水性增强,土壤有机质、全氮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大幅度下降,微量元素也有下降的趋势。同时,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土壤酶活性逐渐提高,其中20年生小叶锦鸡儿灌丛土壤酶活性最高。根际土壤研究表明,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根际土的pH均小于根外土,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在根际土中均有一定程度的富集现象;而5年生的小叶锦鸡儿灌丛根际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则出现了亏缺。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药用植物走马胎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探讨了不同浸种时间(0、1、2、3、4、5 d)、不同土壤含水量(70%、50%、30%)、不同播种深度(0、1、3、5 cm)、不同光照条件(全黑、自然光)、不同基质(沙土、肥土、黄土、山苍子壳、黄土∶肥土=1∶1、黄土∶山苍子壳=1∶1)、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6-BA、萘乙酸)对走马胎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走马胎种子浸泡3 d时种子发芽率最高(64%);土壤含水量为50%时种子发芽率最高,为60%;播种深度为1 cm时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播种深度;全黑条件下种子发芽率(58%)显著高于自然光(54%);6种基质中发芽率最高的是肥土;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中走马胎种子发芽率较高的处理方式为50 mg/L赤霉素浸泡6 h、10 mg/L和100 mg/L 6-BA溶液浸泡6 h、400 mg/L萘乙酸浸泡12 h。综合考量,将浸泡3 d或用400 mg/L萘乙酸浸泡12 h的走马胎种子播于含水量为50%的肥土基质中1 cm深,保持黑暗条件,可有效提高走马胎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小叶锦鸡儿在晋西北黄土丘陵区缺乏养分管理的环境下的生长状况,选取不同定植年限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为研究对象,进行定植年限对灌丛及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力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随着定植年限的增加,地上部干物质绝对生长速率的峰值出现在10~20年间,20~30年间生长速率开始逐渐减小,但仍处于增长阶段;30~40年间,地上部干物质绝对生长速率出现负值,说明30年之后出现了灌丛枝、叶干枯退化现象.灌丛定植年限对根际土壤酸碱性并无明显影响.各定植年限灌丛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有明显的根际富集作用,定植年限对富集作用的影响无明显规律,没有表现出随定植年限的增加而出现显著的养分消耗现象;小叶锦鸡儿短期生长对磷的富集效应不明显,而长期则表现为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较非根际土壤高,出现有效磷在根际富集的现象;速效钾含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根际土壤显著高于根外土壤,以30年生小叶锦鸡儿灌丛的根际效应最为显著.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5~10年均处于快速增长期、10~20年处于缓慢提高期,20~30年处于缓慢降低期.因此,为了黄土高原植被的可持续利用,小叶锦鸡儿30龄时需要及时刈割平茬.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了钵苗机插水稻高产配套栽培中的技术要点。[方法]研究了钵苗机插穴盘每孔播种量对甬优2650成苗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育苗基质对武运粳27成苗孔率和栽插成苗孔率的影响,以及2种种植方式(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对水稻品种Ⅱ优118和武运粳27生育期、茎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钵苗摆栽每孔播种量必须保证单孔播种量在4粒以上。采用细土拌细沙、细土拌稻壳、细土拌基质的处理都可以明显提高水稻的成苗孔率,而细土拌细沙、细土拌土壤粘结剂的处理提高栽插成苗孔率的效果较好。与毯苗机插相比,钵苗机插水稻播期明显提早,总生育期明显延长,茎蘖成穗率明显提高。Ⅱ优118和武运粳27的实收产量钵苗机插比毯苗机插分别增产10.5%、12.1%。[结论]该试验为探索钵苗机插高产配套栽培技术途径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化控间苗谷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促进谷子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加速谷子产业化开发,对化控间苗谷种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谷种化控间苗效果与土质、肥力、整地质量、土壤墒情和播期等因素有关。不同栽培条件下,通过调节配比或播量可以达到化控间苗目的,实现谷子不间苗或少间苗。土壤黄褐墒情(含水量15%~18%)和春播谷子,采用配比35%、播量15.00 kg/hm2,或配比50%、播量11.25 kg/hm2;土壤黄墒情(含水量13%~15%)和夏播谷子,采用配比50%、播量15.00 kg/hm2,或配比50%、播量11.25 kg/hm2;红土壤及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化控间苗谷种的配比或播量应适当低于一般壤土地(含瘠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