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上海市居住区绿化空间结构对热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分析上海市居住区内部绿地空间结构和热环境的相关联系,根据地理位置和建设年代选取4个典型社区(黄浦瑞金,徐汇龙华,闵行莘城和松江方松),利用遥感技术对影响居住区热环境的主要关键因子(居住区面积、建筑密度、绿化覆盖率、乔木比例和绿地斑块破碎度、连通度、分离度等)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4个社区的居住区绿化覆盖率每增加10%,温度会相应下降0.3、0.25、0.42和0.16℃;乔木比例每增加10%,温度会相应下降0.37、0.39、0.41和0.16℃。总体上,居住区温度与绿化覆盖率、乔木比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绿化数量相对较少的老城区如黄浦和徐汇,绿地斑块的破碎度、连通度、分离度也是主要影响因子;而绿化数量相对较多的新城区如闵行和松江,温度与建筑密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CFD模拟方法研究临街居住区PM10的扩散规律,利用现场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绿化形式对PM10扩散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化树木可以降低居住区的PM10浓度,单排乔木与单排灌木使居住区PM10平均浓度分别减少了15.1%和17.1%;单排灌木对PM10的阻滞效果优于单排乔木,PM10平均净化百分率增加3.3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数值模拟不同绿化布局方案对居住区微气候的影响,以期获取最优绿化方案。【方法】以广州某老旧小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湿热天气条件,对研究区的室外微气候要素进行测量;利用模拟软件ENVI-met构建实况数值模拟模型,将模拟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型精度和质量;对研究区预设的3种绿化方案微气候特征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清理灌木后温度较现状平均升高0.1℃,湿度平均降低0.51%,可适当改善低处通风情况;去除乔木后温度升高近0.4℃,湿度降低1.18%,整体风速明显增大;屋顶简单式绿化具有一定的降温增湿效果,温度降低0.16℃,湿度增加1.17%,风速较现有绿况变化不大。【结论】ENVI-met能够较好地预测温度和湿度的日变化趋势,能有效地评估老旧小区空间的营造与绿化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南亚热带气候的南宁市城市居住区绿化为研究对象,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10个居住区进行植物配置组成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市现有居住区绿地主要应用的乔木树种有74种(隶属30科),灌木44种(隶属30科),草本43种(隶属26科);桂花、苏铁、垂叶榕、黄素梅、鹅掌柴和黄金榕是居住区绿化的主要树种;南宁市居住区绿化主要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乔木与灌木的种类配比为1.7∶1.0;观花树种及观果树种的比例都在20%以下。针对研究结果指出目前南宁市居住区绿化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居住区绿化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选取郑州市多层植物单一(帝湖多层)、多层植物丰富(宝景多层)、高层植物相对较好(天下城)的3类居住区为观测对象,实测温度、风速等气象要素,采用WINSCANOPY分析仪分析实拍鱼眼图像获得表示建筑布局和植物冠层结构相关的设计变量。通过定点测量和相关性回归分析探讨建筑和绿化布局对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居住区的气温与风速模式明显不同,帝湖多层平均气温为28.2℃,宝景多层平均气温为25.7℃,天下城高层平均气温为26.6℃。气温与居住区内的天空视图因子、总定点因子、建筑宽高比、建筑密度呈正相关,与植物视图因子、建筑视图因子、建筑容积率呈负相关。天空视图因子每增加10%,空气温度上升0.6℃。建筑和绿化布局对风速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夏季白天居住区,半开敞的高密度建筑布局和植物群落结构配置丰富的多层居住区具有较好的户外热条件。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7、2004、2019年Landsat 5 TM/Landsat 8 OLI-TIRS遥感数据,运用RS、GIS、景观生态学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石家庄市主城区下垫面类型和热环境时空演变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绿地和不透水地表是主要的下垫面类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绿地面积逐渐减少,不透水地表面积逐渐增加,2004—2019年比1987—2004年城市扩张速度快;重心转移模型显示城区向东北发展,而热岛区向东南发展,滹沱河的蓄水和绿化工程阻断了热岛区向东北蔓延;较低的地表温度(LST)与绿地和水体分布一致,较高的LST与不透水地表分布一致,绿地和水体景观占比(PLAND)每增加10%,平均LST分别降低0.69℃和0.93℃;不透水地表PLAND每增加10%,平均LST升高0.75℃,水体的降温效果高于绿地;4种下垫面类型的平均LST与PLAND、最大斑块指数(LPI)和聚集度指数(AI)均表现出一致的极显著相关关系,绿地和水体为负相关,不透水地表为正相关,景观占比、斑块大小和聚集程度对LST有较大影响;下垫面类型和结构是造成热环境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野外标准地实测与分析获取森林公园林分结构特征和温度的相关信息,研究林分非空间结构特征与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对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非空间结构及空间结构特征对空间热环境模型的影响占比分别为66.25%、33.75%.林分非空间结构中的郁闭度、树高、枝下高对空间热环境的影响最显著,而胸径、林分胸高断面积、植株密度对空间热环境的影响不显著.郁闭度与气温呈线性负相关,树高、枝下高与空间热环境存在显著正相关,郁闭度每增加0.1,空气温度降低0.4℃;而树高每增加0.1 m,温度增加0.013℃;枝下高每增加0.1 m,温度增加0.017℃.空间结构特征中混交度与空间热环境呈正相关,混交度每增加0.1,温度增加0.19℃;开阔比与空间热环境呈负相关关系,开阔比每增加0.1,温度下降0.22℃.  相似文献   

8.
杭州城市园林绿化对小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了园林绿化对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杭州的夏季,经过园林绿化后,气温能降低0.7℃、最高可降2.3℃、相对湿度提高4%、最高可达15%;冬季阴雨天气时没有降温作用.没有绿化的主街是个热源,经过绿化的小区比主街低0.6℃.良好的行道树具有降温作用,能降低0.5~1℃,相对湿度提高4%.不同的植物类型降温作用有差别,总的说来,树冠高大、枝叶浓密的降温作用大,乔木的降温作用大于草坪.植物表面的温度低于人工下垫面,夏季可降低4~8℃.在晴朗的夏季绿化降温作用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正>常绿乔木树种在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绿地景观、增加绿化覆盖率等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栽植常绿乔木可在短期内达到绿化效果,尽快改善城市的恶劣环境,给城市居民带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绿化美化家园。油松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冠塔形,大枝轮生,叶二针一束,球果卵圆形。喜光、喜干凉,能耐-25℃低温,在棕壤、淋溶褐土上生长最佳,酸性、中性及石灰岩母质的钙土均能生长,适应性强,是重要造林树种和园林  相似文献   

10.
赤峰市城市森林建设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2007年赤峰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结合现场调查对赤峰市创建森林城市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赤峰市规划区浅山丘陵区宜林地7067.2hm2,可用于造林绿化,可增加森林覆盖率9.19%;低效林5788.2hm2,需改造;三网总计可绿化5526.86hm2,可增加绿化覆盖率0.71%;人居环境林可绿化潜力总面积至少为621.27hm2,可增加规划区绿化覆盖率0.08%;坡耕地可造林3893hm2,可增加森林覆盖率0.51%;废弃工矿地及尾矿需治理面积为2659.7hm2,可增加森林覆盖率0.35%;林业产业共计可绿化4669.3hm2.可增加绿化覆盖率6.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良好的建筑采光条件是保证居室卫生、改善小气候、提高居住环境舒适度的重要因素。研究楼间绿化对建筑采光条件的影响,分析其影响程度和具体影响因素,可以为北京市居住小区楼间绿地植物群落的优化构建、绿地环境与景观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北京地区居住小区多层住宅楼间绿地为对象,运用Photoshop、Image-Pro Plus及Rhino软件计算植物树冠疏透度并建立植物及建筑模型;使用Ecotect Analysis软件模拟北京市光照情况,通过分析样本大寒日楼间绿地北侧建筑受光面的日照情况,探究影响建筑采光的多种因素。  结果  (1)研究样本居住区绿化常用木本植物50种,植物组成结构中乔木比例高且生长量均处于较高水平。(2)建筑朝向对采光条件的影响表现为:正南正北朝向的建筑采光条件最佳;当建筑偏斜角度相同时,受北京地区经纬度影响,朝向偏东的建筑采光条件优于偏西的建筑。建筑受光面日照时数随建筑间距的减小、建筑长度的增加而降低。(3)调研样本普遍表现(85%)为绿化严重影响建筑采光,样本建筑受光面普遍受到较大面积的影响,日照时数显著减少,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1 ~ 4层;对建筑采光影响明显的楼间绿化,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常绿树过多、植物体量过大、植物与建筑距离过近等;乔木与建筑的距离小于5 m时对建筑采光有较大影响,大于5 m时依然对建筑低层采光产生影响。  结论  (1)楼间绿化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乔木种类较多,常绿树较少,而少量常绿树种的高频度应用是造成建筑采光条件受到不良影响的主要原因。(2)建筑布局本身存在影响建筑低层采光的情况。(3)楼间绿化显著影响建筑采光,主要影响因素为植物体量,其次是植物与建筑的距离以及植物树冠疏透度。   相似文献   

12.
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水平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了能够了解目前克拉玛依老城区小区绿化存在的问题,扩大克拉玛依城区绿化面积,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采取了现场勘查的方式对小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小区存在诸多问题,即乔木种植密度大、树种单一、乔灌木种植比例不当及乔木与楼房、电线过近等,并通过分析,提出老城区小区绿化的相应改造建议,包括绿化改造设计初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根据小区的特点选择相应的乔木、灌木和龙草,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的搭配,合理进行植物配置,科学搭配草花和宿根花卉,积极努力解决现有人树矛盾及加强小区绿化养护、管理人员的培训。  相似文献   

13.
居住小区生态型绿地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该文从分析呼和浩特市自然条件与居住小区不同类型绿地的现状出发,将呼和浩特市的居住小区按绿地率分为高、中、低3个档次,并分析了居住环境中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根据典型乡土阔叶植物叶面积和针叶植物叶面积的滞尘效益及不同类型绿地群落模式的降温增湿效益,测算不同配置的植物群落生态效益.结合前人对绿地其他生态效益测试结果,提出该地区生态型绿地模式的建设意见.指出了呼和浩特市小区绿化发展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说明了发展滞后的原因,根据呼和浩特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高标准居住小区绿地建设增加绿地率,丰富绿地植物种类,因地制宜,不同季节、不同地段配置各具特色的景观群落等发展对策,使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得到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4.
适宜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可以有效缓解热岛效应等城市气候因素对人居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揭示城市户外热环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是调节和改善城市气候环境的理论基础。针对具有特定气候条件和城市形态的杭州市临安区,调查冬季不同局地气候区空气温度时空变化特征,深入分析了景观下垫面组成和空间结构对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季午后,不同测点温度差异较大,最大温差达3.2℃,且气温主要受测点周围环境影响;到了晚上,各局地气候区内部温差较小,均在0.7~0.9℃,而不同局地气候区之间差异明显,最大温差达2.6℃。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冬季午后气温主要受到下垫面结构的影响,而夜晚气温主要受到测点周围100~200 m范围内下垫面组成的影响,此时气温随绿化覆盖率的增加而降低,随建筑覆盖率的增加而升高。研究表明,在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过程中,合理控制绿化和建筑的组成比率,优化景观下垫面的三维空间结构,有助于改善城市户外热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从保定市居住区绿化的现状调查入手,对保定市居住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及树种丰富度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保定市居住区的绿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韩玲玲  费鲜芸  田牧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53-11756
以山东省泰安市城市绿化为例,选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Quickbird,采用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分类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图,围绕城市公园绿地、生产绿地、居民区及单位附属绿地、道路附属绿地、其他绿地、水面等,提取泰安市建成区绿地信息并加以研究。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各类城市绿地的分布现状,并针对城市绿化存在问题给出一些建议,认为应加强公园绿地、居民区和单位附属绿地建设,提高道路绿化水平,推行立体绿化,增加生产绿地面积并且充分利用闲置土地。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不同绿地类型乔灌比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京市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调查了北京市4种不同类型绿地(公园绿地、街旁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的乔灌比状况,分析了不同类型绿地乔灌比的差别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公园绿地没有代表性乔灌比,总体偏小;街旁绿地代表性乔灌比为1∶2.9;居住区绿地代表性乔灌比为1∶1.6;而防护绿地以乔木为主,61.9%的绿地只有乔木层而无灌木层,乔灌比为1∶0。不同类型绿地乔灌比的不同与绿地功能和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墙面绿化的降温增湿效应,对绿化墙面进行连续测量,并以无绿化墙面作为对照,探讨温湿度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墙面绿化后,绿化墙体比对照墙体室内平均温度降低0.66℃;绿化墙体内外墙面温差为1.08℃;绿化墙体外墙面比对照墙体外墙面平均温度降低0.79℃;温湿度日变化中,温度最高点出现在13∶00左右,14∶00温度有所下降,湿度最低值出现在13∶00左右,温湿度变化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墙面绿化一定程度上可降低THI指数,提高人体舒适度,缩小室内外温度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阐述小气候要素与街道绿化布局的对应关系,指导城市街道绿化空间的适应性设计。  方法  基于街道绿化布局因素分类进行小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对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和风速等小气候要素进行测析,探索小气候要素与街道绿化垂直结构的关系。  结果  (1)街道绿荫覆盖率与小气候要素的作用关系:绿荫覆盖率越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减效率越好,当覆盖率达到90%以上时,效果最为显著;绿荫覆盖率越高,降温效应的规律特征越显著,但过高的绿荫覆盖使得街道空间闭塞,导致其降温效应反而有所降低;绿荫覆盖率高于90%的街道,其绿化对风速削减效率比覆盖率为50% ~ 70%时高出21%以上。(2)街道绿化复层结构与小气候要素的作用关系:复层垂直结构中,结构越复杂,绿化量越大,所能发挥的太阳辐射削减效率越高,其总体对太阳辐射的平均削减效率为88.78%;复层垂直结构的日平均降温效率为8.69%;乔?灌?草在一天的自然周期内,对风速的削弱效率相对最好,乔?灌其次,乔?草再次,灌?草最弱;复层结构的日平均风速削减效率在77.61%左右。(3)垂直绿量比与小气候要素的作用关系:乔灌木所占总绿量的比值与太阳辐射削减效率呈现正相关性;乔灌木所占比例越高,平均降温效率也越高;在一天的自然周期内,当乔灌与草比例越接近1∶1时,对风速的削弱效率越好。  结论  基于街道绿化布局与小气候要素的关系,提出了调控街道绿化构成对提升小气候舒适度的技术对策:(1)为营造舒适的街道夏季小气候,宜保持70% ~ 90%的绿荫覆盖率;(2)通过适度的绿化复层结构增加遮荫和通风,但要避免过于复杂以致影响正常通风;(3)科学配比垂直绿量,综合考虑夏季绿荫覆盖率和冬季增温要求,通过种植落叶乔木并保持乔灌木占街道绿化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居住小区绿化的施工原则、绿化植物选择原则等,以期为居住小区的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