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植物造景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介绍了城市居住小区植物造景应遵循的七大原则,提出小区绿化的植物选择应形成季相变化、尊重居民喜好、以乔木为绿化骨干及选择保健植物等,小区绿化的植物配置应处理好常绿和落叶树种的关系、乔木与灌木的关系、建筑区与植物造景的关系及地被植物的利用,最后提出了城市居住小区绿化植物造景的七大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城市居民小区绿化基本原则、绿化空间问题、绿化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以及如何搞好设计,使小区种植的花草树木起到清洁空气、美化环境、愉悦身心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太原市城市道路中植物绿化多样性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地调查了太原市12条主要道路的绿化现状。结果表明:按照出现频率来看,常绿树与落叶树比为1∶2.8;乔木与灌木比为1.1∶1,仅从比例来看,太原城市绿化植物配置还不尽合理。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太原市道路绿化植物种类单一,植物色彩单调以及空间利用不足。同时,对其不足之处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乔、灌、藤、草相结合并且要体现四季性;配置妥当,使植物在不同的季节呈现不同的色彩;乔、灌、藤、草以及地被植物搭配种植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从而逐步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城市绿地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园林绿化工程中道路绿化植物种类的选择与配置的重要性,以精河县道路绿化为例,分别介绍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绿化植物的选择、种植形式与搭配方式,说明绿化种植方案与规划的重要性,分析了精河县道路绿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趋势,为精河县道路绿化及新疆北疆道路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福州市城市建设与发展,加快城市居住小区绿化建设,通过对仓山区10个老旧小区进行实地调查和询问,从植被种群结构配置与绿化、基础设施建设、居民需求等方面分析了老旧小区绿化存在的问题,拟定改造方案,为日后老旧小区的绿化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发挥灌木植物在山西退耕还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山西自然地理和天然植被状况入手,对草灌乔特性进行比较,探索在黄土高原开展退耕还林适宜的种植模式。最适模式为以灌木为主,乔木、草本为辅。适当配置抗逆性强的草本植物和乔木植物,形成林草搭配、灌乔相间的各种种植模式。发挥灌木植物在贫瘠干旱地区的优势作用,并列出在该区适宜种植的主要灌木植物品种。  相似文献   

7.
北坦北路位于莱城区西部,是连接老城区与新城区的重要交通要道,绿化设计把道路节点、两侧绿化带有机结合,局部设计微地形,以高大乔木、花灌木、球类与彩色地被组团式搭配,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生态群落,既丰富了绿化景观,又开阔了交通视野。  相似文献   

8.
宋化龙  傅超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70-6672
以乌鲁木齐市铁路局五街旧居住区绿地改造为例,分析当前形势下乌鲁木齐旧居住区的绿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该小区植物种类单一,配置形式简单;植物栽植位置不合理;植物与管线矛盾问题日趋严重;竞争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绿地率不足,基础设施陈旧;绿地养护管理技术水平落后,居民绿地保护意识较弱。在此基础上,针对小区的基础设施改造和植物种植改造,提出旧居住区绿地改造的相关对策,并对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西北地区旧居住区绿地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的房地产开发商在建设开发生活小区的时候都会对这些小区进行绿化,很多单位对办公区域的空地也很注重地面绿化,而很多大中城市也对城市绿化和居民生活小区的绿化提出了不同要求,因此,绿化行业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行业。本期《特色种植》栏目就着重解读绿化市场行情、绿化草类的种植栽培技术,分析目前绿化市场趋势,并介绍部分绿化植物品种,以帮助读者了解此行业的现状,并给希望从事此行业的读者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0.
对棕榈植物在南宁市22条主要城市道路的绿化情况进行调查,其结果表明,南宁市现有道路绿化中主要应用的棕榈植物有11属16种,其中乔木11种,灌木5种;出现频度最高的乔、灌木棕榈植物分别为大王椰子、棕竹。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棕榈植物在南宁市道路绿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太原市城区园林植物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对太原市城区园林植物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城区园林绿化植物物种主要集中在蔷薇科(Rosaceae)、菊科(Compositae)、木犀科(Oleaceae)、豆科(Leguminosae)、杨柳科(Salicaceae)、百合科(Lili-aceae)等,占本次调查植物总数的39.8%;乔灌木种类数量最多,其中以落叶树种为主,占乔灌木总数的85.1%;物种来源方面,引进物种所占比例较大,占总数的56.9%,乡土植物的应用范围较小,占43.1%;植物群落垂直结构以乔灌、乔草结构应用范围最广,占全部类型应用面积的75%;在不同园林绿地类型方面,公园绿地、高档居住区绿地中园林植物的种类、数量和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类型最多,其次为城市新建干道绿地,而老的居住区绿地、旧街道绿地最少。同时,分析得出,在太原市城区绿地建设中不仅应丰富园林绿化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加强城区地表植被覆盖率及垂直面绿化规模、增加彩叶树种种植比例、挖掘乡土植物资源、合理引进优良的园林植物。  相似文献   

12.
随着居住区景观的美学价值和生态功效在科研层面得到普遍重视,居住区的生态效益和视觉审美效果方面有了深入的研究。植物的生长表现关系着植物的景观效果,通过植物生长状况的评价研究,筛选出适于居住区绿化的植物种类是可行的研究途径。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在植物生长状况的评价指标和体系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可以系统地分析树木的健康状况,包括整体状况、树冠、树干、根部等方面。但目前这种方法不足以应用在居住区绿化研究上,着眼于植物生长残损状况的调查及成因分析更是少见。为研究居住区绿地中植物生长残损的状况及原因,本研究选取了20个北京市的居住小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其中的生长残损植物进行种类、数量和残损状况等方面的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对生长残损植物的植物学特征(生活型、树形)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栽植位置、树种选用适宜性等生长受损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落叶乔木和灌木生长残损的植物种类最多,其次是常绿乔木。植物种类的频次分析和树形分析也支持这一结果。植物残损的成因分析表明栽植位置(距离建筑、基础设施、道路的远近)不合理造成的人为损伤是最主要的原因,不存在树种选用不适宜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强居住区绿化中的乔灌木规划和常用树种的深化研究,以及关注居民园艺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路绿化林带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当下垫面为植被时,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CO、NOX和PM10)将不可逆转地被植被吸滞,即干沉降现象。根据这一原理对珲乌高速公路沿线林带进行设计研究。对公路的交通量及空气污染状况进行调查,设定林带净化效应设计目标,确定林带栽植形式,计算林带的主要参数,绘制林带的标准断面图。结果表明,基于净化空气功能的珲乌高速公路北侧林带宽度应为34m,所需阔叶乔木、针叶乔木、灌木总计4401株;南侧林带宽度应为15m,所需阔叶乔木、针叶乔木、灌木总计2660株,该设计方法可为以净化空气为目的的道路绿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阐述小气候要素与街道绿化布局的对应关系,指导城市街道绿化空间的适应性设计。  方法  基于街道绿化布局因素分类进行小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对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和风速等小气候要素进行测析,探索小气候要素与街道绿化垂直结构的关系。  结果  (1)街道绿荫覆盖率与小气候要素的作用关系:绿荫覆盖率越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减效率越好,当覆盖率达到90%以上时,效果最为显著;绿荫覆盖率越高,降温效应的规律特征越显著,但过高的绿荫覆盖使得街道空间闭塞,导致其降温效应反而有所降低;绿荫覆盖率高于90%的街道,其绿化对风速削减效率比覆盖率为50% ~ 70%时高出21%以上。(2)街道绿化复层结构与小气候要素的作用关系:复层垂直结构中,结构越复杂,绿化量越大,所能发挥的太阳辐射削减效率越高,其总体对太阳辐射的平均削减效率为88.78%;复层垂直结构的日平均降温效率为8.69%;乔?灌?草在一天的自然周期内,对风速的削弱效率相对最好,乔?灌其次,乔?草再次,灌?草最弱;复层结构的日平均风速削减效率在77.61%左右。(3)垂直绿量比与小气候要素的作用关系:乔灌木所占总绿量的比值与太阳辐射削减效率呈现正相关性;乔灌木所占比例越高,平均降温效率也越高;在一天的自然周期内,当乔灌与草比例越接近1∶1时,对风速的削弱效率越好。  结论  基于街道绿化布局与小气候要素的关系,提出了调控街道绿化构成对提升小气候舒适度的技术对策:(1)为营造舒适的街道夏季小气候,宜保持70% ~ 90%的绿荫覆盖率;(2)通过适度的绿化复层结构增加遮荫和通风,但要避免过于复杂以致影响正常通风;(3)科学配比垂直绿量,综合考虑夏季绿荫覆盖率和冬季增温要求,通过种植落叶乔木并保持乔灌木占街道绿化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区乡土园林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系统地对洞庭湖区园林植物进行了调查和资料收集,结果显示该地乡土园林植物共有78科215种。乡土植物可作为行道树和景观林、道路交通隔离带、道路景观绿化,还可作为花坛、盆景材料以及水体栽培、棚架栽培、庭院绿化等方式。介绍了红豆杉、苦槠、麻栎、朴树、香果树、花榈木、厚皮香、木荷,、白蜡树等9种有利用前途的乡土树种。指出了乡土树种利用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包括进行资源普查、加强驯化、有序开发和加强配置研究等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刘霞  刘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8954-8956
[目的]通过对不同树种各项生理生态指标进行研究,为绿地种植规划、树种选择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克拉玛依市居住区15种主要园林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用LAI-2000灌层分析仪和英国汉莎CIRAS-26400型PPsystem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研究了叶面积指数、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并在此测定基础上对其固碳释氧、降温增湿效应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乔木树种中的大叶白蜡、小叶白蜡、馒头柳,以及灌木树种榆叶梅、紫丁香不仅单株绿量较大,而且固碳释氧量与增湿降温量也相对较高。[结论]大叶白蜡、小叶白蜡、馒头柳、榆叶梅、紫丁香等园林树木应是生态绿化建设中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17.
罗彩云  岳梦 《农学学报》2018,8(6):62-67
为了明确西安市临潼区园林彩叶植物种类及园林中的应用情况,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和拍照记录的方法对该区域内各绿地的彩叶植物的应用种类及应用方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临潼区用于城市绿化的彩叶植物有14个科17属18种,城市道路绿化中的彩叶植物有5种;公共绿地应用的彩叶植物有15种;居住区彩叶植物有6种,主要分布在新建成的高档小区;校园中彩叶植物有16种,选择上大部分仍是一些常见的种类,应用面积广泛且配置方式多样;(2)临潼区城市绿地中彩叶植物种植方式有列植、丛植、群植、片植、色块、色带。结论:西安市临潼区园林彩叶植物选择应用中存在园林彩叶植物种类少且结构不平衡,配置方式上相对单一,养护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最后针对该区园林彩叶植物种引进、配植和应用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扬州地区乡村绿化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植物群落学方法对扬州地区45个村庄的绿化植物群落的植被类型、物种组成、物种来源、物种多样性、使用频度、垂直与水平结构及植株健康状况等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扬州及周边地区的乡村绿化提供理论指导。采用样方调查法,共设置了标准样地121个,其中公共绿地(公园绿地、村口绿地等)的标准样地为20 m×10 m,道路绿地为100 m×2 m,河道绿地为20 m×10 m。结果表明:①扬州地区乡村绿化植物群落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物种类达227种,隶属于88科169属,乔、灌、草的应用比例依次为25.6%,32.2%,42.2%。②绿化植物使用频度在20%以上的乔木5种,灌木7种,草本0种。69.0%的乔木种与67.1%灌木种的使用频度都在5%以下,仅4.2%的草本种使用频度在10%以上。③绿化植物群落中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大到小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平均物种数量依次为5.3,6.5,3.5种,Pielou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④大部分绿化植物属于小径级,中等高度,植物健康状况的平均得分为2.31,总体健康状况处于一般偏下,且绿化植物群落健康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城镇型村庄、乡村型村庄、城郊型村庄。  相似文献   

19.
陈辉  张显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5):182-184
以西安市城区中有代表性的道路、居住区、公园、广场、单位等绿地景观类型为调查对象,对其中的植物及其群落进行物种数、植物配置情况、群落组成、自然度等内容的调查.结果表明在西安市城区绿化植物的组成中,有木本绿化植物43科85属124种,占绿化植物总数的89.86%,草本植物9科13属14种,占绿化植物的10.14%.乔木中48种为乡土种,23种为引入种;灌木39种为乡土种,13种为引入种,分别占乔、灌木总数的67%和75%.并提出今后工作中应加强树种选择和群落构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是最接近居民生活并为居民所使用的绿色空间,既有生态美学价值和保健功能,又能对住宅的低层住户空间起到遮蔽作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本研究通过构建城市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质量评价指标,分析建成年代和空间类型对宅旁绿色空间质量的影响,旨在为未来科学建设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以北京市不同建成年代的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宅旁绿化空间树种组成、空间结构、美学特性、保健功能4方面,构建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质量评价指标。通过简相关分析,从15个指标中筛选出9个用于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降维构建3个质量评价指数,并确定各指数和指标的权重,进一步通过指数综合得分与所筛选指标间的关系对不同建成年代的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质量进行分析。  结果  (1)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质量受结构、树种组成、美学效果3个主成分影响,各成分对其空间质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30.34%、24.27%、22.26%。(2)中间型居住区的绿色空间综合得分分别高于新建型居住区和老旧型居住区1.60%和8.34%,但建设时间对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质量的影响在统计学上未达显著水平。(3)绿色空间类型对宅旁绿色空间质量有极显著的影响,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宅间组合式、自然群落式、规则成林式、宅旁紧贴式。(4)空间尺度及植物配置方式的不同是造成绿色空间类型间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结论  类型和结构对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质量有显著影响,居住区建成年代对其质量无显著影响。宅旁绿色空间质量主要取决于绿色空间结构、空间协调度和视觉质量。植物视线遮蔽度、相对空间垂直绿量对绿色空间结构质量的贡献较大;色彩丰富度、树种多样性对宅旁绿色空间质量有正向促进作用;植被与建筑空间协调度在一定范围内对绿色空间质量有积极影响。在设计与建设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时,应重点考虑宅间组合式、自然群落式、规则成林式的空间类型,少用或不用宅旁紧贴式。在住宅建筑高度一定的情况下,适当扩大宅旁绿色空间的宽度,保证空间协调度处于较好水平,并采用乔?灌?草近自然复层种植结构,合理分配乔木、灌木数量比例,在满足空间结构、功能的基础上,兼具视觉美感与景观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