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饮是中医临床常见病种,涵盖了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武维屏教授擅用桑苏桂苓汤加减治疗支饮。临床中,先抓主症而定支饮之病,治宜桑苏桂苓汤加减。强调认识疾病之轻重缓急,先咳喘而后肿胀为"肿喘"一候。桑苏桂苓汤三焦分治祛水饮,五脏同调和为上。在此方证基础上,若为外感,驱邪最重要,若无外感,须调气并通阳。支饮之实证,病由肺及肾,虚证则由肾及肺,观疾病之整体,当始终实脾脏,久病还须化瘀。  相似文献   

2.
正源自于《伤寒论》的五苓散是中医十大名方之一,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功效。古代常用于治疗"上为水逆,下洞泄不止"。何谓"水逆病",就是患者口渴,但是喝了水还会吐出来。五苓散药物组成是猪苓15克,茯苓15克,泽泻25克,白术15克,桂枝12克。加水适量,煎煮取药液,用粳米汤调服,服后应多饮温水。如今,这个经典方的用途已经扩大,如尿崩症、肝硬化腹水、脂肪肝、盗汗自  相似文献   

3.
国医大师刘祖贻认为冠心病的发病起于心气亏虚,成于脉络瘀滞,有阴阳痰水风之变,其治疗宜以益气通络贯穿治疗始终,擅用芪丹护心饮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对于心气亏虚脉络瘀滞证,方用芪丹护心饮加减;气阴两虚脉络瘀滞证,合用生脉散;阳气亏虚脉络瘀滞证,合用桂枝甘草汤;心气亏虚痰瘀阻络证,合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心气亏虚瘀水互结证,合用苓桂术甘汤;气虚络瘀阳亢风动证,合用天麻钩藤饮。  相似文献   

4.
张琪教授为全国首批"国医大师"之一,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工作60余年,擅长治疗慢性肾病。张教授认为肾病引发的蛋白尿,脾肾虚衰是根本病机,脾肾亏虚所夹水湿、湿热是主要病理产物,脾肾气阴两虚、寒热错杂是病机演变的基本特征, 以培脾固肾为治疗大法,选用升阳益胃汤、利湿解毒饮、清心莲子饮及参芪地黄汤辨证治疗各种肾病蛋白尿,临床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国医大师张志远认为盆腔炎急性期为"湿"热"瘀"互结,其中以湿热毒邪为盛,治以清热解毒,清热利湿为主,佐以活血化瘀,临床采用经验方盆腔炎一号汤治疗。而慢性期病因病机复杂,"寒、热、湿、瘀、虚"相互错杂,但其核心病机是"瘀血阻滞",故活血化瘀是贯穿本病的基本治则,始终抓住通、利、消三法,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配伍清热利湿、软坚消癥药,酌加血肉有情之虫类药,临床采用盆腔炎二号汤、盆腔炎新制方治疗,临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泽泻蕨的系统位置一直存有争议。该文根据叶绿体基因rbcL序列,用最大似然法构建它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① 4种美洲典型的泽泻蕨属成员聚为一个很强支持的支,并与泽泻蕨形成姊妹群的关系,说明将泽泻蕨从泽泻蕨属中独立出来,放入拟泽泻蕨属更为合适。② 泽泻蕨被聚在碎米蕨群分支,得到强烈支持。它与银粉背蕨和黑心蕨的关系比与拟金毛裸蕨属的关系更为近缘,不支持秦仁昌将泽泻蕨置于裸子蕨科的分类处理。③ 同意Panigrahi的观点,泽泻蕨的正确名称应为Parahemionitis cordata(Hooker Greville) Fraser-Jenkins。   相似文献   

7.
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症。眩是视物昏花或眼前发黑;晕是自感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摆动,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存,故统称为眩晕。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可由风、痰、虚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无风不作眩: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头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苦耳鸣,面色红赤,血压偏高,此症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治宜平肝熄风,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龙胆草、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各10克,石决明30克,夜交藤、钩藤、夏枯草各15克。水煎2次调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无痰不作眩:症见眩晕,头身困重,胸…  相似文献   

8.
泽泻蕨的系统位置一直存有争议。该文根据叶绿体基因rbcL序列,用最大似然法构建它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①4种美洲典型的泽泻蕨属成员聚为一个很强支持的支,并与泽泻蕨形成姊妹群的关系,说明将泽泻蕨从泽泻蕨属中独立出来,放入拟泽泻蕨属更为合适。②泽泻蕨被聚在碎米蕨群分支,得到强烈支持。它与银粉背蕨和黑心蕨的关系比与拟金毛裸蕨属的关系更为近缘,不支持秦仁昌将泽泻蕨置于裸子蕨科的分类处理。③同意Panigrahi的观点,泽泻蕨的正确名称应为Parahemionitis cordata (Hooker&Greville) Fraser-Jenkins。  相似文献   

9.
<正>1.治五更泻方五更泻俗称鸡鸣泻,患者一般在天亮前四五点钟时,脐周会隐隐作痛,出现腹泻,病因多为脾胃阳虚,生姜红糖饮有良效。方法:将新鲜生姜洗净后,切成薄片,放入米醋中浸泡1天,每次取3片加红糖适量,用开水冲服。2.治"蚕豆黄"方"蚕豆黄"俗称蚕豆病,患者食  相似文献   

10.
正传说"医圣"张仲景创立五味消毒饮药方,为得了痈疮的村民诊病。由于疗效明显,此方在民间广为流传,并收录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成为治疗疔疮肿毒的有效方剂。该方由金银花等5味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作用,故名"五味消毒饮"。组成:金银花20克,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15克。用法:上述五味药,用水400毫升,煎至300毫升,加酒100毫升,再烧开至沸腾,去渣热服,至微微出汗。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平眩方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平眩方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复康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四周,并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分级评分改变、经颅多普勒检查血流参数的改变;并在治疗期间观察有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颅多普勒检查,两组治疗后VA、BA的Vs、Vd值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平眩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瘀阻络证)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其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分级评分改善与颈复康组疗效相当,TCD指标改善及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李领娥教授治疗痤疮临床经验,归纳了痤疮肺经风热证、肠胃湿热证、热毒壅盛证、肝胆湿热证、冲任不调证5种证型的辨证思路,包括皮损的生长部位、皮损形态、发病年龄、脉诊、舌诊等,治疗分别采用枇杷清肺饮、二陈汤和白虎汤、五味消毒饮、龙胆泻肝汤和二至丸加减。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擅长清热解毒,是治疗疔毒,痈疮疖肿的著名药方,但其中的紫花地丁、紫背天葵时常短缺,野菊花采摘受季节限制等因素。该方得不到广泛运用,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新五味消毒饮方,在日常诊疗中的广泛应用,列举若干病例,治愈许多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将婴幼儿常见病喘息样支气管炎患者66例,随机分成(1)治疗组34例,用喘支汤内服治疗;(2)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我市中稻褐飞虱特大发生,造成全市水稻多处"冒穿"倒伏现象,对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面对全市褐飞虱大发生的严峻形势,我市迅速组织防治工作,有力地遏制了褐飞虱的暴发势头,褐飞虱引起的"冒穿"得以控制,为夺取水稻丰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蒲辅周的“二鲜饮”为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经验方。其处方为:鲜竹叶20克,鲜芦根15克,水煎分2次服用,每日1剂。也可将上药切碎,纳入热水瓶中,冲入沸水适量,加盖闷15分钟,频频饮用,于1日内饮尽。该方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扁桃体炎,口渴烦热及流行性感冒,发热,口渴,尿少色赤等症。  相似文献   

17.
牛、马、猪脾虚泄泻是临床上较常见到的一种病证,具有病程较长、病势较缓、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等特点。笔者于一九七○年开始应用李东垣《脾胃论》“升阳益胃汤”治疗本证以来,共治愈60多例,获效良好,可谓方药对证,如鼓应桴,屡用屡验。一、治疗选方依据脾虚泄泻多因饮喂失宜、营养不良、劳役过重、感受寒湿、致使脾胃虚弱,或因其它原因引起的急性泄泻失治、误治、迁延日久损伤脾胃而转来。其主要病机则是脾胃虚弱,中阳  相似文献   

18.
泽泻是常用重要药村。"建吉泻"是建瓯市吉阳镇世代相传泽泻商品中昭昭者,保留、提高、发展"建吉泻"生产,对保护人类健康和建设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1.泻下蠲痹汤:黄芩、芒硝、厚朴、大黄各15克,蜈蚣2条,黄柏、白芷、山柰、猪苓各6克,茜草12克,全蝎、藿香、广木香、生甘草各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祛风散寒,燥湿清热、通络止痹。主治:痹证。症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小便不利,大便秘结或溏而不畅,舌红苔黄,脉沉有力,形体壮实,用诸疏风散寒、燥湿清热之方无效者。(江西伍炳彩)2.祛湿通痹汤:黄柏、苍术、牛膝、羚羊骨、地龙、石斛、浙贝母、延胡索各15克,川萆薢、薏苡仁、银花藤各30克,木通12克,泽泻、田七各1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功效:祛湿清热,行气通络止痛。主治:骨…  相似文献   

20.
不完全性肠梗阻主要病因病机为浊毒蕴结肠胃,胃肠通降失常,兼有气滞、寒凝、热结、瘀血之不同。治以泄浊通腑为主,辅以理气行滞、温里散寒、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自拟"泄浊通腑汤"口服,并配合中药"排毒通肠方"灌肠,内服和外用相结合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