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262份小麦微核心种质为材料,在2年2点4个环境型下对株高、籽粒性状(千粒重、粒长、粒宽、粒厚)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幅度分别为43.04~141.66 cm、15.17~52.93 g、5.29~8.48 mm、2.13~3.89 mm、1.99~3.62 mm。粒厚的广义遗传力最高,为89.70%,其余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由高到低依次为粒长、株高、千粒重、粒宽、长宽比;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粒长、粒宽、千粒重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籽粒长宽比和粒厚均无显著相关性;千粒重与粒长、粒宽、粒厚间呈显著正相关,与长宽比无显著相关性;长宽比与粒宽、粒厚呈显著负相关。该研究为进一步利用微核心种质进行株高、千粒重、籽粒形态性状相关基因的遗传效应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为小麦产量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按Griffing方法Ⅱ分别对8个六棱大麦亲本和5个二棱亲本进行了双列杂交分析。比较了各亲本产量、千粒重、株高、单株有效分蘖数、穗长、每穗粒数、每穗粒重,抽穗期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绝大多数性状为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共同起作用。广义遗传力以株高,抽穗期为最高。狭义遗传力六棱品种从大到小依次为株高、穗粒重、穗粒数、抽穗期、穗长、千粒重、分蘗、产量,二棱品种依次为穗长、穗粒数,株高、抽穗期、产量,分蘗。  相似文献   

3.
应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冬性小黑麦品种区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小黑麦区试材料的可行性。[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度对新疆2006~2007年参加冬性小黑麦区试的8个品种从多方面共13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关联度计算结果,籽粒产量与各性状关系依次为:株高〉容重〉穗长〉每穗粒数〉最高茎数〉生育期〉千粒重〉基本苗数〉不育小穗数〉结实小穗数 与鲜草产量相关的性状关系依次为株高〉容重〉穗粒数〉穗长〉最高茎数〉生育期〉基本苗数〉千粒重〉不育小穗数〉结实小穗数 与小黑麦干草产量相关性状的性状关系依次为鲜草产量〉株高〉容重〉穗粒数〉穗长〉最高茎数〉生育期〉千粒重〉基本苗数〉不育小穗数〉结实小穗数。[结论]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判小黑麦品种是客观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通径分析在春小麦产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黑龙江垦区优质春小麦10个新品种的6个产量性状及产量进行了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麦粒容重、小穗数、千粒重和穗长是影响小麦产量主要性状,小麦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依次为:穗长、千粒重、粒容量、小穗数、穗粒数和株高。小麦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综合作用依次为:粒容量、千粒重、穗长、株高、穗粒数和小穗数。  相似文献   

5.
14个粒用高粱饲用品种农艺性状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发掘国内粒用高粱品种的饲用潜力,丰富粒用高粱用途,本试验在全国3个高粱主产省(辽宁、山西和甘肃)设置5个试验点(沈阳、锦州、朝阳、晋中和平凉),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RCBD),对14个粒用高粱品种的6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穗粒重、千粒重、产量和生育期)进行田间统计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14个粒用高粱品种间的农艺性状差异极显著(P0.001),不同试验点对农艺性状的影响极显著(P0.001),同时品种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也极显著(P0.001),但6个农艺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H~20.6),在高遗传力区间。各农艺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但重要性状如穗粒重与千粒重、产量与千粒重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这使得筛选品种时需要对性状有所取舍。初步筛选出符合高产稳产、适宜机械化生产要求的两个高潜力粒用高粱品种辽杂52和锦杂110。为全面评价粒用高粱品种的饲用价值,还需对其籽粒营养品质指标进行化验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参加2002-2010年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的品种数量及各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数量上升趋势明显,尤其高密度组;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随密度增加而提高;生育期、穗行数和行粒数呈降低趋势,株高、穗位高和千粒重略有增加,而产量和出籽率增加幅度较大。8个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出籽率、千粒重、密度、穗位高、生育期、行粒数、穗行数、株高,直接通径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千粒重、密度、行粒数、穗行数、出籽率、生育期、穗位高和株高。  相似文献   

7.
应用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18个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皮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与苗数、分蘖、茎数、株高、穗长、穗粒数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生育期苗数穗长小穗数株高成穗率单株穗数分蘖茎数穗粒重千粒重穗数穗粒数,籽粒产量与分蘖、穗数、成穗率、单株穗数、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成穗率千粒重单株穗数分蘖穗长生育期株高小穗数穗粒重穗数苗数茎数穗粒数。在裸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与苗数、分蘖、生育期、茎数、穗数、单株穗数、株高、穗长、小穗数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穗长小穗数单株穗数生育期穗数株高穗粒重千粒重茎数分蘖苗数成穗率穗粒数,籽粒产量与茎数、小穗数显著正相关,与苗数、分蘖、生育期、穗数、株高、穗长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小穗数穗长茎数单株穗数苗数成穗率穗粒数株高生育期千粒重穗粒重分蘖穗数。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度和相关性来看,皮燕麦和裸燕麦品种表现不尽相同,在品种选育时,应根据不同育种目标,确定相应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8.
杂交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遗传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杂交玉米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遗传相关性和通径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行粒数、千粒重、籽粒长、穗长、出籽率、穗行数、穗粗、秃尖长;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千粒重、行粒数、穗行数、出籽率、穗长、穗粗、籽粒长、秃尖长。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首先要选择行粒数和千粒重均较大的品种,适当重视选择穗行数多的品种,同时兼顾其他性状,协调好各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赵加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7):41-42,77
[目的]探索如何协调早秋大麦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关系,从而提高产量。[方法]连续3年进行早秋大麦品种筛选试验,观察各品种农艺性状变化,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研究早秋大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主要农艺性状中,与产量相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有效穗、穗实粒数、株高、千粒重、茎蘖总数、基本苗;对产量的直接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穗实粒数、有效穗、千粒重、株高、基本苗、茎蘖总数;与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穗实粒数、有效穗、千粒重、株高、茎蘖总数、基本苗。[结论]穗实粒数和有效穗是影响早秋大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水稻籼粳交 10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的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各组合间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广义遗传力大小排序为 :抽穗期、株高、主穗千粒重、主穗结实率、穗长、主穗总粒数、主穗单穗重、穗颈大维管束数、剑叶面积、有效分蘖。狭义遗传力高的性状为株高、主穗千粒重和主穗结实率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相关性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0个小麦新品种的产量、容重等7个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小麦产量性状及容重受水分的影响不同的性状表现不同幅度的减小,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水旱地条件下各性状对单株产量及容重的关联度大小并不一致,各性状对单株产量及容重的关联度大小不同。在沧州地区选择小麦品种时品种的分蘖力和成穗率是首要考虑的条件,穗粒数也要兼顾考虑,小麦籽粒产量及小麦籽粒容重是比较复杂的综合性状,由许多因素相互结合、互相作用。因此,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评价性状间的影响程度是客观可行的,可用于今后的育种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鲁南经济带主栽种植的21个小麦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作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分析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鲁南经济带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全生育期、容重、穗粒数、千粒重、最高总茎数、成穗率、株高、基本苗、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用了二十个冬小麦品种(系)(大粒型)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所考察的五个性状中穗粒数与小区产量呈负相关,而其四个性状与小区产量呈正相关,其中千粒重与小区产量的相关性最强。通径分析表明,千粒重对小区产量的直接和总通径系数都为最大。本文还讨论了大粒型小麦群体中如何利用和发挥小麦的粒重优势,协调各性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5个粳型不育系和5个广亲和品种为亲本,按p×q模式配制25个亚种间杂交稻组合,进行了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籽粒充实度差具有全穗性,并以上位〉中位〉下位依次递减。(2)在亚种间杂交稻的籽粒充实度遗传中,遗传力在0.82以上,以加性基因作用为主。(3)籽粒充实度与其它性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作用。通径分析表明饱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受精粒数对籽粒充实度有着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陇东旱塬区地膜冬小麦不同品种播种密度对冬小麦经济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3个冬小麦品种的不同的播种密度对产量、主要经济性状、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在播种密度 5 1.4 3万穴 /hm2、6~ 9粒 /穴的条件下 ,冬小麦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均较高 ,水分利用效率达到 9.70 kg/(mm· hm2 )左右。  相似文献   

16.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 ,对山东省高肥乙组区试的 12个品种的 7个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多穗型品种在高肥水条件下各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容重 >穗粒数 =生育期 >株高 >成穗率 >穗数 >千粒重  相似文献   

17.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3个饲用玉米品种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与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饲用玉米生物学产量与主要性状间的关联度顺序为:株高>穗位高>成熟期保绿度>穗行数>行粒数>结实长>吐丝期>穗长>穗粗>籽粒产量>千粒重;籽粒产量与主要性状间的关联度顺序为:千粒重>穗长>结实长>行粒数>穗粗>行数>生物产量>株高>穗位高>成熟期保绿度>吐丝期。  相似文献   

18.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 ,对山东省高肥乙组区试的 12个品种的 7个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多穗型品种在高肥水条件下各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容重 >穗粒数 =生育期 >株高 >成穗率 >穗数 >千粒重  相似文献   

19.
小麦若干植株性状与产量性状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和1982年结合我院小麦杂交育种试验,对40个遗传型稳定的品种(系)、15个F_1和12个F_2单交组合的若干植株性状,诸如株高、穗下节长、颈长、旗叶和倒二叶的长、宽、叶面积、α夹角,Lf值、叶向值及其与产量性状,包括每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的相关性和遗传特点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我省小麦生育特点和生态条件,对小麦杂种后代若干性状的选育进行了讨论。1、株高与千粒重表现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与每穗粒数的相关性因取材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表现有正相关,弱相关和负相关不等;与穗粒重的相关系数均为显著正相关;与每株穗数表现了弱的正相关;根据我省小麦“两长一短”的生育特点,结合本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我省小麦高产育种应把提高穗粒数作为主攻方向,而增加每穗粒数的关键是提高每穗小穗数。2、穗下节长度和颈长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和株高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完全一致;穗下节长、颈长和株高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育种实践中,把株高作为穗下节长和颈长的间接选择指标是切实可行的。3、旗叶和倒二叶各性状(α夹角、Lf值、叶向值、叶长、宽、面积)的广义遗传力(h~2%)在组合间表现不同,旗叶各性状的遗传力大于倒二叶;F_1叶部各性状的表现与双亲平均值(mp)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这就为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4、旗叶和倒二叶各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因性状组合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旗叶各性状比倒二叶各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更为密切。在育种实践中,要注意选择旗叶叶面积适当大,且形态结构合理的品种,对倒二叶各性状的选择也不可忽视。5、从叶长、宽与穗粒数、千粒重的偏相关分析中得知,当叶面积一定时,旗叶长与穗粒数、旗叶宽与千粒重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旗叶长与千粒重、旗叶宽与穗粒数也呈显著正相关。这就说明选育大穗大粒型品种,必须有适当大的叶片,小叶窄叶对形成大穗大粒不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生产上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及良种良法技术配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逐步回归、相关与通径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研究了优良小麦新品种临麦4号的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与产量间达显著或极显著偏相关,各主要经济性状对产量的直接效应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株高、冬前群体。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经济性状,冬前群体与株高能显著影响穗数,但株高过高则影响穗粒数的增加。[结论]各性状间的有机结合能使临麦4号发挥出最大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