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推动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发展,实现双低油菜生产规模化、品种优质化和经营产业化,完成“十五”末期长江流域油菜生产双低化目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按照农业部要求,组织有关专家对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主推品种进行了评选.  相似文献   

2.
袁玉婷 《西藏农业科技》2009,31(1):13-15,21
该项目首次将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京华165)推向昌都干热河谷区域,由于该品种具有早熟、优质、高产等特点,那么通过该项目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加大了双低油菜品种在全区的覆盖面,将彻底改变我区双低油菜生产落后的局面,改变群众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提高双低油菜生产水平,改善油菜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将填补我区双低油菜生产空白,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提高我区双低油菜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3.
南通市滨江临海,地处长江下游,是江苏省油菜生产大市,常年种植油菜8.67万hm2。自1999年以来,南通市先后承担实施了江苏省农业品种、技术更新工程项目“双低优质油菜品种的引进、开发”和“双低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产加销一体化开发”;2002年又实施了国家级南通市优质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市建设项目,涉及良种繁育、商品基地建设、质量检测和信息服务等内容,实际完成项目总投资6 000多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和基地建设,加快了南通市双低油菜生产发展,提升了双低油菜产业化水平。1南通市发展双低油菜产业取得的成效1.1双低油菜生产发展迅速,成为全市十…  相似文献   

4.
随着双低油菜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种植户也更关注于如何才能获得油菜的高产、优产,简要阐述了双低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技术,以期为遂昌县广泛推广双低油菜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回顾了加拿大双低油菜发展历史,研究进展和生产现状。介绍了双低油菜的低亚麻酸育种,杂交种选育,双低芥菜品种选育以及生物技术在双低油菜育种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张左生 《新农村》2000,(8):11-11
5月10日,浙江省农技推广基金会在湖州市南浔镇召开了省“双低三高”(低芥酸、低硫甙,高产、高出油率、高效益)油菜开发现场会,会议考察了“双低三高”油菜丰产现场和品种试验田,交流了经验,并对进一步开发利用“双低三高”油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1.“双低三高”油菜的发展与经验“双低三高”油菜的推广,使全省油菜生产有了新的发展,表现为  相似文献   

7.
油菜是南通市主要油料作物,但过去种植的油菜品种属双高(高芥酸、高硫苷)品种,含油量低,油品质量不高.饼粕绝大部分作肥料处理,附加值低,种植油菜的综合效益不高。为提高油菜籽品质,增强农产品竞争力,1999年以来,南通市先后承担了江苏省农业品种、技术更新工程“双低优质油菜品种的引进与开发”、“双低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产加销一体化开发”两项目;2002年又实施了国家级南通市双低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际完成项目总投资6000多万元。通过项目实施与建设,加快了南通市双低油菜生产发展,提升了双低油菜产业化水平。因此南通市不仅是江苏省油菜生产大市和油菜高产市,而且成为双低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和国家双低油菜无公害栽培标准化示范区。  相似文献   

8.
双低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种植双低油菜的意义出发,阐述了双低油菜的生育特性、高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和贮存,为推广和种植双低油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油菜“双低优质化”已成为油菜生产的一个主流方向,本文针对陕西省冬油菜的生产情况,在分析影响双低油菜品质主要因素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对双低杂交油菜的保优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对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陕西油菜生产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双低”优质油菜是指低芥酸、低硫苷的油菜品种,发展“双低”优质油菜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双低”优质油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许多农户与油料加工企业签订了“双低”优质油菜的订单种植。为保证油料品质,在生产中达到“优质”高产目标,应注意以下  相似文献   

11.
双低杂交油菜皖油27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介绍了双低杂交油菜皖油27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茄子耐低温弱光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茄子耐低温弱光性的研究进展,包括形态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光合代谢等方面,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14.
低温弱光下不同苦瓜自交系的生长和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8个不同苦瓜自交系,在低温弱光(昼温15℃/夜温7℃,80μmol·m~(-2)·s~(-1))下的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弱光严重抑制了苦瓜植株株高和叶面积的增长;低温弱光处理后苦瓜植株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qP增加,ETR、Yield、qN下降;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增加,POD活性下降;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有所增加。不同苦瓜自交系下降或增加的幅度不同,从生长指标、叶绿素荧光以及生理指标综合来看,K4、K2和K7的耐低温弱光性最强。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可用于鉴定和预测辣椒杂种优势的光合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值、灰色关联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低温弱光胁迫对辣椒亲本及其杂交种F1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测辣椒杂种优势的光合指标优劣顺序是Ci>Gs>叶绿素含量>Tr>Pn;低温弱光胁迫下,离中优势和超亲优势是评价辣椒杂种优势的优良度量标准; 3种辣椒材料的耐低温弱光能力大小为杂交种F1>父本>母本。此研究丰富了辣椒杂种优势理论,为合理选用辣椒杂种优势鉴定标准、预测辣椒杂种优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低温弱光对黄瓜类囊体膜耦联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低温黑暗处理相比 ,低温弱光处理使黄瓜叶片的放氧活性显著降低 ,2℃黑暗处理 6.5h后黄瓜叶片的放氧活性降低到处理前的 66% ,2℃ 35μmol/(m2· s)处理6.5h后则降低到处理前的 - 50 %。研究结果显示 ,在 5℃低温条件下 1 0 0 μmol/(m2· s)光照使黄瓜发生下列变化 :叶片毫秒延迟发光的慢相强度显著降低 ;从叶片中提取的叶绿体的PS 及 PS +PS 的电子传递速率显著升高 ;加 NH4 Cl和加 ADP+Pi的 Hill反应活性与基础 Hill反应活性相差不大 ;从叶片中提取的叶绿体 9- AA荧光猝灭能力消失。以上结果证明低温下光照处理使黄瓜类囊体膜解耦联。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种子芽期耐低温的番茄种质资源及耐低温性评价的关键指标,以25份番茄种质资源为材料,分别测定15和25 ℃下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萌发指数、抗寒指数、发芽受损率、胚根长度、活力指数、鲜重和干重共10个指标,比较上述指标的性状相对值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对番茄种质资源芽期耐低温性进行综合评价;利用综合评价值(D),采用组间联接法和欧氏距离对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番茄种质资源芽期耐低温性最优回归方程,并筛选耐低温性评价的关键指标。结果表明:材料1(20cl0347-0)的D最大,为0.984,其芽期耐低温性最强;材料23(20cl2147-0)的D最小,为0.075,其耐低温性最弱。25份番茄种质资源材料分为5类,其中高度耐低温型种质为20cl0347-0,耐低温型种质5份、中度耐低温型10份、敏感型6份和高度敏感型3份。番茄种质资源芽期耐低温性最优回归方程为D = 0.411 + 0.027X2 + 0.128X3 + 0.053X6 + 0.038X8 + 0.035X9,筛选出耐低温性评价的关键指标依次为: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胚根长度、相对鲜重及相对干重,可用于番茄种质资源芽期耐低温性高效评价。  相似文献   

18.
长豇豆品种耐低温弱光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低温弱光(昼温15℃/夜温10℃,光强40 μmol·m-1·s-1)胁迫对4个不同熟期长豇豆植株幼苗生长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豇豆不同熟期品种间耐低温弱光性能存在较大差异,与胁迫后叶片细胞电解质渗透率、叶绿素荧光参数(Fo,Fv/Fm,ΦPSII,qP)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认为可应用这些指标对长豇豆品系的耐低温弱光性进行鉴定评价.  相似文献   

19.
以优质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宜油21为试验材料,通过播种期(X1)、种植密度(X2)和施氮量(X3)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育苗移栽方式下,研究各因素对宜油21产量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解析和模拟寻优,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宜油21产量均有重要影响,其大小为:施氮量播种期种植密度,表明在实际生产中宜油21主控措施应是氮肥施用量和播种期;播种期与种植密度间的互作效应最大,并达到显著水平。在充足的水肥条件下,迟播高密度,宜油21产量最高,早播低密度也可获得高产,但迟播低密度,产量最低;在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下,产量达2 860 kg/hm~2以上的最佳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9月25日~29日、92 839~104 399 株/hm2和215.8~242.8 kg/hm~2。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