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冬季猪舍通风管理方式影响猪舍内的环境质量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为确定改造后猪舍侧窗负压通风系统6阶段管理对冬季舍内环境质量以及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对舍内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等环境指标进行了测定,采用水分平衡方程确定了不同通风阶段猪舍的通风率,利用INNOVA 1412多气体分析仪-连续采样测试技术,对冬季猪舍NH_3、N_2O、CH_4和CO_2的排放进行了测定,确定了不同通风量条件下氨气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率。结果表明,冬季侧窗通风密闭式育肥猪舍平均温度为13.7℃,湿度为69.7%,舍内最大温度与湿度差值分别为3.2℃和39.6%,平均通风率为6 207 m~3·h~(-1)(单头生猪通风量:24.9 m~3·h~(-1)),舍内平均空气流速为0.28 m·s~(-1),满足了育肥猪生长的要求;冬季试验猪舍中NH_3平均浓度范围在8.42~15.63 mg·m~(-3),CO_2平均浓度范围保持在2 509~5 303 mg·m~(-3)之间,CH_4浓度变化在1.11~5.90 mg·m~(-3),可满足冬季育肥猪生长的需求;单头生猪NH_3、CO_2和CH_4的平均排放率分别为250.0 mg·h~(-1)、79.9 g·h~(-1)、57.7 mg·h~(-1),单头生猪累积日排放量分别为6.0 g·d~(-1)、1.92 kg·d~(-1)和1.39 g·d~(-1),试验期间没有监测到N_2O的排放;采用的6级通风管理模式显著影响NH_3、CO_2的平均排放率,对CH_4的排放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育肥猪舍氨气浓度测定与排放通量的估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北京选择一典型猪场,对不同季节育肥舍的氨气浓度进行了为期1年的试验测定,2004—2005年试验期间每2个月测定1次,每次测定3~4d,每2h采样一次,并根据二氧化碳平衡原理,对猪场不同生长阶段的育肥猪氨气排放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05年1月舍内氨气的平均浓度为(10.09±4.60)mg·m-3。2004年7月舍内氨气平均浓度为(3.44±2.34)mg·m-3,5月舍内氨气浓度为(6.29±4.07)mg·m-3,11月舍内氨气浓度为(6.98±2.63)mg·m-3,夏季舍内氨气浓度日夜变化不显著,冬季每日最低氨气浓度出现在9:00—17:00时段;育肥猪饲养期间的氨气排放通量为每头107.18~424.42mg·h-1。  相似文献   

3.
不同养殖阶段猪舍氨气和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其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揭示不同养殖阶段猪舍氨气和颗粒物污染特征和时间(日和季节)变化规律,对北京郊区一集约化猪场内妊娠舍、哺乳舍、保育舍和育肥舍等4种不同养殖阶段猪舍内氨气(NH3)和颗粒物[TSP(总悬浮颗粒物,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d≤100μm)、PM_(10)、PM_(2.5)]的浓度进行了连续测定。离线和实时的NH3采集分别采用ALPHA被动采样器和气体检测管;颗粒物采集采用中流量颗粒物采样器。结果表明,育肥舍、妊娠舍、哺乳舍和保育舍的月均NH3浓度平均分别为(3.26±1.49)、(3.48±2.20)、(2.95±1.13)mg·m~(-3)和(2.94±1.48)mg·m~(-3),并呈现冬季秋季夏季的季节变化趋势;育肥舍、妊娠舍和保育舍实时NH3浓度的波动范围分别为3.43~6.73、0.82~4.51 mg·m~(-3)和0.99~3.14 mg·m~(-3),其在一定程度上受舍内清粪影响。舍内TSP、PM10和PM2.5日均浓度平均值在保育舍分别为(0.99±0.32)、(0.18±0.04)mg·m~(-3)和(0.07±0.03)mg·m~(-3),而育肥舍则分别为(2.39±0.39)、(0.88±0.17)mg·m~(-3)和(0.40±0.17)mg·m~(-3)。进一步分析发现,猪舍内颗粒物以10~100μm为主,在保育舍和育肥舍中分别占TSP质量浓度的82%和63%。本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舍内NH3和颗粒物污染具有潜在健康风险,需采取相关的舍内空气污染减缓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发酵床生猪养殖过程中氨气的排放率,选择彩钢瓦和大棚膜2种结构类型的半钟式发酵床猪舍,利用猪舍环境数据自动监测系统测定发酵床猪舍内氨气浓度,采用二氧化碳平衡法估算发酵床猪舍的通风量,并确定发酵床猪舍的氨气排放率。研究结果显示,测试期间彩钢瓦和大棚膜猪舍内氨气平均浓度分别为(5.8±1.3)、(6.2±2.0)mg/m3;2种类型猪舍内氨气浓度差异不显著,随着季节冬-春-夏的变化而逐渐降低,冬季猪舍内的平均氨气浓度显著高于春季、夏季,春季、夏季猪舍内的氨气浓度差异不显著;2种类型猪舍的氨气排放率分别为(6.7±2.0)、(7.4±0.5)g/(d·头),差异不显著,平均排放率为(7.1±0.3)g/(d·头);冬季排放率显著低于春季和夏季(P0.05),春季与夏季发酵床猪舍氨气的排放率间差异不显著,分别为(7.5±0.2)、(8.9±0.6)g/(d·头)。  相似文献   

5.
典型季节规模化猪场氨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求典型季节规模化猪场主要污染环节的氨排放特征,通过高分辨率在线监测设备对上海典型某规模化猪场的肉猪养殖棚舍与堆粪棚的氨浓度进行连续监测,获取主要环节典型季节的氨排放通量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肉猪养殖棚舍夏秋两季平均氨浓度水平分别为3.31±0.31 mg·m~(-3)和4.91±0.56 mg·m~(-3),而堆粪棚夏秋两季氨浓度水平分别为6.26±1.57 mg·m~(-3)和3.19±0.61 mg·m~(-3)。肉猪棚舍夏秋两季氨浓度日小时范围分别为2.9~3.7 mg·m~(-3)和3.8~5.5 mg·m~(-3),即夏季肉猪棚舍氨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主要受温度、畜禽活动强度的影响;秋季肉猪棚舍氨浓度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主要受9:00—15:00机械通风运行模式的影响。肉猪养殖棚舍夏秋两季的氨排放通量分别为10.12±0.96 g·d~(-1)·头~(-1)和7.07±1.58 g·d~(-1)·头~(-1),堆粪棚夏秋两季氨排放通量分别为2.99±0.69 g·d~(-1)·头~(-1)和0.89±0.31 g·d~(-1)·头~(-1)。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夏季,通风量是影响肉猪养殖棚舍氨排放通量的主导因素,而在秋季,氨排放通量则更多地受到温度与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春季不同质量育肥猪栏舍的氨排放特征。【方法】选取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某规模化生猪养殖场针对3、4、5月份育肥猪进行氨排放监测(按质量分为育肥猪Ⅰ(19.5~21.5 kg)、育肥猪Ⅱ(23.5~27.5 kg)、育肥猪Ⅲ(24.5~36 kg)3个阶段)。【结果】(1)育肥猪Ⅰ、Ⅱ、Ⅲ栏舍外氨质量平均浓度分别为0.093,0.104,0.201 mg/m3,栏舍内氨质量平均浓度分别为0.882,1.091,1.235 mg/m3;(2)各栏舍内氨排放具有显著的日变化过程,表现为06:00氨排放开始波动增大,达到一个相对的较高值,受人为饲喂的影响,13:00—15:00的氨排放也会相对较高,随后至夜间保持低值排放;(3)氨小时排放速率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湿度呈显著负相关;(4)不同质量育肥猪氨排放速率存在明显差异,育肥猪Ⅰ、Ⅱ、Ⅲ栏舍日排放速率分别为3.46,4.99,5.68 g/(头·d);育肥猪Ⅲ的氨排放速率是育肥猪Ⅰ的1.64倍,育肥猪Ⅱ的1.12倍。【结论】春季干清粪育肥猪舍氨浓度及排放速率研究显示在对猪舍氨排放影响因子合理调控下,可有效降低栏舍氨排放量。  相似文献   

7.
建筑型式及人工调控通风方式对育肥猪舍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商品生产条件下不同建筑型式及人工调控通风方式对育肥猪舍环境状况的影响。分夏季和冬季2个试验。夏季试验:选用3种不同建筑型式的育肥猪舍,其屋顶材料分别为平顶砖瓦(A)、平顶彩钢板(B)及拱形水泥(C),南北窗面积比例分别为6.2∶1、1∶1和1.5∶1,其他在朝向、面积、布局、舍内设施设备、饲喂管理、免疫程序等方面均保持一致。猪品种为斯格瘦肉猪,130~135日龄。每猪舍先后采取3种不同的人工调控通风方式,观察测定其环境状况的变化。冬季试验:选用2栋相同建筑型式猪舍(B型,屋顶材料均为平顶彩钢板),猪品种为斯格瘦肉猪,150~153日龄。分别采用不同通风方式,观察测定一天24 h内不同时间的风速、最大风速、平均风速、温度、风寒温度、相对湿度、热应激温度,以及空气中NH3、CO2和H2S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猪舍人工调控通风方式与猪舍本身建筑型式相比,对育肥猪场环境状况的影响更为显著(P<0.05)。冬季夜间关闭窗户虽然有利于提高舍内温度,但同时舍内相对湿度、NH3和CO2质量浓度也显著提高,不利于动物生产和健康,因此要改善猪舍内空气质量采用合理的通风方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究冬季不同类型猪舍内颗粒物与微生物气溶胶的污染特征,为改善规模化猪舍内空气质量提供基础数据。采用TSI粉尘监测仪和ZYK-6型六级筛孔撞击式微生物采样器,对妊娠舍、分娩舍和保育舍三种类型猪舍内的不同粒径颗粒物(TSP、PM_(10)、PM_4、PM_(2.5)和PM_1)浓度以及微生物气溶胶进行监测和采样。监测和采样高度均设为距离地面0.8 m处,每日监测7次(3:00、7:00、9:00、11:00、15:00、17:00和22:00),连续监测3 d。结果显示:妊娠舍内TSP、PM_(10)、PM_4、PM_(2.5)和PM_1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734、0.760、0.313、0.270 mg·m~(-3)和0.249 mg·m~(-3),细菌气溶胶浓度范围6800~25 600 cfu·m~(-3),真菌气溶胶浓度范围为170~870 cfu·m~(-3);分娩舍内TSP、PM_(10)、PM_4、PM_(2.5)和PM_1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102、1.385、0.492、0.408 mg·m~(-3)和0.369 mg·m~(-3),细菌气溶胶浓度范围为4100~22 100 cfu·m~(-3),真菌气溶胶浓度范围为440~2480 cfu·m~(-3);保育舍内TSP、PM_(10)、PM_4、PM_(2.5)和PM_1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284、0.572、0.271、0.245 mg·m~(-3)和0.230 mg·m~(-3),细菌气溶胶浓度范围为2120~6850 cfu·m~(-3),真菌气溶胶浓度范围为160~1110 cfu·m~(-3)。三种猪舍内细菌气溶胶浓度比较发现,妊娠舍最高,其次是分娩舍,保育舍最低;真菌气溶胶主要分布在粒径小于3.3μm的范围内。颗粒物与微生物气溶胶的相关性关系分析发现,真菌气溶胶和粒径小于1.1μm的细菌气溶胶可能是以孢子或者菌丝的形式独立漂浮于空气中。  相似文献   

9.
北方酷热季节(6月、7月、8月)育肥猪舍结构不同,其猪舍内小气候有一定差异,旧式单列前坡敞开式育肥猪舍,因后墙没有通风窗孔,夏季舍内气温高达25.57℃,相对湿度为83%,光照强度为1263Lx,猪的日增重仅550g。该类型猪舍受外界温热环境影响比较大。而双列屋脊敞开式育肥猪舍,同期舍内温度为23℃,湿度为81.66%,光照为2256Lx,日增重达616g。这类猪合适宜炎热季节养猪,其特点占地面积小,养猪容量大,造价低,在养猪小区及规模养猪户中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北方冬季严寒时期11月、12月、1月,猪舍非供热采用塑料保温育肥猪,已解决了"三九"不长猪问题.王景芳(1997)报道高温条件下,高温对生产育肥猪影响不明显;在低温条件下,如3℃±3℃,相对湿度65-86%时,湿度越高增重越低.LeDiVdich(1994)认为高温在环境温度适宜时,不会对仔猪增重或能量转换产生不良影响,但高湿会加重高温时仔猪生产性能的不利作用.通风可在一定程度上排除舍内水蒸气和有害气体.也有报道猪舍内部的气温不低于10℃,能得到较好效果;对高水平营养的猪在冬季平均气温6.1℃不影响其增重.黄太器等报道试验期外界气温平均为-4.1℃;保湿猪舍(平均4.2℃)比外界气温高8.3℃.据报道光照对猪生产的影响不明显.在模糊弱光中饲养的猪群,还可以减少咬尾行为.北方严寒季节,在大规模机械养猪场非供热自然保温的育肥猪舍内,对温度、湿度、氨的含量及育肥猪增重效果,进行了测定和试验.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畜禽养殖污水高氨氮负荷处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本试验对缺氧/好氧(A/O)中试工程处理猪场沼液过程进行采样,对温室气体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A/O工艺CH4平均排放通量为1 454.76 mg·m-2·h-1,平均排放因子为0.85%,缺氧池排放占比最高,占总排放量的56.0%;N2O平均排放通量为101.25 mg·m-2·h-1,平均排放因子为0.64%,好氧池排放占比最高,占总排放量的87.1%。NO2--N的积累会促使N2O排放,但对CH4排放有抑制作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反应可能是猪场污水处理过程中N2O的主要排放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牛粪、鸡粪、玉米秸秆与化肥配施还田,对黑土温室气体排放及全球增温潜势的影响。【方法】采用静态箱法,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空白对照,单施化肥,牛粪还田配施50%化肥氮(化肥中氮的质量分数为肥料中总氮量的50%),鸡粪还田配施50%化肥氮,秸秆还田配施90%化肥氮。除对照外各处理总施氮量为240kg·hm~(-2)。【结果】各处理中秸秆还田处理的CO_2平均排放通量及总排放量最高,分别达388.96 mg·m~(-2)·h-1和14 718.97 kg·hm~(-2),且追施氮肥明显增加CO_2的排放;单施化肥处理CH_4平均吸收通量及总吸收量最高,分别达0.042 mg·m~(-2)·h-1和1.36 kg·hm~(-2);单施化肥处理N_2O平均排放通量及总排放量最高,分别达0.153 mg·m~(-2)·h-1和5.75 kg·hm~(-2)。秸秆还田处理的全球增温潜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牛粪还田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全球增温潜势降低,但差异不显著。【结论】秸秆覆盖会增加黑土中的CO_2的排放,旱田土壤是大气中CH_4的重要吸收汇,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比单施化肥能减少土壤中N_2O的排放,各农业废弃物还田处理对大气变暖贡献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复合人工湿地处理低浓度畜禽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人工湿地对低浓度畜禽养殖废水的去除速度与净化效果,采用4级复合人工湿地以间歇进水的方式处理低浓度猪场废水,监测不同时期各级湿地进出水中TN、TP、NH_4~+-N、COD_(Cr)等污染物指标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人工湿地进水中TN、TP、NH_4~+-N、CODCr年平均初始浓度分别为41.6、8.4、21.4、253.9 mg·L~(-1),去除率分别为94.66%、79.36%、91.04%、32.32%。其中1级湿地(芦苇-砾石垂直渗透流)对TN、TP和CODCr去除速度较快,分别为2.9、0.6、7.5 g·m~(-2)·d~(-1);2级湿地(芦苇-沸石垂直渗透流)对NH_4~+-N去除速度较快,为1.8 g·m~(-2)·d~(-1);3级湿地(芦苇-砾石水平潜流)和4级湿地(稻田水平表面流)对污染物的去除速度较低,对TN、TP、NH_4~+-N的去除速度均小于0.4 g·m~(-2)·d~(-1),对COD_(Cr)的去除速度小于2.3 g·m~(-2)·d~(-1)。污染物去除率受季节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恶臭物质的排放,设计通风方式对H_2S和NH_3排放影响的进行研究。厨余垃圾和玉米秸秆按照湿基比例85∶15进行充分混合后作为堆肥原料,堆肥试验在100-L的密闭发酵罐中进行,堆肥周期为30d。堆肥试验分别设置2.2(T1,持续通风)、3.3(T2,通风40min,停20min)和6.6m~3/(m~3·h)(T3,通风20min,停40min)3种通风方式。结果表明:3个堆肥处理均满足无害化和堆肥腐熟的要求;在总通风量相同的情况下,间歇通风方式有利于降低H_2S排放,但是过大的通风量会增加堆肥过程中的总硫损失;通风量对NH_3的排放影响较大,通风量越大,NH_3的排放量越高,通风方式对NH_3的排放几乎没有影响。综合堆肥的无害化指标、H_2S和NH_3的排放以及最终堆肥产品的品质,本试验条件下通风量为3.3m3/(m3·h)的间歇通风方式既能有效控制H_2S和NH_3的排放,减少N和S营养元素损失,又能满足堆肥的无害化和堆肥产品的腐熟。  相似文献   

15.
沼液施用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10年7月(夏季)、2011年3月(冬季)进行了不同沼液施用量对土壤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试验期间,沼液施用设为大量施沼液(夏季为28.36 gm-2,冬季为1.94 gm-2),正常施沼液(夏季为9.45 gm-2,冬季为0.65 gm-2)和不施沼液等3个水平。结果表明:①夏季或冬季,处理对土壤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均不显著。②夏季沼液施用8 h内,处理间对土壤甲烷排放具极显著差异(P<0.001),其中大量施沼液时通量最大为3.98 mgm-2h-1;正常施沼液时通量最大为1.25 mgm-2h-1,8 h后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冬季在大量施沼液时,初期土壤甲烷排放通量明显高于正常施沼液及不施沼液,最大为0.28 mgm-2h-1;随后处理间土壤甲烷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③夏季沼液施用20 h内,处理间对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具极显著差异(P<0.001),最大值达1 641 gm-2h-1;处理间呈显著差异(P<0.05),大量施沼液、正常施沼液和不施沼液时土壤氧化亚氮排放通量分别为224~349,70~137,33~57 gm-2h-1;冬季则处理间土壤氧化亚氮排放无显著差异。图3参19  相似文献   

16.
华东地区典型畜禽养殖场重金属产污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华东地区生猪、奶牛、蛋鸡典型规模化养殖场四季粪污产生量及其重金属含量的测定,提出了基于各类畜禽养殖过程中不同阶段畜禽品种的常规性比例,以及粪污收集和处理利用代表性工艺的典型畜禽养殖场重金属产污系数。结果表明:生猪场砷、汞、铬、镉、铅、铜、锌、锰产污系数分别为1.28、0.005、23.8、0.11、2.74、243、416、277 mg·d^-1·头^-1;奶牛场砷、汞、铬、镉、铅、铜、锌、锰产污系数分别为40.6、0.28、51.6、0.63、10.62、127、786、735 mg·d^-1·头^-1;蛋鸡场砷、汞、铬、镉、铅、铜、锌、锰产污系数分别为0.046、0.0006、1.11、0.016、0.18、2.00、16.1、21.0 mg·d^-1·羽^-1。生猪场、奶牛场重金属产污系数总体表现为秋冬季相对较高、春夏季相对较低;蛋鸡场重金属产污系数为冬春季相对较高、夏秋季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微藻-细菌共生体系对畜禽养殖废水中碳氮磷去除的参数条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中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BBC),以接种比例、曝气量以及初始氨氮浓度为试验变量,以污染物去除率为响应值开展试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对于COD去除的最佳条件为:活性污泥与微藻接种比例为6.0(m/m)、曝气量2.0 L·min~(-1)、初始氨氮浓度750 mg·L~(-1),此时COD去除率达92%以上。对于总氮(Total nitrogen,TN)的去除,当接种比例5.0(m/m)、曝气量1.5 L·min~(-1)、初始氨氮浓度750 mg·L~(-1)时,其去除率可达最大值(53%)。而对于磷酸盐的去除,当接种比例6.0(m/m)、曝气量1.5 L·min~(-1)、初始氨氮浓度600 mg·L~(-1)时,试验前96 h内便可达到100%的去除率。进一步对生物量检测发现,初始条件分别为曝气量1.5 L·min~(-1)、初始氨氮浓度900 mg·L~(-1)、接种比例4.0(m/m)或曝气量1.0 L·min~(-1)、初始氨氮浓度750 mg·L~(-1)、接种比例4.0(m/m)时,微藻生物量产量最高,可达到1.63~1.64 g·L~(-1)。研究表明,通过响应面法可以优化藻菌共生体系对畜禽养殖废水的处理工艺。对于不同的目标污染物,具有不同的最优参数组合。综合考虑各因素对各目标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可以选择废水处理工艺最优参数组合。通过回收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生长的藻菌共生体用于后续生物质利用,可实现良好的经济价值,提高该工艺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酸化处理对猪场原水和沼液存储过程中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酸化处理对猪场原水和沼液存储过程中温室气体(CH_4、N_2O、CO_2)以及NH_3排放的影响,采用浓硫酸酸化处理猪场污水,利用动态箱法在线监测存储75 d内各气体排放通量。试验分别设置一个对照组和两个酸化处理组:原水对照组p H为6.5(RCK),加酸处理后p H分别为5.1(RT1)和5.7(RT2);沼液对照组p H为7.8(BCK),加酸处理后p H分别为5.7(BT1)和6.5(BT2)。对于原水组,RCK、RT1、RT2的CH4排放通量分别为32.2、2.37、3.10 g·m~(-3)·d~(-1),N_2O排放通量分别为336.45、23.36、29.79 mg·m~(-3)·d~(-1),NH_3排放通量分别为1.01、0.82、1.63 g·m~(-3)·d~(-1),CO2排放通量分别为109.14、99.66、110.55 g·m~(-3)·d~(-1),酸化处理显著降低原水CH_4和N_2O排放量;对于沼液组,BCK、BT1、BT2的CH_4排放通量分别为0.24、0.86、0.63 g·m~(-3)·d~(-1),N_2O排放通量分别为2.54、73.43、268.66mg·m~(-3)·d~(-1),NH_3排放通量分别为8.02、1.35、1.51 g·m~(-3)·d~(-1),CO_2排放通量分别为48.9、44.3、44.0 g·m~(-3)·d~(-1),酸化沼液显著增加CH_4和N_2O排放通量,但NH3排放可显著降低81%~83%,同时酸化组内氨氮含量较对照组增加40%~54%。根据CH_4和N_2O在100年尺度上的全球增温潜势计算各组的综合温室效应,猪场原水酸化后CO_2-eq降低91%~92%,沼液酸化后温室气体增加5~11倍。结果表明:酸化处理原水能够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而酸化处理沼液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但可有效降低NH_3排放,同时保留沼液中氮养分。  相似文献   

19.
在三峡库区一个农户家构建了一套处理单个农户灰水的生态滤池工艺,研究了水力负荷和气温对工艺系统运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5~0.4 m3·m-2·d-1的变化范围内,随着水力负荷的逐渐升高,工艺系统对CODCr、NH4+-N、TN、浊度(T)的去除率均呈现逐渐降低的整体变化趋势,而TP的去除率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数据分析表明,生态滤池工艺的最佳运行水力负荷约为0.2 m3·m-2·d-1,在该水力负荷条件下,工艺系统对农户灰水中CODCr、TN、NH4+-N、TP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58%、72%、50%、80%.工艺系统对灰水中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平均值均表现为夏季高于冬季,且其在冬季对各项指标的去除率仍然较高.在所监测的各项指标中,气温对CODCr指标的系统去除率影响相对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