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2010 ~2013年研究低空捕虫网在稻飞虱监测预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低空捕虫网对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3种稻田飞虱都有捕获效果,对迁入飞虱种群的捕集效果较差,对本地羽化的飞虱捕集效果较好,特别是对灰飞虱,低空网捕集量大,峰次多,虫峰较诱虫灯明显,且不受风雨、电源等因素影响,虫情信息可靠,虫种比较单纯,容易分种计数,网捕灰飞虱成虫峰与田间虫峰有明显相关,验证了灰飞虱从小麦田向秧田扩散的对应关系.低空网对灰飞虱预测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迁入预警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稻飞虱种群在上海市宝山区水稻生产区的动态变化规律,以便更有效地进行稻飞虱的预报和防治,根据宝山区2011—2019年稻飞虱灯下监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9年来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的灯下始见日、终见日、发生期、高峰期、灯诱量等。结果表明,在宝山区水稻生产上,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常年混合发生。稻飞虱年度灯下诱虫量在种类和年度间差异较大,白背飞虱年度灯下诱虫量明显比灰飞虱和褐飞虱多,成为近年宝山区稻飞虱相对优势种群;不同年度间年度灯下诱虫量最高值(2012年)是最低值(2018年)的137.84倍,且近年来总体上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灰飞虱9年平均灯下始见日在5月17日,比白背飞虱早12 d,比褐飞虱早17 d;其平均发生期为119 d,比白背飞虱长5 d,比褐飞虱长13 d;三种飞虱的平均灯下终见日均在9月中下旬,差异不大。灰飞虱灯诱高峰期集中在6月上中旬,白背飞虱灯诱高峰期分别在7月上中旬和8月中旬,褐飞虱灯诱高峰期分别在8月中旬和9月中旬。  相似文献   

3.
对贵州省稻飞虱主要迁入、迁出地(盘县、锦屏、惠水、三都、道真)稻区的灯诱稻飞虱种类及其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区灯诱稻飞虱主要有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拟褐飞虱(N.bakeri)、伪褐飞虱(N.muiri)、灰飞虱(Laodelphgax striatellus)5种;灯下稻飞虱种群以白背飞虱所占比例最高,为47.86%,其次是褐飞虱,所占比例为43.90%,伪褐飞虱、拟褐飞虱及灰飞虱的数量都较少,分别占7.26%、0.43%和0.55%;在各地的比例也存在差异,伪褐飞虱以盘县较多,而拟褐飞虱较少;灰飞虱以道真最多,比例达到0.99%,比盘县、锦屏多1倍,是三都的20多倍;正确辨别灯下飞虱种类有助于提高稻飞虱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褐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主要危害水稻.江苏省洪泽农场发生有3种:褐飞虱、伪褐飞虱、拟褐飞虱;拟褐飞虱、伪褐飞虱在灯下和游草上可见,但不危害水稻.2005年夏季不热,秋季不冷,多阴雨天气,导致褐飞虱暴发.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不同地区和南京灯下的褐飞虱长翅型雌虫形态特征的测定,表明在前翅、后足腿节、上颚口针、第Ⅰ、Ⅱ、Ⅲ产卵瓣的长度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经统计分析,证明南京地区7月25日前灯下虫峰的虫源系来于南方,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灯下的虫峰为本地双季早稻迁出世代所构成。 通过不同地区种群的杂交试验和蛋白电泳谱带比较研究,初步认为环境因素是影响褐飞虱种群形态变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褐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主要危害水稻。江苏省洪泽农场发生有3种:褐飞虱、伪褐飞虱、拟褐飞虱;拟褐飞虱、伪褐飞虱在灯下和游草上可见,但不危害水稻。2005年夏季不热,秋季不冷,多阴雨天气,导致褐飞虱暴发。1发生世代江苏1a发生5代,我场9月下旬至10月初发现4代若虫,10月6日发现5代若虫回迁代。2虫源初次虫源由远距离迁飞。3危害特点褐飞虱有趋光性,喜阴性,闷热夜晚趋光更强,每晚8∶00~11∶00扑灯量为全晚的90%(双色灯,200W黑、白日光灯)。成、若虫怕阳光直射,喜阴性。一般栖息于稻丛下部的叶鞘上取食产卵,很少到叶片上活动。当虫口密度大…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掌握粘虫等迁飞性害虫的迁飞规律,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在河北省滦县设立了高空测报灯监测点。分析对比2015年高空测报灯和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的监测数据,高空测报灯在迁飞性害虫的监测上明显优于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高空测报灯有效监测期长于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高空测报灯可为预测粘虫等迁飞性害虫大田发生情况提供有效虫源数据支持。高空测报灯监测粘虫等迁飞性害虫数量变化规律与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的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高空测报灯诱蛾量高,害虫消长曲线更明显。高空测报灯诱集虫量受迁入虫源数量影响较大,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则受天气影响较大。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更适合本地害虫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灯下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安市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灯诱种群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安市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灯下始见日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5月中旬以前灯下种群数量较少,5月下旬种群数量开始急剧增多,5月下旬至9月下旬形成1个或若干个种群数量高峰期,10月中旬以后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年内灯下种群数量动态呈现单峰型、双峰型或多峰型。  相似文献   

9.
褐飞虱生物型监测及抗药性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就采自江苏省句容、南京、高邮三地褐飞虱的生物型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三地稻褐飞虱类型已趋向生物型 ;采用浸苗法 ,对药剂扑虱灵进行了褐飞虱田间自然种群的抗药性监测 ,对药剂吡虫啉进行了抗药性筛选 ,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 ,褐飞虱对扑虱灵的抗性是 1993年的 14 .8倍 ,属中抗水平 ,且抗药性仍在上升 ;经连续筛选 8代 ,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指数为 2 .5 ,属敏感阶段  相似文献   

10.
利用重庆市秀山县1990-2006年褐飞虱的田间、灯下虫情及气象资料,以田间发生高峰期的调查数量为因 变量,以灯下诱集虫量和气象因子为自变量,用多元逐步回归法组建了褐飞虱在不同时期的发生量预测模型,并利 用该模型对重庆市秀山县褐飞虱主害期的发生量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褐飞虱田间发生高峰期的发生量不仅 与气候条件有关,且与灯下虫量有关,并得出与近期灯下总虫量成正相关,而与具有繁殖能力的雌成虫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几种杀虫剂防治单季晚稻5代稻飞虱田间药效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表明,几种药剂防治单季晚稻5代稻飞虱,2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中10%烯啶虫胺水剂防治褐飞虱效果理想,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21d防效分别为80.3%~99.8%,但对灰飞虱防效不佳.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对褐飞虱、灰飞虱防效均较差;25%吡蚜酮町湿性粉剂防治褐飞虱、灰飞虱持效性较好,药后3~21d对褐飞虱防效在35.5%~90.4%,对灰飞虱防效在68~91.3%.  相似文献   

12.
褐飞虱生物型监测及抗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就采自江苏省句容、南京、高邮三地褐飞虱的生物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三地稻褐飞虱类型已趋势向生物型Ⅱ;采用浸苗法,对药剂扑虱灵进行了褐飞虱田间自然种群的抗药性监测,对药剂吡虫啉进行了抗药性筛选,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褐飞虱对扑虱灵的抗性是1993年的14.8倍,属中抗水平,且抗药性仍在上升;经连续筛选8代,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指数为2.5,属敏感阶段。  相似文献   

13.
大丰市2005~2006年褐飞虱连续2a暴发,2005年3代累计灯下迁入197头,后期水稻冒穿倒伏2 800hm2,2006年累计灯下迁入77 035头,但没有出现冒穿倒伏。针对2a褐飞虱发生的巨大反差,对其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为今后防治褐飞虱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7—2016年浙江省龙游县站点褐飞虱灯诱数据为依据,借助NOAA的HYSPLIT平台做迁飞轨迹分析,旨在明确龙游县褐飞虱迁入可能的虫源地,了解迁入过程对田间褐飞虱种群的影响,以期为该地褐飞虱迁入的预报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曹晖  舒德平  李明波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147-147,238
根据太湖县近10 a褐飞虱灯诱资料,分析了褐飞虱灯下始见期、终见期、高峰期及其数量的时空分布及与当年发生程度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能及时监测杀虫剂防控效果及抗药性水平,于2016年开展了多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稻飞虱防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和25%吡蚜.噻虫嗪对褐飞虱、灰飞虱防效均较好;25%呋虫胺对褐飞虱、白背飞虱的速效性和迟效性均较好,但对灰飞虱的速效性好,迟效性差;20%噻虫胺对褐飞虱、白背飞虱的速效性较好,迟效性差,对灰飞虱的防效较好;25%噻虫嗪对三种飞虱的防效均较差。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褐飞虱灯下种群发生规律,对贵州省惠水县1984~2013年30年间褐飞虱灯光诱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褐飞虱在惠水县的始见日主要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始盛日集中出现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末见日为9月中下旬;惠水县褐飞虱为害表现为双峰型,且第二次峰为害较为严重,30年间1994~2003年是褐飞虱灯下种群沉寂时期,1984~1993年和2004~2013年为灯诱种群猖獗时期;始见日和始盛日到高峰日时间间隔存在显著相关性(r=0.736**)。  相似文献   

18.
应用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对美国白蛾进行监测诱杀,可准确预报其发生期,为科学防治美国白蛾提供依据;该灯杀虫效果明显,成本低。  相似文献   

19.
连续对南京、吴江和安庆3个地理种群的褐飞虱进行了吡虫啉的抗性动态监测,并对相关的室内筛选品系进行了适合度分析.结果显示:虽然2005年以来国内已经较少使用吡虫啉防治褐飞虱,但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并没有显著下降(由26.6~147.8倍到37.4~87.3倍).然而通过构建褐飞虱不同品系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发现,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抗性后,其适合度显著下降,仅为敏感品系的0.191,表明褐飞虱杂合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具有不稳定性,在不接触药剂的情况下,田间抗性会逐步下降.对这一矛盾现象的讨论分析认为,目前田间褐飞虱对吡虫啉抗性没有显著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局部地区还在使用吡虫啉,主要用于早期防治白背飞虱;另一方面目前使用的某些替代防治药剂可能与吡虫啉具有某种交互抗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俞学惠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6):202-202,221
佳多牌虫情测报灯性能稳定,诱虫峰值明显,对害虫的监测及时准确,使我县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