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扶桑绵粉蚧是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通过对扶桑绵粉蚧形态特征、主要寄主、发生特点和传播途径等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扶桑绵粉蚧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扶桑绵粉蚧是我国农业、林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云霄县于2009年对扶桑绵粉蚧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扶桑绵粉蚧的寄主、形态特征及发生为害特点,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木薯绵粉蚧入侵广西的风险性,为保障广西木薯的安全生产及制定该虫的检疫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RA)程序,从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受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在广西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等5个方面对木薯绵粉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木薯绵粉蚧在广西的综合风险值为2.16,属于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结论]木薯绵粉蚧是对广西具有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应对其加强检疫防范.  相似文献   

4.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Tinsley是一种新入侵我国的危险性害虫,属于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其寄主范围广,危害扶桑、驳骨丹、攀地菊和牡丹花等园林绿化植物,以及对棉花和番茄等多种农作物的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从发生为害、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特点等方面对钦南区发生的扶桑绵粉蚧进行调查和描述...  相似文献   

5.
扶桑绵粉蚧为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为快速有效地扑灭扶桑绵粉蚧疫情,遏制疫情扩散,浦东新区研究了该虫的发生情况,分析了其风险,并依此提出了有效防控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属半翅目、蚧总科、粉蚧科、绵粉蚧亚科、绵粉蚧属,又称棉花粉蚧,是世界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棉花、蔬菜、花卉等多种植物。该虫以附着在寄主植株、植茎、叶等活体或粘附在棉丝上的卵囊中的  相似文献   

7.
扶桑绵粉蚧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外来入侵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棉花、扶桑、番茄、向日葵、南瓜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作物,极易随人为活动传播扩散,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安全。本文从气候条件、寄主植物及人为因素等方面,阐述扶桑绵粉蚧入侵辽宁省的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将扶桑绵粉蚧列入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近期,在广东省广州市局部地区的扶桑上发现扶桑绵粉蚧。据报道,该虫在北美、南美、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或地区有发生,主要危害棉花、扶桑、向日葵、南瓜、番茄、人参果、曼陀罗和茄子等植物。广州市  相似文献   

9.
1危害症状 扶桑绵粉蚧是一种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它食性杂,寄主广,主要为害棉花、扶桑、南瓜、番茄、茄子、冬瓜、黄瓜、芝麻、空心菜、向日葵及园林植物的幼嫩部位,包括嫩枝、叶片、花芽和叶柄,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目前扶桑绵粉蚧发生现状,运用GIS(Arcview3.2)绘制了发生分布图,分析其危害特点及传播方式,从地理环境、寄主植物以及人为因素等方面,阐述了扶桑绵粉蚧入侵陕西省的风险,并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探寻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对高温干旱的适应性,在37,39,41,43,45℃,相对湿度20%,30%,50%,70%,90%的条件下对扶桑绵粉蚧雌成虫进行了处理试验,并对扶桑绵粉蚧存活率及发育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存活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37~43℃条件下,扶桑绵粉蚧存活率与处理时间长短无关,在45℃条件下,处理时间越长扶桑绵粉蚧存活率越低;不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扶桑绵粉蚧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 >0.05),但空气相对湿度对扶桑绵粉蚧发育历期存在明显影响,即相对湿度高发育历期短,相对湿度低发育历期长;根据试验结果来看,扶桑绵粉蚧在新疆高温、干旱的环境条件下是可以存活的,并可以在野外完成各虫态的正常生长发育,顺利越夏.  相似文献   

12.
扶桑绵粉蚧是我国新发现的重要外来农林害虫,对农业生产构成极大威胁,我国于2009年把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文章详细概述了扶桑绵粉蚧在国内外的的分布、寄主植物和危害特点及其生活史等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提出了包括加强检疫、加强对发生区的控制等防控措施,并指出今后须对扶桑绵粉蚧的分子鉴定、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种间种内的关系、早期预防及预测方法适生区及潜在发生区域的风险评估等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新型杀虫剂防治扶桑绵粉蚧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扶桑绵粉蚧,选用7种新型低毒杀虫剂进行了扶桑绵粉蚧田间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杀虫剂氟啶虫胺腈和啶虫脒对扶桑绵粉蚧雌成虫和若虫的防治效果均显著,其速效性与持效性均较好,可用于田间防治和除害处理;螺虫乙酯、吡丙醚对扶桑绵粉蚧的防治效果次之;噻嗪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复配剂对扶桑绵粉蚧的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4.
采用BIOCLIM生态位模型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在中国潜在适生地理区域和各区域的适生可能性进行预测。扶桑绵粉蚧在中国适生区域非常广泛,高度适生区包括黄河以南的广大华南、华中、华北地区,中低度适生区包括河北、辽宁、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西藏等省区的部分区域。这些适生区域覆盖中国3大棉区,其中长江中下游棉区和黄河中下游棉区为扶桑绵粉蚧的高度适生区,西北棉区为其低度适生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亚金跳小蜂对不同生育期扶桑绵粉蚧的影响,为今后寄生蜂的饲养和推广及扶桑绵粉蚧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以4个龄期的15头扶桑绵粉蚧、30头3龄幼虫和成虫为试虫进行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每虫笼放入1对亚金跳小蜂,每天记录寄主和寄生蜂的存活情况。【结果】亚金跳小蜂的最大寄生率和扶桑绵粉蚧的最大僵虫量均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出现,而最低值均在其2龄若虫期出现。在选择和非选择试验中,亚金跳小蜂雌虫的寿命差异不显著(P0.05)。在以扶桑绵粉蚧2龄若虫为试验对象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中,雌性亚金跳小蜂的生命周期分别为12.69±0.19和13.24±0.40 d。在以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为试验对象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中,雌性亚金跳小蜂的生命周期分别为15.51±0.28和15.12±0.14 d。寄生蜂的发育周期因寄主龄期而有明显差异,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寄生的亚金跳小蜂生命周期最长,而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寄生的亚金跳小蜂生命周期最短。【结论】作为寄生蜂的亚金跳小蜂在寄主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的成虫量最大,在2龄若虫期的成虫量最小。  相似文献   

16.
扶桑绵粉蚧的监测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琳  姚挺  孙嘉祥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2):99-100,110
2008年8月,广州市首次发现扶桑绵粉蚧,该虫是一种新入侵的危险性害虫,可危害18科55种植物,对我国棉花和番茄等多种作物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有关部门急需开展扶桑绵粉蚧的全面调查与监测,并对发生区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介绍了扶桑绵粉蚧的形态特征、寄主、分布、生物学特性、传播方式、危害、调查、防治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克隆我国重要入侵生物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环指蛋白基因(PsRing3)序列,分析其序列特征与表达谱,为进一步揭示扶桑绵粉蚧环指蛋白基因的生理功能提供参考。【方法】用RACE方法克隆扶桑绵粉蚧环指蛋白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结构和系统进化分析,用实时荧光PCR方法研究其在各个虫态(卵期及1龄、2龄、3龄若虫和成熟雌虫)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克隆的扶桑绵粉蚧环指蛋白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包含678bp的片段,编码225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表明该蛋白非常保守。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扶桑绵粉蚧与半翅目的豆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hon pisum)聚为一支,然后与人体虱(Pediculus humanus corporis)相聚。环指蛋白基因在扶桑绵粉蚧各个虫态均有表达,但以卵期最高,1龄、2龄若虫和成熟雌虫表达量相当。【结论】成功克隆了扶桑绵粉蚧环指蛋白基因,其在不同虫态中的差异表达为进一步揭示该基因在虫体中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扶桑绵粉蚧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为害症状结合河北省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外在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扶桑绵粉蚧对河北省存在较大的潜在入侵风险,并从虫态的普及、源头控制、调运等方面提出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产品贸易的快速流通,外来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逐年加大,严重威胁新疆农林业生产安全。2010年9月21日,新疆农业大学实验温室发现扶桑绵粉蚧,疫情严重威胁着新疆近2 000万亩棉花的生产安全,对新疆农林业构成很大的威胁,有可能成为危害新疆棉花最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扶桑绵粉蚧的危害特点、疆内分布、新疆棉花种植情况及适生区域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从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osis)僵虫中分离的虫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 的应用潜力,为开发其作为生物防治制剂提供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扶桑绵粉蚧僵虫中分离纯化 虫生真菌菌株,综合培养性状、形态学特性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明确其分类学地位;利用扫描电镜技术,探究 菌株对扶桑绵粉蚧的侵染方式,明确其对扶桑绵粉蚧的侵染力;采用浸虫法,室内测定分离菌株对扶桑绵粉蚧 雌成虫的致病力。【结果】从扶桑绵粉蚧僵虫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真菌菌株 FE-1,形态学结果发现菌株 FE-1 在 PDA 培养基培养 5 d 后菌落直径为 50~60 mm,菌落正面为橙白色,分生孢子形态呈两种类型,小型孢子为 长柱形,大型孢子为镰刀型;综合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鉴定菌株 FE-1 为木贼镰刀菌 (Fusarium equiseti);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菌株 FE-1 侵染扶桑绵粉蚧的方式主要为分生孢子在表皮处萌发形成芽 管,然后水平生长,并在特定接触表皮处形成膨大的附着孢进入昆虫体腔,明确了菌株 FE-1 对扶桑绵粉蚧侵染 力;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 FE-1 对扶桑绵粉蚧雌成虫的致病力随着分生孢子浓度的增大逐渐增强;孢子 浓度为 1×108 CFU/mL 时,LT50 为 3.32 d,接种 7 d 后,扶桑绵粉蚧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为 87.50(±1.79)%, LC50 为 1.8×105 CFU/mL。【结论】从扶桑绵粉蚧僵虫中分离纯化获得的木贼镰刀菌菌株 FE-1,其在扶桑绵粉 蚧体壁能形成膨大的附着孢进行侵染,对扶桑绵粉蚧具有一定的侵染力。同时,该菌株在室内对扶桑绵粉蚧雌 成虫有较好的致死效果,极具生防潜力,可为扶桑绵粉蚧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优质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