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张文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102-15103
[目的]将电镜三维重建技术引进到水产学和水生生物学研究领域。[方法]利用连续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正常状态下鲫鱼肝组织细胞核超微结构的进行观察和连续拍照,并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对连续拍照的图片进行三维重建。[结果]使用Recon—struct软件,成功地对基于连续超薄切片的鲫鱼肝细胞核电镜图像进行了三维重建。[结论]使用电镜三维重建技术进行细胞超微结构的三维重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对水稻淡黄叶突变体安农标810S及其对照安农810S的叶色表现及叶片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突变体从第1片完全叶开始即呈现叶色淡黄,并且在全生育过程中,一直保持淡黄叶性状不发生改变。这样可以快速、准确地从两系法杂交水稻的F1群体中区分不育系自交苗或从繁殖群体中区分杂株。通过石蜡切片观察,突变体叶片结构与安农810S相比无明显变化;通过电镜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突变体叶绿体内部结构也未见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3.
形态结构的研究工作中光学显微镜视野大,但分辨率差,电子显微镜虽然分辨率很高,但又受到视野小的限制。植物超微结构的研究工作中,由于植物细胞远大于动物细胞,以一般倍率的电镜观察,更感视野小,分析图象有所不便。运用透射电镜超低倍观察,可弥补光、电镜两方面的不足,既可获得较大范围的观察视野,又可获得较高的分辨率。为此,我们参考动物超低倍观察的切片技术,根据植物材料的特点,摸索出植物供超低倍电镜观察的超薄切片的制样方法。  相似文献   

4.
4种竹叶超薄切片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4种竹叶超薄切片的制备方法,阐明它不同于木本植物超薄切片制备方法的机理.首次获得完好清晰的竹叶细胞超微结构的电镜照片.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在甜菜夜蛾增殖后进行的病毒分离、纯化方法,通过超薄切片及电镜进行了病毒超微结构及组织病理的初步观察,并对患病虫体的病征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正常自交系和T群、C群、S群与Y型不育系为材料,对花药组织进行了超微结构的观察,依据电镜图象与照片作了形态描述。同时,观察表明,T群等不育系与可育系花药组织的细胞器在形态上有些差异。正常玉米细胞叶绿体的基粒片层垛叠层次较多,整个片层结构排列整齐。而不育系叶绿体基粒片层垛叠层次明显减少,整个片层结构杂乱无章。不育系与可育系相比液泡增加的数量较多且大。在细胞核方面,发现不育系细胞核的结构似遭受损伤,染色质凝聚成染色较深的团块。同时,观察并比较了花药组织中一种长方形细胞的超微结构。初步认为,自交系与不育系的这种长方形细胞在超微结构上没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在甜菜夜蛾增殖后进行的病毒分离、化方法,通过超薄切片及电镜进行了病毒超微结构及组织病理的初步观察,并对患病腐朽 的病征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8.
甘肃棘豆对山羊精子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6只10月龄西农莎能奶山羊公羊按每日10g/(kg.d)的剂量单笼饲喂甘肃棘豆粉,18d后陆续出现中毒症状,精子呈现不同程度的损害:密度下降(最低达12亿/mL),畸形率高达29%;电镜负染色法观察其超微结构,发现精子顶体膨胀,半脱或全脱,尾梢松散;中毒精子顶体完整率(27.5%)明显低于正常精子(71.75%);用电镜超薄切片法观察精子的超微结构表明,细胞核,顶体及尾部中段线粒体空泡变性,细胞  相似文献   

9.
以野败型雄性不育系V20A及其保持系V20B为核心材料,应用荧光显微、半薄切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比较分析了不育与可育水稻花药及花丝的形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正常可育水稻花药气孔带(IMS2)分布的常开状气孔及其角质化表皮细胞保障了花药的正常失水,失水导致快速伸长的花丝中形成"气塞",进而形成反向拉扯开裂带(IMS1)两侧纤维层的裂药"驱动力",纤维层细胞内外壁非均匀增厚决定裂药受力方向,而花药表面纤维层细胞次生增厚的"V"形分布特征决定了花药开裂的位置顺序。  相似文献   

10.
以大花君子兰(Clivia miniata)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花期花药形态、结构与花粉发育的关系。显微镜观察花药形态发育,石蜡切片法观察花药结构、花粉发育情况。结果显示,君子兰花药先进行长度增长,再逐渐加粗,散粉后花药逐渐萎蔫;绿蕾期花药绿色,4个裂瓣形状,花粉沟有少量花粉散出。结果表明,绿蕾期花药最适合小孢子培养取材。  相似文献   

11.
云南3种野生稻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差别较大,疣粒野生稻花药最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为3.3%,其次是景洪普通野生稻为2.1%;元江普通野生稻再次之,为1.2%;药用野生稻诱导率最低,仅为0.8%。疣粒稻花药愈伤组织植株再生能力最强,再分化率在37.4%~52.6%,普通野生稻再分化率为19.2%~26.3%。本试验建立了疣粒野生稻、景洪类型和元江类型普通野生稻的花药培养离体无性系,为长期保存云南野生稻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花培加速玉米稻分离后代的纯化。从 1996年开始 ,对转基因玉米稻经多代选择仍“疯狂”分离的后代 ,进行花药培养 ,经两年的繁育种植 ,已获得株型较理想、性状稳定遗传的玉米稻花培株系 ,表明将花药培养方法与转基因技术相结合 ,对加速玉米稻分离后代的纯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水稻花药培养技术在常规粳稻育种上有广泛的应用,育成了中花和龙粳系列品种。常规籼稻的花培育种品种不多且应用有限。近年来对籼粳交F1和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花药培养成为研究热点,其花培后代因所用材料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水稻呼吸爆发氧化酶基因OsRbohB在花药中特定的表达模式,构建了原位杂交探针载体Pbsk-OsRbohB,通过体外转录获得DIG标记的原位杂交探针,以不同发育时期的水稻花药为材料进行原位杂交试验.结果发现,OsRbohB基因主要在水稻花药发育第8~10期的绒毡层和小孢子中表达,在第9期达到高峰,第10期开始下降.推测OsRbohB主要参与水稻花药早期的发育,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OsRbohB基因在水稻活性氧产生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温对不同杂交稻开花期影响的生理差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人工气候室研究了高温对不同杂交稻开花期影响的生理差异。结果表明,水稻的耐热性与高温下叶片电导率、游离脯氨酸(pro)、脱落酸(ABA)的增加及叶绿素含量、花粉活力、花药开裂系数的降低有密切的关系。耐热性差的组合叶绿素含量、电导率、花粉活力和花药开裂对高温的响应比耐热性强的迅速,而耐热性强的组合在高温条件下游离脯氨酸和脱落酸含量增加的幅度比耐热性差的大。水稻耐热性与高温条件下叶绿素、游离脯氨酸、脱落酸含量及花粉活力、花药开裂系数呈正相关,与电导率呈负相关。上述6种生理指标可鉴定水稻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6.
水稻花药培养创造水稻新质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水稻花药培养的基本涵义,重点讨论了花培在杂交稻、常规稻育种及水稻种质创新上的作用、意义,并揭示出21世纪水稻花药培养技术将结合传统育种、杂交稻育种及生物技术等对水稻质源创新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种衣剂在杂交水稻苗期的应用效果,采用2.5%吡窑咪、3%恶窑咪、锐胜和适乐时包衣深两优5814 种子,测定发芽率,调查成秧率、秧苗素质及稻蓟马防效。结果表明院锐胜与3%恶窑咪能提高种子发芽率,但4种种衣剂 处理的种子的成秧率无明显差异;各处理组的株高、叶面积和总根数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但锐胜处理组的株高大 于3%恶窑咪处理组、叶面积大于2.5%吡窑咪处理组、总根数大于3%恶窑咪和2.5%吡窑咪处理组、苗干重大于2.5%吡窑咪 处理组,秧苗的综合素质以锐胜处理组为佳;各种衣剂对稻蓟马均有防效,其中锐胜和2.5%吡窑咪处理组的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在不同水稻组合花药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活性炭在不同水稻组合花药培养中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组合V20B/02428外,活性炭能显著增加水稻组合的苗高、根长、根数和鲜重,有利于花培苗的生长与分化。  相似文献   

19.
广西野生稻种质在高蛋白育种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5份栽培稻为母本,16份含有高蛋白质的普通野生稻为父本,通过杂交,将野生稻高蛋白基因导入栽培稻中,把获得的9个高蛋白组合进行花药一次培养,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3.70%,平均绿苗分化率6.69%,并获得一批性状与栽培稻接近但蛋白质含量高于母本的高蛋白花粉植株,为水稻高蛋白育种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详述了寒地粳稻花药培养技术,并介绍了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开展花培育种所取得的成就,育成了合江21号等9个花培水稻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50多万hm2,还创造了大批新种质,这些新种质被广泛用于水稻新品种改良。实践证明,粳稻花培育种具有群体规模小、稳定世代早、选择效率高等优点,将花药培养技术应用于水稻育种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