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为探究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试点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优化全域土地综合试点布局,基于2019—2021年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POI数据,运用平均最近邻、标准差椭圆、核密度、网格维数法系统分析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整体呈集聚分布状态;集聚过程中连片分布特征呈不断加强趋势,由嘉兴市、衢州市和台州市“三核心”变化为以嘉兴市、湖州市和绍兴市为核心的连片高密度区;2)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在空间分布上概率不等,分形结构复杂,存在局部围绕平原地区集聚情况;重心逐渐由东南向西北迁移,移动幅度逐渐变小;3)政策文件数、农作物播种面积、人均GDP、地形起伏度和城镇化率是影响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影响强度依次递减,且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大于单因子对试点空间分布的影响。本研究可为浙江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昆明市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分析方法,对昆明市云南松林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云南松林生物量密度的空间聚类模式始终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其强度受到距离尺度的影响,在51.6 km处空间聚类模式最为显著;昆明市云南松林生物量密度的空间分布存在规律性,高值主要分布在昆明市的西北部地区,低值主要分布于东北部、中部、西南部以及东南部地区。云南松林生物量密度的空间异质性主要是由随机部分引起,且会受到采样间隔的影响;云南松林生物量密度在空间上是各向异性的,不同方向上的空间变异存在差异。昆明市云南松林生物量密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和异质性的研究尺度分别为51.6 km和9 km,本研究可为昆明市的森林保护、森林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用GIS空间分析、最邻近指数、Getis-OrdGi*系数、Moran’sI指数、核密度等方法,分析湖北省内家庭农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地形地貌、海拔、与主要城市和交通区位等要素的距离对湖北省家庭农场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湖北省家庭农场的空间分布呈现集聚型,集中程度比较高;②整体分布格局呈现中南部地区集中连片,其他多中心;③热点区域集中分布于湖北省中部平原地区;④湖北省家庭农场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⑤湖北省家庭农场集中分布于远离主要城市的地区,受城市辐射影响较小,家庭农场受地形地貌和交通区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在人口流失严重,居住相对分散的乡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配置及优化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超越现有的基于城市地区的优化方法。选取重庆市崇龛镇小学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模拟人口数量和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的分析情景,探讨了人口空间非均衡减少对一般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难以为继的规模与先天不足的可达性是一般乡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面临的主要矛盾;2)科学地预测人口变化,审慎地调整居民点空间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引导需求集中,弥补"规模—可达性"矛盾;3)应重视供求关系、强化制度保障,以提升优化结果的现实意义和实施效果。给出了崇龛镇小学空间布局优化的操作方案和预期结果。提出了一般乡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的参考路径和操作步骤:1)核定人口空间变化情况;2)确定居民点调整基础与可行性;3)调整需求空间结构,引导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4)评估设施规模,强化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的创意性传承性保护是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道路。识别河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对于河南传统村落的发展规划和体制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以河南省5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利用核密度估计、热点探测揭示河南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总体上呈分散分布,小范围内呈集聚分布,且形成了“两核一带”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豫西、豫北为主要核心区,豫南为次核心区,豫西和豫北之间呈带状分布。传统村落空间分异特征的形成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利程度、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该研究可为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和传承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民宿以其个性化的服务区别于传统酒店而深受旅游者的青睐。近年来,中国的民宿业开始呈现出品牌化、专业化和集群化的趋势。选取安徽省南部六市的民宿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德地图API获取该区域内的民宿POI数据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皖南地区民宿在空间上呈"一大一中一小一微"的集聚分布格局;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两个主要因子为旅游景区数量和森林覆盖率,影响力次之的因子为人口密度,而公路交通和地区经济发展等因子影响力较弱;皖南地区民宿类型多为乡村民宿,其选址和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二产业发展呈反向关系,民宿选址多为工业污染少的乡村地区,对县级道路依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景区旅游服务设施分布是否合理的问题,基于POI数据,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和空间相关性分析,结合百度地图热力图所反映的人口集聚情况,对聊城市东昌湖风景区旅游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购物与餐饮设施的分布数量最多,占各类设施数量的53.42%和28.57%,最邻近指数分析显示各类设施分布类型均为集聚型(R<1);各类设施以东昌湖东北部区域为集中分布区且在空间上有明显的重合现象,景区西南方向的设施分布与相邻区域形成了严重断层现象;各类设施的空间分布中心较分散,配套设施服务范围最广,占总体面积的24.4%,购物设施的方向性较弱,椭圆扁率为0.09;不同旅游服务设施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餐饮、娱乐和购物设施与其他各类服务设施相关性较高;各类设施与人口热度显著相关,对工作日人口热度贡献率最大的是配套设施,购物设施对休息日人口热度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8.
农家乐是新时期乡村发展的新业态,其空间分布影响区域旅游和乡村发展格局。已有研究主要基于传统调查或统计数据开展,随着互联网电子地图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为农家乐空间分布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撑。基于POI抓取技术获得北京市农家乐空间分布数据,运用加权几何平均算法和多维组合特征对北京市农家乐发展模式进行类型划分,探讨不同类型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家乐可分为8种类型,包括资源主导型、交通主导型、市场主导型、资源—交通主导型、资源—市场主导型、交通—市场主导型、强综合型和弱综合型,不同类型农家乐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显著。资源主导型、资源—交通主导型和弱综合型农家乐呈离散状分布,且主要位于生态涵养区,交通主导型农家乐具有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市场主导型、资源—市场主导型和交通—市场主导型农家乐呈环状分布,主要位于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强综合型农家乐主导分布在城市功能扩展区。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交通通达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家乐空间分布的解释度均在0.1以上且高于自然地理因素的解释度;生态涵养区农家乐以资源...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山东省1 207个旅游特色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分析方法,探讨了旅游特色村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经历慢速增长(2008—2011年)、中期过渡(2012—2013年)、快速增长(2014—2017年)阶段,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②空间密度呈“环山呈带,沿海多点”分布格局;形成环鲁中南山地丘陵外围旅游特色村高密度带,威海、青岛、五莲多点分布。③显著空间正向自相关,冷热点格局呈以鲁中南热点县域为中心,由热点至冷点向外辐射“三环两点”结构。④旅游特色村空间格局形成过程中,政府政策起主导作用,高级景区与客源起导向作用,致使旅游特色村空间格局呈沿山地集聚、沿河、绕城、环高级景区分布。  相似文献   

10.
以临安青山湖绿道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观察法、问卷调查、核密度估算法,分析游客游憩行为与其影响因素,探究青山湖绿道游客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郊野绿道的来访游客偏年轻化,以附近和主城区的中青年群体为主;气温和空闲与否成为游客出行的关键因素,秋季来访游客日均人流量呈倒“V”形走势,游客集中在14:00左右;空间的开敞度、可达性、铺装绿化程度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是绿道空间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游客的空间分布表明,游客的游憩行为受环境要素影响较高,观赏通行类游憩行为分布波动大,集中分布在路径型空间;静态休闲类游憩行为主要分布在面域型空间;文化消费类游憩活动集中在入口广场空间;而体育锻炼类游憩行为分布波动小。  相似文献   

11.
可随处取用停放的共享单车给居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空间带来挑战,研究其空间分布可以认识建成环境对共享单车出行的影响与机制.构建"5维度3类型"研究框架,基于开放大数据平台获取长沙市工作日分时段共享单车定位数据,引入"共享单车使用度"概念刻画共享单车使用空间,运用回归分析、地理探测器、 GWR等方法探究城市建成环境对共享单车使用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沙市共享单车使用与居住、商业服务业、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比重、 POI密度与多样性、路网密度、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等因素具有正相关关系,与距市中心距离和距公交站距离负相关.从建成环境5维度看,城市空间功能、设施密度、设施多样性、区位优势、距公交站距离在其各自维度内影响更为显著.不同类型建成环境因子影响力不同,呈现区域差异,其影响机制是以政府、企业和居民为主体,在外引力、基础力和内生力共同作用下,主体层、环境层、表现层三者有机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森林公园的空间分布,为森林旅游格局优化和森林公园的良性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将福建省30个国家森林公园和127个省级森林公园近似为点状要素后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基于GIS的相关分析功能,运用最邻近指数、不平衡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等方法,研究福建省森林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福建省森林公园的空间分布类型呈集聚分布状态,整体呈“带状集中,点状分散,东部沿海集中,西部地区分散”的格局。影响福建省森林公园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有人口密度、土地城市化率、公路通车里程以及政府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森林公园的整体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POI数据西安市商业集聚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城市商业活动的重要体现,研究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有利于了解该地区商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商业兴趣点(POI)数据和西安市路网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法、最近邻指数法、 Getis-Ord Gi*指数法,分析西安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安市中心城区呈现出"一轴多核"的商业分布模式,"一轴"指的是西安城市南北中轴线长安路,"多核"包括高新区商圈、小寨商圈、龙首原商圈以及解放路商圈;以路网为单元,对西安中心城区进行网格划分,识别商业街区冷热点分布,其中商业热点分布区域与商业密度中心分布总体一致,呈现出"中心高—外围低"的商业分布模式;各商业类型发展态势不均衡,餐饮类、生活服务类、休闲娱乐类分布范围较广,住宿类、购物类、金融类以及商务类分布范围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14.
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运用加权Voronoi图,定性、定量地分析了武昌区ATM整体空间和各街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及集聚分布.对ATM与人口密度、道路可达性、商业设施、金融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密度等多个要素之间进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各因子对ATM空间布局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解决ATM布局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手段.结果表明:人口密度、道路密度、金融密度等因子在全局及局部上影响着ATM的空间布局,而人口密度的影响最明显;ATM的集聚核区域及均匀分布区域落在空间正相关的热点区域,表现为高密度城市化发展水平越高,各影响因子对ATM的密度与集聚程度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探寻粮食主产区不同农业发展水平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差异,以黑龙江富锦市为例,采用GIS空间分析、地统计、景观指数方法分析农区与垦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上,农区与垦区居民点均属集聚模式,最高核密度分别为0.93和0.73km~(-2),农区居民点密集程度相对较高;2)规模分布上,农区居民点规模呈全局低值集聚,表现为大规模、小规模集聚和随机分布3种模式;垦区居民点规模呈全局高值集聚,显著性较低,主要为大规模集聚和随机分布2种模式;3)形态分布上,农区居民点斑块形态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随机特性,空间分异格局中的随机成分较高;垦区居民点斑块形态变化具有连续性和规律性,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空间结构分异较为显著。结合农区与垦区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提出差别化的居民点空间整治与重构模式,为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重构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休闲农业兴趣点(POI)大数据,运用Ripley's K函数、核密度估计和回转半径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郑州市休闲农业空间分布及其不同类型服务产品的分异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郑州市休闲农业空间分布整体上形成"一轴两带多核"的发展格局,局部热点区域分散分布,如惠济区的古荥镇、二七区的侯寨乡、新郑市的郭店镇等;各主类中农事体验类数量占比最大,休闲观光类和农业科技类次之,而乡村文化类和特色村镇类占比最少;休闲农业总体上呈显著聚集型分布模式,且不同的主类在多尺度上的空间聚集表现不同,农事体验类区位布局选择的空间尺度范围较大,农业科技类次之,而休闲观光类区位选择的空间尺度范围则最小;郑州市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总体上构成了距离城市中心约20~40 km的一日游圈层和60~80 km的二日游或多日游圈层。  相似文献   

17.
人为草原火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相关关系研究对于草原火发生、草原火管理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Ripley''s K函数对呼伦贝尔草原1976-1996年间发生的人为草原火进行了空间统计分析,确定人为草原火空间分布在年内主要发生月份和年际间均呈聚集分布;应用Kernel密度函数对人为草原火及其影响因素居民点、道路和农田的空间分布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原人为火分布广泛,热点区域主体在123.05-124.82°E、48.25-50.21°N之间;居民点、农田空间分布密度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道路的分布密度较农田和居民点分布更加均匀.人为草原火空间分布密度与居民点、道路和农田的空间分布密度呈显著性正相关,其Pearson相关系数依次为0.448、0.236、0.602 (P<0.001),火源因素(居民点、道路、农田)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呼伦贝尔草原人为火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贫困村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贫困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巨大障碍,同时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主要难题.按照国家精准扶贫的战略要求,基于重庆市1 919个市级贫困村数据,综合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算、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重庆市贫困村数量规模、空间分布类型、空间关联格局、空间密度、垂直分布等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重庆市贫困村比率为22.89%,贫困村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6.02%,贫困村数量占比、面积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国家级贫困区县、市级贫困区县、非贫困区县,贫困村多向库区、少数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集聚;(2)重庆市贫困村整体呈均匀分布的空间分布特征,全局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分布热点区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空间格局,具体表现为一个核心热点区,多个条、环带状热点区;(3)贫困村高程分布呈中间大两端小的"橄榄状"结构,低高程带、高高程带贫困村分布相对较少,中高程带贫困村分布较多.分布在500m以上山地地区的贫困村达78.8%,重庆市贫困村空间分布的垂直差异性具有典型的山地型贫困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景观格局特征和空间差异进行定量研究,为基本农田科学布局优化及国土空间规划提 供依据。【方法】以典型西南山地云南省基本农田数据为基础,在综合考虑省域和市域不同空间尺度基础上, 结合基本农田质量、坡度和地类综合分析,将景观生态理论方法与 GIS 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结果】德 宏州耕地质量等级最高为 8.49、怒江州最低为 11.70,耕地类型组合数最高为 5;省级尺下度景观分布基本农田 整体分布细碎,市级尺度下多样性指数以德宏地区最高为 2.0612、怒江州最低为 0.6215,结合优势度、均匀度 和集中度指数,德宏、西双版纳、大理、玉溪等地基本农田质量较高、分布多样性较高、分布均匀;省级尺度 下基本农田景观格局指数和耕地质量的全局 Moran''s I 指数值分别为 0.2052、0.0310,基本农田面积比值的全局 Moran''s I 指数为 0.6046,市级尺度下 Moran''s I 指数最高的为曲靖市 0.8145、最低为昭通市 0.3541。【结论】西 南高原山地基本农田景观格局总体分布细碎,质量等别差距大且高质量基本农田较少;在省级尺度下基本农田 质量关联性弱,在市级尺度下基本农田质量则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基本农田局部空间自相关聚类类型分 布与核密度分布相近,核密度值较高的地区空间关系呈正相关,核密度稀疏的低值区空间关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基于POI数据,收集新疆3463家农家乐信息,并将其分为经济型农家乐和星级农家乐,运用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探究各类型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各类型农家乐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① 新疆经济型农家乐、星级农家乐以及农家乐总体在空间上均表现为聚集的分布态势,且聚集分布特征的显著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