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西藏粮草复种模式不仅为牲畜提供牧草,而且还可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以冬青稞-芫根、冬青稞-雪莎、冬青稞-箭筈豌豆、冬青稞-油菜、冬青稞-燕麦和冬青稞-绿麦6种不同的粮草复种方式为研究对象,应用大田小区对比试验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复种牧草芫根、雪莎、箭筈豌豆、油菜、燕麦和绿麦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10 kg/667m~2+有机肥200 kg/667m~2处理与不施肥的处理相比,6种牧草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粗蛋白(CP)、粗脂肪含量(EE)和钙含量显著增加,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 0. 05),尿素与有机肥混施可以显著提高牧草产量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2.
从优良品种选育试验结果谈西藏冬青稞育种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对2003年自治区农科所冬青稞优良品种选育试验品种及对照品种产量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西藏冬青稞良种选育试验品种产量水平的变化趋势及特征特性,提出今后冬青稞育种目标是产量和质量并重,主攻早熟、抗倒、越冬性能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回顾了西藏冬青稞育种的历程,育种研究的是基本成果以及品种性状演替过程,总结了冬青稞育种的成就和基本经验,以及近两年来育种工作进展情况,提出青稞育种必须根据实际正确制定育种目标,合理选用亲本材料,改进育种方法等。为西藏冬青稞生产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的多元化市场经济对西藏冬青稞育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此,谈一些本人粗浅的看法与同行专家探讨。  相似文献   

4.
"冬青18号"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近年来选育的冬青稞新品种,因其早熟、高产、收获后可复种多种作物而在全区大面积示范种植,本文基于2017年"冬青18号"在西藏自治区4市复种工作的调研,就复种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抢收抢种,机械化收割耕种抢农时;因地制宜,科学确定最佳复种作物;专项支持,充分保障示范推广资金;统一供种,确保复种作物种子质量;全程技术支撑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8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做好冬青稞生产工作,对推动西藏自治区农业提质增效、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意义重大。未来的多元化市场经济对西藏冬青稞育种与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提高冬青稞的品种和产量、改善其良抗逆性和适应性、以满足西藏自治区农业发展、经济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农技服务》2016,(13):26-28
本文主要介绍2011-2016年西藏冬青稞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的技术手段方法以及近五年来育种工作进展情况,通过对采取的育种技术进行综述,并对取得的技术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和效益分析,总结了试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充分展示了十二五期间在冬青稞育种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7.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等位基因间序列差异最为普遍的类型,可作为一种高通量的遗传标记。利用Illuminai Select 9k SNP芯片对96个西藏冬青稞种质资源进行了SNP检测。结果表明,在分布于7条染色体上的7 000个SNP位点中,5 026个检测到了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71.8%;SNP聚类分析将96份西藏冬青稞种质资源聚成七大类群,种质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其变异范围为0.288~0.999,平均值为0.771。96份西藏冬青稞种质资源间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基础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8.
在70年代冬青稞复种圆根,80年代冬青稞复种雪莎、小油菜、黑豌豆的基础上,我们从90年代初至今,开始了冬青稞套种箭舌豌豆,复种蚕豆试验,收到①稳收原来粮食产量②多收很多优质牧草③生物培肥地力④改善农田生态⑤来年增收的一举五得的很好的效益,现在把它全面介绍给大家,供大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
对近几年选育的冬青稞品种在不同环境和年份间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发现其生育期在拉萨环境下显著长于林芝环境,并且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均显著长于对照品种,目前尚未实现早熟冬青稞品种的选育。单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单产等相关性状在林芝环境下优于拉萨环境下,且这些性状在环境中并不稳定,易受环境影响。随着冬青稞亲本筛选和更换,千粒重已经得到显著改良,所有品种的千粒重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果洛"。  相似文献   

10.
钼酸铵在大豆上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钼酸铵大豆上的应用效果,笔者进行了其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东台市中等肥力的土壤且栽培管理同常规一致的条件下,用0.2%浓度的钼酸铵拌种及在大豆开花盛期用浓腰0.2%的钼酸铵进行叶面喷施,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盐城市2010年夏熟作物越冬期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梦森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2):35+39-35,39
2009年冬季盐城市经历了低温寒潮雨雪冰冻和持续连阴雨天气,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和渍害,对夏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对盐城市2010年夏熟作物越冬期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为未来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干旱地区土壤、气候特点,结合当地条件制定的定植穴铺膜、间作绿肥、越冬防寒等果树旱作综合配套技术,使幼树定植成活率由33% 提高到88% ,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46% ,含水量提高26% ,节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刘帆  高萌  刘艳  吕阳 《农学学报》2022,12(5):65-69
根据2020/2021年度冬季(12月—翌年2月)咸阳市12个国家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对比1959—2019年冬季的气候标准值,总结分析咸阳市2020/2021年度冬季的农业气象条件及其对主要农作物和设施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咸阳市2020/2021年度冬季气温偏高、北部负积温不足、降水偏多、日照偏少,期间阶段性出现了大范围低温寒潮、寡照等农业气象灾害,其中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大降水量突破或接近历史极值,总体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弊大于利;(1)气温偏高,有利于冬小麦增加分蘖,但小麦也得不到抗寒锻炼,易出现冻害;(2)北部负积温不足,使冬小麦和油菜对春季低温更敏感,也使果树休眠期推迟,降低苹果坐果率;(3)光照偏少,寡照日数多,大棚内温度低,大棚蔬菜生长受阻,出现生长减缓、落花落果,遇到寒潮天气时极易出现冻害,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4)冬季低温寒潮天气有利于杀灭虫卵,减轻病虫害;(5)2月下旬的首场透墒雨,增加了土壤含水量,为春季农业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陈建美  刘飞  刘晓冉  张琦  刘思梦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134-135,139
利用1987—2017年铜梁区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资料,统计铜梁区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分析铜梁区光能、热能、水资源以及气象灾害情况。结果表明,近31年铜梁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区域性气候有所差异,便于发展立体农业。区境内海拔低于400 m的地区可适宜发展一些对光温条件要求较低的热带作物、果品、林木等,其余地区可发展喜温作物。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抗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抗寒力强是冬小麦能够在严寒地区生长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温度低,积温不够,一般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土地利用率低,因此提高冬小麦的抗寒性对农业,特别是高寒地区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冬小麦抗寒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抗寒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抗寒性机制研究、抗寒性育种及栽培研究等情况,提出了我国在冬小麦抗寒性研究中的不足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和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确定影响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在区域尺度上划分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域,为改进冬油菜生产布局,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种植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多年不同油菜品种地理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和长序列气候数据,筛选影响冬油菜种植分布的潜在气候因子,采用基于DEM的小网格推算法建立潜在气象因子空间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利用MaxEnt模型分析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确定影响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象因子,模拟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的潜在空间分布概率,并划分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域。【结果】潜在气象因子对冬油菜种植分布的总贡献率达到0.89,按贡献率大小确定影响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包括:年平均温度、负积温、极端低温、最冷月最低温度、最冷月平均温度;冬油菜在北方旱寒区潜在分布概率为0-0.84,按其分布概率将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区域划分为4个等级:不适宜种植区域、次适宜种植区域、适宜种植区域和最适宜种植区域;冬油菜种植北界,大抵以吉林南部、内蒙古南部、新疆南部为界限,与传统冬油菜种植北界相比较,向北推进了1 200 km,纬度由39°N提升到45°N。【结论】北方旱寒区超过50%的地区都可以种植冬油菜,冬油菜种植区北移是可行的,且具有很大的扩展潜力,冬油菜将成为北方旱寒区重要的油料作物。这将突破原有传统的冬油菜种植区划,改变冬油菜生产的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17.
黑龙港地区主要农作物生产的技术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衡水市桃城区邓庄乡8个材249个农户5种主要农作物生产的投入产出调查资料为依据,应用统计最大生产函数模型对小麦、棉花、夏玉米、春大豆、夏大豆生产的技术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益在5种作物中最高,其余依次为棉花、夏大豆、夏玉米、春大豆;技术效益总体上随投入量的增加而提高;小麦、棉花、夏大豆、夏玉米、春大豆的技术增产潜力分析为26.8%、39.4%、41.8%、45.1%和54.5%。  相似文献   

18.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对西北寒旱区冬油菜越冬率、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钾肥配合施用能有效促进冬油菜生长及提高抗寒性.磷钾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比不施肥处理增高了4.4%,其越冬率达到98.36%,比不施肥处理提高了5.76%.单施氮肥的越冬率比不施肥处理降低了2.8%,表明冬油菜冬前应少施氮肥,避免苗期过旺生长;适当的磷钾配施可提高冬油菜干物质的积累,增强冬油菜的抗寒性,提高冬油菜的越冬率,从而使冬油菜群体增大;同时磷钾配施可使冬油菜的角粒数、千粒质量增加,最终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对1959~2009年商水县中等强度及以上冷空气活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除夏季的7月份外,其他月份均有不同程度冷空气活动,以秋、春、冬季为高,活动频率分别为40%、32%和24%,而春、夏、秋、冬季伴有≥0.1 mm降水的概率分别为69%、75%、44%、39%;年度冷空气活动次数与活动频率之间有很好的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潮褐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后效及去向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在华北平原地区,研究肥料氮在两个轮作季四茬作物中的后效和去向。【方法】采用田间微区15N示踪试验,前茬设置5个氮素水平:0、75、150、225、300 kgN•hm-2(表示为N0、N75、N150、N225、N300),副处理为小麦品种:科农9204和河农822,共计10个处理。【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后三茬作物均能吸收利用第一茬冬小麦残留在土壤中的15N标记肥料。第二茬夏玉米、第三茬冬小麦和第四茬夏玉米对残留15N的利用率分别为6.5%-14.1%、0.9%-2.9%和1.2%-1.6%。四茬作物的叠加利用率显著高于氮肥当季利用率,N75、N150、N225和N300处理叠加利用率分别是53.8%、58.7%、58.6%和55.8%(第一茬为河农822小麦品种);60.0%、61.3%、60.9%和55.2%(第一茬为科农9204小麦品种)。经过四季作物种植后,土壤剖面中仍有22.3-96.2 kgN•hm-2的氮素残留,残留率为22.1%-32.8%,累积总损失量可达9.3-55.3 kgN•hm-2,损失率为8.9%-18.6%。【结论】在小麦当季,高施氮量条件下肥料主要残留在土壤中,后茬作物可以吸收土壤残留氮肥。土壤中15N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茬口的增多有垂直向下运移的趋势,第一茬作物品种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