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氮素转化与利用的影响,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在夏玉米季不同生育时期以无机肥(CF)为对照,测定秸秆(ST)、猪粪(PM)和沼渣(BR)3种有机物料等氮量还田处理的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以及微生物量氮以及玉米产量等指标,并通过室内培养测定不同物料还田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结果表明:从对土壤总量影响来看,添加3种有机物料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土壤全氮含量,成熟期PM、BR和ST处理分别比CF提高16.62%、9.14%和8.60%。从氮素形态来看,PM处理可以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在玉米扬花期和成熟期分别提高37.05%和75.86%;BR处理可以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土壤铵态氮提高16.83%。3种有机物料还田均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ST、PM和BR分别比CF高出15.76%、14.84%和17.85%。从不同有机物料还田的土壤氮矿化速率来看,PM和BR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氮矿化速率,分别比CF高出33.53%和12.93%,ST处理的土壤氮矿化速率最低(0.03~1.06 mg/(kg·d))。就产量与氮肥吸收而言,PM处理玉米产量比ST处理提高8.10%,PM和BR处理氮肥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CF和ST处理。3种有机物料还田均可提高土壤全氮水平,但在土壤氮素形态和氮矿化速率上有差异。在3种有机物料处理中,沼渣处理最有利于增加土壤无机氮含量,猪粪处理对于促进土壤氮矿化效果最佳,秸秆则显著减弱了土壤中氮的矿化速率。综上,猪粪和沼渣还田在提高土壤供氮能力、促进氮矿化与促进氮肥吸收上均显著优于秸秆,猪粪还田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2.
中亚热带典型红壤区土壤氮矿化动力学参数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素矿化是土壤氮循环的重要环节,土壤氮矿化参数对于正确评价土壤供氮潜力和指导土壤氮素管理有重要意义。采用35℃淹水厌氧短期培养法研究了中亚热带典型红壤丘陵区五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氮素的矿化作用。利用双一级动力学模型(双氮库模型)对矿化过程进行拟合与比较,并利用土壤理化性质对氮矿化动力学参数进行估测。结果表明,土壤氮素快速矿化主要在淹水培养前7 d,于28 d矿化曲线即趋于平稳;双氮库模型能很好的拟合氮矿化作用。菜地、稻田、荒地、林地和茶园土壤的易矿化氮库矿化势分别为85.9 mg/kg、184.4 mg/kg、64.5 mg/kg、37.0 mg/kg和11.4 mg/kg,其占全氮的比率分别为5.77%、8.65%、4.42%、3.31%和1.25%,其易矿化速率常数分别为0.31、0.58、0.15、0.07和0.17(1/d)。应用双氮库模型拟合的易矿化氮库矿化势和易矿化速率常数与土壤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p H和碳氮比有显著相关性;利用全氮及p H两变量能较好地预测氮矿化势和矿化速率常数,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对氮素矿化动力学参数估算具有更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生物羊粪对烟株农艺性状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在团棵期、旺长期和采收期分别测定了烟草的农艺性状,并采集烟株根际土壤,以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土壤样品中微生物数量,并测定了土壤的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每公顷烟田施用生物羊粪3000 kg、一体肥300 kg、硫酸钾150 kg、硝酸钾60 kg,在烟株旺长期,烤烟的平均株高、茎围、叶片数与叶面积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8.03%、3.46%、4.07%与2.45%;根际土壤中微生物菌落总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6.92×105 CFU/g;细菌与放线菌菌落数分别比对照增加46.11×105 CFU/g;细菌与放线菌菌落数分别比对照增加46.11×105、2.22×105、2.22×105 CFU/g;脲酶、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2.45%、11.04%与3.95%;蔗糖酶较CK减少了3.31%。由此可知,施用生物羊粪,可增加烟株根际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进而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寒地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寒地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还田量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增加还田量利于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还田量4.5t/hm2和还田量9.0 t/hm2的处理在水稻产量、有效穗数、千粒重等方面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还田量4.5t/hm2并配施纯氮45 kg/hm2的处理除外)。在寒地稻草还田中以还田量9.0 t/hm2并配施纯氮135 kg/hm2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吉林农业科学》2016,(1):59-63
土壤氮素是农作物氮素营养的主要来源,而土壤的供氮能力与土壤氮素矿化的过程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土壤氮素原位矿化测定的试验,研究吉林省黑土0~20 cm土层在玉米整个生育期的土壤氮素矿化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黑土0~20 cm土层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氮素矿化的无机氮总量为56.15 kg/hm2,其中铵态氮为24.36 kg/hm2,硝态氮为31.79 kg/hm2。土壤氮素的矿化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和水分的增加,氮矿化量也相应增大。其中当温度为20~25℃,含水量为22%左右,且土壤干湿交替时最有利于氮素矿化。因此温度、水分对氮矿化速率有明显正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供试土壤分别采自日本山形县农业试验场(土壤A)和鹤冈市吉田农户的水稻田(土壤B)。将两种水稻土分别与硅酸钙和硅酸混合,在密闭条件下恒温培养4周,测定施硅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在培养土壤中加入^15N标记硫酸铵以评价施硅对加入土壤中氮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1周内,施用硅酸钙1g.kg^-1,2g.kg^-1与不施硅相比,土壤 fu lk 0。2-0。3,NH4^ -N总积累量分别增加20%,26%(土壤A)和9%,11%(土壤B),土壤氮净矿化速率分别增加26%,35%(土壤A)和13%,13%(土壤B)。处理间差异在培养开始后的第1周大于第4周,硅酸对土壤pH及氮矿化速率没有影响,两种硅肥对施入土壤中氮的去向均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揭示,硅酸钙促进土壤氮矿化的原因不是硅元素本身,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增加土壤pH而加速氮的矿化。  相似文献   

7.
秸秆还田对连作烟田土壤性状及烟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北方烟田多年连作而产生土壤肥力衰退、产量下降等问题,试验通过大区对比方法,于2009-2010年在黑龙江省汤原烟区连作5年烟田土壤上进行玉米秸秆还田试验,研究其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烟株生长的影响。试验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设置4500kg/hm^2和7500kg/hm^22个秸秆用量,以常规施肥为对照。于烤烟主要生育期测定土壤理化性状及生物学性状、植株养分状况,并进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含水量,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促进烟株生长,提高烤烟产量5.4%-12.9%。秸秆还田4500kg/hm^2的处理对改善连作烟田土壤性状及促进烟株生长的效果好于秸秆还田7500kg/hm^2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蔗田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及矿化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N通量的质量平衡原理,以台糖1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测定第一年(新植蔗)和第二年(宿根蔗)土壤有机氮年矿化量、有机碳年矿化量和矿化率.结果表明,第一年蔗田土壤有机氮矿化量、有机碳矿化量和矿化率分别为115.22±15.77、1644.32±224.97 kg/hm2(3.59±0.49) %;第二年蔗田土壤有机氮矿化量、有机碳矿化量和矿化率分别是107.46±11.02、1478.59±151.65 kg/hm2(3.63±0.37) %;蔗田土壤有机氮年矿化量、有机碳年矿化量及耕层土壤有机碳年矿化率两年的平均值分别为111.34、1561.46 kg/hm2、3.61 %.第一年与第二年的土壤有机氮矿化量和耕层土壤有机碳矿化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土壤有机碳矿化量是第一年大于第二年.  相似文献   

9.
植烟黄壤供氮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烤烟生长期间植烟黄壤的氮素矿化及供氮特征,为烟草氮素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两块有机质含量存在差异的黄壤试验田,每块试验田设休闲、植烟不施氮、植烟施氮90kg·hm-2、植烟施氮120kg·hm-24个处理,采用埋袋法进行田间原位培养。【结果】在烤烟生长期间,不施肥植烟土壤氮矿化存在两个高峰,一是在烤烟旺长期(烤烟移栽后42d左右),二是在烤烟打顶后(烤烟移栽后77d左右)。在烤烟生长期间,随着时间的推进矿化氮累积量增加,至烤烟移栽91d左右,矿化氮累积量趋于平缓。有机质含量为15.5和23.7g·kg-1的不施肥植烟土壤累积矿化量分别为80.4和88.5kg·hm-2,打顶后土壤矿化氮量占其矿化氮总量的58%、65%。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氮素矿化动态影响不显著,肥料氮的施用导致土壤氮矿化动态波动幅度增大,在烤烟生长前期形成净固定,对烤烟生长后期土壤净矿化产生显著正激发效应。【结论】调控烟草生长后期土壤氮素矿化,能够减少烟草生长后期土壤氮素供应;减少烟草生长前期土壤无机氮固定,促进烟草生长前期无机氮释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烟草生长后期土壤氮素供应过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山西土壤氮矿化势与供氮量的预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应用短期好气培养法进行山西土壤氮矿化势(N#-0)与土壤供氮量的预测。结果表明,供试样本的N#-0范围在20.58~47.38μg·g#+(-1),平均32.51μg·g#+(-1);N#-0占土壤全氮量的2.65%~4.91%,平均3.65%。耕层土壤可矿化氮量为46.35~106.65kg/hm#+2,平均73.2kg/hm#+2。N#-0、全氮量和有机质三者之间都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建议以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预测土壤的供氮量。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mount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on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and related enzyme activities were studied by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of rice straw returning to the field,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decomposition of rice straw returning to the field was discussed. Completely randomized experiment of the two factors of the three levels was designed, and a total of nine treatments of indoor soil incuba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Full amount of rice straw was applied to the soil in this simulation experiment and different amounts of brown sugar and urea were added in the three levels of 0(no carbon source and nitrogen source), 1(low level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and 2(high level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different amount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to the rice straw could increase the soil carbon content. Compared with T0 N0, the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of T2 N2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170.48%; the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T1 N2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58.14% and the free humic acid carbon contents of T0 N2, T1 N1 and T2 N0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56.16% and 45.55% and 47.80%,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ose of treatments at later incubation periods. The addition of different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could promote the soil enzyme activities. During the incubation period, all of the soil enzyme activities of adding sugar and ure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0 N0 treatment. Therefore, the addition of different amount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to rice straw returning could improv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content,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and soil enzyme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2.
研究冷浸田秸秆还田和腐熟剂不同施用量对水稻的应用效果.采用观察秸秆还田后表观性质、测定稻杆断裂拉力、水稻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数量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冷浸田上单独使用秸秆还田或秸秆还田+低量腐熟剂,可增加土壤碱解氮、有机质、水溶性碳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但在提升水稻产量方面作用不大;秸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可以加快稻秆腐烂速度,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并显著提高微生物碳和土壤可溶性碳含量;秸秆腐熟剂用量增加(4 kg/667m2),可加速稻秆腐烂速度,有效提升冷浸田水稻产量(10.1%),且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微生物量氮周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土壤重要的活性养分库。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周转特性,探究施肥对土壤养分转化与供应能力的影响。【方法】对田间长期单施或配施无机氮肥(N)、无机磷肥(P)、无机钾肥(K)、有机质循环(C)及1/2秸秆回田(S)的试验进行采样分析,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量氮周转及水稻产量变化。【结果】施用磷肥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氮周转速率以及作物产量,比未施用磷肥处理平均提高了13.2%、33.1%、31.2%及173.4%。单施有机肥也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作物产量,比对照提高了36.1%、28.1%和68.1%,但微生物量氮周转速率降低了4.3%。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氮周转速率及水稻产量,NPKC和NPKS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周转速率及水稻产量分别比对照高40.1%、26.3%、177.1%、204.1%和36.1%、20.9%、192.9%、203.3%。【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提高土壤活性养分库,增强土壤养分转化和供给能力,提高稻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秸秆和秸秆炭对黑土肥力及氮素矿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实现我国典型黑土区玉米秸秆有效还田与协同提高肥料氮素养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东北黑土区春玉米种植体系为研究对象,在4年田间连续定位试验基础上,利用15N示踪技术结合淹水培养试验,研究秸秆和秸秆炭对土壤肥力与氮素矿化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对照、单施化肥(N1)、N1+50%玉米秸秆(N2)、N1+100%玉米秸秆(N3)、N1+相当于50%玉米秸秆还田的玉米秸秆炭(N4)、N1+相当于100%玉米秸秆还田的玉米秸秆炭(N5)。结果表明:与N1处理相比较,N2、N3、N4、N5处理均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且等量秸秆还田处理高于相当于等量秸秆还田的秸秆炭处理,其中100%秸秆还田分别显著提高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15.1%和23.1%(P0.05);不同处理方式综合土壤肥力指数(IFI)由高到低依次为N3N5N4=N2N1,秸秆、秸秆炭还田可显著提高土壤综合肥力(P0.05);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量和矿化率随着秸秆和秸秆炭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2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23.4%和22.9%,N3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53.0%和35.8%(P0.05);N2、N3、N4、N5处理下外源肥料15N的矿化量和矿化率分别显著提高了66.5%和50.0%、213.3%和279.0%、39.4%和36.3%、92.0%和40.0%(P0.05),且随着秸秆炭还田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土壤氮素矿化指标与土壤有机质、总氮、碱解氮、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都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玉米秸秆、秸秆炭还田均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可协同提高土壤氮素矿化水平,且提高来自外源化肥氮占土壤矿化总氮的比重,其中以100%秸秆还田处理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秸秆还田和氮肥减量对稻田土壤养分、碳库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秸秆还田配合氮肥减量处理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水稻产量。与单施纯氮270 kg·hm-2处理相比,等氮量的秸秆还田配施纯氮240 kg·hm-2处理的稻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总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P<0.05)增加了33.86%、13.83%、54.64%、21.60%、33.81%,而铵态氮、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碳含量分别显著(P<0.05)减少了13.69%、49.22%和32.36%。在产量方面,秸秆还田配施纯氮240 kg·hm-2的产量最高,较秸秆不还田不施氮肥处理和秸秆还田不施氮肥处理分别显著(P<0.05)增产57.90%、62.22%。在本试验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纯氮240 kg·hm-2为最优的秸秆还田配合氮肥减量模式,对改善土壤养分、增加土壤碳库、提高水稻产量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江淮地区稻油轮作制度下,秸秆还田后土壤养分物质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合肥地区主栽油菜品种皖油14秸秆进行还田,水稻品种选用丰两优一号,设计微区模拟试验和大田定位试验,分别测定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生长期的土壤养分和产量因素。[结果]微区模拟试验中,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较大,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秸秆还田提高了水稻产量,各处理较空白对照增产55.54%~159.26%。大田定位试验中,土壤有机质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降低,三者的变化幅度分别为3.27%~9.24%、-12.44%~-42.00%和-38.70%~-49.21%。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移栽后秧苗分蘖及生长无不利影响,且提高了水稻的结实率和产量。[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探讨稻油轮作制度下的物质循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模拟培养试验,添加水稻秸秆及由此热解产生的生物质炭,分析亚热带典型旱地土和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及氮素矿化的变化动态,探讨添加不同处理方式的水稻秸秆对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35 d后,与对照(CK)相比,添加生物质炭处理,旱地土MBC、MBN、矿化氮量分别增加了34.6%、163.1%和6.4%;水稻土MBC没有明显差异,MBN和矿化氮量分别增加23.0%和15.1%。添加秸秆处理,旱地土MBC、MBN分别增加了90.4%和203.8%,矿化氮量却减少了22.2%;水稻土MBC、MBN、矿化氮量分别增加了13.4%、19.9%和7.3%。研究阐明了生物质炭添加对农田土微生物生物量氮和氮素矿化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土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却因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而略有不同;水稻秸秆添加对微生物生物量均有促进作用,其促进程度基本高于生物质炭,而对氮素矿化的影响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稻麦轮作条件下连续秸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菌剂对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定位实验的方法,以长江下游典型地区扬州市宝应县为研究区域,分析了稻麦秸秆连续5年全量还田以及还田配施快腐菌剂对耕地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秸秆长期全量还田有利于提升水稻产量,降低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增加;2)秸秆还田同时配施秸秆快腐菌剂能够进一步提升秸秆还田增加水稻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3)水稻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孔隙度、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钾呈显著正相关。总之,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土壤性质,配施秸秆快腐菌剂能够进一步提升秸秆还田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9.
长期施肥对两种稻田土壤微生物量氮及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土壤有机氮和微生物量氮(MBN)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并对土壤质量演变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旨在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MBN和酸解有机氮(AHON)及其组分的影响。【方法】以湖南省新化县和桃江县两个稻田肥力长期定位试验点的土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和酸解-蒸馏法分别对土壤的MBN及AHON进行了测定。【结果】不施肥处理(对照)土壤的MBN含量分别为30 mg•kg-1(新化)和28 mg•kg-1(桃江)。与对照相比,单施化肥对土壤MBN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化肥配施有机肥则显著提高了土壤MBN的含量。AHON占土壤全氮的69%~89%,是土壤氮的主体。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AHON含量及其组分有显著的影响。对照处理的土壤AHON含量在新化和桃江两试验点分别为821.54和1 471.35 mg•kg-1。化肥配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AHON及其组分中的氨基酸氮(AAN)、氨基糖氮(ASN)和氨态氮(AN)的含量。与对照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使土壤酸解未知氮(HUN)的含量有所降低,而使非酸解性氮(NHN)的含量有所增加。土壤TN与MBN和AHON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土壤MBN与AHON和氨基态氮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土壤氮素含量的提高和演变与施肥措施密切相关,化肥配合有机肥施用能提高土壤有机氮及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增加了与土壤微生物密切相关的氨基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