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司是社会的缩影,其信用状况折射出社会整体信用水平。公司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它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建立、市场经济的进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资源的优化配制和公民的福扯。因此,重视公司信用的法律规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拟从法律角度,论述公司信用的概念和提升公司信用水平的理念,旨在为构建我国良性公司信用法律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构建民商法信用体系是法律在信用缺失时对信用道德的逆向调整,有助于在特定时期内维持或提升社会信用。但通过提高法律底线而维护的道德往往缺乏内生动力,因而在完善信用体系的过程中法律应明确其作用范围,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本文以民商法信用体系为视角,在综合分析民商法与信用道德的基础上,提出建构民商法信用体系的具体建议,以期为完善民商法信用体系做出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3.
王亚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532-4533
从情感理念、尊严理念、公平理念和价值理念等4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理念进行了分析,指出应该消除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的隔离,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市场经济中不良信用形成的三大原因是:重复建设导致企业出现支付危机;企业集团虚化导致不良信用产生;泡沫经济逐渐破灭使社会信用受到严重破坏。重整信用,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减少重复建设,建立信用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的理念获得广泛认同。当前我国社会的信用危机已成为制约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信用权是一种独立的人格权,通过民法典构建完整的信用权制度,有助于完善社会信刚体系井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应在未来民法典上确立信用权的独立人格权地位并给予直接保护,不断完善信用权制度。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我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是离不开农民工的参与的 ,但农民工却始终没有被他们为之效力的城市所接纳。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最大阻碍就是户籍制度 ,社会歧视及农民工与土地的关系也阻碍了他们与城市的融合。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旧的户籍制度 ,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工的社会身份 ,是农民工最终融入城市社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经步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市场机制开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信用交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交易方式,各种信用交易方式不断扩大,银行信用贷款、企业赊购和个人信用消费行为日益增多。然而,在信用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社会信用秩序混乱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2002年东三省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相当高。  相似文献   

8.
揭示了山东潍坊坊子区文明信用户的创评理念与模式,对潍坊坊子区文明信用户创评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对文明信用户创评的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文明信用户创评既能使农民得到实惠,又能充分展现农户的良好形象,成为村民个人品德、家庭关系、致富能力和社会声誉等各方面的一种综合评价,受到了农民的重视。家家争当文明信用户在坊子区农村已蔚然成风。山东潍坊坊子区文明信用户的创评活动,极大地调动起了农民群众的信用意识,"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逐步加强,良好的农村信用氛围正在形成。农村信用环境的好转,有力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因其生活的低层性和工作的边缘性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群体。这一群体数量巨大,其素质的提高不但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也与社会整体的进步息息相关。因此,最大限度地将社会资源服务于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广泛的共识。文章首先对中国城市公共图书馆在为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城市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的制约因素,给出了利用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农民工群体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水平、生活理念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已经发生较大改变。但由于自身社会资本的缺失、制度性排斥以及社会记忆的二重性,他们面临着与父辈同样严峻的社会认同困境:在身份认同上,市民倾向与农村依恋的矛盾心态明显;在职业认同上,自我期待与职业成功存在现实差距;在文化认同上,乡土文化的记忆与城市文明的张力凸显;在地域认同上,城市与农村归属的模糊认知。解决这些困境,需要从"制度建设、资本扩容、福利改革、心理慰藉、文化适应"五大路径重塑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1.
程伟  张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114-11116
以河南Z村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从村落终结的视角出发,从村落社会交往、村落权利的重构两个方面研究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村落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结果表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社交中心普遍出现外移现象,已经超出农村"熟人社会"的范围,促使传统社会关系网络的"差序格局"被打破;他们主动参与村落权利的建构过程,表现出更多的政治热情和对现代民主观念的践行;农民工返乡创业既加速了中国小农经济的解体和传统农民的分化,也是实现农民自身终结与村落终结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契机。  相似文献   

12.
韩春生 《北京农业》2011,(12):227-228
为进一步加强河北省丰润区村级债权债务的管理,2010年初笔者和区农牧局监管中心6名同志组成村级债权债务调查小组,历时近1年时间深入镇(乡)、村,对丰润区近几年来的村级债权债务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3.
外出务工对农业发展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佳智  贾志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736-12738
农民外出务工这种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推进而出现的一种经济和社会现象近年来倍受瞩目。对陕西G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得出目前和未来的农村劳动力状况令人堪忧,传统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容乐观的结论,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保护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已经满足不了村民的需求,加上保护意识、文化传承意识不强,许多村民将年久失修的传统建筑拆旧建新.同时,大量原住民进城务工,使文化得不到传承,传统村落的数量正在逐年迅速下降.如何妥善处理原住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一大难点.笔者对乐安县东坑村进行实地调研,以原住民对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为视角,寻求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15.
罗章  王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382-15384
在阐述农村信息化的内涵以及其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剖析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困境:一是农民参与度不足,农村信息平台使用效率偏低;二是信息资源建设滞后,无法适应农民对信息的实际需求;三是农村信息平台交互性较差。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探讨了社会资本要素对在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其中农民与信息之间的"信息关系"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参与网络"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乡规民约"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增加了管理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路径选择:一是将"技术网络"植入乡村信任体系,促进农民对信息化建设的认同与支持;二是增强信息平台的交互功能,提升农民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参与度;三是引导与利用乡规民约的管理权威,完善信息化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16.
朱艳  何咏志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2):164-166
环境污染问题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它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经济与社会问题。本文以江苏S村为个案,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分析了一个处于发展过渡期的村庄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并运用贝尔提出的环境分析方法,从物质、观念和实践3个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村一品"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已成为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途径,但是"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更多的是针对于第一产业,并不能有效解决产业链延伸和附加值增加的问题。该文通过引入三产融合理念,探寻三产融合视角下"一村一品"的创新发展路径。【方法/过程】阐述三产融合内涵,总结目前我国"一村一品"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以北寮村发展情况为例,通过案例分析法提出"一村一品"与三产融合相结合的发展路径。【结果/结论】在"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引入三产融合理论,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和发展,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提出扶持龙头企业,持续创新发展农民合作社,建立三产融合创新机制、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一村一品"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荣多  赵邦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710-5711
将正规小额信贷与民间信贷进行对比,发现内生于中国农村经济生活中的民间小额信贷具有降低交易成本、化解金融风险、适应性强等方面的优势,因此扶持发展民间小额信贷才能使更广大的农民获得金融支持才能够真正建立普惠性金融体系,提出建立乡村范围社区银行是未来民间小额信贷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相关概念辨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880-17882
从“农民工”概念与社会歧视、“新生代”与社会阶层流动、“新生代农民工”的性别指向3个方面辨析了农民工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工”字,主要由“打工”一词演化而来;“农民工”虽然是带有歧视含义的概念,但反映了某个社会阶层真实的生存状态;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实际上只是农民工二代,其相对社会位置基本未变;中国社会流动的不公正在包括新生代农民3-在内的“穷二代”与“富二代”、“官二代”之间,可能会造成社会阶层板结化,并导致对立阶级的出现;新生代农民工正以“女多男少”的性别结构,颠覆着其父辈对“男外女内”式传统性别关系的心理认同;由性别差异导致的有关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社会难题,都将直接关系到能否建设符合人性的道德伦理框架,以及能否将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水平稳健地提升到现代化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在对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加快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农村消费信贷、转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和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几条扩大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的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