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施用有机物料对草甸型水稻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施用生物菌肥和农家肥两种有机物料对草甸型水稻土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用有机物料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容重下降,总孔度增加,田间持水量增大,大小孔隙比例协调;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含量,培肥土壤.其中,生物菌肥效果明显.从产量和培肥土壤综合效果来看,生物菌肥和化肥配施是最有效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施用微生物菌肥时对番茄根系活力、对土壤可持续养分相关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微生物菌肥的番茄土壤中有效氮、磷的指数升高,在施用微生物菌肥的同时配施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可以增加番茄的生长、抗胁迫能力并且逐步提高土壤的可持续性肥力。  相似文献   

3.
多功能微生物复合菌肥在晚稻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研究了双季晚稻施用自制多功能微生物复合菌肥对土壤微生物含量、土壤酶含量和有效NPK含量及水稻稻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225 kg/hm2复合菌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不仅优于施用120 kg/hm2纯氮+120 kg/hm2氧化钾的增产效果,而且节约肥料成本870元/hm2。施用复合菌肥后,土壤中微生物优势菌群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土壤酶活性增强,速效N、P、K的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向植烟土壤中增施解磷菌、解钾菌生物菌肥,明确其对烤烟生长发育和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石林县进行了单独施用解磷菌生物菌肥(T1)、单独施用解钾菌生物菌肥(T2)、混合施用解钾菌、解磷菌生物菌肥(T3)和不施用生物菌肥(CK)处理试验,分析各处理对烤烟产质量和根际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生物菌肥的施用,尤其是解磷菌、解钾菌肥的混合施用,使产量和产值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1%和15.1%,促进了烟株的生长发育,明显提升了经济效益。(2)生物菌肥能改善烟叶内在化学成分,使烟叶还原糖和钾元素含量分别提高了35.8%和53.7%。(3)混合施用解钾菌、解磷菌处理使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4种生物酶类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0.2%、95.6%、119.4%和29.0%。【结论】适宜的解磷菌、解钾菌生物菌肥的施用是改善烟株营养,促进烟株生长发育,增加土壤磷素、钾素供应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牧禾生物菌肥在杂交中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俊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428-3428
对牧禾生物菌肥在中稻杂交稻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菌肥均能促进水稻个体发育,增加有效分蘖数和千粒重,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适合修文植烟土壤的微生物菌剂。以云烟87为材料,通过在修文烟区施用微生物菌剂,研究了其对土壤生态和烤烟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菌肥能增强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及有机质含量;施用生物有机肥的烟株农艺性状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施用益生源健康肥的烤后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高,比对照高了37.0%;施用生物菌肥的烟株根际土壤理化性质较强,同时经济效益好。综合而言,生物菌肥在改良土壤的同时,提高了烟叶产值。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土壤添加剂对太湖流域稻田面源污染的控制效果,选用生物炭、微生物菌肥和硝化抑制剂三种土壤添加剂作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其单独施用及两两组合配施对水稻生长、产量、肥期田面水养分动态、养分吸收利用以及土壤肥力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添加剂处理均可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并表现出增产效果,生物炭添加处理、微生物菌肥与生物炭组合处理及生物炭与硝化抑制剂组合处理水稻产量分别较施肥对照处理提高了57.5%、66.1%和45.4%。各添加剂的施用对植株吸氮量的影响不显著,仅微生物菌肥与生物炭组合处理显著提高了氮回收效率,但是所有添加剂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生理效率,生物炭处理和微生物菌肥与生物炭组合处理效果最佳,各添加剂处理对水稻的磷素吸收利用没有影响。微生物菌肥单施处理提高了水稻基肥期田面水氮浓度,而其他处理则表现为显著降低,特别是与生物炭的组合处理;蘖肥期各处理对田面水氮浓度影响不大;穗肥期除生物碳与菌肥配施处理外,其他各添加剂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田面水氮浓度。添加剂处理还略微增加了基肥期和穗肥期的田面水总磷浓度,但差异不显著。各添加剂处理对收获后土壤肥力指标没有影响。综合产量、氮肥吸收以及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微生物菌肥与生物炭组合处理可促进水稻生长,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有效降低水稻生育前期氮素流失风险,缩短养分流失风险期,并能维持土壤肥力,值得应用于太湖流域稻田的面源污染控制上。  相似文献   

8.
为指导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生产过程中有机肥合理施用,分析对比了施用5种不同类型有机肥的水稻产量、土壤肥力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处理产量最高,有机肥源为酵素菌肥和酵素液肥的处理产量较低,产量分别比生物有机肥处理降低了23.4%和19.6%。生物有机肥和酵素液肥处理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较高。经济效益分析表明生物有机肥处理每667 m2收益增86.9元,酵素菌肥和酵素液肥处理每667 m2增收分别为317.8元和414.4元。综合考虑土壤肥力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生物有机肥和酵素液肥是较为合理的有机肥源。  相似文献   

9.
<正>在寒冷的冬春季节,使用生物菌肥不仅可以活化在土壤中被固定的营养元素,而且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但不可盲目使用,应根据不同的棚室土壤环境来确定,否则很可能会花了钱却收不到效果。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冬春季节生物菌肥的施用技术。1.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过大或不足都会影响生物菌肥的施用效果。因为生物菌肥内的生物菌大部分是好氧菌,它在土壤见干见湿时生命力才活跃。所以,施用生物菌肥后一定要注意合理浇水,最好选择晴天上午浇小水,这样不仅能提高地温,还能通过放风排湿。  相似文献   

10.
生物有机肥在温室水果黄瓜上的施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果黄瓜为试验材料,探讨"易高活"活性生物有机肥对水果黄瓜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施用发酵和未发酵的生物菌肥都能显著降低土壤pH、电导率,增加有机质和速效氮贮量,降低水果黄瓜亚硝酸盐含量。发酵生物菌肥的增产量略高于化肥。相对于未发酵生物菌肥,相同用量的发酵生物菌肥肥效较快,可作为追肥,未发酵的生物菌肥肥效较为滞后,可作为基肥,两种施用方法的生物菌肥施用量在150~200 k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不同施肥下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连续4年的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红壤丘陵区稻田上,土壤氮素来源以施肥带入为主,占土壤氮素总收入95%以上,氮素带出以作物吸收和氨挥发损失为主要途径;水稻对氮素吸收利用与氮素形态关系密切,早稻对无机氮吸收利用好于有机氮,晚稻对有机氮利用优于无机氮;对水稻4年产量统计分析,单施有机肥(M)处理与化肥(NPK)处理具有同等的产量效果,但有机肥料处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了土壤生产力;单施有机肥(M)处理氮肥利用率达37.8%,化肥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氮肥利用率为35.1%,而单施化肥(NPK)处理氮肥利用率仅为25.7%.  相似文献   

12.
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对有机与无机培肥措施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旱作区农田土壤细菌群落对有机、无机培肥措施的响应机制,以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培肥措施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持续8 a的有机、无机培肥显著影响土壤基本理化性状指标,降低土壤碳氮比。所获得的细菌序列46 531条,分属于3 494个土壤细菌OTUs,共分为58门、67纲、143目、271科、639属、435种;但不同有机、无机培肥措施下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占35.91%~42.03%,是土壤细菌的优势菌门。化肥配施牛粪、化肥配施羊粪处理下土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湾菌门(Chloroflexi)等的相对丰度均与对照间有极显著或显著差异。细菌前10门的相对丰度在化肥配施黄腐酸钾、生物有机肥等低量外源有机碳处理下,两者间无显著差异。低量外源有机碳配施化肥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对照处理间的相似度较大,而牛粪配施化肥与羊粪配施化肥处理间的土壤菌群结构相似度较高。土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与土壤pH、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呈负相关;第一、二排序轴能分别在累积变量78.67%、97.49%上揭示土壤细菌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土壤细菌多样性、丰富度与土壤理化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土壤pH和碱解氮是影响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高低的主要驱动因子。旱作区中长期有机和无机培肥措施下,外源有机碳输入数量及有机肥类型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13.
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翻压紫云英后化肥减量施用条件下不同施肥方法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22500kg/hm2后,配施80%化肥,底肥:分蘖肥:穗肥=5:5:0,与习惯施肥方法相比,早稻和晚稻收获后土壤中有效氮分别平均增加5.6%和9.8%;而底肥:分蘖肥:穗肥=3:4:3更有利于提高有效K含量,分别平均增加8.9%和13.2%;配施60%化肥,按底肥:分蘖肥:穗肥=5:5:0施肥显著增加早稻收获后土壤中有效K含量,增幅为27.1%;肥料全部用作分蘖肥时降低晚稻或早稻收获后土壤有效N、K含量;配施60%~80%化肥,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施肥方法底肥:分蘖肥:穗肥=0:7:3最佳。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在江淮流域5 年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下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矿质氮的变化,为该地区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和水稻施肥结构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施化肥比较,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0~20 cm 土层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有显著影响,显著减少了水稻施蘖、穗肥后土壤铵态氮含量,但提高了水稻生育期土壤氮素的表观盈余量。在本试验条件下,连续5 年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中,水稻产量随逐年增加。等氮量下,不同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但从第4 年开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水稻产量高于HY,HECF和HEDM分别比HY增加氮肥利用率14.7%和8.6%。等氮用量下,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提高了水稻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减少了土壤矿质氮损失,增加了土壤氮素表观盈余量,提高了氮肥利用率。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实现水稻增产稳产、氮肥增效的合理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5.
餐厨垃圾堆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餐厨垃圾堆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及其在水稻田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不施肥为对照,在等氮的条件下,设置了化肥、餐厨垃圾生化一体机处理尾料堆肥化产品(餐厨堆肥)、猪粪有机肥及鸡粪有机肥4个处理,测定水稻不同发育时期生长指标、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餐厨堆肥、化肥处理都能显著增加水稻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其中,餐厨堆肥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9 379.63 kg/hm2,较对照、猪粪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分别增产19.40%和12.95%;此外,水稻考种结果显示,餐厨堆肥处理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高于其余各处理组,千粒重和结实率略低于猪粪、鸡粪有机肥处理,但均无显著差异;土壤数据测定结果显示,餐厨堆肥处理在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速效氮的提升上优于猪粪、鸡粪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较猪粪、鸡粪有机肥处理分别提升19.87%和11.64%,土壤速效氮含量从分蘖期至黄熟期均高于其余各施肥处理,且在分蘖期、抽穗期、黄熟期显著高于猪粪有机肥处理。综上,餐厨堆肥可以确保水稻的生长和产量,且在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的提升上优于猪粪有机肥,具备推广和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不同肥料组配施用对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晶  王亚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77-1177
[目的]为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进行生物菌肥和菌糠配施试验,设生物菌肥+菌糠(A肥)、有机肥+生物菌肥(B肥)、有机肥+菌糠(C肥)、有机肥+生物菌肥+菌糠(D肥)4个处理,以有机肥+尿素为对照(CK),研究不同肥料的组配施用对马铃薯的影响。[结果]大署率为处理D〉C〉B〉A〉CK,4处理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3.62%、33.01%、21.00%、2.47%;蛋白质含量处理B最高,处理D其次;维生素C含量为处理D〉B〉A〉C〉CK;叶绿素含量为处理D〉B〉C〉A〉CK,4处理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8.82%、4.1.17%、35.29%、7,9.41%。[结论]处理D(有机肥+生物菌肥+菌糠)肥效最好,使马铃薯生长量提高,并能明显促进马铃薯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措施对黄泥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合理科学利用提供参考,在湖北省孝昌县单季稻区利用田间试验研究6种施肥措施对黄泥田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对黄泥田土壤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的影响显著,对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在6种施肥措施中,以化肥+畜禽粪肥配施黄泥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分别为23.06 g/kg、1.34 g/kg、111.66mg/kg、30.77mg/kg和148.33mg/kg,且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措施(P0.05);稻谷和稻草产量也最高,分别为9 638.38kg/hm~2和11 118.39kg/hm~2,也显著高于其他施肥措施(P0.05);水稻的综合农艺性状好。因此,在黄泥田水稻生产过程中,采用化肥和畜禽粪肥配施可有效培肥其土壤,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8.
培肥复垦宅基地土壤酶和微生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培肥措施对废弃宅基地土壤化学性质、酶、微生物特性的影响,为农村闲置废弃宅地基的复垦利用、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采用多种培肥模式(化肥、有机复合肥、有机复合肥+菌肥、有机肥、有机肥+菌肥)对宅基地复垦土壤进行处理,分析培肥后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特征,利用酶总体活性指标(Tatal enzymatic activity index,TEI)对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肥力水平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复垦培肥后,有机肥、有机肥+菌肥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其中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5.22%和25.27%;土壤转化酶、脲酶、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脱氢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土壤三大菌群中的放线菌数量极显著增加,分别为试验前的2.64和2.77倍;土壤酶总体活性指标(TEI)值为5.04~11.09,除与全磷、碱解氮、过氧化氢酶、细菌和真菌总数的相关性不显著外,与其他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施用有机肥或有机肥+菌肥是研究区宅基地土壤较适宜的改良措施,同时TEI可以很好地评价不同施肥措施的优劣。  相似文献   

19.
粪肥增施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不同用量粪肥增施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在等氮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开展盆栽试验,通过系统分析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水稻收获后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以及水稻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田面水无机氮素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对粪肥增施的最佳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施用尿素(192.8 kg·hm-2,以N计)的基础上,增施0.75倍粪肥(相当于增施N 115.1kg·hm-2)的效果最佳,秸秆产量、籽粒产量、穗数、分蘖数、株高、秸秆吸氮量和籽粒吸氮量等指标均达到最高,与单施尿素相比,分别提高36.2%、46.4%、12.1%、16.1%、0.7%、48.5%和56.3%;氮素利用指标(氮素利用率、氮肥贡献率、氮肥农学效率和土壤氮素依存率)得到显著优化(P<0.05);追施穗肥后田面水中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0.4%和10.3%,表明适量增施粪肥会有效降低田面水中氮素的流失风险。另外,增施粪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铵态氮含量随粪肥增施量的增加而提高。研究表明,在施用化肥基础上增施0.75倍粪肥,可最大程度实现水稻增产和氮素利用效率的提升,同时降低氮素流失风险。研究结果可为水稻生产中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The quantity of soil microbes and the structure of ammonium oxidizing bacterial (AOB) community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dilution plate counting and most probable number method (MPN), and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respectively.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ended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soil microbes and alter the AOB community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with no fertilizer application (CK). Among the eight fertilizer treatments, soil samples from the treatments of mineral fertilizers (e.g., N, P, K) in combination with farmyard manure (M) had greater number.s of soil microbes and more complex structure of AOB community than those receiving mineral fertilizers alone.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es (PCA) for ammonium oxidizing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showed that the eight fertilizer treatment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PCA groups (PCA1 and PCA2). For the soil sampled after rice harvest, PCA1 included NP, NM, NPM and NPKM fertilizer treatments, while PCA2 was consisted of CK, N, M and NPK fertilizer treatments. For soil samples collected after wheat harvest, PCA1 was consisted of M, NM, NPM and NPKM fertilizer treatments, while PCA2 was composed of CK, N, NP and NPK fertilizer treatments. For a given rotation, the richness of AOB community in PCA1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PCA2. In addition, AOB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more complex in the soil after rice harvest than that after wheat harves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 resulted in substantial changes of soil microbe number and AOB community. Furthermore, mineral fertilizers (N, NP, NPK) combined with farmyard manure were effective for increasing the quantity of soil microbes, enriching AOB community, and improving the soil biofert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