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农民科技需求与解决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科技需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必然反映,也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动力因素之一。通过研究黑龙江省院县共建10个县3 a科技专家大院农民咨询记录,分析了新时期农业生产中农民科技需求总体状况、满足农民科技需求的方式、内容。阐述了黑龙江省通过实施院县科技合作共建,建科技园区、办专家大院、推致富项目、搞科技培训的"四位一体"科技帮扶模式,有效地实现科研与生产、专家与农民、科技与农业有效对接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天津农业科学》2015,(7):82-85
虽然各个国家的农业发展阶段、经济环境、政策支持均有不同,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自产生发展100多年以来,却极大地促进了农业资源的整合和科技传播。笔者分析了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人才培养、社员教育、政府支持、科技成果推广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和作法,可为进一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合作共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技推广十大模式之一,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源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帮扶十弱县,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与县(市、区)签约共建,双方共赢。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在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过程中,促进了农民素质提升和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也为巩固千亿斤粮食产能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科技成果只有通过转化才能成为现实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重要纽带。文章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开展的院县共建科技专家大院成果推广模式为例,阐述了其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保障体系建设及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简述了其在增强科技支撑作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完善支持院县共建科技专家大院建设的政策措施、建立多元化支持院县共建科技专家大院建设的投入机制等对策和思路,以期进一步加强院县共建科技专家大院建设。  相似文献   

5.
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及促进增收可行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几个主要单因素对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科技等多因素联动创新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可行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而农民获得科学技术的渠道较有限。农业科技部门下乡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宣传、指导、培训和进行科技示范等,是逐渐推广和普及农业科技的主要途径,也是使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策略,为此。翠云区农技中心2000年以来加大了农村农业科技培训指导工作,对提高农民科技含量、农业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赵连明 《河南农业》2016,(23):119-120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农业科技也在不断进步,对农业的发展推动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和应用相互转化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完善的现代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与应用转化体系,不仅能够将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农民所需的技术,而且有利于科技转化为农业成果,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基于此,分析现代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与应用转化的现状、体系创建存在问题及体系构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科技发展规划与战略研究成果的交流、推广和转化,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进程和农村实用新技术的推广,进一步发挥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2009年本刊特推出《科技情报与现代农业增刊》,报道科技发展规划与战略研究的成果和关注现代农业科技进展,探讨科技信息资源如何充分开;  相似文献   

9.
岳文斌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9):67-69,83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我国养羊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阐释了肉羊产业化及科技创新体系的科学内涵,总结了目前养羊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向,并以加快养羊业的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就我国养羊业的产业化发展和建立肉羊产业化科技创新体系提出了新的构思。  相似文献   

10.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如何在科技扶贫中发挥作用,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是摆在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结合辽宁省农科院多年来在科技扶贫中与阜新市开展的科技共建活动谈几点看法和认识。 一、充分认识科技共建既是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又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指出: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关键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结合,研究和开发一大批关…  相似文献   

11.
肯定了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对福建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永春县为例分析了影响闽台农业科技合作与转化的相关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计算出影响永春芦柑生产科技进步的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并据此给出进一步促进闽台农业科技合作与转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农技人员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对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天津市农业科技人员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析科技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行为及影响因素,旨在探明促进京津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协同机制。结果表明,科技人员参与成果转化的意愿十分强烈,但现阶段京津冀农业科技成果协同转化还缺少相应的扶持政策和共享平台,现有的管理体系、激励机制不完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成果转化进程。建议从完善制度体系、创新激励机制、搭建协同转化平台、培育专业人才4个方面构建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3.
杜长鸿  罗增海  张亚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8002-8003,8006
分析了青海省农业科技通道建设存在的制度不健全,人员队伍素质偏低等问题,指出建立和完善农技服务通道、反馈通道和评价通道是建设新型现代农业科技通道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建立以"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为主线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与科研实力不匹配,造成科技成果大量闲置,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成为当务之急。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创新是加快农业科技转化的关键。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本文从科技和推广人员需求角度,采取专家座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指出转化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完善激励机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激励机制不健全是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而激励政策不明确、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激励目标失当和激励手段缺位是其主要表现;现阶段,应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继续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创新和改革。  相似文献   

15.
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走甘肃特色农业科技进步之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对甘肃区域发展战略的理解,立足甘肃省情,探讨了在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中,甘肃农业科技需以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重点,走甘肃特色农业科技进步之路。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加快云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意义,对云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等促进云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在明确了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农业科技的强有力支撑这一基本观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农业科技在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认为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同时兼顾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及推广2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五新"(即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农机具)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要管理措施与运行机制,总结了近3年来在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方面所取得的工作进展与成效,并系统分析了农业"五新"推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新时期农村"五新"成果与技术推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转化 推动江苏农业现代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章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关系,分析了江苏在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如应用需要强化、成果转化效果不佳、主体作用有待增强和产学研紧密合作的体制机制活力不足等,并提出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培育农业科技创新转化领军单位、建设高水平科技园区等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模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模式的正确选择,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文章立足于黑龙江省,研究了当前主要的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模式,分析了影响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一些关键因素,如市场环境的变化长期稳定的科技政策、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资金的投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