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栽培技术 1、“两垄一平台”栽培技术模式。具体做法是:把原65cm或70cm的两条小垄合成130cm或140cm的一条大垄,在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其单行小行距为35~45cm,种植密度较常规栽培每公顷可增加4500~6000株。  相似文献   

2.
1玉米大垄双行高产栽培该栽培模式将原来的两条小垄(垄沟宽为60cm)改为一条畦面宽100~110cm的大垄。垄上种植两行玉米,小行距40cm、大行距60~70cm,垄间形成自然通风透光通道,有效解决了田间郁闭问题,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3.
1、“两垄一平台”栽培技术模式具体做法是:把原65cm或70cm的两条小垄合成130cm或140cm的一条大垄,在大垄上种植舣行玉米,其单行小行距为35~45cm,种植密度较常规栽培每公顷可增加4500~6000株。  相似文献   

4.
大豆130 cm大垄高台密植试验结果表明,130 cm垄上6行密植栽培比65 cm垄上双行栽培,产量增加15%,效益增加6.5%,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5.
开展玉米130 cm大垄纵横通透不同密度高产栽培模式试验性研究。结果表明:玉米130 cm大垄纵横通透不同密度高产栽培模式较普通130 cm大垄栽培模式增产效果显著,增产幅度达4.84%~12.66%。  相似文献   

6.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品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经实践证明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适宜的品种和合理的栽培密度是此项技术成功的关键。本文探讨了适合大垄双行栽培的品种及其栽培的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的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引进美国大豆平作密植的基础上,与我省传统垄作相结合而形成的栽培技术.其特点:一是变常规垄为大垄,即把常规垄(垄距60~77cm)3垄变2垄或2垄变1垄,其垄距为90~105cm或120~140cm;二是在垄上实行多个窄行种植,一般种植4~6行;三是密度增加,比常规栽培密度增加30%左右,一般为35万~45万株/hm2.其大垄窄行密植的关键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8.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是一项能够充分发挥边际效应、提高光能及水肥利用率、显著提高产量的栽培技术;试验表明,在同样施肥水平下,大垄双行栽培比常规清种栽培增产7.1%~8.4%;适当增大密度可增产23.8%~34.3%。  相似文献   

9.
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是小垄变大垄,增加土壤库容,平作改垄作,有利于排涝,是旱涝综防的栽培模式。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模式在大豆生产上推广应用已有六年,已逐步为广大种植户接受。但在实际生产中也有一些因素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增产效果。在品种选择、密度设计、耕作、施肥、病虫草防治等方面仍存在许多技术措施不到位,田间作业标准水平不高,导致增产效果不显著。因此必须正确把握好实施过程中各项配套技术措施要点,做到良种良法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的增产优势。现把"大  相似文献   

10.
不同玉米品种110 cm大垄栽培密度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索出适合于肇东市玉米大垄双行栽培的主栽玉米品种的合理密度,进行了玉米110 cm大垄园区密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农华101种植密度为63 750株/hm~2和飞天358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这2个处理产量最高,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一、栽培技术 1、"两垄一平台"栽培技术模式.具体做法是:把原65cm或70cm的两条小垄合成130cm或140cm的一条大垄,在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其单行小行距为35~45cm,种植密度较常规栽培每公顷可增加4500~6000株.  相似文献   

12.
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增效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传统的65cm或70cm垄作玉米,两垄变1垄,垄距为130cm或140cm,垄上种双行,大行距90cm或100cm,小行距40cm,形成宽窄行栽培。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较一般栽培增产80~100kg,同时降低玉米含水量3~4个百分点,提高了玉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密度和肥料对旱地芸豆品种经济性状及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芸豆品种群体结构动态变化,构建芸豆施肥模型,采用密度试验和"3414"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芸豆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其经济性状和产量表现不同。小粒型品种表现出随密度的增加产量持续增加,大粒型品种随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增加后降低。试验品种大红芸豆‘YD混1’的最佳种植密度为9.75万株/hm2;氮、钾肥对芸豆产量的影响表现为随使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磷肥对芸豆产量的影响表现为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芸豆的推荐施肥量为氮肥48.93kg/hm2,磷肥45kg/hm2,钾肥55.28kg/hm2。芸豆栽培中合理的群体结构和最佳的施肥量及其配比是提高芸豆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非洲菊,别名扶郎花、太阳花,为菊科扶郎花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原产地为非洲南部德兰士瓦,其适应性强,容易栽培,花瓣有红、橙、黄、黄绿、红褐等颜色,是目前国内外最重要的鲜切花品种之一。1、土壤及定植床的准备土壤要深翻30cm,施入充足的农家肥,用蒸汽或药剂消毒后做床备用。可以做成高10~20cm,宽1m的高床,定植2行;也可采用大垄式栽培,垄宽40cm,2垄间距30cm。2、定植温室内栽培一年四季均可定  相似文献   

15.
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增效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传统的65cm或70cm垄作玉米,两垄变1垄,垄距为130cm或140cm,垄上种双行,火行距90cm或100cm,小行距40cm,形成宽窄行栽培。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较一般栽培增产80~100kg,同时降低玉米含水量3~4个百分点,提高了玉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玉米通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通透栽培技术是通过调整行距、缩小株距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增加密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一项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其栽培模式是:在70cm垄上,第一垄偏右20cm种植,第二垄偏左20cm种植,依此类推,从整体上看形成了小行距40cm,大行距2个50cm,即100cm的模式。宽裕的空间促进了空气的顺畅流通,  相似文献   

17.
甘薯垄作栽培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垄栽能为甘薯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水、肥、气、温的土壤条件,对块根的形成和膨大都有良好的作用,是甘薯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县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对垄的大小和种植密度概括为六句话,即垄距1m,垄高33.3cm,垄面宽40cm,每垄栽双行,株距26.6cm,667m2栽苗5000株。在一般情况下,垄作比平作增产9.95%~14.2%;在夏秋多雨的情况下,可增产29.8%。垄作栽培的好处:①加深了土层疏松肥沃的土壤,通气性比平作  相似文献   

18.
粮饲兼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粮饲兼用玉米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下栽培密度的试验,得出粮饲兼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在大垄宽70cm、小垄宽40cm时的最佳种植密度为51000株/hm^2,即株距35cm。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水平,拜泉县于2005年开始进行了玉米通透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4年来在全县示范推广面积达1.44万hm2,总增产达4508.9万kg,总增收实现6763.35万元,有效的带动了全县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为进一步完善玉米偏垄通透栽培模式,针对适宜偏垄通透栽培的品种鑫鑫1进行了密度筛选试验,以筛选出最佳的偏垄通透栽培密度为4760株/667m2,产量达到728.48 kg/667m2.  相似文献   

20.
广东冬种马铃薯粤引85-38最适密度栽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密度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的主要因子之一。为探寻冬种马铃薯主栽品种粤引85-38在广东的最适栽培密度,完善其商品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通过比较6种不同栽培密度下(株距分别为18、20、22、24、26、28cm)粤引85-38的不同产量和商品薯率,发现其在广东冬种的最适栽培密度为株距20~24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