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稀奇事     
“木牛流马”俱乐部一位叫金锋的老人,凭着《三国演义》中对木牛流马百余字的描述,做了一个“木牛流马”雏形,并和黑龙江庄河步云山温泉签下协议,成立了“木牛流马”俱乐部,制造各种大小、样式不一的木牛流马。其中最大的一个木“木牛流马”500余斤,外型和古籍中“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的记载非常相似。据了解,游客可以在该俱乐部亲身体验诸葛亮木牛流马的神奇。  相似文献   

2.
<正>相传木牛流马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和流马。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曾使用木牛流马运送粮草。其载重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既不饮水,又不吃料,昼夜运转不停,为蜀国十万大军运送粮草。不过,它们确切的制作方式、样貌现在不明,后人对其亦有不同的解释。后代的“木牛流马”只是后人在揣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的仿制。在此过程中,也诞生了大量的“木牛流马”自走玩具。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独轮手推车发明予汉代,这是既有文献与图像可征,又为刘仙洲、史树青诸先生所著文考证过的,今日已成为定论。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前人也多认为是一种独轮车。然而木牛、流马是诸葛亮的一项重要创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说:“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蜀记》载晋李兴祭诸葛亮文,其中说到他造的“木牛之奇,则非般模。”对之均推崇备至。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在评价诸葛亮的成就时,有“工  相似文献   

4.
声音太大     
诸葛亮是个精通奇门八术的人。其中有一项特长就是口技。却说这一日诸葛亮正与刘备在帐中议事,诸葛亮突然想放屁.又怕被刘备听见。不好意思。他灵机一动。道:“主公,为了调节一下气氛。我学啄木鸟叫给你听怎么样?”刘备点点头。诸葛亮模仿啄木鸟叫了两声,趁机把屁给放了。  相似文献   

5.
岭南闲情     
“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的由来,意外收获,接待者  相似文献   

6.
《百姓》2003,(5)
人们常说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智慧,当然不同的民族对智慧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中国人所代表的东方智慧观念,与洋人的西方智慧观念有很大差距。西洋人心目中的智慧人物,无非亚里士多德、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之流,都是理论家、发明家、创造家。中国人心目中的智慧人物是谁?大家会不约而同地说:“诸葛壳”。诸葛亮有什么发明?没有;有什么创造?也没有;提出过什么理论?还是没有(孙武还有部《孙子兵法》)。中国人把诸葛亮视  相似文献   

7.
正《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拥有非常强大的可读性以及可研性。其中诸葛亮这一核心人物更是全书的重点,也是作者理想化的化身。诸葛亮的形象如果去细细品味,会别有一番滋味。《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位高人雅士,是非常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为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这一个角度看到了诸葛亮的伟大,并据此成为儒家的典型形象代表。本文着重从诸葛亮的智慧以及其治理国家两个方面简单探讨了诸葛亮的形象,其中重点说明其在智慧方面的形象,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个人能否成为国际法主体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个人是国际法上客体、国内法上主体”的观点是错误的 ,立法性国际法主体与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具有统一性。从我国的条约实践看 ,我国有承认个人为部分国际法主体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9.
说起领导者情商一一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但你知道诸葛亮这把鹅毛扇是谁送给他的?是干什么用的?是他老婆送给他的。这上面除了画着帮助他排兵布阵的八卦图以外,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让他遮脸用的,因为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是喜怒形于色的人。这可不行,作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倒不是说你要掩盖自己,要有面具,你首先应该是一个能够把握自己情绪的人,是能够控制和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这是一个移情的道具。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农业发展主体。“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承载着中国农业农村的未来。作者认为,农民正在加速演化成新时代的一个新的职业群体,地方农林高等院校有必要通过创建“农民发展学院”这样一个专门机构来培育高素质农民,引领农民培育走上科学化、专业化、专门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三国时期,有诸葛亮用草船前往曹营“借箭”的非凡之举,这也使得他才智过人、精通谋略的声名远播。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许多精明的农民也学会了“巧借之术”,请看——  相似文献   

12.
陇南市礼县地处甘肃东南部,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总面积4299.92平方公里,总人口51.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是48.5万人,占总人口的93.67%。礼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殷末、周时的秦人发祥地,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三次伐魏的古战场皆在县境内。礼县山川秀美,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其中有大黄、当归、黄芪、半夏、党参等中药材,被誉为礼县的“五朵金花”。就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却还有着6.14万绝对贫困人口和10.11万低收入人口,全县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500元,是甘肃省典型的国扶县,发生在去年的“5.12”地震,更使得该县经济遭受了严重重创,扶贫的任务更为艰巨。  相似文献   

13.
猪肉较为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就是“瘦肉精”等违禁添加剂含量超标,造成消费者食用后产生中毒现象。在政府相关部门对“瘦肉精”管制政策的实施下.生猪“瘦肉精”残留超标率虽然有明显下降的趋势.但“瘦肉精”中毒事件仍时有发生。既然“瘦肉精”等违禁物质是在生猪生长过程中摄入的.则从饲料加工开始到生猪屠宰以前.所有接触饲料、药物和生猪的主体为非法使用瘦肉精被监管方。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京.有一个“低碳”族生活据点颇为引人注目.这就是三元牛奶为北京“低碳”族量身打造的“低碳”生活圣地——三元极致庄园.这是一个纯天然的种植园,在这里人们可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自由耕种.北京的资深“低碳”族已经在此实践了一年的“低碳”生活,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5.
《农家致富》2014,(7):63-63
如果“时间去哪儿”是一个社会话题.引得人们对家庭、对社会的反思.那么“农民工去哪儿”就是一个社会话题中的政治话题、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已经为“农民工去哪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艰巨长期浩大的工程,既有“硬件”的要求,如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又有“软件,,要求.即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其中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因为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没有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根本谈不上是新农村,也谈不上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有一个很有影响的口号,叫作“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那个时代要急于“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是那种“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的道路.而农民没有这种积极性.教育农民的口号便喊响了。  相似文献   

18.
王浩 《农家顾问》2011,(4):26-27
“走出来一看.这里突然多了这么一幢房子,没看见它建,怎么会突然有呢?”“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个集装箱.当时就纳闷我们村里干嘛搬来这么大一个集装箱啊?”“开始营业后.才发现里面居然是一个跟城里一样的超市。”  相似文献   

19.
为维护农村食品安全.工商总局将严格食品经营主体的经济户口和档案管理.逐步健全完善农村食品经营者“电子档案”.实现与“经济户口”的有效对接.并逐步运用计算机对“经济户口”实施网络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北京农业》2011,(2):41-42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个“间谍家庭”有四口人。也就是说.有“八只眼睛”在从事间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