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曾琼  刘德春  刘勇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3,33(17):5133-5140
角质层是植物与外界的第一接触面,而角质层蜡质则是由位于角质层外的外层蜡质和深嵌在角质层中的内层蜡质两部分构成。植物角质层蜡质成分极其复杂,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综述了有关植物角质层蜡质的化学组成信息,探讨了目前植物角质层蜡质化学成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了角质层蜡质成分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
木霉菌作为植物根际重要的益生菌,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抗病抗逆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木霉的抑菌机理主要包括竞争作用、寄生作用、抗生作用和诱导抗性作用,本文主要对木霉在宿主植物根际的定殖模式和抑菌机理及对植物的诱导抗性两个方面阐述木霉的植物益生菌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角质层包括角质和蜡质,是覆盖在花、叶和非木质茎等植物地上部分器官的一层疏水性脂类物质,具有限制植物体内水分过度散失、抵御紫外辐射、防止病虫害入侵等功能,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生物与非生物逆境过程中起到重要保护作用。角质层结构以及化学组成是影响其生物学功能的主要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综述了植物角质层的结构组成、生物学功能及其常用分离方法,并对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角质层生理作用及其生物学功能方面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叶面吸收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途径内在机制及影响因素尚不清晰。本研究采用化学分离法将冬小麦叶角质层分为7个不同组分,通过比较不同角质层组分对菲和芘吸附的影响,揭示角质层分离组分的组成和结构对菲(Phenanthrene,PHE)和芘(Pyrene,PYR)吸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冬小麦叶角质层中除可提取脂质蜡质外,还含有丰富的聚合脂质角质,其含量是蜡质的1.3倍。角质层中被糖类包裹的角碳并非连续分布,而角质则连续分布。角质层各组分元素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其非极性组分主要是角质,极性组分主要是糖类。冬小麦角质层4种组分对PHE的相对吸附系数大小顺序为:角碳>角质>角碳-糖类复合体>蜡质,对PYR的相对吸附系数大小顺序为:角质>角碳>角碳-糖类复合体>蜡质。这可能是由于角碳中芳香碳较为丰富,更易与PHE和PYR发生特殊的π-π吸附作用,而角质中含有较高水平的无定形石蜡,为PHE与角质中的柔性长烷基链基团之间的疏水作用提供了分配介质,由于蜡质含量较低,表现出较低的吸附系数。此外,角质层组分吸附系数与碳含量呈正线性相关,而与氧含量、极性指数呈显著负线性相关。研究表明,角碳和角质是PAHs的主要存储介质,由于角质层蜡质含量较低(9.6%),蜡质组分对PAHs的吸附贡献最低。角质层组分碳含量越高,其对PAHs的吸附能力越强,而角质层组分氧含量和极性指数越高,其对PAHs的吸附能力越弱。  相似文献   

5.
从植物组成抗性与诱导抗性两个方面,回顾了植物抗瘿螨的研究进展。其中,组成抗性研究已较为透彻,本文从遗传、组织结构与形态、代谢产物3个方面进行综述;而诱导抗性从诱导抗性方式论述,主要有瘿螨取食、化学物质诱导和机械损伤3个方面。诱导抗性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6.
木霉菌作为植物根际重要的益生菌,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抗病抗逆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木霉的抑菌机理主要包括竞争作用、寄生作用、抗生作用和诱导抗性作用,本文主要对木霉在宿主植物根际的定殖模式和抑菌机理及对植物的诱导抗性两个方面阐述木霉的植物益生菌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植物诱导抗性是指植物抵御各种外界不良生存环境的能力,包括对不同病虫害、各种不良环境因子以及对各种物理和化学刺激的抵抗能力等,是植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遗传性状.本文归纳总结主要植物诱抗剂及植物诱抗性作用机制,为利用植物诱导抗病性提高植株抗性,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和改良土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植物的诱导抗性及生化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植物诱导抗虫性和抗病性的最新研究发展,及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虫害诱导的挥发性物质在调节植物-害虫-天敌三营养关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诱导抗病的重要机制是产生植保素,与植物共生的菌根真菌也能诱导植物抗病并且累积植保素.对植物自身抗性机理的深入研究将为合理制定作物病虫害控制策略,培育广谱持久抗性的作物新品种奠定基础.利用植物自身抗性控制作物病虫害是最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作物表皮蜡质作为一种综合抗性指标,在最近几年成为国际上一个研究热点。极长链脂肪酸类物质(VLCFA,Very-Long-ChainFatty acids)及其衍生物是植物表皮蜡质的重要成分,在增强植物抗旱保水能力、提高抗冷性、改良作物品质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该文介绍了表皮蜡质的主要成分,表皮蜡质和VLCFA在植物抗逆过程中发挥的功能,以及表皮蜡质的合成通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植物诱导抗性的机理和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物诱导抗性作用防治植物病害,具有系统性、持久性、前瞻性、可控性和预防性,还可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保护环境。是现代植物病害防治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植物诱导抗性的机理和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为给研究蜜本南瓜角质层与贮藏特性之间的关系,以蜜本南瓜为试验材料,建立一套适合南瓜角质层的GC-MS分析方法。蜜本南瓜表皮蜡质用氯仿进行提取,再进行GC-MS分析。鉴定出11种烷烃,7种脂肪酸,7种酯类和1种萜类。角质分析采用MeOH-HCl试剂,蜜本南瓜角质所得的单体产率为90%。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为探索茶树对农药残留的抗性机制,[方法]在已筛选出低农药残留量的乌龙茶种质资源的基础上,该文研究了茶树叶片表面特征、解剖结构与不同品种抗农药残留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茶树品种对农药残留的抗性与叶尖形状、角质层同栅栏组织厚度的比值、角质层同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上表皮同角质层厚度的比值有较密切关系.[结论]低农残的茶树资源具有如下特征:叶尖急尖、角质层同栅栏组织厚度之比低、角质层同海绵组织厚度之比低、上表皮同角质层厚度之比较高;反之为高农残的茶树资源.  相似文献   

13.
在已筛选出低农药残留量的乌龙茶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本试验研究了茶树叶片表面特征、解剖结构与不同品种抗农药残留的关系,初步明确了茶树对农药残留的抗性机制:茶树品种对农药残留的抗性与叶尖形状、角质层同栅栏组织的比值、角质层同海绵组织的比值、上表皮同角质层厚度的比值有较密切关系。低农残的茶树资源具有如下特征:叶尖急尖、角质层同栅栏组织厚度之比低、角质层同海绵组织厚度之比低、上表皮同角质层厚度之比较高;反之为高农残的茶树资源。  相似文献   

14.
水分是果蔬中含量最丰富的成分,对于维持果实感官品质以及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采后果实由于被切断了组织与母体的联系,使得果实水分因蒸发和呼吸作用而减少,继而引发了包括失重、皱缩、变色、软化、易遭受病原菌侵染和加速衰老等一系列问题,大大降低了采后果实的耐贮性和抗病性,并直接影响到果实的商品价值和经济价值。尽管采前、采收、采后众多因素均会影响采后果实水分的丧失,但作为控制水分流失的直接屏障,表皮组织在果实水分保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以果实表皮组织作为切入点,着重从果实表皮组织结构(包括表皮细胞、角质层、自然孔道以及毛状体等)、表皮组织化学成分(包括蜡质、角质、多糖和酚类等)、控制果实表皮水分流失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包括与水分控制相关的蜡质基因、蜡质代谢调控)等 3 个方面,围绕果实表皮组织对采后失水的影响进行综述;同时,对当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为更深入探索表皮组织在采后果实品质保持机制和寻求控制果实水分损失方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植物系统性获得抗性及其信号转导途径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植物系统获得抗性 (SAR) ,是植物受到病原菌侵染后所激发的一种防卫反应。这种反应由植物抗病基因 (R)与病原菌无毒基因 (avr)的相互识别开始 ,由R基因下游的一些基因整合不同的抗病信号 ,通过水杨酸 (SA)将抗病信号传递下去。这一信号途径在SA下游受非诱导免疫 (NIM/NPR)基因的调控 ,激活NPR1可诱导病程相关蛋白 (PR)基因的表达 ,最终建立具有广谱抗性的SAR。SAR信号途径也可由模拟自然信号的化学物质激活 ,这些激活剂的应用是发展绿色化学农药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植物的非寄主抗性是自然界存在的最为广泛的植物对外界病原微生物所具有的抗性,是植物的免疫系统。植物非寄主抗性具有持久和广谱抗性的特点,是作物抗病育种重要的潜在抗病资源,是抗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非寄主抗性的遗传研究和抗性机理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植物非寄主抗性研究所面临的困难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