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通过野外采集植物、制作标本、鉴定、分类等方法,对黄河首曲湿地藏药植物资源及其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玛曲县的藏药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共发现46科145属272种。其中菊科、玄参科、豆科的一些种为当地的优势种,但是随着近年来人为因素及环境变化的影响,首曲湿地的藏药植物资源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2.
黄河首曲-玛曲湿地是青藏高原东部湿地面积较大,植物群落特征明显,最原始、最具代表性的高寒沼泽湿地.玛曲湿地沼生植物的群落类型可分为莎草沼泽和杂类草沼泽2大类共4个群系.建群种分别为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裸果扁穗苔草(Blysmocarex nudicarpa)、槽秆荸荠(Eleoch...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黄河首曲草原生态现状的分析,针对该地区草原退化、沙化、湿地萎缩、涵养水源能力降低、生态功能减弱等问题,从加强草原湿地保护,发展"两高一优"现代畜牧业、生态补偿等方面提出了保护措施,达到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发展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4.
于2011年夏季对黄河首曲湿地中河曲马场、阿万仓、曼日玛3种典型生境下的夏季鸟类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详细调查,同时以样方法调查其植被数量及种类,以分析其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环境因素对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鸟类群落结构受其生境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黄河首曲流域草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牲畜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黄河首曲流域草原牧场气候资料和牧业生态定位观测资料及统计资料,分析黄河首曲流域草原牧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牲畜生存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首曲流域牧场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年际变化存在2~4年、6~7年、10~11年的周期性振荡特征。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均大于全国增温速度。1983年之前气温以偏冷为主,1984年之后持续偏暖。草地年干燥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近20年明显趋于干旱化,牧区草场产草数量和质量下降,劣等牧草、杂草和毒草的数量上升,草场生产力进一步下降。由于冬、春季气温升高,降雪减少,牧区雪灾趋于减少,牲畜死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1984年后幼畜成活率持续在80%以上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对吴忠市黄河湿地类型、土地现状和利用结构、黄河湿地气候、生物资源状况、土壤与植被、交通和旅游资源等6个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从编制完善湿地规划、依法管理黄河湿地、大力建设黄河湿地等3个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提出在黄河湿地规划建设中,贯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加大对黄河湿地保护性建设的融资力度;提高旅游资源品位,拓展生态旅游空间;大力改善黄河湿地周边环境,使生态建设向纵深发展等4条力促吴忠市黄河湿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针对陕西黄河湿地现状,论述了开展湿地生态系统保育恢复研究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国外湿地研究动态和我国湿地研究的进展,指出了在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展保育与恢复存在的问题和具体对策,以期为今后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湿地生态系统保育及恢复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陕西黄河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借鉴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湿地生态保护经验,结合陕西黄河湿地实际,提出了陕西黄河湿地生态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文孟  孟岩 《北京农业》2013,(15):66-67
包头黄河湿地是保护黄河的天然屏障。本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设计三个景观工程,湿地用水预处理工程、湿地用水净化工程和湿地生态景观修复工程,使黄河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净化功能。该项工程的实施,不仅生物多样性增加,湿地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也使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郑州黄河湿地现状的分析,探讨了郑州黄河湿地开发与保护的对策,并提出实现黄河湿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乡黄河湿地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乡黄河湿地是我国较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湿地分布区,进行湿地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新乡黄河湿地结构和功能呈现明显的变化,湿地生态环境呈现恶化趋势,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正常演化和湿地功能的发挥。据此,提出了新乡黄河湿地存在的问题、恢复的原则与目标以及恢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黄河口滨海湿地4条入海河流污染物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黄河口滨海湿地4条入海河流污染物现状。[方法]在黄河口滨海湿地选取4条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流(广利河、神仙沟、挑河和潮河),分别于2009和2010年5月(枯水期)、8月(丰水期)和11月(平水期)在这4条河流采集水样,测定水体营养盐、COD、叶绿素和石油类等指标,采用内梅罗指数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法进行污染物现状调查和评价分析,了解湿地整体河流水体质量现状及其对水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结果]黄河口4条主要入海河流水质整体污染较为严重,属于富营养化水平,主要污染因子为TN、TP、NH 4+-N和石油类;入海河流水体N、P含量过高造成了渤海湾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发赤潮,使渤海近岸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与历史数据对比,河流水体氮磷污染明显加剧,石油类污染未见显著增长,整体水质污染形势不容乐观。[结论]该研究为黄河口滨海湿地及近岸海域水体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陕西黄河湿地大鸨越冬种群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2年1月9日~2月5日,在陕西黄河湿地进行大鸨越冬种群调查。调查发现,在黄河、渭河和洛河交汇处大鸨越冬数量较多,表明陕西省黄河湿地已成为我国大鸨重要的越冬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陕西黄河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以陕西黄河湿地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比较,研究了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其变异规律。[结果]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黄河湿地从河滩湿地、开垦湿地(农田)到因盐碱化最终废弃后的退化过程中,土壤容重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容重的平均值分别为1.474、1.522、1.593g/cm3。土壤变得更紧实;土壤孔隙状况(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的各项指标也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有所降低,其中毛管孔隙和总孔隙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达到极显著水平,非毛管孔隙也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孔隙度状况的改变而改变,加剧了土壤的退化;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表现出相同的规律。与湿地土壤相比,开垦湿地(农田)和废弃盐碱地的最大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了5.7%和22.3%。毛管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了0.2%和19.4%。最小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6.1%和22.2%;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河滩湿地的蓄水能力和排水能力均优于开垦湿地(农田)和废弃盐碱地,与河滩湿地相比,开垦湿地(农田)和盐碱化荒地总土壤蓄水能力分别降低了12.4%和15.2%。总的排水能力分别降低了2.7%和15.9%。[结论]采取合理措施安排湿地周边集体林地、农田及湿地资源开发关系对黄河湿地保护区涵养水源,调节水分循环和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长看  王威  马灿玲  丁晋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97-18299,18318
对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域的生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探讨湿地生态与生物资源保护的关系,并对湿地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RS和GIS技术对黄河三角洲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新生湿地面积及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92~2004年黄河三角洲年均造陆面积126.88 hm~2,2004~2014年年均造陆面积63.42 hm~2,造陆速度有变缓的趋势。新生湿地以低盖度植被为主,1992、2004和2014年低盖度植被面积占比分别为69.14%、70.98%和87.89%,呈增加趋势。1992~2004和2004~2014年湿地净造陆面积中低盖度植被面积占比分别为92.97%和96.36%,2004~2014年新生湿地植被覆盖度下降明显,显示了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趋于退化。  相似文献   

17.
以1991、1995、1999、2004、2009年和2013年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从景观和土地利用角度分析黄河三角洲大尺度范围的滨海湿地退化状况,并利用马尔科夫过程模型模拟2021年研究区滨海湿地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999-2004年和2004-2009年是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较严重的两个时段,退化湿地占自然湿地总面积近40%,2009年以后,研究区退化得到一定的缓解。预计至2021年,湿地占区域陆地面积的比例将下降至60%。与2013年相比,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面积占比将分别下降4.52个百分点和3.08个百分点,草本沼泽、灌丛湿地、森林湿地和盐沼面积将分别减少32.21、15.76、19.33 km2和74.86 km2。由此可见,未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仍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8.
郑州黄河湿地生物资源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该区域的生物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探讨了湿地生态与生物资源保护的关系,并对湿地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植被分布环境解释及柽柳空间分布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影响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水深和盐度的变化。然后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SPPA),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柽柳在不同水深梯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水深小于0 cm时,柽柳在0~6 m尺度内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集群分布,即在不同水深梯度下,柽柳空间分布格局在尺度变换时,呈现不同的规律。说明水深变化对柽柳空间分布格局有着重要影响,是柽柳生态适应性的体现,也是柽柳对水深适宜性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