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响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号召,白城市各个行业积极行动,特别是金融行业作为白城市城镇化建设中的关键环节,更是在不同程度上对地区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但是,在白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地区的金融支持还存在一定弊端。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白城地区的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剖析在白城市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加快白城市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密山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归纳密山市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在广泛借鉴其他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密山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目前已顺利完成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为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以此为背景,并以产业集聚型小城镇义乌市佛堂镇为例,从人口吸引、产业支撑、空间拓展、体制创新四个方面分析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机制,由此提炼出基于产业集聚的佛堂镇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以期为次轮小城市培育和其他地区共性小城镇的城镇化转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乡村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而乡村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又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二者有着较为明显的互动关系。本文在研究二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融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确权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山西农业科学》2015,(10):1359-1362
土地确权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显得越发重要。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出发,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权属问题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牵制和掣肘,提出了土地确权的必要性,并且给出了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具体建议,以给土地确权工作提供帮助,以及对新型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德州市"两区同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历程,探索出一条传统农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协同发展的新路子,并通过总结经验,分析启示,以期为其他地区探索新型城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当前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研究了当前城镇化发展的特征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针对城乡混杂地区的农村城镇化发展具体问题,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混杂地区城镇化创新发展模式。结合汕头这一典型区域的实际情况,研究解决该地区农村人口市民化问题和实现就地城镇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德州市“两区同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历程,探索出一条传统农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协同发展的新路子,并通过总结经验,分析启示,以期为其他地区探索新型城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反映生态理念的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对壁山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璧山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子系统发展的过程和发展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整体来看,生态文明发展较为突出。城市郊区生态文明建设是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整个区域发展质量的最优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时,提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聚焦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问题,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2010—2019年全国和2019年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2个系统指标的数据,通过熵值法并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9年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总体稳步提升,而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仍有明显差异。基于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2019年内蒙古、广西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达到全国同期水平,其他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均低于全国同期发展水平;民族地区8个省份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均低于全国同期发展水平。2019年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最好的省份是内蒙古,为良好协调,距同期我国两者耦合协调度为优质协调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新型城镇化一级指标中,权重最大的是多元城镇化,为32.33%,二级指标中城镇万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数的权重最高,为10.14%;在乡村振兴一级指标中权重最大的是产业兴旺,为26.08%,二级指...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扩大内需。然而目前城镇化发展仍然存在着城镇化体系不合理、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农民市民化不完全、农村劳动者知识水平偏低、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因此从科学发展的理念下去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构成要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为中心,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和动力,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坚持以第三产业为新兴动力,坚持以公共基础设施为保障,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本质,坚持以和谐社会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阳新县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展开了研究,研究发现,新型工业化有利于为阳新县 新型城镇化提供动力、促进阳新县城乡一体化、实现阳新县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实现阳新县 新型城镇化的生态宜居。阳新县发展新型工业化,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工业基础等有 利条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工业结构不合理、产品技术不够高、发展环境不良好 等制约因素。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促进阳新县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做优化工业结构、提高 产品技术、优化工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截至2013年底福建省城镇人口达到2293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6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该文从福建省的城镇化规模、城镇集聚和辐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人居环境、城镇体系现状分析出发,重点探讨福建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提出以生态示范区为契机,为福建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提出相应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发展瓶颈约束和全球资源环境危机不断升温的背景下,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发展生态城市是广州市实现新型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笔者从新型城市化的本质和内涵出发,通过对广州市的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和生态体系的现状调研,获取广州市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然后,从生态城市、低碳经济、生态循环的理论方法入手,构建基于广州城市特色的“花城、绿城、水城”生态城市发展战略,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城镇化的特征与新型城镇化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城镇化是在传统城镇化基础上提出的,得到了国家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学术界当今研究的热点,因此,探索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本文全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并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从经济规律和现实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当前城市发展趋势的观点;其后从数据角度对传统城镇化道路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在上述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是否协调,是判断新型城镇化发展健康与否的关键要素。根据城镇化内涵,建立长春市2006~2015年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结果表明,2006~2015年,长春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指数连续上涨;2008~2010年,土地城镇化指数增长速率与人口城镇化相比明显加快,且于同年赶超人口城镇化指数,发展类型由土地滞后型变为人口滞后型;2010年以后,两者的增长速率接近且总体相对平稳,协调发展程度由2006年的中度失调衰退进展为2015年的中度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长春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优化路径,以期为长春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顺义区通过科学规划、创新思路,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引领为方针,统筹城乡一体化,促进产业、人口、土地、环境协调发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经验,具有借鉴意义。本文研究了顺义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做法,提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产业先行,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资源有效利用,生态环境治理,民生改善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区域重心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模型和方法,分析安徽2011—2018年各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的重心时空演化和空间层级演化,定量识别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旅游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系统的重心整体上处于合肥市区域内,重心移动轨迹向西北迁移;安徽旅游产业呈现双极领先(黄山市、合肥市)的演化格局,新型城镇化呈现单极独强(合肥)的空间格局;安徽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耦合协调呈现“积聚性”与“两极化”的时空特征;人口集聚、投资水平、财政水平、第三产业发展及消费能力,对于安徽旅游发展和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科学发展理念,核心是以人为本和增进民生福利。新型城镇化可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政治与制度等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包括: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深入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恪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理念;优化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设美丽乡村;深化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中休闲农业的定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榕妍 《农学学报》2014,4(1):111-115
从休闲农业的内涵与特性入手,认为它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功能的新型产业,具有可持续性、科技性、文化性和产业融合性的特征。介绍了发展休闲农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在实现农民市民化、就地城镇化、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城乡统筹发展5个方面存在的意义。然后从资金保障、发展动力、劳动力资源和物质保障4个方面阐述休闲农业是如何引导新型城镇化的形成,具体介绍了休闲农业引导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旅游小城镇、旅游新农村社区和旅游卫星城镇。最后阐明休闲农业在引导过程中要注意城镇化的不同特色、合理规划和利益共享3个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