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钟瑞 《农业考古》2000,(4):137-142
漫步上海街头,我们会发觉,近几年来,一下子冒出了不少茶馆、茶坊,特别是在靠近老城隍庙附近的上海老街,开街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各类茶馆已多达10多家。旧上海,城隍庙一带曾是上海茶馆的集中地,而现在,这一地区又重现了历史上的旧幕,各家茶馆门口的杏黄旗上硕大的“茶”字格外引人注目。如果走进茶馆、茶坊,我们会发现其中绝大多数装潢格局都十分讲究,茶品也很高档。茶馆的增加,从社会功能来讲,不仅为现代化快节奏工作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供休闲、品茗的优雅环境,并且为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及传统茶文化在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2.
旧上海茶楼甲天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末民初,上海茶楼生意兴隆异常。据不完全统计,宣统元年(1909)上海有茶楼64家,到民国八年(1919)达164家。再往后,大大小小的茶馆达数百家之多,仅城隍庙(今豫园)一处,即有大小茶楼几十家。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十里洋场”畸形繁荣的产物之一。真可谓“上海茶楼甲天下”。然而,“上海茶楼甲天下”,主要倒不仅仅是因为其茶楼多(成都有茶馆700余家),而在于它是“十里洋场”的一个缩影。从中可以窥见二十世纪上半期在洋风熏染下的旧上海的社会百态。正是因为这一缘故,上海的茶馆就不象北京茶馆那样泾渭分明:棋  相似文献   

3.
刘钟瑞 《农业考古》2006,(2):102-103
1990年春,上海湖心亭茶楼在上海率先推出了茶艺表演,至今已是第十七个年头了。而今,上海的茶艺活动已经是相当普及了。一些中小学还专门开设了茶艺课程,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茶艺班举办了一期又一期。举办茶艺活动,进行茶艺表演早已不是茶馆和茶叶经销商的专利了。由于我平时在喝茶  相似文献   

4.
2000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升旗仪式暨新闻发布会,3月26日在不夜城白玉兰广场的上海广场长城假日酒店举行,标志着本届茶文化节全面启动。经文化部批准,由闸北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茶叶学会等八家单位联合主办的2000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于2000年4月26日──5月2日在上海举行。 从3月31日──5月2日,在虹口多伦路名人街上的恒丰茶庄、在南京路步行街上的第一食品商店、友谊欧洲商城友谊茶庄,在老城厢中的湖心亭茶楼和华宝楼中心广场,在卢湾区的黄山茶叶店,在浦…  相似文献   

5.
许久不去上海,不知上海的茶馆是兴旺还是萎缩了。茶馆里是否还有艺人在表演评弹、滑稽和评书。我单知道北京的茶馆在死灭之后,又复苏了,虽然只是一两家,也毕竟是件好事。然而,那茶价竟惊人的昂贵,不大像大众化的东西,倒更像怀旧寻旧的人物过瘾的地方。我在大街上见过一两家私人的小茶馆,供应茶水与包子,价格平宜,设备虽简陋,却实在是为普通的路人和平民预备的。我觉得这才是应当鼓励的,然而没人为他们写文章。我记得我曾在嘉兴的茶馆里听过评弹,在成都的茶馆里听过说书,都极有味道。而且那氛围极好,让人感到淳朴的温馨。从茶馆文化的滋养中派生几位文艺家也不是不可能的。据我所知,北京五十岁以上的作家、艺术家,小时候没进过茶馆,听过评书的纯洋派儿人物寡矣。洋学生进土茶馆儿,溶中西文化为一体,这怕是北京作家有北京味儿的一大原因。邓友梅写  相似文献   

6.
佐茶之食品皆可谓之茶食。酒楼饭店里的茶食已与正餐食品无异,茶仅仅是陪衬而已。上海最负胜名的湖心亭以茶馆经营茶食,自有其特点。沏上一壶茶,再点一碟茶食:几粒城隍庙特产五香豆,几个湖心亭精制茶叶蛋,几片豆腐干,几块鸭肫干,几种蜜饯,一撮瓜子,等等。这些茶食增加了品茶的情趣,不以充饥为目的,真正是佐茶之食品。湖心亭在上海滩独辟蹊径,不同凡响。这种标新立异不是故作惊人之举,而是对传统饮茶文化习俗的发掘,利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代上海的茶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上海的茶馆安徽省祁门县政协倪群上海人的饮茶风习由来已久,到了清朝末年,由于时代与社会的需要,茶馆应运而生。约在咸丰末、同治初年,在繁华的南京路上出现了上海第一家大茶馆──一洞天茶楼。比之稍晚一点的是丽水台茶楼,高阁三层,轩窗四面,气派非凡,有《洋...  相似文献   

8.
外国元首在上海湖心亭茶楼上海市湖心亭茶楼刘钟瑞湖心亭茶楼是上海最古老的茶楼。这座200多年的古建筑,屹立在上海城隍庙荷花池九曲桥中央。茶楼内装设古色古香,红木桌椅,顶悬宫灯,地置铜盂,壁陈字画,窗明几净,环境幽雅。泡茶所用的各式紫砂、盖碗茶具以及长嘴...  相似文献   

9.
浅谈武汉茶馆的过去和现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友山 《农业考古》2000,(4):143-144
武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长江中游经济、文化、金融、科技和信息中心,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由于特殊的地理优势,武汉自古就是商家宝地。到了明末清初,汉口出现了“北货南藏作窟,吴商蜀客到如家”的繁荣景象。随着商业的日趋频繁,来往客商逐日增多,作为商人进行交易、行人旅客休憩聊天的茶馆也愈来愈多。武汉茶馆迄始于何时,由于史书鲜有记载,难以考究。清朝文仕范锴在论及此问题时,亦仅“后湖之有茶肆,相传自湖心亭始”(文见《汉口丛谈》)作罢。倒是明末清初,茶事繁荣旺盛,茶馆生意兴隆,史官文人记载的茶馆景状渐渐多起来…  相似文献   

10.
1999年孟春,笔者向国内17个省、市有一定知名度的53家茶馆和在香港、台湾的朋友,邮寄了当时刚从印刷厂印出来的《中国茶馆》样书,很快(不到半个月)就收到北京、上海、沈阳、珠海,尤其济南市千佛山路9号山东名人茶馆的鲁明先生,在三月二十三日寄来的特快邮件;“看到《中国茶馆》,十分高兴,要求购买1500册。”他还就增添内容,重新设计了书面草图,并建议由他负责在山东出版社正式出版。此事,向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家扬先生作了会报,古稀之年的王老在百忙之中,于四月十五日特意为再版的《中国茶馆》写了“序…  相似文献   

11.
如果以1989年9月18日上海市茶叶学会举办的茶文化研讨会为上海现代茶文化兴起的标志,那么上海现代茶文化已有17年的历程。这17年来,在政府部门、专业社团及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下,上海现代茶文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不仅打造出国际茶文化节、少儿茶艺以及社区茶文化活动等著名文化品牌,并成为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而且对倡导“国饮”、推动茶经济也是“功德无量”的。现在,上海人均茶叶消费从1990年代初的200克上升到900多克,全市茶叶店铺多达6000多家,各类茶馆有3000多家,就业人员也达到4、5万人等等。  相似文献   

12.
如果以1989年9月18日上海市茶叶学会举办的茶文化研讨会为上海现代茶文化兴起的标志,那么上海现代茶文化已有17年的历程。这17年来,在政府部门、专业社团及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下,上海现代茶文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不仅打造出国际茶文化节、少儿茶艺以及社区茶文化活动等著名文化品牌,并成为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而且对倡导“国饮”、推动茶经济也是“功德无量”的。现在,上海人均茶叶消费从1990年代初的200克上升到900多克,全市茶叶店铺多达6000多家,各类茶馆有3000多家,就业人员也达到4、5万人等等。但我们…  相似文献   

13.
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中,宾馆饭店比比皆是,茶馆酒吧各具特色。但地处彭浦新村偏僻处的“老房子”茶馆却倍受外商青睐。去年10月中旬开业时,十几家外国驻沪领事馆官员前来祝贺。德国、美国、日本、荷兰、捷克、西班牙等国外企业外商也常常光顾。新年伊始,“老房子”被市有关部门定为外商参观旅游点。外商何以对“老房子”情有独钟,记者经过一番探访才解其中奥秘。风格:闹中求静“老房子”的门面可用“貌不惊人”来形容。青砖、小瓦、木门、格窗、灯笼、招牌都那么默默静候,酷似庄户人家。可是,一旦跨进门槛便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茶…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与茶     
有一文艺单位,想在上海开爿艺术茶馆,取名“鲁迅茶馆。”。上海的“鲁迅茶馆可与北京的“老舍茶馆”齐名。一来,鲁迅、老舍都是文艺界著名人士。二来,上海是鲁迅长期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可说是鲁迅的“第二故乡”),三来鲁迅生前十分爱喝茶。他一边品茗,一边构思佳作,在他的日记中,就有买茶、赠茶及外出饮茶的记载。鲁迅对品茗有一论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就必须  相似文献   

15.
旧时南北方的茶馆文化,就有说唱艺术在其间。如北方的北京的东华门外、地安门外、天桥等地的茶馆;天津的南市、河北鸟市、东兴市场等地的茶馆,就是这样的茶馆。茶馆业把它归类为"书茶馆",现在归类为文化型茶馆。旧时,此间一年四季都有著名的京津两地说唱艺人在演  相似文献   

16.
茶馆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饮茶习俗开始普及的唐宋时代.中国的茶馆,萌芽于西晋,成形于唐代,发展、完善于宋元明清,繁衍于近代和解放初期,神采再现于当代.它应运而生,随时而变.现在,全国各地茶馆、茶艺馆鳞次栉比时,网络世界里也兴起了别具一格的"茶馆",丰富了茶馆的画面,与现实世界里的茶馆相映生辉,各有胜境.  相似文献   

17.
陈铭华 《农业考古》2001,(2):169-170
茶馆产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与进步 ,茶馆的社会作用越来越重要 ,它的功能也在不断地被挖掘和提高。茶馆是社会的聚焦点 ,是浓缩了的小社会 ,可以折射和直射社会的各个层面 ,又是表现茶文化、社会文化和风俗人情的载体。茶馆已从单纯的品茗娱乐、评诗论艺、交谈会友之地 ,而发展成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高雅休闲活动场所。由唐韵茶坊主办的“茶馆建设与发展”专题研讨会 ,于 2 0 0 0年 1 2月 2 7日在坐落在上海衡山路上具有传统茶馆风格的唐韵茶坊内举行。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8.
朱郁华 《农业考古》2002,(4):140-144
文人与茶馆文人与茶馆结缘。所谓茶馆文化便是在文人们的参与下日渐形成的。中国茶文化的内容 ,由明清到近代已形成各具地域特色茶馆文化 :巴蜀文化与四川茶馆、吴越文化与杭州茶室、京都文化与北京茶馆、海派文化与上海茶馆等 ,斑斓多彩 ,风格各有异趣。茶馆吸引众多文人墨客的直接参与 ,茶馆里清茶一杯 ,谈风论雅 ,品茗谈文 ,论画挥毫 ,正是由于文人与茶馆的结缘 ,使茶馆更富文化魅力 ,更具风采。茶馆不仅是人们约会、娱乐、议事、交换信息的方便场所 ,而且也是文人活动的场所。有的艺术家到茶馆体验生活 ,还有的作家写作专到茶馆里 ,来个…  相似文献   

19.
《上海风俗古迹考·茶馆》上海市浦东新区史志编纂室顾炳权旧时上海茶馆很多,有规模极大的,有极简陋的。极简陋的,名"老虎灶",为一般苦力暂坐歇脚之所,藉以解渴。南京路、福州路、广东路等闹市区,开设许多大茶馆,并有广式、苏式、本地式等种种分别。黄亦埙在《淞...  相似文献   

20.
20 0 1年 9月 8日 ,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在浙江德清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苕溪茶会暨三味茶馆开张”活动。如今 ,德清城乡有灵通信息、延年益寿、深受农村中老年人喜爱的老茶馆 2 14家 ;有放松心性、陶冶情操、深受白领阶层和中青年常去的大小茶艺馆 4 0多家 ,全县城乡每天有 3.7万多人在茶馆中喝茶品茗 ,其乐融融。新世纪新开张的三味茶馆 ,又以增添乡土文化气息特色而吸引了众多的远近茶客 ,天天下午和晚上门庭若市 ,热闹非凡。这家座落在老县城县桥河畔 ,是忻国梅和忻国莉两姐妹下岗后 ,利用私房装璜一新的茶艺馆 ,一楼是品茗大厅、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