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稻麦农田养分循环和养分管理2个方面对稻麦轮作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作物吸收养分是稻麦农田养分循环的重要方面,也是养分管理的基础。施肥后几天内和稻麦轮作间隙是养分流失的重要时期,降水对养分流失起到促进作用。大部分地区钾素投入不足成为影响稻麦产量的重要原因,而增加钾肥、绿肥或有机肥是补充钾素的重要措施。小麦对肥料的依赖程度大于水稻。环境养分也是农田养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肥决策中应予以考虑。过量施肥将导致肥料利用率明显下降,适当减少当前习惯肥料用量在生产上是经济的,有机无机配施、绿肥、秸秆还田、基于作物养分吸收规律施肥等都是优化施肥结构的重要措施。在今后,应着重研究绿肥、秸秆还田、新型肥料、保护性耕作在稻麦轮作中的养分管理技术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稻麦轮作体系农田养分循环与养分管理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稻麦农田养分循环和养分管理2个方面对稻麦轮作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作物吸收养分是稻麦农田养分循环的重要方面,也是养分管理的基础。施肥后几天内和稻麦轮作间隙是养分流失的重要时期,降水对养分流失起到促进作用。大部分地区钾素投入不足成为影响稻麦产量的重要原因,而增加钾肥、绿肥或有机肥是补充钾素的重要措施。小麦对肥料的依赖程度大于水稻。环境养分也是农田养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肥决策中应予以考虑。过量施肥将导致肥料利用率明显下降,适当减少当前习惯肥料用量在生产上是经济的,有机无机配施、绿肥、秸秆还田、基于作物养分吸收规律施肥等都是优化施肥结构的重要措施。在今后,应着重研究绿肥、秸秆还田、新型肥料、保护性耕作在稻麦轮作中的养分管理技术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化肥高效施用和零增长目标,采用稻麦轮作两季作物大田试验,探讨不同减量施肥模式对轮作体系周年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化肥(CF)以及等养分条件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LF1)、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基础上减20%化肥N增施氮肥增效剂(LF2)、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基础上减20%化肥P增施磷素活化剂(LF3)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基础上减20%化肥N+减20%化肥P增施氮肥增效剂+磷素活化剂(LF4),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常规化肥(CF)相比,LF2处理的稻麦周年产量显著提高了7.6%,LF4处理的稻麦周年产量显著降低了6.2%,LF1和LF3处理对稻麦周年产量影响不显著;LF2处理能够显著增加周年氮、磷、钾素的偏生产力以及氮、磷素的吸收效率,LF4处理显著提高了周年氮、磷素的偏生产力和氮素的吸收效率同时也显著减低了钾素的偏生产力,LF1处理仅显著提高了周年氮素的利用效率,而LF3处理对周年氮、磷、钾素的养分利用效率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综合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基础上减少20%化肥N增施氮肥增效剂(LF2)模式有利于协调作物养分吸收和提高产量,可作为长江中下游相似生态区域稻麦轮作种植减肥增效的优选模式。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嘉兴市南湖区稻麦轮作模式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晚稻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是限制稻麦轮作模式下晚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施肥能促进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氮、磷主要存在于子粒中,而86.51%~91.69%的钾被秸秆吸收.施肥会降低子粒中氮的分配率,磷、钾则有所提高.氮、磷、钾肥配施处理中氮肥、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52.3%、51.7%,而磷肥仅为6.2%,每百公斤子粒消耗的氮肥为1.67~2.31 kg,磷肥为0.39~0.48 kg,钾肥为1.58~2.19 kg.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乾县农田土壤养分调查分类,结合不同区域自然条件提出小麦、玉米种植的技术改进措施:对于小麦、玉米种植高度适宜的农田,建立合理轮作制度和科学的施肥方法,施肥技术应以氮肥为主、磷肥为辅,防止土壤肥力退化;对于适宜和勉强适宜小麦、玉米种植的农田,应注重有机无机相配合,适当增施氮肥、控施磷肥、微补钾肥;对于不适宜的农田,应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在施肥措施上要根据不同作物适当重施氮磷肥、补施钾肥。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化肥减量、保障作物产量,开展稻麦轮作肥效试验,研究化肥减量配施微生物肥对稻麦氮磷钾元素吸收量、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设2个减少化肥处理,分别为减肥10%和减肥20%;3个微生物肥添加量处理,微生物肥添加量分别为1 200、1 500、1 800 kg·hm-2,以及空白处理和常规施肥对照,共计8个处理。结果表明,化肥减量10%同时配施微生物肥1 500 kg·hm-2可以显著提高稻麦氮磷钾的吸收量,显著增加稻麦的周年产量。此外,按此模式施用,还可以提高稻麦收获后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因此,按该施肥模式施用对稻麦轮作体系中耕地地力保育和产量提升,减少化肥污染具有积极意义,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洱海流域北部农田养分平衡及残留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减少农田氮磷流失,改善洱海水质、遏制富营养化发展,以洱海流域北部8个乡(镇)为研究区域,采用现场调查与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洱海流域北部10种典型轮作模式的施肥量、作物养分吸收量、农田养分盈余量以及土壤养分残留状况,对不同轮作模式农田养分平衡及残留特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水稻-大蒜轮作模式下有机肥和氮肥的投入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水稻-蔬菜作物轮作模式的磷肥投入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不同轮作模式间土壤养分残留差异性以硝态氮最为突出:水稻-大蒜轮作条件下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达43.4 mg·kg-1,明显高于其他轮作模式;10种轮作模式均处于养分盈余状态,以水稻-大蒜轮作模式养分盈余量最大,为1258.8 kgN·hm-2和1472.7 kgP2O5·hm-2;养分盈余量差异主要凸现在小春季作物上;土壤中易流失的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磷与氮磷肥的投入量和养分盈余均呈显著相关.表明水稻-大蒜和水稻-蔬菜轮作是洱海流域农用环境污染风险较高的种植模式,需要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豫南稻区1997~2003年7年间水稻连作、稻麦轮作和麦豆轮作条件下施肥情况、农田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单季稻施肥区土壤有机质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平均增加0.35g/kg,稻麦轮作区土壤有机质下降,麦豆轮作区有机质变化不明显,不施肥区有机质含量下降较多;土壤全氮在不同耕作系统中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单季稻土壤速效氮下降,稻麦轮作和麦豆轮作速效氮增加;不同耕作系统施肥条件下有效磷含量增加,不施肥条件下有效磷含量降低;速效钾含量普遍降低。施肥区作物产量增加,无肥区作物产量下降剧烈。建议在研究区域内建立稳定氮肥、补充磷肥、增施钾肥的施肥制度。  相似文献   

9.
云南大田不同轮作模式养分平衡现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云南省五大粮食主要产区1139份农田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云南几种主要轮作模式的周年养分投入/产出平衡、单季投入肥料种类平衡,得出几种轮作模式中除了烤烟-小麦轮作模式的养分比较合理外,其它轮作模式的养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亏缺状况,主要亏缺的养分为钾和磷,其中钾亏损比较突出,这主要由于单季作物的养分投入不协调造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明热带农田土壤养分含量规律,为热区耕地管理和平衡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为研究区,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阐明区内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分析其养分分布特征.[结果]白沙县土壤总体呈酸性,其pH均值为5.0,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中等水平,其含量均值为19.3 g/kg;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为缺乏,土壤碱解氮含量丰富,且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空间分布不均.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分布主要与区内的成土母质、土壤pH分布有关.[结论]据土壤养分含量特征,今后应增强用地养地意识,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优化施肥结构.  相似文献   

11.
麦盖提县农田土壤养分现状和施肥培肥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麦盖提县农田土壤养分状况的普查,并与1982年农田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较,总结分析全县农田土壤养分规律、变化特点和原因,结合麦盖提县农业生态条件和平衡施肥的原理,提出目前麦盖提县农业生产中培肥地力和作物施肥应遵循"增施有机肥,增氮、稳磷、补钾,有针对性的补施微肥"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施肥模式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黔北烟区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烤烟—烤烟—黑麦草连作+单施化肥(C-CF)、烤烟—烤烟—黑麦草连作+有机肥化肥配施(C-CFM)、烤烟—玉米—黑麦草轮作+单施化肥(R-CF)和烤烟—玉米—黑麦草轮作+有机肥化肥配施(R-CFM)4种种植施肥模式处理,通过常规分析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处理的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变化.[结果]经过13年的种植施肥后,C-CF、C-CFM和R-CF处理的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R-CFM处理的土壤pH和有机质无显著变化(P>0.05,下同);各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增加,有效氮含量降低.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均以R-CFM处理相对较高.轮作和施用有机肥改善了土壤的生态环境,使微生物种群增加、活性增强,细菌群落的丰富度指数(Chao1)、均匀度指数(Heip)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均表现为C-CF处理C-CFM处理=R-CF处理>R-CFM处理.土壤细菌门类和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因种植施肥模式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各处理的主要优势种群基本一致,且绝对优势菌属均为厌氧绳菌(Uncultured Anaerolineaceae)、酸杆菌亚群-6(Acidobacteria Subgroup-6)、玫瑰弯菌属(Roseiflexus)和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结论]采用轮作和有机肥化肥配施的种植施肥模式,土壤pH稳定,有机质、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指数等较高,有益于作物高产优质,并保持土壤健康质量,是一种用养结合的种植施肥模式,值得在黔北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宿豫区来龙镇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养分状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12个村庄的48个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调查点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锰、有效磷是影响该区域土壤养分状况的重要因素;该地区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养分主要集中于中等等级。  相似文献   

14.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稻麦轮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明确在稻麦轮作条件下,肥料管理对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特征和方式。【方法】在水稻收获后,对长期不同肥料处理小区,具体包括不施肥(CK),仅施氮肥(N),施氮钾肥(NK),施磷钾肥(PK),施氮磷肥(NP)和均衡施肥(NPK),进行杂草群落调查。分析杂草密度、多样性指数Shannon-H’,均匀度指数Pielou-EJ和丰富度指数Margalef-DMG,并进行主成分和回归分析。【结果】杂草总密度的排列次序为NP>CK>N>NK>NPK,稻槎菜,牛繁缕,菵草和大巢菜是主要农田杂草。氮磷养分亏缺提高了杂草多样性,Shannon-H’指数排序为CK>NK>PK>N>NP>NPK。主成分1、2的特征值分别为0.498和0.235,稻槎菜,野老鹳草,异型莎草和菵草与主成分1夹角较小,能更多地解释主成分1。对提取的主成分1、2值与土壤有效态氮磷钾回归分析,其中有效氮、磷与主成分1值回归决定系数分别为0.85、0.86(P<0.05),主成分2值与土壤养分因子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太湖地区稻麦轮作条件下,土壤养分的盈亏决定了田面杂草密度和优势种群,氮磷亏缺导致杂草群落多样性高于氮磷钾均衡施肥,且土壤氮含量对杂草群落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肥对百色烟稻轮作区烤烟养分吸收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百色烟稻轮作区烤烟养分吸收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株对氮磷钾吸收量NPK处理最多,不施肥最少,其他依次为NP,NK,PK处理;不施氮处理氮磷钾的吸收强度在66~80 d达到最高,施氮处理则在51~65 d达到最高;每生产100 kg干烟叶,烤烟对氮、磷、钾的平均需要量分别为4.07,0.65,8.46 kg;不同氮磷钾组合以氮磷钾配施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较为协调,烟叶评吸得分高,而不施肥烟叶质量差;百色烟稻轮作区氮肥利用率高,磷、钾肥偏低。因此,百色烟稻轮作区应做到氮肥早施,合理施用磷、钾肥,以提高其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为农场农田土壤质量的保育及农田可持续利用,通过对黑龙江八五四农场不同土壤类型养分含量的测定,同时对现有的历史数据和2009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农场大面积土壤各种元素丰缺特点,提出科学合理施肥措施,即平衡施肥,全面推广应用测土施肥技术、增加有机物料的投入、科学指导叶面施肥、合理使用石灰和碱性肥料、深松整地、合理轮作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秸秆还田对巢湖地区油菜-水稻两熟制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为源头控制巢湖流域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开展连续3年(2017—2019年)的田间小区实验,设置无秸秆+无施肥(CK)、常规施肥(F)、秸秆还田+常规施肥(SF)和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减15%(SDF)4个处理。通过测定油菜-水稻轮作下农田地表径流中氮磷浓度和流失量,油菜水稻作物收获时土壤养分、作物氮磷养分吸收和产量,探讨秸秆还田对农田径流养分流失规律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配施化肥降低了农田径流中氮的质量浓度,增加了磷的质量浓度。SF较F处理油菜和水稻季总氮(TN)平均质量浓度减少15.6%和26.0%,总磷(TP)增加12.5%和8.1%。SF、SDF处理降低了油菜-水稻轮作农田氮磷流失量。2017—2019年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径流TN、TP的流失量分别为11.9—26.7、1.3—2.8和15.6—27.0和0.8—2.0 kg·hm-2,较F相比,S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季TN显著降低18.4%—29.7%和21.9%—28.1%,TP流失量则降低1.3%—4.0%和1.0%—6.6%。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短期内均能够降低土壤pH值,与F相比,S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季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碱解氮平均含量增幅分别6.2%、8.4%、27.3%、19.5%、5.0%和7.0%、10.9%、17.7%、7.5%、5.1%。秸秆还田配施化肥能够提高作物地上部氮磷累积量。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地上部作物氮素、磷素累积量均值分别为105.0、20.4和134.3、36.7 kg·hm-2,SF较F处理油菜和水稻季氮素累积量增加28.9%和7.8%,磷素增加12.1%和5.9%。秸秆还田提高了油菜-水稻轮作的周年产量,其中SF较F处理显著提高7.8%(2017年)和6.4%(2019年)。【结论】油菜-水稻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配施化肥能够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氮磷流失负荷。  相似文献   

18.
采用抽样调查收集的农田施肥数据,结合耕层土壤养分状况,分析了阜平县主要粮食作物的农田施肥状况和养分结构.结果表明:阜平县农田养分补充主要依赖化学肥料,有机肥施用量很小;且普遍"重氮轻磷",氮磷比例严重失衡;磷素养分供应不足,不但阻碍氮素养分的利用效率,也严重制约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今后农田施肥,应当重视施用有机肥,控制氮素化肥用量,增加磷素养分比例,适当补施钾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浙中红壤稻区的轮作制度、土壤养分、施肥情况、作物产量及秸杆还田的调查,选择典型田块开展麦-稻-稻三熟轮作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了浙中红壤稻区农田土壤养分平衡状况。结果表明:当年亩均施入1800-2000kg有机肥时,土壤有机质可基本保持平衡;氮素略有盈余,化学氮肥的利用率仅为16.9%;磷素出现亏缺,钾素亏缺较大。并针对该农区的生产现状,提出比较适合该农区农田的肥料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棉花养分推荐施肥专家系统在新疆南疆棉花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021年在新疆沙雅县的海楼村和库木巴格村进行田间试验。共设8个处理:NE,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推荐施肥配比;NE+OM,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基础上,施用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FP,常规习惯施肥;OPTS,当地农技推广部门推荐施肥;CK,不施肥;NE-N,NE推荐基础上不施氮肥;NE-P,NE推荐基础上不施磷肥;NE-K,NE推荐基础上不施钾肥。【结果】棉花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能显著提高籽棉产量、提升经济效益。海楼村和库木巴格村NE较FP增产10.2%和7.95%,产投比提高10.9和8.7;较OPTS增产11.66%和10.13%;产投比提高17.6和11.9。棉花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配比也能显著提高棉花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其中海楼NE的氮、磷、钾养分吸收较FP提高10.33%、3.67%、11.79%,较OPTS提高5.63%、3.62%、17.21%。海楼村和库木巴格村NE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较FP提高14.83、18.47、36.83和23.82、18.30、79.91个百分点;较OPTS提高2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