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儋州为海南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海南农业结构调整的缩影,研究其农业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可为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提供决策依据。利用2000-2014 年儋州市统计资料,计算农业产 业结构变化率和变异系数,分析儋州近15 年来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 增强,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000 年儋州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4.2∶18.0∶27.8,2014 年 则为49.0∶14.9∶36.1;(2)种植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中所占比例下降,种植业的内部结构变化明显;2000 年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的种植面积比例为32.7∶52.8∶14.5,2014 年调整到28.0∶54.3∶17.7;(3) 2000-2014 年粮食、油料作物、水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而橡胶、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林地、糖蔗面积波动 较大。在揭示海南农业结构变动特征及演变趋势基础上,提出海南建设热带高效农业基地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吉林农业》2015,(2):14
2014年,抚松县牢牢把握绿色转型这条主线,以服务"三农"为主旨,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优化产业结构,巩固特色农业。全县完成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30.1万亩,其中玉米17.2万亩、大豆4.9万亩、瓜菜2.7万亩、其他特色作物4.2万亩。全县粮食作物、瓜菜作物、经济作物三元种植结构比例调整为33∶18∶49,退粮进特总面积达7.7万亩,产业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2007年以来中国农业保险由逐步试点到政策升级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运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基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的面板数据,对农业保险政策渐进式改革与农作物尤其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及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政策改革通过提高保费补贴和保障水平增加农户预期收入进而激励其扩大农作物总种植面积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分政策阶段看,具有高保障水平的“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政策”在促进种植结构“趋粮化”方面优势明显;3)分作物看,政策显著扩大三大主粮作物的种植面积,缩减薯类作物种植面积;4)分区域看,政策改革仅在粮食主产区出现种植结构“趋粮化”现象。据此,建议继续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优化保费补贴机制,扩大最新政策试点的覆盖面,给予粮食主产区粮食作物种植更多保险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农药械需求预测取决于种植作物及品种布局、病虫发生程度、用药频次等相关因子。2019年,江苏省农业种植结构将基本趋于稳定,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保持平稳略有增加,油菜、棉花种植面积继续缩减,设施蔬菜、果树面积继续扩大,品种优质化水平不断提高。根据农作物种植布局及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态势分析,预计2019年全省农药需求量比2018年使用量略减,施药器械需求量比2018年有所增加,新型高效植保机械需求量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吉林省2001、2011年统计年鉴为数据源,选取一二三产业产值、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产值、耕地面积、各种作物种植面积及人均GDP等数据分析10a来吉林省农业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产业结构变化明显,由二一三转型为二三一,产业结构升级为后工业阶段;但农业结构变化不明显,种植业仍占农业的绝对优势,种植业中,粮食作物种植比例占绝对优势,粮食作物中玉米占绝对优势。种植结构单一的态势10a变化不大。据此提出吉林省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夏彪 《甘肃农业》2004,(12):57-58
本文通过对民乐县农业结构调整调查和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研究 ,提出适合于本县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及水资源与结构调整的优化配置 ,农业灌溉面积在控制总面积基础不变的基础上 ,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压缩粮食作物种植比例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和配水 ,增加生态用水比例 ,是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松原市宁江区下辖82个村,农业人口24万人,辖区面积1619平方公里,耕地75043公顷,2016年通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乡域经济稳步提升,预计粮食总产量达45万吨。种植农作物有粮豆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中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高粱、大豆、谷子、杂粮、杂豆;经济作物有花生、芝麻、葵花。粮食种植总面积58199公顷。其中玉米种植面积39509公顷,小麦种植面积443公顷,高粱种植面积242公顷,大豆  相似文献   

8.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中,湖北省建始县已有水稻、玉米、马铃薯等254份作物种质资源收入国家作物种质库。分析了建始县1956、1981、2014年的主要粮食作物、果树、蔬菜及经济作物栽培面积、种植方式及产量等变化,发现建始县自然资源丰富,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地方品种迅速减少甚至消失,其余各类农作物仍保存有一定数量的地方品种甚至以地方品种为主;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有所浮动但比例不大,玉米一直是建始县粮食作物中最重要的作物;果树及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迅速增加且增加幅度大,而蔬菜种植面积严重萎缩。普查中收集到44份地方作物种质资源。建始地方农作物资源丰富但农业基础建设薄弱,农业科技含量低,由此提出了加强现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快农业新品种的培育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科研单位应加强农业技术服务,加大政府扶持与宣传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化农区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例结构,在粮食作物产量稳定的前提下,加大经济作物的种植,优化种植结构,在有效的农田资源条件下,合理作物布局,增加经济作物生产,从而实现农牧民收入增加,实现"稳粮、优经",为农区生产发展提供适宜栽培种植的油菜作物新品种提供技术决策与依据。  相似文献   

10.
邓志英  黄毅  方威  熊曦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5):1422-1428
【目的】研究互联网技术发展与我国农业经济结构变化间的关系,为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及实现我国农业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1—2018年我国30个省份(不含西藏及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将农业经济结构细分为狭义农业经济结构和广义农业经济结构,以互联网普及率指标表示互联网技术发展构建面板回归模型,探究互联网技术发展与我国农业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并分析其对我国农业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截至2018年底,我国30个省份互联网普及率为56.37%,是2001年的14倍,但互联网普及率存在不均衡现象,在沿海发达地区普及率最高的省份为78.00%,而西部地区普及率最高的省份不到50.00%。林业、牧业、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47.63%,是2001年的2.5倍,农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相对于狭义农业经济结构,互联网普及率提高1%,经济作物种植比例提高0.33%,而移动互联网普及率提高1.00%,经济作物种植比例提高约0.60%;相对于广义农业经济结构,互联网普及率提高1%,林业、牧业、渔业产值所占比例提高0.04%,而移动互联网普及率提高1%,林业、牧业、渔业产值所占比例比例约提高0.10%。对农业经济结构影响而言,互联网普及率与物流水平适配性呈递增规律,且适配性对狭义农业经济结构的影响更明显。另外,财政支农对经济作物种植的影响是负向,表明财政支农政策在保障粮食作物种植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从事农业种植的人力资本平均受教育水平仍然偏低。【建议】积极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农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农业生产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精准服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物流能力与互联网技术间的适配性;提高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销售等环节应用中的人力资本投入。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种植规模是影响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的种植规模和不同的种植作物,经济效益不同。本文对2015—2017年东昌府区5个镇(街道)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和效益进行调研发现,0.3 hm~2以下的大棚蔬菜种植效益最高,其次是0.7 hm~2以下的食用菌(平菇),在13.3 hm~2以上的种植规模中种植玫瑰的效益最低,种植粮食作物规模>13.3 hm~2且机械化程度较低的,单位面积效益较低。  相似文献   

12.
以19902013年江苏省农业总产值为农业经济增长指标,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播种面积为农作物播种面积指标,利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江苏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协整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江苏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对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起到很大作用,而经济作物与其他作物播种面积对促进农业总产值的作用不显著。建议江苏省增加农作物播种用地的有效面积,并注重优化三大类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以1990~2013年江苏省农业总产值为农业经济增长指标,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播种面积为农作物播种面积指标,利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江苏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协整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江苏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对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起到很大作用,而经济作物与其他作物播种面积对促进农业总产值的作用不显著。建议江苏省增加农作物播种用地的有效面积,并注重优化三大类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玛纳斯河流域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强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3):121-122
为控制农业用水量,根据玛纳斯河流域农业用水、供水结构,分析玛河流域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和作物种植模式,从水土资源的角度出发,对作物种植面积进行优化,即在灌溉定额已定的前提下,求解各作物最优的种植面积,并利用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对玛河灌区的作物种植面积进行了优化配置,旨在为国内同类地区用水总量调控和定额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分布与变化,是制订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政策的科学依据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对2005~2015年临汾市主要农作物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 a间,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种植面积比例增加了8.77个百分点,且呈不断提高趋势;谷物种植面积比例增加了2.36个百分点;小麦播种面积减少最多,种植面积比例减少了5.64个百分点;其余作物种植面积均呈现小幅度减少趋势。作物空间变化呈现了较强的规律性:谷物、玉米和小麦种植集中分布在襄汾县和洪洞县,且由中东部地区向西南地区集中;豆类种植主要分布在尧都区和襄汾县,且由南部向西北边集中;薯类种植主要分布在襄汾县和隰县,种植面积由南部向西北部扩大。  相似文献   

16.
1949年以来,通过不断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湖南省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1949年农业总产值中各产业的比重为:农业76.1%.林业1.5%,牧业9%,副业0.2%.1978年以后,湖南按照"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到1983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调减40.6万公顷,扩种油菜、苎麻、黄麻、甘蔗等作物12.2万公顷.1985年,农、林、牧、副、渔各产业比例关系开始了全面调整.  相似文献   

17.
化肥是植物的粮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施用化肥是获得作物高产的重要条件。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发生了较大变化,直接影响到对肥料的需求,对呈贡县化肥施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对促进呈贡县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现有土地资源,提高农产品产量与品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天津口岸开埠通商,对近代华北农业生产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表现为粮食作物中的小麦与玉米、甘薯等作物种植面积出现增长趋势,谷子的种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高粱、大麦等其他杂粮种植面积则在下降;而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和面积在迅速扩张。与此同时,华北地区畜牧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广东省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2001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的目标,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省农业厅提出如下主要措施: 一、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也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以农民自愿为原则,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做好示范引导和信息服务工作,在确保280万hm2基本农田和稳定175亿kg粮食生产能力前提下,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优化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粮食作物面积将在2000年调减23万hm2的基础上2001年再调减16.7万hm2,改种有广东特色和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进一步调整优化品种结构,粮食作物要大力发展优质稻,全省优质稻种植面积要占水稻面积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广西沿海地区北海、防城港、钦州3个沿海市8个临海县(区)的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情况,为广西沿海地区农业发展、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考察、资料查询和座谈等形式,对1975~2010年广西沿海地区土地资源利用和各作物种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过去35年,广西沿海地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波动式减少,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的种植面积不断上升.水稻的种植面积明显下降,占粮食作物的比重从93.12%下降到72.17%;玉米和红薯的种植面积明显增加;甘蔗和木薯的种植面积连续上升,并成为广西沿海地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花生、大豆和黄红麻等占经济作物种植比重越来越小.[结论]建议广西沿海地区提高单产、改变耕作方式以提高农作物总产,同时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以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