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目的]探索温度、光照时间对中华大蟾蜍受精卵孵化率和蝌蚪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时间下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孵化率和蝌蚪成活率,探讨中华大蟾蜍受精卵孵化的最适温度和光照时间。[结果]不同温度下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孵化率及蝌蚪成活率差异极显著(P0.01)。20℃是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最适孵化温度,此时其孵化率和蝌蚪成活率均在90%以上,且孵化时间较快,随着温度升高孵化速度加快,但孵化率与蝌蚪成活率明显下降。25℃下不同光照时间对中华大蟾蜍蝌蚪孵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中华大蟾蜍蝌蚪成活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每天24 h光照是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最适孵化光照时间。[结论]该研究可为促进中华大蟾蜍养殖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绿豆象生长发育与温度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绿豆象的生长发育与温度的相关性。[方法]在17、21、25、29、33℃下,测定绿豆象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绿豆象不同虫态的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同时对绿豆象成虫的寿命、产卵量及卵孵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温度不同,绿豆象的发育历期也不同,在17~33℃范围内,绿豆象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反比,超过这一温度范围,绿豆象蛹发育历期延长;绿豆象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07、10.38和11.60℃,有效积温分别为70.38、274.96和118.75d·℃。在17~33℃,绿豆象成虫的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25℃绿豆象平均单雌产卵量最高,卵孵化率也最高。[结论]温度对绿豆象发育有显著影响,绿豆象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24℃,世代的有效积温为413.33d·℃。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棘胸蛙胚胎发育及蝌蚪表型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温度对棘胸蛙(Paa spinosa)胚胎发育及蝌蚪表型特征的影响,将受精卵分别在20℃、23℃、26℃和29℃4个不同温度下孵化及驯养。测定各温度下受精卵的发育时间及蝌蚪体长、全长等表型特征变化。结果表明:20~23℃是棘胸蛙适合的孵化温度,孵化率均在80%以上,随着温度升高,孵化速度增加,但孵化率明显下降;温度对棘胸蛙全长与体长等表型特征具有显著影响,在23~29℃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增加,其增加量降低,增速减小。  相似文献   

4.
福寿螺卵期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寿螺的卵块主要分布在距水面垂直高度11-30 cm的寄主或渠壁上(占90%);福寿螺的产卵量随雨日和雨量的增加而减少,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卵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线性关系,可用回归方程Y=0.006X-0.068来表示;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分别为14.2℃和152.16日.℃;卵孵化率与湿度呈线性关系,可用回归方程Y=2.24X-103.417表示.  相似文献   

5.
柳蓝叶甲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柳蓝叶甲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柳蓝叶甲的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99、10.33、11.26、11.38℃,有效积温分别为43.04、132.86、38.74、74.95 d·℃;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11℃,有效积温为317.87 d·℃;柳蓝叶甲在南京市年发生代数的预测值为8.36~8.91代.   相似文献   

6.
符史杭  徐尚冲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924-4926
孵化是虎纹蛙(Rana rugulosa)养殖的第一个环节,为研究水温对虎纹蛙受精卵孵化率及蝌蚪成活率的影响,设置了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等水温进行虎纹蛙受精卵孵化,记录了48、60、72 h的蝌蚪数量.结果表明,虎纹蛙孵化的合适水温为24~34℃,其孵化率均在70%以上,孵出的蝌蚪24 h成活率均在96%以上;在此水温范围内孵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蝌蚪24h成活率则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最佳温度,设置19、22、25、28℃4个温度,观察各温度条件下克氏原螯虾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记录不同温度下胚胎和幼体阶段的成活率、发育速率、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显示:温度对克氏原螯虾胚胎孵化率、孵化时间及幼体发育速率和成活率均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温度(19~28℃)范围内,胚胎发育进程随温度升高而加快,19℃和28℃条件下胚胎孵化时间分别为(622.67±6.02) h和(349.67±4.63) h;胚胎孵化率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2℃时孵化率最高,为91.03%±2.97%,28℃时孵化率最低,仅为40.53%±4.97%;幼体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19℃和28℃条件下幼体阶段发育所需时间分别为(304.00±10.73) h和(194.00±9.03) h;幼体成活率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水温22℃时,成活率最高(94.37%±1.60%),水温28℃时,成活率最低(82.67%±1.51%)。采用Sanderson-Pearis公式,计算得出克氏原螯虾胚胎和幼体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分别为7.32、3.29℃。根据所建立的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温度依赖性发育模型推算出,克氏原螯虾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2.06和22.78℃。综合各项指标,建议克氏原螯虾人工繁育过程中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温度范围设置为22~25℃。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白星花金龟生长发育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在室内采用6个恒温(21、24、27、30、33和36℃)处理研究白星花金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白星花金龟各虫态发育历期为21~36℃,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卵期、幼虫期、蛹期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79、9.15、14.86和13.80℃,有效积温分别为136.25、3 031.31、308.92和98.35d.℃,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9.96℃和3 628.73d.℃。结合气象资料,预测白星花金龟在石河子地区1a可以发生的理论代数为1代,与田间实际发生代数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花斑皮蠹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的温度下,分别观察和测定了花斑皮蠹(Trogoderma variabileBallion)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7.8~35℃温度范围内,花斑皮蠹均能完成发育,其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幼虫、蛹、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5、15.9、14.6和13.6℃,有效积温分别为113.25、513.43、71.29和43.67d.℃;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5.5℃,有效积温为716.76 d.℃,持续高温(37.8℃)不适合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及孵化温度对花斑花绒寄甲卵孵化率的影响,采用5、7.5、10、12.5、15℃低温储藏和20、26、32℃诱导孵化相结合方法对花斑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低温不适合储藏花绒寄甲卵,其会致使孵化率显著降低(P0.05),其他低温(7.5~15℃)都可以用于储藏花绒寄甲卵,储藏70 d内,不会降低卵活力,孵化率与对照(未低温处理)差异不大;储藏70 d内,储藏时间对卵的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诱导孵化的温度对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存在显著影响,同一低温储藏的卵,20℃条件下的孵化率最高,与26℃、32℃下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总体上,20℃条件下的孵化高峰期为8~12 d,26℃的高峰期为7~11 d,32℃的高峰期为5~8 d;同一天内卵的孵化率与孵化时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早上的孵化率极显著高于中午和傍晚。花斑花绒寄甲卵的最佳储藏温度为10℃,最佳孵化温度为20℃,储藏时间应在70 d内,在此条件下,孵化期为5~14 d,孵化高峰期为8~12 d,即卵卡应在取出后5~8 d释放于林间。野外释放卵卡也应在平均气温达20℃时释放,此时卵的孵化率及寄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大蟾蜍幼体的热适应特性,并验证最适性模型,应用温度梯度槽对不同发育期大蟾蜍幼体的最适温度、最高逃避温度和最高致死温度进行了研究。大蟾蜍蝌蚪期的最适温度为(15.77±2.21)℃,变态期为(24.26±2.88)℃,幼体期为(27.62±2.58)℃。在每一个发育期,幼体都有2个最适温度峰值,这一结果与最适性模型的预测完全一致。不同发育期大蟾蜍幼体的最适温度存在显著性差异(F=282.521,P<0.001,df=2,N=150)。蝌蚪期的最高逃避温度为(32.45±1.25)℃,变态期为(35.11±1.29)℃,幼体期为(37.83±1.72)℃。不同发育期大蟾蜍幼体的最高逃避温度间存在显著差异(F=119.585,P<0.001,df=2,N=90)。蝌蚪期的最高致死温度为(36.56±1.3)℃,变态期为(38.45±1.53)℃,幼体期为(39.96±1.39)℃。不同发育期大蟾蜍幼体的最高致死温度存在显著差异(F=35.372,P<0.001,df=2;N=60)。  相似文献   

12.
用Nikon显微镜观察了日本黄姑鱼胚胎发育全过程,并比较了受精卵在13种温度下胚胎的发育状况。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0~22.5℃、盐度29.9和pH 8.2条件下,从受精卵至孵化出膜总历时34 h 55 min,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21期;孵化水温对受精卵的孵化率、畸形率和孵化时间有显著影响,孵化时数(h)、孵化积温(A)与平均水温(θ)密切相关,h=4265.9θ-1.547 9,A=3.420 1θ2-168.99θ+2 786.1;有效积温为480.04~553.96℃.h,阈温度为7.01℃,但实际孵化水温须高于12℃,14~28℃胚胎均能正常孵化。适宜孵化水温为17~22℃,孵化率高于89%,畸形率低于16%。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恒温条件下空心莲子草叶甲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在15~30℃范围内,空心莲子草叶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3℃时各龄历期均延长。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13、4.89、6.77和6.82℃,世代有效积温为488.60日度,世代最大发育速率温度为30.56℃,27℃时叶甲孵化率、存活率、繁殖力和种群趋势指数均为最大;24~27℃为其最适温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度对福寿螺生长、发育、繁殖和取食的影响,找出其种群繁衍的最适宜温度,为研究福寿螺成灾机理及灾害预警积累基础材料。【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饲养不同发育阶段的福寿螺,考查其存活率、生长发育速度、产卵量及摄食量。【结果】幼螺及成螺在15~20℃中存活率最高,达90%以上;幼螺体重增加率、成螺产卵量、卵孵化率均以30℃饲养的最高;幼螺的平均最大摄食率在30℃时最高,成螺则在35℃时最高;福寿螺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19℃,有效积温为137.41℃·d。【结论】30℃为福寿螺生长、发育及繁殖的最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北方须鳅Barbatula barbatula nuda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于2015—2019年采集野生北方须鳅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探索了北方须鳅的繁殖季节、雌雄鉴别、人工催情、产卵、人工孵化等关键性技术。结果表明:通过催产北方须鳅雌亲鱼55000组,获卵5960万粒,平均催产率为45.0%,平均受精率为56.0%,平均孵化率为42.7%,水花鱼苗为1840.3万尾;辽宁东部山区北方须鳅繁殖期主要集中在3月中旬—4月上旬,北方须鳅卵径为(2.15±0.07)mm,产卵最低水温为8.5℃,适宜水温为17~22℃,在此温度下,效应时间为23~26 h,人工授精适宜雌雄比为2∶1;受精卵吸水后卵径为(2.35±0.05)mm,历经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器官分化期和出膜期;从受精至仔鱼孵出积温为66.67℃·d,受精至仔鱼平游积温为126.5℃·d;初孵仔鱼全长为(4.9±0.8)mm,体质量为(0.6±0.1)mg。研究表明,通过生态调控(温度)和生理调控(复合催产药物)措施,可实现野生北方须鳅的规模化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16.
选取868只280日龄产蛋率相近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高温组(33℃)、益生菌组(枯草芽胞杆菌+33℃)、室温组(26℃),试验期为20 d,研究益生枯草芽胞杆菌HDRa BS1缓解动物热应激的可行性及其机制。结果发现,与高温组相比,益生菌组在全期产蛋率、平均日采食量、平均蛋质量方面分别提高了2.60%(P0.05)、2.91%(P0.05)和0.96%(P0.05),但没有达到室温组水平,且在腹泻率、蛋破损率方面均有降低;血清内毒素、IL-1水平分别降低了37.41%(P0.05)和20.98%(P0.05),IL-10含量提高了41.05%(P0.05);益生菌显著上调盲肠紧密连接基因occludin、ZO-1和JAM-A mRNA的表达(P0.05),上调肠黏膜修复基因EGF mRNA的表达(P0.05),显著提高肠绒毛高度,而隐窝深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添加枯草芽胞杆菌HDRa BS1能有效缓解蛋鸡热应激症状。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温度对六斑异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分别在15、20、25和28 ℃条件下,对六斑异瓢虫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存活率及幼虫体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六斑异瓢虫在15~28 ℃的温度范围内,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显著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六斑异瓢虫各发育阶段的发育速率进行模拟分析,模型拟合度较高,P值均小于0.05,达到显著水平。温度对1~3龄幼虫体长无显著性差异;4龄时,15 ℃下的4龄幼虫体长只有11.48 mm,显著短于其他温度。温度对六斑异瓢虫存活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总存活率呈下降趋势,28 ℃时最低,只有54.53%。综合各指标,适宜六斑异瓢虫生长的环境温度为15~20 ℃,六斑异瓢虫卵、1龄、2龄、3龄、4龄、蛹和总历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84、10.42、11.67、10.21、9.91、10.51、10.37 ℃,有效积温分别为54.49、26.77、19.32、27.35、54.73、73.37、269.77 ℃·d。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恒温条件下饲养金凤蝶Papilio machaon Linnaeus以研究其生长发育。结果表明,金凤蝶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32℃、9.11℃和8.95℃,有效积温分别为79.39d.℃、297.99 d.℃和182.47 d.℃;16℃条件下蛹滞育。9月份起室内常温条件下金凤蝶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2.98±1.04)d、(21.84±2.67)d和(22.52±12.52)d;孵化率、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为66.13%、55.28%和95.59%;绿色蛹占91.18%,明显高于褐色蛹;蛹质量(1.05±0.16)g,成虫性比(♀/♂)为0.97。  相似文献   

19.
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为提高短须裂腹鱼人工繁育能力,以刚涌出的清澈无致病菌和虫的地下泉水为水源,采用水流培育亲鱼、流水孵化受精卵、活体饵料培育鱼苗等关键技术,进行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年共采捕野生短须裂腹鱼亲鱼403尾,在水流速度0.1~0.3 m/s、水温12~16℃、pH值6.5~7.0、溶氧6 mg/L以上的流水池中培育,平均驯养成活率49.4%,获成熟亲鱼234尾次;共催产亲鱼224尾次,产卵雌鱼133尾次,总产卵量127.3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0.957万粒;获受精卵93.8万粒,平均受精率为73.7%;受精卵在水温12.5~14.0℃的流水孵化槽中孵化199 h开始出膜,共孵出幼体85.5万粒,平均孵化率91.2%;共获2 cm仔鱼55.1万尾,平均出苗率58.7%;共获3.5 cm鱼苗45.2万尾,鱼苗培育成活率为82.0%。  相似文献   

20.
贵定县岩下乡大鲵自然保护区气候生态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定县岩下乡大鲵自然保护区气候生态资源进行了科学考察,发现该区年日照数为1027.5~1158.6 h,年日照百分率为23%~26%,年大阳总辐射为3435.0~3667.8MJ/m2;年均温为14.5℃左右,日均温≥10℃持续日数约为229.0 d,≥10℃积温约为4433.3℃.d;年降雨量为1142.9~1474.3 mm。该区属北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石山林立,溶洞遍布,洞内水质清澈,是野生大鲵的天然小生境,具有水资源涵养保护价值、大鲵自然保护价值和自然景观游览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