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压砂地土壤水分动态及消耗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不同灌水条件下压砂农田土壤耗水及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压砂农田一次性灌水15 mm左右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可满足压砂瓜近10 d的水分需求;压砂瓜全生育期内存在4个较明显的需水关键期,其中以变瓤期和成熟前期对土壤水分需求最大;不同年限的压砂农田其土壤水分存在一定差异,通常老砂地(压砂10年以上)水分含量高于新砂地。  相似文献   

2.
农田微灌系统通常是由水泵、仪表、控制阀、过滤器组成的首部枢纽和担负着输配水任务的各干管、支管、毛管组成的管网系统以及直接向作物根部供水的各种形式的灌水器3部分组成的。其中灌水器是完成灌水任务中最末级的关键设备,被称为农田微灌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水改旱研究、灌水效果研究、土壤调酸研究试验探索竹皮河流域污染农田的治理方法和措施,为改良污灌区污染农田提供科学技术依据,为农民大面积安全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河南省为例,介绍了农田水利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节水灌溉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技术的改造和应用,以保障农田灌水均匀、维持农田土壤良好性状、改善水资源短缺现状。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有70%的农田属于旱地农业,因自然降水不能满足旱地小麦生长需求,灌溉对于小麦生产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不合理的利用河水和地下水进行漫灌,旱地灌溉水利用率不到40%。因此,如何提高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从而减轻农田土壤水分亏缺和保证小麦可持续生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农田节水措施包括灌水技术和节水灌溉制度两大部分。灌水技术包括地面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等。目前农田仍以地面灌溉为主,灌溉方式为  相似文献   

6.
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水对作物水分利用率的影响及节水效应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controledroots-dividedalternativeirigation,CRAI)是康绍忠提出的一种农田节水调控思路,其基本概念与传统灌水方式有着根本的不同。传统的灌水方法,追求田间作物根系层的充分和均匀湿润,CRA...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不同灌溉方式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田肥水利用的影响,在驿城区水屯镇开展了"小麦-玉米"节水节肥效应研究。通过研究滴灌、喷灌、微喷和地龙四种灌溉方式对小麦、玉米产量、氮肥增效、灌水利用效率等节水节肥增效技术的影响可知,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提高灌水利用效率具有积极效果,且有利于实现作物高效用水节肥一体化。因此,实现"小麦-玉米"节本高效最佳的途径就是灌水与追肥同步进行,即水肥一体化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田间试验资料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农田水量平衡模型,模型中根系吸水项采用 DeJong 吸水函数,用农田潜在蒸散量乘以土壤水分胁迫系数计算农田实际蒸散量,降水或灌水后进入土壤每层的水量选用一个雨水分配模型。利用模型模拟的结果研究了冬小麦和夏玉米农田的水分变化规律,并计算了农田实际蒸散量和土壤分层根系吸水量。  相似文献   

9.
经过对田间试验的大量的材料进行研究总结,结果表明:试验方法是影响农田水肥大小的重要因素,并且得到的田间试验与模拟试验的结论有所不同,多数试验表明,生产期降水、土壤肥力等因素是影响灌水效果的主要原因。一、农田水肥效应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北方旱区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等因素造成水资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和夏玉米农田土壤分层水分平衡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以田间试验资料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农田水量平衡模型,模型中根系吸水项采用Dejong吸水函数,用农田潜在蒸散量乘以土壤水分胁迫系数计算农田实际蒸散量,降水或灌水后进入土壤每层的水量选用一个雨水分配模型。利用模型模拟的结果研究了冬小麦和夏玉米农田的水分变化规律,并计算了农田实际蒸散量和土壤分层根系吸水量。  相似文献   

11.
喷灌是把由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形成的有压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田间,再经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均匀地洒落在农田,达到灌溉的目的。其优点是灌水均匀,少占耕地,节省人力.对地形的适应性强。本文就富裕牧场近年开展的喷灌工程示范、推广的经验以及喷灌技术的适用性等问题进行总结,以便为今后本地区发展农田喷灌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产条件下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对小麦的耗水特性和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为小麦节水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灌水时期和灌水量的处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方法对籽粒蛋白质进行分离量化,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小麦耗水量、水分利用率、籽粒产量、籽粒品质和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灌水量占农田耗水量的百分率提高,降水量和土壤贮水消耗量占农田耗水量的百分率降低。减少灌水量,促进小麦对土壤贮水的利用,提高小麦在0~100 cm各土层的土壤耗水量。降低农田耗水量、提高水分利用率是实现节水高产栽培的有效途径。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水60 mm的处理在两年度生长季均获得了最高的水分利用率;在2004-2005年生长季W1处理的籽粒产量与W2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W0处理;在2005-2006年生长季W'2处理的籽粒产量与W'3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W'0、W'1处理。水分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2004-2005年生长季,与W2处理相比,W1处理的籽粒醇溶蛋白含量降低,HMW-GS含量和谷蛋白含量升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升高,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延长,有利于强筋小麦济麦20籽粒品质的改善。在2005-2006年生长季,随灌水量增加,籽粒HMW-GS含量、谷蛋白含量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W'2处理最高,与籽粒蛋白质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水60 mm是兼顾节水、高产、优质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3.
太行山山前平原农田水分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中科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的田间灌溉试验为基础,以荷兰Wageningen农业大学等单位开发的土壤-水分-大气-作物系统模拟软件SWAP软件为工具,应用试验站的土壤、水分试验资料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该地区不同降水水平年、不同灌溉定额下的多种灌溉方案,并应用SWAP软件模拟了各种方案的农田水分平衡情况,提出了在当地平水年份下冬小麦灌水5次,夏玉米灌水1次的灌溉指导方案,其研究结果对该地区的农田水分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和种植方式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的影响.[方法]于2008~2010年通过田间试验,以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设等行距平作、宽窄行平作、沟播3种种植方式,每种种植方式下设不灌水(W0)、拔节水(W1)、拔节水+开花水(W2)、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W3)4种灌溉处理(每次灌水量为60 mm).[结果]随灌水量的增加,3种植方式下农田总耗水量均增加,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也增加,而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降低;与W0处理相比,各灌水处理显著提高了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随灌水量的增加,3种植方式下小麦籽粒产量均有所提高,而水分利用效率(WUE)降低.同一灌溉条件下,与其他两种种植方式相比,沟播方式的农田总耗水量多,土壤贮水量消耗比例大,籽粒产量较高并具有较高的WUE.[结论]该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小麦的籽粒产量和WUE,“沟播结合灌拔节水+开花水”是华北平原冬麦区较适宜的节水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景泰县农田节水现状进行调查,基本摸清了景泰县灌区不同作物灌水、地膜覆盖节水、垄作节水方式及垄作节水作物产量情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节水高效农业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6.
据1995~1996年在陕西省长武县农业生态站田间隔水小区的试验结果,对黄土旱塬农田有限灌水条件下冬小麦的早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环境中,幼苗早发与灌水量有关,随灌水量增加,多数幼苗早发指标(LA、LAI、SLR、LAR、RGR等)趋于增加;水分胁迫限制叶片的扩张生长,增加叶片厚度,降低物质积累.在轻度水分胁迫下,小麦拔节期以后有补偿性生长反应.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景泰县农田节水现状进行调查,基本摸清了景泰县灌区不同作物灌水、地膜覆盖节水、垄作节水方式及垄作节水作物产量情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节水高效农业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正>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简称"管灌",它以管道代替明渠输水。灌水时,使用较低的压力水头,通过压力管道系统将水送入田间沟、畦,灌溉农田。一、灌溉管道系统的组成灌溉管道系统是指从水源取水,并通过压力管网输水、配水及向农田供水、灌水的工程系统。它通常由水源与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田间灌水装置以及附属建筑物的附属装置等部分组成。1.水源。江、河、湖、井、泉、水库、塘堰等均可作为管道灌溉的水源。与渠道系统比较,管道灌溉对水质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9.
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农田滴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科学灌水和滴灌的自动化控制程度,减轻劳动强度,我们引入了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制的"计算机农田环境参数采集与滴灌自动化控制系统",在121团19连进行了试验运行.  相似文献   

20.
<正>膜上灌水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地面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节约大量的水资源,而且抗旱增产率可达百分之三十以上。文中通过对膜上灌水技术介绍的以及与沟灌的对比,分析膜上灌水的优势,体现其在垦区推广的必要性。膜上灌水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地面节水灌溉技术,是把地膜栽培原来的膜侧灌水改为膜上灌水,利用地膜在田间灌水,水在地膜上流动的过程中,途经放苗孔、专用灌水孔和膜缝慢慢地渗下浸润土壤直到作物根部,通过只占农田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