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地力评价理论为基础,以新疆自治区克拉玛依市2000hm2土地开发项目为实例,选取了土地开发项目区未利用地16个地力影响因子,并在系统分析层次分析法(AHP)理论基础之上,对各影响因子进行了权值计算和综合评价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土体厚度是土地开发项目区未利用地地力的最大影响因子;其次是障碍层状况、土壤质地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土地开发项目区未利用地地力评价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张清  赵曜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364-10365,10368
以袁州区为例,运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对未利用地的多个因素进行分析、处理做适宜性评价。根据土地适宜性的评价原则和主要影响因素选取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评价因子权重值,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运用叠加分析,得出未利用地适宜性等级,为确定未利用地开发的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周密  葛霖 《安徽农业科学》2015,(16):300-302
为打破新时期喀斯特山区城镇建设发展所面临的用地瓶颈,实现农村闲置土地开发整理效益最大化,分析了喀斯特山区农村闲 置土地资源开发整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喀斯特山区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地力因素、地形因素、农业基础设施类3个二级指标层和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地形坡度、垦殖率、交通条件等8个指标因子建立了3层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了各指标因子相对准则层及目标层的指标权重.构建的3层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喀斯特山区今后开展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评选,计算出各计划项目可行性的综合得分,按照高分优先的原则进行开发整理,最大限度地保证喀斯特山区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低丘缓坡未利用地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考虑影响城镇建设各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参评因子,构建低丘缓坡建设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对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成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川区内低丘缓坡土地开发为建设用地的最适宜区面积为0,适宜区为5 035.74 hm~2,基本适宜区71 274.57 hm~2,不适宜区有14 754.07 hm~2。评价结果可为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的建设开发提供依据,为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综合开发未利用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黎平县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黎平县土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整理项目一经实施,将大大地提高项目区的综合效益,但其中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理效益的层次分析法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李金成 《广东农业科学》2007,(5):103-105,112
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指标模型,以湛江市高桥、遂溪、雷州和徐闻4个土地开发项目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地开发效益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四地综合效益评价值为遂溪》高桥》雷州》徐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综合效益不具有完全的一致性.层次分析法克服部分评价因子难以量化的缺点,使不同评价因子具有可比性,能够客观地反映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在各个项目综合效益得分所占的比重,保证了土地整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周望  周博  邓文胜 《现代农业科技》2015,(1):189-190,194
以郧县为例,研究了未利用地宜耕适宜性评价方法。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经济、社会等因素,构建了未利用地宜耕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对各单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郧县土地整理中未利用地宜耕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依据评价结果,采用自然间距法,将全县未利用地分为最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4个宜耕等级,并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未利用地宜耕开发潜力进行分区。该方法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经济、社会等因素,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可以为未利用地宜耕适宜性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邮市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当前土地整理效益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及项目区实际,构建了涉及经济、社会及生态的综合效益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展开相应的分析,并结合江苏省高邮市土地整理项目进行评价应用和检验。在取得初步评价结论的基础上尝试利用GIS技术及生态效益理论对定性评价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新疆新和县耕地地力等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新和县为例,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所取得的基础数据,筛选了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有效锌、电导率和pH值等可量化的指标作为评价指标,根据模糊数学理论和特尔斐法建立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因子的层次分析模型。以ArcGIS地统计分析模块和空间分析模块为平台,应用克里金插值获取各评价因子的评价信息,根据加法模型以栅格形式计算出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划分耕地地力等级。由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将本研究的评价方法和GIS技术相结合运用到耕地地力评价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省遂平县褚堂乡土地整治项目为例,根据土地整治项目的特点,从微地形地貌、土壤、水分、景观等方面构建土地整治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参评指标的权重,采用指数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地整治的土地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对土地质量有着较大程度的影响,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土地质量提高19.3%.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德惠市耕地地力等级评价因子的基础上,利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指数法,确定了每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耕地地力的评价,最后利用耕地地力综合评价等级指数确定耕地的级别为6个等级,并根据分级情况提出具体的改良措施,为德惠市耕地退化治理和耕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5年度的耕地地力调查点位数据,进行耕地资源管理单元数据更新.运用2010年耕地地力评价时建立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耕地地力综合指数,采用累积曲线分级法划分耕地等级,分析了耕地地力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定性分析项目区三大工程措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基于典型性和差异性原则,选取土壤、地貌、植被、水文和气候为准则层,把土壤pH值、土层厚度、有机成分、坡度、高度、植被覆盖率、植被指数、水源保证率、地下水位和气象灾害频率等10个因子作为目标层,采用层次分析法定量确定各子因子权重的大小。在此基础上,引入可持续性概念,并结合项目区相关数据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土地整理工程实施后,项目区自然环境效应由基本可持续发展为中度可持续。  相似文献   

14.
选取位于县城、城乡结合部、矿区等地的典型棕地案例,利用GPS和Google Earth定位棕地位置,结合重心法、层次分析法、耕地地力评价等方法,探索不同区位棕地最佳的再利用方式,总结棕地再利用的规律。结果显示,县城棕地经济价值高,再利用方式首选为商业用地;城乡结合部棕地再利用方式有多种选择,利用层次分析法筛选出公共用地为最佳利用方式;矿区棕地应注重土地修复和耕地恢复。  相似文献   

15.
黄艳丽  苏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02-10403
该文主要介绍了禹州市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过程。评价中,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评价单元,根据地貌因地制宜地将全市划分为丘陵岗地区与平原区两个适宜性评价区,并确定适宜类和适宜等两级构成的评价系统,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权重,最后应用指数和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综合分值以获得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不可避免地会对项目区的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影响,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对邛崃市孔明乡土地整理项目区不同整理类型土壤肥力保持价值进行了比较研究,可为该地区土地整理决策、土地整理质量与效益评价等提供定量依据.结果表明,土壤肥力保持每公顷累积价值土地开发区为1.51万元,土地复垦区1.85万元,土地整理区0.49万元.土地复垦区积累价值率达到147.2%,远大于开发区和整理区,这一结果与复垦区土壤全部通过客土改造有关.土地整理后项目区土壤肥力保持总价值增加了733.88万元,其来源一是新增耕地面积,二是农地地力的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效费比分别为开发区0.05,复垦区0.09,整理区0.46,效益以土地整理区最高.说明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地力为主要特征的土地整理类型投资少,土壤肥力保持效益高,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7.
利用莱州市第2次土地调查成果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获得最新的未利用地现状数据。运用GIS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结合选择的评价因子建立了莱州市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数据库,以此对未利用地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了定量化的评价结果,为莱州市未利用地的规划和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物元分析模型的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前、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旨在为今后土地整理工作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供经验。【方法】参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指标体系,根据土地整理项目相关标准,从水、土壤、生物和社会环境4个生态要素中,选取了11个指标构成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在物元分析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物元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开原市庆云堡镇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评价。【结果】利用构建的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物元模型,对开原市庆云堡镇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显示,土地整理后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等级为“较好”,较土地整理前的“一般”等级有很大提升;土地整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水量供需能力和灌溉保证率得到提升,水土流失得以控制,人均耕地面积增加,中低产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改善,系统抗灾能力增强。【结论】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说明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物元分析模型在用于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土地利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带来的正面效益和负面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土地整理后评价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选取南川区龙川江流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作为研究样点,采用改进逻辑框架法和AHP群决策法等方法对项目开展后评价.结果表明:南川区龙川江流域土地整理项目总体效果偏好,但在社会和生态影响方面考虑不足;采用改进逻辑框架法对项目目标展开定性分析,丰富了土地整理目标后评价的内容,利用群决策系统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对项目开展定量评价,为单个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工作提供借鉴;用投资回收期法开展土地整理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存在一定局限性,应在土地整理项目竣工3~5 a后调查项目区土地的实际生产水平,进而计算投资回收期和收益率比较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0.
层次分析法在耕地地力评价因子权重确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宁乡县为例,根据耕地资源特点及耕地地力评价的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耕地地力评价因子的权重。研究表明,该方法较好地适用于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使耕地地力评价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应用该方法得到的最终结果与该县的实际情况比较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