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文章对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缺失及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从加强法制教育、强化法律实践、营造法治环境等方面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徐丽萍 《甘肃农业》2005,(11):168-168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法律意识有所提高,但法律信仰没有相应的培养来。法律信仰的培养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来说是必要的,紧迫的,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的法观念基础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题中之义。我国现阶段应从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条件、法律环境的建立和善着手来培养公民对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3.
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尊重、信赖并自愿遵守的精神,它是推动法治进程的内在驱动力,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刻不容缓。本文从分析制约法律信仰形成的原因入手,探寻培养法律信仰的有效途径,以期对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论加强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镭 《高等农业教育》2002,46(11):55-57
由于当前素质教育、市场经济发展和法制现代化的需要,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法律信仰教育。法律信仰教育在经济、制度、精神上都存在可靠的基础。可以从规范必守、法律权威主义、法律诚信储方面,以价值分析、利益感受、实践教学等方法进行法律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5.
法律情感和法律信仰是法治的根基,民众对法律的情感与信仰直接影响着法治的效果,应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民众与法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6.
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灵魂。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精神基础,是实现法治的内在驱动力。我国要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然需要民众法律信仰的确立。  相似文献   

7.
提起信仰,人们首先会想到图腾,它是人类最初信仰的对象。图腾,通常代表一个部落或部族。人们在对图腾的膜顶崇拜中,逐渐将习惯规则化,并形成了习惯法,这段时期其实就是人类法律信仰历史的第一个阶段,很多学者称之为“习惯法信仰”。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乡村的法治建设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而法治建设要想成功开展,必然要先培养民众的法律信仰和法律意识,建设行动彰显法律信仰,法律信仰又反作用于法治建设,由此不断推动我国的法治社会进程。乡村发展与法律信仰联系密切,但乡村法律信仰确立却面临村民学法积极性不高、法制宣传效果不佳、法律服务体系不完备等诸种问题,因而需要从法制宣传、法律服务体系、法律文化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法律信仰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状态,我们所面临的是人们实际具有的法律意识。现实法律意识的深度和向度直接决定法律信仰作育的难度。法律信仰的高要求和法律意识的低水平之间的矛盾及其转化将伴随法治建设的全过程,二者在一国民众的意蒂牢结(Ideology)中不断向上趋同的过程大概等于该国法治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现代法治的标志不仅要求良法和善治,最重要的是官与民对既定法律的一体遵行,即普遍的守法才是法治的最终标志。而普遍守法的根本保障既不是诱人顺服的奖励,更不是令人生畏的惩罚,而是人们对法律的深度信仰。  相似文献   

10.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公众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那么就是再多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无法促成一个国家法治精神的形成,建成合理、公正的法治秩序也只能是一种空想。中国人法律信仰的建立关键在于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让法律成为保护主体最高利益、成为社会正义的权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农村法治建设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而广大农村村民的法律信仰状况却令人担忧。法律信仰缺失在我国农村的产生是由于传统法律文化、主体法律意识、立法及执法司法等复杂因素导致的。要克服农村的法律信仰危机,最根本的是要重塑法律在农村的权威,要多渠道培育农民法律信仰,使法律成为农民的必需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从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抓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本体,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新时空境遇的回应,满足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诉求。课题组在五年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把握"基础"课从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在人生信仰、道德信仰和法律信仰方面的特征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路径探索,这有利于提高"基础"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3.
良法并不代表法治,法治是法律被信仰的神圣化过程与结果。客观而言,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已基本上实现了法律文本的法治,然而如何将这种立法法治转变为法治秩序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法律先是一个社会问题,然后才是一个制度问题。因此,中国法律确信之路的探讨必须先是一个历史传统文化的客观讨论与批判,然后才是一个制度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制教育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总体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仍存在部分学生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不强、发生违法犯罪的现象。针对这种状况,在现有的条件下,应该从高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出发,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信仰和尊重法律的情感和心态,从而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制教育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总体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仍存在部分学生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不强、发生违法犯罪的现象.针对这种状况,在现有的条件下,应该从高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出发,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信仰和尊重法律的情感和心态,从而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新农村视阈下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的若干路径,指出立法质量是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的信仰基础;依法行政是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的信赖前提;司法权威是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的保障底线;完善监督是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的实践保证;发展经济是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的物质条件;道德建设是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的伦理支撑;文化建设是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的文化底蕴;基层民主是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的权利维系;从严治党是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的希望源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非公企业须用法治理念和规则管理企业,提升党务干部法律素养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非公企业党务干部存在法律思维后置、法律知识储备不足、法律认同度低、依法办事能力欠缺等问题,应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提升非公企业党务干部的法律素养,内部即党务干部提升法治思维能力,充实法律知识储备,树立法律信仰;外部即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党务干部法律知识培训,构建企业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8.
刘阳 《甘肃农业》2006,(6):239-240
在当代中国,“依法治国”已经是各阶层的共识,而“良法之治”是法治的基础,为完善法制除了大量利用本土资源外,法律移植无疑应当是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将重点就我国法律移植几个问题谈谈看法,也是作为本人前一阶段研究的总结。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在世界各国都被当作一件战略性任务、基础性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本文通过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进行分析,提出对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比较大,因此农村法治建设直接影响我国依法治国的进度。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利益至上的思想影响,我国大部分农村的法律信仰状况并不乐观。产生这种状况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历史影响原因,还有法律在我国农村的普及程度原因,因此要培养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使其深入人心,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