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直肠B超技术监测了经过2种同期发情处理(CIDR+PG+PMSG和1G)的9头吉林梅花鹿发情周期卵泡动态发育情况。实验得出:梅花鹿的卵泡发育均呈波形发育,1个发情周期由1—3个卵泡波组成。3个1波周期,3个2波周期,2个3波周期。1波周期的长度是5.3d±0.6d,2波周期的长度是12.3d±4.0d,3波周期的长度是25.5d±2.1d。未发情的216号梅花鹿在整个观察期中出现2个卵泡发育波,而未发情的1号鹿卵泡发育没有出现明显的波。1波周期梅花鹿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5.4mm±0.5mm),比2波周期中第1个(5.1mm±0.6mm)和第2个内波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4.8mm±0.5mm)和3波周期中第2个内波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5.2mm±0.4mm)都大(P〉0.05),比3波周期中第1个和第3个内波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分别是5.6mm±0.3mm和5.7mm±1.1mm)小(P〉0.05)。2波和3波周期中的所有内波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差异显著(P〈0.05),2波周期中的最大卵泡比3波周期中的直径小。2波周期的内波间隔(6.0d±1.4d)比3波周期的所有内波间隔(9.8d±1.5d和5.7d±1.rid)明显短(P〉0.05)。1波周期生长持续期是4.5d±0.7d,2波周期生长持续期(4.7d±1.5d和4.0d±1.7d)和3波周期中卵泡的生长持续期(4.5d±2.1d、6.5d±2.1d和2.5d±0.7d)差异不显著(P〉0.05)。2波周期中第1波(0.5mm/d±0.3mm/d)和第2波的生长速率(0.5mm/d±0.2mm/d)没有显著差异(P〉0.05)。排卵波和闭锁内波的卵泡生长持续期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使用南京站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南京地区2000—2012年的雷暴天气特征进行了分析。南京全年和夏季雷暴日数分别呈现准5年和2~3年周期变化,年平均雷暴日数为30.6 d,其中夏季雷暴日数最多,平均为22.4 d,占全年总雷暴日数的73.1%,春季雷暴次之,平均为5.2 d,秋季和冬季最少,仅为2.2 d和0.8 d;南京雷暴天气的周期变化与环流异常密切相关,500 hPa高度上,北方低槽加深,夏季副热带高压系统西伸北抬,700 hPa和850 hPa环流调整导致中低层湿度增加;天气尺度垂直上升运动的强度是造成雷暴强度偏强、短时强降水和瞬时大风等灾害天气更加剧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2003年梅雨期安徽淮河流域强降水及大气环流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 2 0 0 3年 6月 2 1日~ 7月 2 2日安徽淮河流域 3 1站逐日降水和ECMWF分析的格点气象资料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安徽淮河流域梅雨量 660 .1mm ,占全年降水量的 72 %,大到暴雨日数 8d ;平均日降水量存在准 10d周期性变化。持续区域性暴雨过程环流特征在 5 0 0hPa图上表现为鄂霍次克海和乌拉尔山分别为阻塞高压 ,西太平洋为东西带状副高 ,中纬度西风带上有短波槽东移 ;85 0hPa温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上有对应的天气系统相配合  相似文献   

4.
利用乌鲁木齐市1976—2016年汛期日最高气温资料研究其变化趋势及特征。结果表明:近41a乌鲁木齐市汛期平均最高气温为26. 7℃,呈微弱的上升趋势(-0. 08℃/10a)。出现≥35. 0℃高温日数为195 d,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0. 36 d/10a)。≥37. 0℃高温日数为54 d,也呈上升趋势(0. 24 d/10a); 7月平均最高气温最大,为30. 0℃,5月和9月最小,均为23. 2℃。≥37. 0℃高温日数出现最多的是7月,为92 d,而5月仅出现2 d。≥37. 0℃高温日数出现最多的仍是7月,为32 d,5月和9月没有出现≥37. 0℃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5.
荔蒲芋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荔蒲芋球茎顶芽在 MS 6- BA4.0 mg/L NAA0 .0 5mg/L培养基上培养 2 0 d,诱导产生小芽点 2~ 4个 ,此时 ,将它们切分 ,经 2~ 3次 2 5d一周期转移培养 ,繁殖系数 4~ 6,芽长 2~ 3cm,再切分成单芽在 12 MS NAA0 .5mg/L 6- BA0 .0 5mg/L 活性炭 0 .2 %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 ,培养 2 5d,生根率 98% ,移栽成活率 90 %  相似文献   

6.
灌水频率对膜下滴灌水稻土壤水盐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膜下滴灌水稻在高频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分布,为滴灌水稻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提供依据。通过膜下滴灌水稻水盐运移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对稻田土壤水盐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水定额为12 000m3/hm2条件下,灌水周期为1d时,由于次灌水量较少,水分多集中在表层,故膜下0~20cm含水率较高。在滴灌水稻拔节期到乳熟期,膜下各土层均以灌水周期3d处理含水率最高,灌水周期为1和3d处理膜下0~40cm均表现为脱盐,且脱盐效果基本相同,滴灌水稻在高频灌溉条件下,能显著淋洗40cm以上土层中盐分,同时达到较高产量。膜下滴灌水稻固定灌量条件下,灌水周期为3d处理时,能在水稻根系分布主要区域土层中保持相对较高含水率,同时对水稻根系0~40cm土层保持较好脱盐效果,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保持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7.
根据水城县国家站1961年至2015年的雨凇观测数据,对水城县55年以来的雨凇天气灾害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水城县年平均雨凇日数约为20d左右,近55a来在1984年出现雨凇天气最频繁,共有52d都出现了雨凇天气。2、55年最低温度出现在1999年,当年出现雨凇日数为10d。 3、水城县雨凇灾害天气主要发生在11月至次年3月,1—2月出现的雨凇天气次数较多,3月也有雨凇天气出现,4—10月基本没有发生雨凇灾害天气,11月和12月相对较少。 4、从1996年开始,水城县出现雨凇的日数呈上升趋势,但是在1961—2015年期间,水城县出现雨凇天气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不是很显著;5、在过去55a中分别在1994年、1997a年、2007年、2009年、2010年、2014年左右出现雨凇日数开始突变。  相似文献   

8.
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室温25℃、光照16 h、相对湿度20%条件下,组建了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m为0.1817,周限增长率λ为1.1993d-1,净增殖率R0为25.863 2,平均世代周期T为 17.902 9 d,种群增长1倍需要3.814 5 d。  相似文献   

9.
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在我国温室条件下番茄的生长发育规律 ,建立适应我国气候条件下的番茄生长模型 ,在山西太谷 (北纬 37°2 5″ ,东经 112°2 5″)山西农业大学设施农业工程研究所的温室内进行了番茄长季节栽培试验 (土壤栽培 ) ,所用品种为从荷兰引进的温室番茄专用品种Counter。结果表明在我国华北地区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能够成功。在试验条件下 ,番茄生育周期 2 5 2d时 ,茎长达 5 0 8cm ,叶数为 79.9片 ,花穗数是 2 2 .7。第一花穗以上的叶花比是 3.2。节间长 5~ 6cm。观察到的叶片出现率和花穗出现率相吻合 ,在春夏季分别是 0 .3971叶 /d和 0 .12 6 7花穗 /d ,即每 2 .5d长 1片叶 ,平均每 8d出现 1穗花。而在冬季 (11、12月 )是 0 .1138叶 /d和 0 .0 2 77花穗 /d ,即每 8.8d长 1片叶 ,平均每 36d出现 1穗花。  相似文献   

10.
80 mm以下粒径的垃圾堆肥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南宫堆肥厂现有堆肥工艺为对照,研究了添加倒仓破碎工艺和缩短堆肥周期对0~80 mm粒径生活垃圾堆肥腐熟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法对新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试验以马家楼转运站经筛分的0~80 mm粒径垃圾为堆肥原料,共设3个处理。处理1为高温发酵8 d(中间倒仓破碎1次)→后熟化12d→最终熟化12 d,堆肥时间共32 d;处理2为高温发酵7 d(中间倒仓破碎1次)→后熟化12 d→最终熟化12 d,堆肥时间共31 d;对照(CK)为高温发酵8 d(不倒仓破碎)→后熟化12 d→最终熟化12 d,堆肥时间共3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处理1的评价级别最高,即增加倒仓破碎工艺可以促进堆肥的腐熟度,处理2的腐熟度与处理1相差较小,即在倒仓破碎的工艺基础上,缩短堆肥周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5.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0月~2005年12月尝试林间放牧控制害鼠试验.结果表明林木受害株率低于3%,实现了林地有鼠不成害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