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百事通》2001,(14):35-36
一、水霉病   水霉病又称为肤霉病或白毛病 . 此病从鱼卵到鱼苗、鱼种和成鱼均有发生 . 未受精的鱼卵最容易长水霉 . 鱼苗到成鱼阶段发生水霉病主要是由于拉网、转运、操作不慎 , 引起鱼体鳞片脱落和皮肤损伤而使水霉菌入侵鱼体所致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5种中草药(大黄、五倍子、山苍子、黄芩、苦参)对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 Lloyd)鱼卵水霉防治效果.【方法】试验期每天用不同浓度的5种中药浸泡鱼卵35 min,设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组(4 mg/L孔雀石绿),统计水霉致死率、其他因素致死率、孵化率和鱼苗畸形率.【结果】大黄、五倍子、山苍子、黄芩、苦参5种中药组水霉致死率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孵化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1.5 g/L五倍子组,0.4、0.7 g/L大黄组,0.6、1.1、1.6 g/L山苍子组,0.6、0.9、1.2、1.5、1.8 g/L黄芩组,1.2、1.5、1.8 g/L苦参组鱼卵水霉致死率较低,与阳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0.7 g/L五倍子组,0.1、0.4 g/L大黄组,0.1、0.6、1.1、1.6、2.1 g/L山苍子组,1.2、1.5、1.8 g/L黄芩组,0.6、0.9、1.2、1.5、1.8 g/L苦参组鱼卵孵化率均较高,与阳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0.7、1.1、1.5、1.9、2.4 g/L五倍子组,0.1、0.4、0.7 g/L大黄组,0.6 g/L山苍子组,0.6、0.9 g/L黄芩组,0.9、1.2 g/L苦参组鱼苗畸形率均较低.5种中药均具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水霉效果,综合考虑鱼卵水霉致死率、孵化率和鱼苗畸形率,适宜浸泡浓度分别为五倍子0.7、1.1、1.5 g/L、大黄0.1、0.4 g/L,山苍子0.6 g/L,黄芩0.6、0.9、1.2、1.5 g/L,苦参0.9、1.2、1.5 g/L.【结论】在孔雀石绿被禁用的现实情况下,这5种中药可为异齿裂腹鱼鱼卵水霉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立达霉在草鱼体内的代谢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检测草鱼在立达霉单次口灌200 mg/kg,浸泡9 mg/L剂量条件下,其肝脏组织中立达霉原药含量及代谢产物的种类,研究立达霉在草鱼肝脏组织中的代谢机制。[结果]在口灌组及浸泡组,肝脏组织中的立达霉以原药(M0)为主,高于75.00%;立达霉在草鱼体内代谢产物主要有4种,分别为代谢物N-(2-羧基-6-苯甲基)-N-(甲氧乙酰基)丙氨酸、N-[(2-羟甲基)-6-甲苯基]-N-(羟乙酰基)丙氨酸、N-(2,6-二甲苯基)-N-(羟乙酰基)丙氨酸和N-(2-羟甲基-6-苯甲基)-N-(甲氧乙酰基)丙氨酸甲酯,各代谢产物所占比例均小于10.00%。[结论]立达霉在草鱼肝脏组织中残留应以立达霉原药作为残留检测标识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出具有较强抑制真菌作用的药物。[方法]以水霉菌FD07为供试菌,测定了24种中药及化药对水霉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复方抗真菌药物对鱼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和对鱼的急性毒性,同时测定了复方抗真菌药对真菌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五倍子和CuSO4的抑菌效果最为理想。1.0 mg/L复方抗真菌药AF001对真菌的抑制率达100%,对鱼卵的96 h LD50为30 mg/L,安全浓度为3 mg/L。1.0 mg/L复方抗真菌药AF001对鱼的96 h LD50大于100 mg/L,安全浓度大于10 mg/L。1.0 mg/L药物对真菌的预防保护率为71.43%,治疗保护率为67.9%。[结论]该药可用于鱼或鱼卵真菌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王红梅  李园莉  李洪光  董晓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421-12422,12439
[目的]探讨垂枝樱花外植体灭菌及不定芽诱导的相关技术.[方法]以垂枝樱花当年生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对其组织培养繁殖技术中外植体选择、灭菌方法与程序、不定芽的诱导等环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适宜外植体采集时间为晴天中午,采集部位为当年生枝条的中上部,适宜的表面灭菌程序为:洗衣粉中浸泡15 min,流水冲洗lh,70%乙醇浸泡30 s,0.1% HgCl2浸泡10 min,最后无菌水冲洗5遍,成活率达68.3%.适宜垂枝樱花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为1/2MS +6-BA 0.5 mg/L+ NAA 0.10 mg/L,分化率达68.3%.[结论]为垂枝樱花的组织培养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链霉菌发酵代谢产物对小瓜虫幼虫和包囊的杀灭活性.[方法]通过不同极性溶剂回流提取链霉菌发酵液,制备粗提物,进行杀灭小瓜虫幼虫和包囊的药效活性试验,并对活性部位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链霉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体外杀幼虫效果明显高于其他组别,其对小瓜虫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48.2和15.5 mg/L,正丁醇提取物浓度为30.0 mg/L时对小瓜虫包囊杀灭率为100%.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正丁醇提取物对草鱼的48h半致死浓度为(LC50)为195.0 mg/L,其安全浓度为48.7 mg/L.[结论]链霉菌-XY52代谢产物有望开发为一种比较安全的杀虫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周国平 《农家致富》2012,(21):42-43
三、水霉病1.病因由水霉菌感染引起。水霉菌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异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侵入伤口且向内外生长与蔓延扩散,呈似灰白色的棉絮状附着物。病鱼游泳失常,焦躁不安,直到肌肉腐烂,失去食欲,瘦弱而死。若鱼卵上布满菌丝,则变成白色绒球状,霉卵成为死的鱼卵,  相似文献   

8.
探讨黄芩提取物对鱼类水霉病病原菌的抑制机制,以促进水霉菌植物源抑菌剂产品的研发利用。以中药黄芩为试验试材,检测水霉菌孢子形成、孢子萌发、菌丝生长量、菌丝总糖含量、菌丝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初步确定黄芩提取物对鱼类水霉病病原菌的抑制机制。结果表明,黄芩提取物对水霉菌孢子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质量浓度为300~500 mg/L时水霉菌孢子萌发抑制率高达90%以上;黄芩提取物对水霉菌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当质量浓度在400~500 mg/L时抑制率达到了85%以上;黄芩提取物对水霉菌丝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的含量存在一定影响,随处理质量浓度增加,影响效果逐渐增强,当处理质量浓度达1 000 mg/L时,相对于对照组各指标减少量均达5%以上。黄芩提取物质量浓度在100~500 mg/L时,SOD、CAT活性明显下降,相对于对照组500 mg/L时分别下降57.75%、89.90%,说明提取物可破坏菌丝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加快菌体的衰老而死亡。通过研究黄芩提取物对鱼类水霉病病原菌的抑制机制,以期为相应渔药产品的开发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9.
从五倍子、鱼藤粉、苦楝素3种药物中筛选可以有效抑制水霉菌丝生长的药物。采用12孔细胞培养板,3 m L培养体系药物浓度梯度液体培养法培养水霉,判断各种药物对水霉菌丝是否有抑制作用。结果发现:五倍子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最小抑菌浓度为250 mg/L;而鱼藤粉、苦楝素单独用药对水霉菌无效,但其分别与五倍子按2:1比例联合用药时,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结论得出:五倍子无论是单独用药还是联合用药,都有较好的抗水霉菌效果,五倍子在未来的抗水霉药物研发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可用于水霉病的防控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6-BA浓度对桔梗胚珠愈伤组织分化率的影响.[方法]以桔梗未受精胚珠为外植体,利用N6 +1.0 mg/L2,4-D+0.1 mg/L KT培养基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作为接种材料,分别接在0.5 mg/L NAA与不同6-BA浓度的分化培养基上,对其愈伤组织分化率进行研究.[结果]6-BA浓度在0.25、1.25和1.00 mg/L(即3种分化培养基为N6+ 0.5 mg/L NAA+ 0.25 mg/L 6-BA、N6+ 0.5 mg/LNAA+ 1.25 mg/L 6-BA、N6 +0.5 mg/L NAA+1.00 mg/L6-BA)时的分化率高,分别为88.3%、85.0%和80.0%.[结论]6-BA浓度为0.25 mg/L时有利于桔梗未受精胚珠愈伤组织的分化.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赣江中下游的鱼类资源现状,在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分别于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对赣江峡江至南昌段的干流及2条支流共10个点的鱼类资源进行了3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流域内共发现记录鱼类90种(亚种),隶属6目16科60属,以鲤形目为主,鲶形目与鲈形目的居中,鲱形目、合鳃鱼目和颌针鱼目极少;且优势种类主要为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鲫(Carassiu aurat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江湖洄游性鱼类(如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数量大量减少,而一些江海洄游性鱼类和珍稀鱼类(如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鯮Luciobrama macrocephalalus、鲥Macrura reevesii等)在此次调查中没有发现。与历史资料相比,赣江峡江至南昌段水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变化较大,资源量明显降低,小型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鱼溶浆是鱼粉生产中的重要中间产物,为保证鱼粉的品质需要对其进行回喷的操作,同时其较高的含水量也极大的增加了生产成本。为了降低鱼粉生产的成本,本研究通过添加絮凝剂、食品增稠剂以及盐析的方式对鱼溶浆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尝试。实验结果表明,盐析是较为适合处理鱼溶浆的方式,其中聚合硫酸铁、硫酸亚铁、氯化铁及碳酸钠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为鱼溶浆水分的降低、鱼粉生产工艺的改良及品质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3.
乌鳢苗种繁育及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乌鳢的人工养殖技术,对乌鳢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阶段的关键环节:亲鱼培育、人工催产、鱼卵孵化、鱼种培育、成鱼养殖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总结了一套实用的乌鳢养殖技术。实践证明,使用该技术能提高乌鳢鱼苗成活率和成鱼产量。  相似文献   

14.
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组织亚显微病理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了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肝、脾、肾组织亚显微病理变化及防治方法,并比较了鲫、团头鲂、鲢、鳙患此病后的症状和病理变化都基本相同。呈败血症症状,只是垂死的鲫较团头鲂、鲢、鳙为严重而已,这与鲫的生命力较强有关。在光学显微镜还不能察觉细胞组织的病变时,在电镜下已呈现出细胞病理变化。肝、睥、肾等脏器最早出现的病变是细胞的膜性结构受损。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肝细胞中有很多被苏木素深染的丝状物是高度密集成束的粗面内浆网。这是机体的一种补偿性反应。根据病原、病理变化及发病机理。研制出复合新药——鱼泰8号,并提出三步曲治疗方法及16条治疗注意事项,从而确保治愈率在95%以上.治愈了2000多公顷内的病鱼。从改善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及时杀灭病原出发,提出10条综合预防措施,在300公顷的鱼池中实施后均未发病。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肝、脾、肾组织亚显微病理变化及防治方法,并比较了鲫、团头鲂、鲢、鳙患此病后的症状和病理变化都基本相同。呈败血症症状,只是垂死的鲫较团头鲂、鲢、鳙为严重而已,这与鲫的生命力较强有关。在光学显微镜还不能察觉细胞组织的病变时,在电镜下已呈现出细胞病理变化。肝、睥、肾等脏器最早出现的病变是细胞的膜性结构受损。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肝细胞中有很多被苏木素深染的丝状物是高度密集成束的粗面内浆网。这是机体的一种补偿性反应。根据病原、病理变化及发病机理。研制出复合新药——鱼泰8号,并提出三步曲治疗方法及16条治疗注意事项,从而确保治愈率在95%以上.治愈了2000多公顷内的病鱼。从改善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及时杀灭病原出发,提出10条综合预防措施,在300公顷的鱼池中实施后均未发病。  相似文献   

16.
以褐藻酸钙膜为主要镀膜材料,通过对石斑鱼、平鲷、真鲷、七星鲈、大黄鱼等几种鱼类在保鲜过程中鲜度指标K值、TMA、VB-N及鱼体中细菌总数、感官指标的分析测定,研究了镀膜保鲜技术在这几种鱼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经镀膜的鱼在同等条件的保鲜过程中细菌总数远低于未镀膜的鱼,各项鲜度指标、感官指标也均明显优于未镀膜的鱼,采用镀膜保鲜技术有助利延长鱼类的保质期限、其保质期可延长4~5天。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大豆蛋白源对鲤(Cyprinus carpil)蛋白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将初始体质量为(10025±098)g的健康鲤18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次重复,以鱼粉为动物蛋白源(对照组),全脂豆粉、去皮豆粕为植物蛋白源(全脂豆粉和去皮豆粕分别替代20%鱼粉蛋白),配制3种等蛋白(36%)、等能(15.2 MJ/kg)的半精制饲料,在室内单循环控温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6周的饲养试验,然后分别采用福林—酚试剂法、碘—淀粉比色法测定鲤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与淀粉酶的活力。结果表明:不同大豆蛋白源对鲤蛋白酶活力影响不同,对淀粉酶活力影响不显著。全脂豆粉组鲤肝胰脏、前肠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中肠和后肠蛋白酶活力显著下降(P<0.05)。去皮豆粕组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种大豆蛋白源对鲤肝胰脏和前肠、中肠、后肠淀粉酶活力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鲢及其加工废弃物发酵鱼露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分别以鲢全鱼及鲢鱼糜加工中的废弃物为原料发酵鱼露。测定了发酵过程中pH1T-VBN以及氨基酸的变化情况,分析了产品的理化成份并比较了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以鲢全鱼和废弃物发酵鱼露过程中pH、T-VBN以及氨基酸总量的变化情况基本相同。产品的感官评价结果无显著差异;全鱼发酵产品的氨基氮、总氮比由废弃物发酵的产品高,但是后者的氨基酸转化率、脂肪、红色指数以及呈鲜味的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比前者高。  相似文献   

19.
鱼类镀膜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褐藻酸钙膜为主要镀膜材料,通过对石斑鱼、平鲷、真鲷、七星鲈、大黄鱼等几种鱼类在保鲜过程中鲜度指标K值、TMA、VB-N及鱼体中细菌总数、感官指标的分析测定,研究了镀膜保鲜技术在这几种鱼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经镀膜的鱼在同等条件的保鲜过程中细菌总数远低于未镀膜的鱼,各项鲜度指标、感官指标也均明显优于未镀膜的鱼,采用镀膜保鲜技术有助利延长鱼类的保质期限、其保质期可延长4~5天。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了解鲟形目鱼类骨骼生长发育过程,探究现存唯一的软骨硬鳞鱼骨骼适应性进化,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仔稚幼鱼的骨骼系统进行连续观察,总结出相应骨骼的生长发育规律及骨化时间。结果表明:施氏鲟初孵仔鱼观察不到明显的骨元件分化;仔鱼期的骨骼元件主要集中在头部,然后逐渐长出脊索和各鳍,本阶段未观察到任何骨化骨骼;稚鱼期进入快速生长阶段,10~15日龄时脑颅、咽颅及附肢骨骼迅速发育,身体各部分骨骼基本形成,20日龄时上颌骨、齿骨及牙齿开始骨化,24日龄时顶骨、后颞骨、下鳃盖骨、肩胛骨及背骨板外侧部分开始骨化,26日龄时翼耳骨、锁骨、匙骨开始骨化,28日龄时颊骨、额骨、胸鳍硬棘开始骨化,30日龄时围框骨、侧骨板开始骨化,背骨板基本完成骨化;进入幼鱼期,鱼体骨骼基础框架基本完成发育,吻部小骨片、腹骨板,以及腹鳍、臀鳍、背鳍、胸鳍最外侧幅状鳍条均已发生骨化。研究表明:施氏鲟骨骼发育起始于孵化后,且在发育过程中,与呼吸(颌弓)、摄食(鳃弓)和游泳能力(鳍)相关的骨骼优先发育,骨骼骨化顺序与发育顺序大概一致,20日龄时首次观察到骨化的骨骼,但骨化主要集中在24~30日龄;施氏鲟骨骼骨化时间与养殖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本研究中还观测到不同批次施氏鲟骨骼骨化起始时间相差1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