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韩国乡村旅游发展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公共政策的影响力很大。文章梳理了政策视野中的韩国乡村旅游演化路径,对韩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政策工具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从责任部门、法律基础、产业融合、经营水平提升等4个方面的政策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对日本乡村旅游的政策解读和社会背景的分析,梳理了日本农泊旅游的发展路径和条件,同时以长野县伊那市为例分析了农泊旅游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机制,发现农泊旅游是农旅共生的重要路径,而政策引导与制度建设、需求引导与客源开发、中间组织的统筹协调、因地制宜与特色建构是日本农泊旅游的发展机制。根据日本农泊旅游的研究结论,本文最后提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些具体建议,并主张乡村旅游发展应该本着农旅协调发展的理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探寻适宜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丹巴县乡村旅游资源具有丰富多样、分布广泛、品位高、特色突出及自然与人文有机统一等特点,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巨大。研究发现,丹巴县乡村旅游初具规模、形成了一些亮点,但旅游经济总量小,对财政贡献率小;乡村旅游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县域内乡村旅游发展差异显著。研究提出发展藏家乐、建设型藏寨旅游社区、生态特色农业观光体验园开发模式,打造精品乡村旅游景区、文旅农旅融合发展、注重乡村旅游生态重构、加强大区域旅游合作等开发路径,以实现丹巴县乡村旅游全域开发。  相似文献   

4.
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  王西方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393-2396
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文献研究成果,以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总结了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探讨乡村中的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问题,有助于乡村振兴问题的解决。根据协同发展理论,采用案例分析法,以韩国全罗北道的长水郡为例探讨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问题。由研究结果可知,政府的产业发展政策是乡村振兴中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根本保障;旅游资源稀缺的地区可以通过培育特色农业品牌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旅游吸引物;而旅游者的到来,能够促进特色农产品的销售,进而促进乡村特色农业的发展;积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实现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政府针对性的精准政策扶持,地方村委会的强有力的领导,培育懂生产、会经营的农户,建立特色农业品牌等对于实现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乡村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根基。崇明岛农耕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对崇明岛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梳理,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崇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对其开发潜力展开研究;分析崇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对策,包括促进乡村文化的创新创意发展、促进资源的系统整合和区域联动、发展民俗文化体验型模式等,从政府、企业和公众参与的角度提出保障政策建议。研究结果为崇明岛生态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2000—2020年CNKI数据库中的北大核心期刊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相关数据为基础,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乡村旅游业研究的相关知识图谱。采用文献计量法来厘清2000—2020年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热点、方向和趋势,为新时代我国乡村振兴、农村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年度发文量呈增长趋势,受关注的程度在增加,2005—2011年和2015年以来为快速增长阶段;“乡村振兴”“对策”“发展模式”“旅游开发”“旅游扶贫”“乡村”“生态文明”是国内乡村旅游研究关注的热点;关键词聚类分析表明,2000—2015年是侧重乡村旅游开发阶段,2015—2020年是侧重乡村旅游保护阶段。乡村旅游在跨机构研究、跨区域研究、跨学科研究方面有待加强,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的区域性使得其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地域性,未来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法国乡村旅游经过了50多年的探索,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经营与管理体系。通过对法国乡村旅游发展阶段的乡村旅游产业政策的梳理,概括出乡村旅游发展得益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政策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政策的结合,这一研究发现对未来中国乡村旅游政策制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旅游扶贫作为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扶贫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欠发达乡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基于RHB(Resource-Humanity-Benefit)开发战略,以山东省旅游扶贫村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分析山东省旅游扶贫村的发展模式及其发展困境,探讨旅游扶贫发展路径。结果表明,山东省旅游扶贫以贫困户为中心,乡村精英引领,景区、企业赋能赠权,贫困户积极参与,旅游扶贫成效显现,至2018年底直接带动17 886户脱贫,90%扶贫村的贫困人口受益。山东省旅游扶贫村主要形成了依托景区型、农户自组织型、合资共建型等发展模式。但旅游扶贫村仍存在乡村旅游规划不完善、主题定位不明晰、发展特色不突出、管理水平不专业、政策因素不可控等发展困境。建立立体化的旅游扶贫战略体系,不断提升扶贫村旅游核心竞争力和贫困人口的内生造血发展力是当务之急。因此,为优化旅游扶贫村的发展路径,提出依据乡村发展地域类型分类推进开发;拓展多方合作渠道,聚合多源力量综合开发;打造乡村发展增长极,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等举措。  相似文献   

10.
邯郸市农业观光游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东云  郭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292-5293
农业观光游是在生态农业和乡村文化中融入生态旅游功能的一种旅游模式。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理位置优越。2006~2008,农业观光游在邯郸市发展已取得初步收益,并日益成为邯郸市旅游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在邯郸市发展农业观光游,有助于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化,利于农业由从传统单一功能向集生产、生态、旅游、文化教育的综合功能发展,利于推进旅游开发深度,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实现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它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笔者将邯郸市农业观光游划分为西部生态型农业观光旅游区、中部都市型农业观光旅游区、东部经济型农业观光旅游区,对区域范围、典型功能定位、主要发展模式及开展项目都作了明确分析,希望可确定邯郸市农业观光游的合理发展模式,明晰其发展脉络,为邯郸市农业观光游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旅游产业振兴,旅游经济高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乡村振兴政策以及精准扶贫政策也会要求乡村地区加强经济转型发展,乡村地区在旅游资源上具有一定的优势,随着城市人群对于乡村原生态自然环境的追求和向往,乡村旅游产业成为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随着各地对于乡村旅游经济的大力开发,乡村旅游成为热点,也成为比较普遍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情况下,竞争加剧,只有开发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才更有可能获胜。对此,本文分析了文化创意的内涵,分析文化创意视角下乡村旅游品开发工作的要点,研究在这一背景下乡村旅游品开发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王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409-13412
在阐明乡村旅游发展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乡村旅游用地对提高土地附加值的贡献,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土地利用模式.总结了我国现行的土地流转政策对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观光果园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对我国观光果园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得出:对观光果园在旅游业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科研工作滞后;规划设计缺乏艺术性;开发深度不够,经营模式单一;开发项目雷同和景观单调是当前观光果园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从转变人们对观光果园的认识;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推广科研成果,提高观光果园的科技含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和政策上给予支持等多方面解决,并根据各地区的资源优势,结合市场的需要,加强果品生产与果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果业生产与果园观光旅游发展的双重目标,以取得更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为推动大三亚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民农业农村共同富裕,以新时代共同富裕为视角,以大三亚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三亚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程度,并提出了促进大三亚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大三亚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政策支持、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等;促进大三亚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包括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发展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强化环境治理等。  相似文献   

15.
新冠疫情让乡村旅游业损失惨重,随着疫情逐步缓解,被压抑的旅游需求将集中释放,但面临的风险却丝毫不能忽视。疫情使中国乡村政府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不足、农村环境卫生差、医疗服务水平低等问题更加凸显。通过梳理乡村旅游政策的发展历程,分析中国乡村旅游政策现存的主要问题,借鉴英国、法国、韩国等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提出加强危机管理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提高危机应对能力等疫情后乡村旅游政策优化的建议,以期促进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宁波市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强劲动力。宁波市对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农户采取多种方式将自家多余田地流转给旅游开发公司,形成一种规模效应。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为宁波市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象山县Y村是宁波市土地流转的典型代表。其"以农业带动生产、以农家风情拉动旅游"的模式诠释了成功的土地流转可以让农民不出村门半步,也可腰缠万贯。本次调研以Y村的土地流转为主要对象,其原因在于:其一,宁波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规模化发展;其二,宁波市土地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介绍了乡村旅游、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分析了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的关系,总结了美、法、日乡村旅游与城镇化的关系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的研究现状。认为今后我国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研究考虑重点应在: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下带给乡村居民的"虚假城市化"和"再贫困";政府引导的乡村旅游发展形成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模式产生的新问题;丘陵山地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对新型城镇化推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是一种切实有效的途径。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问题,以河南省淇县赵庄村为例,阐述其开发思路:一是发展集体经济,创建新型旅游扶贫新模式;二是依托著名旅游景区,充分整合乡村资源;三是坚持党建引领,凝聚民心促发展;四是推动产业协调发展,优化产业链升级。通过对赵庄村开发思路的研究,为同类型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发展与系统结构的角度阐释乡村旅游资源的核心要素与属性特征,探讨乡村旅游资源属性生成的自然历史基础和社会背景,建立乡村旅游资源属性分析的基本框架,勾勒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纵深空间拓展的方向.研究认为,乡村旅游需要以一种生活的姿态融入乡村,重新理解生命存延的根基与本真的意义,而不是去攫取乡村的资源或控制权;乡民与传统是乡村旅游资源的核心,农民拥有的真正财富是乡土所具有的养育生命、化育人性的力量;乡村旅游资源具有生产性、根性、生命性、生活性、生态系统性与非社会休闲性特征,基于这些属性提出了延伸和完善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生态居住模式、回归与构建生态性社会关系、开发创造性劳动模式等开发路径拓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腊树园村是宋玉故里,以宋玉文化为代表的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很适宜进行乡村旅游开发来打造宜城的宋玉文化品牌。在进行宋玉文化资源的乡村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的基础上,从宋玉文化内涵挖掘、名人品牌打造、政策利用、旅游产业要素配套、农文旅融合发展和乡村旅游形象塑造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乡村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