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选育耐寒性较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应用于贵州山区水稻生产,贵州省水稻研究所通过杂交和复交途径,聚合多个材料的优异性状,育成新的水稻恢复系R546,并利用自育水稻三系不育系G98A与R546杂交,育成新组合奇优546。2012—2013年参加贵州省水稻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20.06kg/667m2,比对照(黔早优2017)增产8.77%;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94.33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4.97%;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于2014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2014012号),适宜贵州一季中籼早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进行了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研优519和晶两优1212这2个品种抗性强、产量高、米质优、综合表现好,分别较对照丰田优553增产5.88%和4.99%,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可在合浦县大面积推广种植;晶两优华占抗性较强、产量较高、米质优、综合表现良好,较对照丰田优553增产2.79%,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亦可进行推广;隆两优534和隆两优黄莉占的抗病性中等、产量较高、综合表现良好,可因地制宜适当推广;秀优395和龙丰优1号产量均较对照丰田优553低,综合表现一般,不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利用自育水稻恢复系黔恢5819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水稻不育系安丰A组配,育成三系杂交中籼水稻新组合安优5819,并于2014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4013号)。该组合在2012年、2013年贵州省杂交水稻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分别为589.27kg/667m2和646.26kg/667m2,分别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8.66%和8.80%,2年累计16点次中增产15点次;2013年贵州省杂交水稻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84.81kg/667m2,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2.31%。安优5819表现高产、抗病、优质和熟期适中,适宜贵州中高海拔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黄冈市早稻新品种的鉴定结果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个早稻新品种(含对照)的产量、熟期、米质、抗性进行了鉴定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对照品种两优287小区(13.3m2)产量10.57 kg.熟期113 d,米质达国标优3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和感纹枯病.新品种早糯2016和中9优547综合评价很好,中嘉早32综合评价好,陆两优9959、荆早62综合评价一般,早籼81综合评价差.  相似文献   

5.
高油油菜品种鸿优66是采用化杀两系杂交种的选育方法,将Hy66诱导为雄性不育系,与父本408R组配而成的两系杂交种。鸿优66在长江下游生态区平均667m产量211.94 kg,比对照品种沣油737增产8.41%,达极显著水平。在长江中游生态区平均667 m产量188.51 kg,比对照品种沣油737增产6.99%,达极显著水平。在黄淮区平均产量236.30 kg·667 m-2,比对照品种秦优7号增产3.72%,达显著水平。鸿优66含油量47.16%,芥酸含量0.01%,硫苷含量25.72 umol·g-1饼,达到国家优质双低标准。低抗菌核病,中抗病毒病,中抗霜霉病。鸿优66适宜在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河南、陕西关中、甘肃陇南、山西南部秋播种植。通过高效田间管理技术,可实现油菜高产高油、农民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Ⅱ优1223系浙江省金华市农科院用Ⅱ-32A与金恢1223配组而成的迟熟中籼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杂种优势强,产量高.2003年金华市区试平均产量8.1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7%,差异达极显著;2004年金华市区试平均产量8.28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4%,差异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2013年在广西桂中北稻作区开展晚稻中熟组区域试验,筛选出适宜在该稻作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方法]分别以T78优2155、五优308为对照,对参加2013年广西桂中北稻作区晚稻中熟组区试的水稻新品种11个(H两优1712、中百优2155、乐优1067、五优255、全优915、德优108、恒丰优2155、惠两优116、航两优705、香丰优26、龙两优1439)进行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抗性表现和品质等鉴定.[结果]除H两优1712生育期偏长外(107.5 d),大部分参试水稻品种表现为熟期适中,为103.3~105.5 d,与T78优2155(CK1)相差0~3 d.H两优1712、德优108、恒丰优2155、惠两优116和龙两优1439产量分别为7120.5、6931.5、6937.5、7162.5和6865.5 kg/ha,均高于两个对照.H两优1712中感稻瘟病,优于对照;德优108、恒丰优2155、惠两优116和龙两优1439感稻瘟病,与对照相当.惠两优116和龙两优1439中感白叶枯病,优于对照;H两优1712、德优108和恒丰优2155感~高感白叶枯病,与对照相当.5个品种H两优1712、德优108、恒丰优2155、惠两优116和龙两优1439的产量、米质和抗性等综合性状均优于对照,而五优225、航两优705、香丰优26 3个品种的产量、米质和抗性等综合性状比对照差.[结论]H两优1712、德优108两个品种可推荐省级评审;恒丰优2155、惠两优116、龙两优1439按试验程序继续参加2014年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五优225、航两优705、香丰优26终止试验.  相似文献   

8.
高产稳产杂交水稻全优785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优785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恢复系黔恢785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三系不育系全丰A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11—2013年参加国家长江上游稻区区域试验,2011—2012年32个试点平均产量8.32t/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86%,达极显著差异水平;2013年参加生产试验,8个试点平均产量8.64t/hm~2,比对照增产5.14%;平均生育期158.2d,与对照Ⅱ优838相当。于2014年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23)。适宜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800m以下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9.
引进7个中稻新组合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特优716产量最高,每667m2产量626.34kg,较对照组合汕优63增产20.01%,达到极显著水平;Ⅱ优1273、特优航1号、D优084等3个组合分别较汕优63增产17.24%、16.56%和14.03%,且综合表现较好.这4个组合可作为高产组合推广.Ⅱ优42米质最佳,可作为优质稻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给在贵州生态条件下育成油菜品种在长江下游的推广应用提供事实依据,统计分析了长江下游区试中贵州育成品种的产量及适应性。结果表明:2007—2011年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和贵州省油料研究所育成的油菜品种在长江下游区域共审定8个,占同期该区域审定品种的14.5%,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175.73kg/667m2和81.44kg/667m2,分别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6.86%和10.35%,比同期该流域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平均产量减产0.3%,产油量增产3.88%;平均含油率达46.34%,比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的平均含油率(43.67%)高2.67百分点,在前10名产量、产油量、含油率中贵州审定的品种分别占2个、3个和6个;产量的稳定性方差、互作方差、Shukla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均比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小,表明贵州育成品种相对稳定,生育期平均为231d,比对照秦优7号早0.7d,比其他47个品种晚1d;菌核病和病毒病发病株率与对照秦优7号和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相当,但菌核病的病指数相对较高,耐病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配施对水稻中优85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杂交水稻中优85施用氮、磷、钾配比施肥试验的产量分析及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处理14产量最高(565.6 kg/667m2),比对照增产48.6%,经济效益较好,是一种理想、节本增效、经济效益较好的施肥配比方式.即在高海拔、中等肥力地区,以中氮(尿素21.74 kg/667m2)、低钾(氯化钾8.33 kg/667m2)、低磷(钙镁磷肥23.33 kg/667m2)为杂交水稻中优85最佳配比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稻鸭种养模式减肥减药生态效益。[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分别设置3个处理:稻鸭种养、不养鸭种稻(CK1)、常规法种稻(CK2),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纹枯病和稻田杂草的防控效果,以及对水稻产量性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稻鸭种养处理对水稻纹枯病具有显著的防控效果,在分蘖盛期和齐穗期丛发病率分别为22.1%和38.2%;稻鸭种养处理对稻田杂草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放鸭后50 d,杂草干重为4.5 g/m2;稻鸭种养处理的理论产量为8 379.5 kg/hm~2,显著高于CK1;稻鸭种养模式的整体利润高于CK1、CK2。[结论]稻鸭种养可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投入,保护生态环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适合安徽省铜陵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组合)。[方法]对引进的12个中籼水稻品种(组合)进行区域试验,分别为Y两优342、扬两优818、中优9号、Y两优90、玉优12、徽两优932、徽两优348、宝两优6号、G两优1号、五山丝苗、Y两优8025、Y两优6611,对照为Ⅱ优838。[结果]徽两优348产量居第1位,比对照增产10.93%,品质5等;五山丝苗产量居第2位,比对照增产10.26%,品质5等;Y两优342产量居第3位,比对照增产9.60%,品质5等;G两优1号产量居第4位,比对照增产8.94%,品质3等;Y两优90产量居第5位,比对照增产8.61%,品质3等;徽两优928产量居第6位,比对照增产6.62%;玉优12产量居第7位,品质4等。Y两优8025、Y两优6611产量比对照增产5.00%,Y两优8025品质5等,Y两优6611品质较好,为2等。宝两优6号产量一般,扬两优818、中优9号减产。[结论]筛选出的高产组合徽两优348、五山丝苗、Y两优342与高产优质组合G两优1号、Y两优90适宜于铜陵县推广种植;Y两优8025、Y两优6611可在铜陵县示范种植;宝两优6号、扬两优818、中优9号不适宜在铜陵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以福鼎大白茶作为对照种,对六杯香、武义早、浙农117、浙农139、茂绿等5个绿茶新品种的春梢生育期、芽梢性状、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寒性和抗旱性、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六杯香春梢生育期比对照早2~6 d,抗旱性比对照强,品质总分比对照高0.87分;武义早春梢生育期比对照早4d,发芽密度比对照密,抗旱性比对照强,产量比对照高7.4%,品质与对照相当;浙农117发芽密度比对照密,抗寒性比对照强,产量比对照高44.2%,品质总分比对照高1.27分;浙农139春梢生育期比对照早4~6 d,抗旱性比对照强,产量与对照相当,品质总分比对照高0.43分;茂绿发芽密度比对照密,抗旱性、抗寒性比对照强,产量、品质与对照相当.经综合鉴定与评价,5个品种各方面表现均较好,较适宜在福建省福安及相似绿茶茶区引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3个油菜新品种进行试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湘杂油631、华湘油16号、湘杂油7633个品种的抗菌核病强,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可在耒阳市一季稻和旱土油菜种植区示范推广种植;常杂油3号、湘杂油4号、中油112、沣油5204个品种具有生育期短的优势,在4月25日左右即可成熟,不影响耒阳市双季稻生产,适合在稻-稻-油三熟制种植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适合苏南地区的种植的优质食味稻米新品种(系),开展了3年品种(系)小区、展示和示范品比试验,通过产量、生育期、抗逆性、稻米外观品质和米饭食味品鉴等方面综合考察,认为南粳46产量较高、生育期略偏晚、抗逆性较好且米饭食味品质最优,可作为轮作休耕前提下优质食味品种主推品种推广种植;南粳3908熟相好、产量较高、生育期较早、抗逆性好、米粒大且米饭食味品质较好,可作为优质食味品种辅助品种推广种植;早香粳1号成熟期最早、且品质较优,可作为“国庆稻”主打品种搭配种植,提高种粮收益。  相似文献   

17.
水稻旱育秧施用沼肥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沼肥不同用量培肥苗床,进行旱育秧沼肥用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旱育秧施用沼肥,其秧苗生长情况、秧苗素质、经济性状明显优于常规旱育秧,最高产量650 kg/667m2,比常规旱育秧增产27.4%;在不同施用量中,50 kg床土对未澄清的沼渣混合液20 kg培肥苗床效果最好,其次是15 kg,与其它处理相比,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优质水稻中优608高产栽培的优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氮、磷、钾肥施用量及栽培密度对优质水稻中优608产量的影响,探明优质水稻中优608的高产栽培模式,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分析中优608产量与栽插密度及N、P、K施用量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型,确立中优608高产栽培优化模式.结果表明,在施有机肥1500 kg/667m2的条件下,移栽密度1...  相似文献   

19.
皖油18(原代号7C24)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第3个强优势甘蓝型油菜杂交种,2002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该组合一般较秦油2号(对照,双高杂交种)增产8%~10%左右,较中油821(对照,双高常规种)增产15%左右;抗寒抗倒耐肥,抗(耐)病性优于秦油2号和中油821,全生育期225 d左右,较秦油2号早3~4 d,较中油821迟1~2 d;1999~2000年度全国区试抽测皖油18含油量为43.04%,芥酸含量为4.92%,硫甙含量为28.54 μmol/g;皖油18丰产稳产性好,地区适应性广,株型合理,经济系数高,是一个综合性状突出的双低杂交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